走进台湾典型古宅,重温传统民间生活情境
本书精选清朝时期台湾十座典型民居,从宅第的历史背景与建筑艺术探讨不同时期的先民生活,不论是地方豪强、白手起家的垦户,或是荣获功名的仕绅,他们的过往风华都映现在一砖一瓦中。建造房舍不远千里运来的建筑材料,聘自闽、粤的工匠,在在都反映了移民文化的特质,也注入台湾本土的生命力。
这些传统宅第,或以规模宏整着称,或以雕琢精巧取胜,都各异其趣。本书附以彩色鸟瞰图描绘古宅配置,可以一目了然其布局特色。更附上一些拍摄自一九七○年代的照片,呈现当时古宅古朴面貌,令人发思古之幽情。
作者简介
李干朗
台湾台北淡水人,1949年生于北市大稻埕,1972年毕业于中国文化大学建筑与都市设计学系,历任建筑师事务所设计师、建筑师杂志主编及中华民俗艺术基金会董事、文化资产维护学会理事。近年以着述、教学及文化资产谘询、审查工作为主,并推动两岸建筑交流及担任新加坡古蹟修护顾问。现任教于台北大学民俗艺术研究所、文化大学建筑及都市设计系;主授台湾建筑史、中国建筑史、传统营造技术等课程。
着作曾获:巫永福文学评论奖、中国时报开卷好书奖、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金鼎奖等。
《台灣十大傳統民居》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是一本關於建築的書,更是一本關於「家」的故事集。身為一個喜歡懷舊、喜歡尋找台灣歷史溫度的人,這本書完全滿足了我的期待。我特別喜歡書中對每一棟民居的「居民故事」的描寫,彷彿看到過去生活在其中的人們,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辛勤耕耘,他們的家族傳承。 書中對於不同建築風格的解構,也讓我大開眼界。從閩南式建築的嚴謹對稱,到客家建築的樸實堅固,再到原住民建築的與自然共生,每一種風格都透露出居住者的性格和生活方式。我對書中關於「動線」的設計分析特別有感,了解了這些老房子是如何巧妙地安排空間,讓居住者在日常生活中感到舒適便利,同時也體現了傳統的家族倫理觀念。這本書讓我知道,老房子不只是鋼筋水泥的結構,更是承載著歷史記憶和情感的生命體。
评分拿到《台灣十大傳統民居》這本書,真的有一種回到家的感覺!身為一個從小在台灣長大的人,對於這些老房子總有著一份特殊的感情,而這本書,將這些感情具象化了。它不只是一本圖鑑,更像是一本帶著我回溯時光的日記。 書中對於各種民居的介紹,都充滿了細膩的觀察。我特別欣賞書中對建築「細節」的著墨,像是屋簷下的雕花、窗櫺的圖案、或是牆角的裝飾,這些看似微小的地方,卻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意涵和工匠的巧思。書中還探討了不同地域的建築風格如何受到氣候、地質、以及族群文化的影響,讓我了解到台灣的建築是如此的多元而充滿生命力。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了我們身邊的老房子,發現它們不只是歷史的遺物,更是活著的文化。
评分拿到《台灣十大傳統民居》這本書,簡直像挖到寶一樣!我一直覺得,要認識一個地方,除了了解它的歷史事件,更要從它最貼近生活的建築去感受。這本書,恰恰做到了這一點。它沒有枯燥的學術論調,而是用生動的文字和精美的圖片,帶領我們走進台灣的傳統民居。 書中對於建築細節的描述,真的非常到位。舉例來說,我從來不知道,原來屋簷上的剪黏裝飾,每一尊神仙、每一個故事,都有其特殊的象徵意義。還有,書中對於不同地區的建築材料,例如夯土、磚石、竹編、木材的運用,都做了詳細的介紹,讓我了解到在不同的地理環境下,先民們是如何運用智慧,就地取材,建造出適應當地氣候、並且堅固耐用的房屋。這本書不只是一本介紹房子的書,更是一本關於生活美學、關於生存智慧的書。
评分這本《台灣十大傳統民居》真的是一本讓我驚豔的書!身為一個在都市長大的孩子,小時候對這些老房子總覺得有點遙遠,甚至有點破舊的印象。但這本書徹底改變了我的看法。它不只是一本圖錄,更像是一本帶著我穿越時空的導覽手冊。我特別喜歡它對每一棟建築的歷史背景、建造者的故事、以及其在地方發展中所扮演的角色進行的深入剖析。 書中對於不同建築風格的演變和融合也做了很細緻的說明,讓我了解到台灣傳統建築並非一成不變,而是隨著歷史的變遷、族群的遷徙和文化的交流,不斷地吸收、轉化,形成了獨特的面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客家建築的部分,那些堅固的圍屋,不只展現了客家人勤勞樸實的特質,更體現了他們為了生存和族群凝聚力所發展出的獨特建築智慧。書中對於這些建築的空間配置、通風採光、以及禦敵功能都有詳細的介紹,讓我忍不住想像當時的生活情境。
评分最近剛拜讀完《台灣十大傳統民居》這本書,感覺受益匪淺!身為一個對建築和歷史都充滿熱情的人,這本書完全擊中了我的喜好。它不只是一本圖文並茂的書籍,更像是一次深度的文化之旅。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每一棟民居的「生命故事」的描寫,不只是建築結構的介紹,更包含了居住在這裡的人們的生活點滴、家族的興衰、甚至是地方的發展傳說。 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書中對於台灣不同族群的建築特色,做了非常詳盡的比較和介紹。例如,從閩南人講究對稱、注重風水的合院,到客家人強調實用、堅固的圍屋,再到原住民部落的依山傍水、與自然融為一體的建築風格,都呈現了台灣多元文化的融合與發展。書中對於這些建築在地域環境、生活習俗、乃至於社會結構上的影響,都有著精彩的論述,讓我對台灣這塊土地的理解更加深刻。
评分我一直對台灣的歷史文化抱有濃厚的興趣,而《台灣十大傳統民居》這本書,可說是滿足了我對這方面的好奇心。它不僅展示了台灣各地具代表性的傳統民居,更深入地挖掘了這些建築背後的故事。我過去對這些老房子,頂多就是經過時看一眼,這次透過書本的引導,我才真正了解到它們的價值。 書中對建築的結構、材料、以及裝飾的解說,都非常專業且易於理解。例如,在介紹閩南式建築時,書中詳細說明了「四合院」的空間佈局如何符合傳統的倫常觀念,以及「出磚入石」等工法如何兼顧美觀與實用。我特別欣賞的是,書中還不忘提及這些建築在現代社會中所面臨的挑戰,例如老屋活化、古蹟保存等議題,這讓我思考,除了欣賞傳統之美,我們還能為這些珍貴的文化資產做些什麼。
评分哇,拿到這本書《台灣十大傳統民居》的時候,我整個眼睛都亮了!身為一個在台灣土生土長的人,我對這片土地的歷史文化一直有著莫名的情感,而老房子,絕對是承載這些情感最堅實的載體。翻開書,映入眼簾的那些精美的圖片,就好像把我帶回了過去。每一棟房子,都訴說著一個時代的故事,每一塊磚瓦,都承載著先人的智慧。從北部的閩南式合院,到南部的客家圍屋,再到東部的原住民部落建築,這本書的編排非常巧妙,讓我得以一窺台灣各地不同族群、不同時期居住空間的演變。 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建築細節的描述印象深刻。舉例來說,書裡深入解析了閩南式建築中的燕尾脊、馬背脊,還有那些精緻的交趾陶和木雕,讓我對這些傳統工藝有了全新的認識。過去我只是走馬看花地欣賞,現在才知道原來這些裝飾不只美觀,更蘊含著風水、祈福等意涵。還有,書裡對於建築材料的選擇也做了詳細的介紹,例如紅磚、石灰、福州杉等等,讓我了解到當時的建築師是如何就地取材,並且運用有限的資源建造出既堅固又美觀的房屋。這本書不只是介紹房子,更像是在述說一種生活哲學,一種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態度。
评分這本《台灣十大傳統民居》,真的是一本讓我愛不釋手的寶藏!我一直對台灣的傳統建築情有獨鍾,而這本書,絕對是近年來我讀過最棒的一本關於這方面的書籍。它不只是一本介紹建築的書,更像是一本帶著我進行深度文化探索的指南。 書中對每一棟民居的介紹,都極其詳盡。我特別喜歡它在介紹建築結構的同時,也深入探討了這些建築背後的「生活哲學」。例如,在介紹閩南式合院時,書中不僅說明了其空間佈局如何體現了傳統的家族倫理,也探討了其在通風、採光、以及防禦方面的巧妙設計。還有,書中對於各種建築材料的運用,例如土埆厝、磚瓦、木材等的選擇,都讓我了解到先民們是如何因地制宜,運用智慧建造出既堅固又美觀的家園。這本書讓我對台灣的傳統建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欣賞。
评分我對於《台灣十大傳統民居》這本書,可以說是一見傾心!它不僅是一本視覺饗宴,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我一直覺得,要真正了解台灣,就必須深入了解台灣的建築,而這本書,恰恰做到了這一點。它用細緻入微的筆觸,描繪了台灣各地極具代表性的傳統民居。 書中對於建築結構、材料、工法的介紹,都非常詳盡且易於理解。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風水」在傳統民居中的體現,例如坐北朝南、開窗位置、庭院佈局等等,都反映了先民們對自然環境的敬畏和對生活品質的追求。更難得的是,書中還穿插了許多關於這些建築的歷史故事和地方傳說,讓我在欣賞建築之美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濃濃的人情味和地方特色。這本書讓我對台灣的傳統建築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和欣賞。
评分《台灣十大傳統民居》這本書,對我來說,簡直就是一本「活」的歷史書!我一直覺得,要認識一個地方,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去感受它的建築,而這本書,就讓我深刻地體驗到了台灣傳統民居的魅力。 書中對於每一棟建築的描寫,都充滿了情感和故事。我不只是在看照片,更像是在聆聽這些老房子在訴說它們的故事。我尤其喜歡書中對建築「生命力」的展現,例如那些經歷風雨依然屹立不搖的牆垣,那些見證了家族興衰的木樑,都充滿了歷史的溫度。書中還探討了不同族群的建築特色,從閩南、客家到原住民,每一種風格都反映了不同族群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這本書讓我明白,傳統民居不僅是建築,更是承載著台灣歷史、文化和情感的寶貴資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