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为什么要读历史?
我们要怎么读历史、写历史?
本书跳脱传统的史学方法论书写,以生活为起始点,从个人、家族到村里、城镇,带出历史的生命之河,逐步切入到方法学的领域,以大众史学的视角,申论村史、家族史的书写,铺陈田野调查的实作方法,导引史料的运用与解读,进阶到解释历史与历史解释的理论应用。
全书分就:什么是历史、生活的历史,小历史与大历史、史籍一二三,论述历史的纵深;再就:历史的原野、书写、础石、田野、解读、型模,叙论历史的横度;终以海洋史观的历史书写为抛砖。
本书以专业的史学研究,解开历史密码,梳理历史光谱,建构一个以台湾为中心的历史知识论,是进入历史殿堂的最佳导引地图。
作者简介
林柏维
台湾南投人
.学历:
辅仁大学历史学系学士
文化大学史学研究所硕士
文化大学史学研究所博士班结业
.现职:
南台科技大学通识教育中心讲师
.经历:
南台科技大学课外组、出版组组长
台南市政府顾问
四技二专推甄、二技联招试务主任
技专校院招生策进总会检测委员
.着作:
《台湾文化协会沧桑》台原1993.6.
《文化协会的年代》中市文化1996.6.
《台湾的社会变迁》车?寮2007.3.再版
《福尔摩沙的听诊器》医望2001.4.
《台湾人物笔记》车?寮2002.3.
《鹿谷茶飘香》红树林2004.2.
《历史散步》车?寮2006.9.
《狂飙的年代》秀威2007.9.
《密码与光谱》秀威2008.1.
导 论
1.历史的主角
2.历史知识
3.开启历史大门的锁钥
4.历史远景
第一章 什么是历史?:历史的密码
1-1 明天过后,我们留下什么?
1-1.1 历史是什么?
1-1.2 被扭曲的历史
1-1.3 历史有什么用?
1-1.4 读史的层面
1-2 古文明的奥秘
1-2.1 世界遗产
1-2.2 解开历史密码
1-3 历史显影
第二章 历史的原野:历史的声音
2-1 活在当下,往前追索
2-1.1 天马行空
2-1.2 历史的原野
2-2 图像、声音、文字、情感
2-2.1 倾听历史的声音
2-2.2 观看历史的脸谱
2-2.3 阅读历史的生命
2-2.4 感动历史的心跳
2-3 我们生命的摇篮
第三章 历史的书写:谁来写历史?
3-1 古今之变
3-1.1 历史的内涵
3-1.2 历史的分类
3-2 谁在写历史
3-2.1 重构现场
3-2.2 你来写历史
3-2.3 历史学家
第四章 生活的历史:民俗文化的历史横度
4-1 历史的生命之水
4-1.1 人生三步曲
4-1.2 生活的节奏
4-1.3 心灵深处
4-2 历史的深层智慧
4-2.1 生活的结晶
4-2.2 素朴的表白
4-2.3 传唱乡音
4-3 历史的朴素脸孔
4-3.1 家居生活
4-3.2 采风撷俗
第五章 小历史、大历史:家族史到社会史的历史纵深
5-1 书写家园──写自己的城乡
5-1.1 城镇乡村历史的书写
5-1.2 羌子寮的历史原野
5-1.3 城乡历史书写的话题
5-2 书写群体──写自己的家族史
5-2.1 家族历史的书写
5-2.2 重量级的家族
5-2.3 书写乡里人物
5-3 书写社会
5-3.1 关键的年代
5-3.2 大历史的视角
第六章 历史的础石:史料知多少
6-1 史料的类别
6-1.1 口头传说
6-1.2 文字记载
6-1.3 实物
6-2 史料的考证
6-2.1 外部考证
6-2.2 内部考证
6-3 史料的使用
6-3.1 直接史料与间接史料
6-3.2 有意史料与无意史料
6-4 辅助学科的运用
6-4.1 传统辅助学科的运用
6-4.2 多元领域学科的运用
第七章 历史的田野:历史素材的抓取
7-1 田野工作
7-1.1 田野採集
7-1.2 口述历史
7-2 史料的积存
7-2.1 史料的初步搜集
7-2.2 史料的整理
7-2.3 史料的解构
第八章 历史的解读:谁来读历史?
8-1 读历史的方法
8-1.1 思想与历史
8-1.2 思考与质疑
8-1.3 史书的解读
8-2 历史解释、解释历史
8-2.1 历史解释
8-2.2 解释历史
8-2.3 历史型模的复制
8-3 比较历史
8-3.1 历史比较的方法
8-3.2 自我历史的比较
8-3.3 世界历史的比较
第九章 历史的型模:历史光谱的解析
9-1 寻找历史本体的生命意义
9-1.1 历史解释的伸展
9-1.2 经验法则的合理推展
9-2 历史轨迹的映照
9-2.1 历史理论或型模
9-2.2 社会科学理论
9-2.3 理论的发现与张力
第十章 史籍一二三:历史的阅读
10-1 阅读历史,历史阅读
10-1.1 阅读历史的修竹曲径
10-1.2 历史阅读的喜悦
10-2 历史文本的样张
10-2.1 风檐展书读
10-2.2 论断谁是谁非
终 章 海洋史观的历史书写:台湾早期历史的几个问题
11-1 以洋流季风为轴线看台湾早期历史
11-1.1 关于台湾早期历史的普遍论述
11-1.2 唐朝以前发现不了台湾!
11-2 海洋世界的台湾
11-2.1 太平洋西岸的海洋世界
11-2.2 荷郑之战:荷兰投降了吗?
11-3 移民新故乡 204
11-3.1 垦拓台湾:商业性格的集体移民
11-3.2 罗汉脚不是流浪汉
参考书目
读到《密码与光谱:台湾为中心的历史知识论》这个名字,脑海里立刻浮现出许多有趣的画面。总觉得历史的真相就像是一团迷雾,而“密码”这个词,恰恰点出了要如何穿透这层迷雾,找到隐藏在事件背后的线索和意义。我一直觉得,很多历史的叙述,往往是经过层层包装和选择的,我们看到的可能只是冰山一角,或是被精心修饰过的版本。这本书名里的“密码”,让我联想到是否会去探讨那些被刻意掩盖的真相,或是那些不为人知的民间记忆,甚至是那些影响历史走向的细微力量?而“光谱”的概念,则更让我期待它的包容性和多元性。台湾的历史太复杂了,有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政治力量,不同的文化交融,很难用单一的颜色来概括。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个棱镜,将历史的光芒折射出各种不同的色彩,让我们看到不同角度下的台湾,理解那些看似矛盾却又真实存在的历史现象。它也许会挑战我们固有的历史认知,引发深刻的思考,甚至帮助我们构建一种更完整、更具批判性的历史观。这本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学术的张力,也勾起了我对历史深度探索的渴望。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一听就很有意思,《密码与光谱:台湾为中心的历史知识论》。我当时看到这个书名,就立刻被吸引住了。感觉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台湾历史的书,更像是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理解我们是如何构建关于台湾的历史叙事的。我一直对历史充满好奇,尤其是台湾这段充满曲折又精彩的历程。我们从小读到的历史,很多时候都是从宏观的角度出发,或是以某个特定政权的视角来讲述。但这本书的名字里提到了“密码”和“光谱”,这让我觉得它可能会深入到历史事件背后隐藏的逻辑、动机,甚至是那些被忽视的微观细节,如同解开一个又一个历史的密码。而“光谱”则暗示着会有多元的观点,不再是单一的叙述,而是涵盖了各种不同的声音和解读,就像彩虹一样,丰富而多彩。我期待它能带我跳出既有的框架,用一种更批判、更具深度的方式去审视台湾的历史,或许还会触及到我们如何从不同面向去理解“台湾”这个概念本身,以及我们作为台湾人,是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形成自己的认知和身份的。这本书的标题就已经足够引人遐想,让我迫不及待想要翻开,看看它究竟能为我们揭示出怎样不一样的“台湾故事”。
评分《密码与光谱:台湾为中心的历史知识论》,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学术的邀请和知识的探索感。我一直觉得,历史的表象之下,往往隐藏着更深层次的逻辑和运作机制,而“密码”这个词,正点出了这种探究真相的决心。它让我联想到,这本书可能会揭示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历史叙事背后,不为人知的秘密,或是那些被选择性遗忘的细节。尤其当它强调“台湾为中心”时,我更期待它能以一种更加贴近我们土地和人民的视角,去解读历史的脉络,而不是从外部的框架来套用。而“光谱”的概念,更是让我眼前一亮。这预示着这本书不会是单一的、扁平化的历史陈述,而是会呈现出一种更加丰富、更加多元的理解。台湾的历史本身就充满了族群、政治、文化等各种复杂元素的交织,要用“光谱”来形容,意味着它会包容各种不同的声音和解读,展现出历史的复杂性和动态性。我期待它能帮助我们跳出僵化的认知,用更开放、更批判的眼光来审视我们自己的历史,理解“台湾”是如何在不同的“光谱”中形成并不断演变的。
评分《密码与光谱:台湾为中心的历史知识论》,光是这个书名就让人觉得内容不一般。我一直对历史研究的“方法论”很感兴趣,尤其是当它放在台湾这个独特的背景下时。我们都知道,历史的解读从来都不是铁板一块,不同的人、不同的时代,对同一件事情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而“知识论”这个词,似乎点明了这本书会探讨的重点——我们是如何认识、理解和构建台湾历史的知识的。我很好奇,它会如何去“解密”那些历史事件?是会从档案文献入手,还是会关注口述历史,亦或是利用其他更前沿的研究方法?而“光谱”一词,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会是那种单刀直入、非黑即白的论述,而是会呈现出一种多层次、多维度的分析。我期待它能展现出台湾历史的不同面向,或许会包含不同族群的视角,不同政治立场的声音,甚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被主流历史叙事所忽略的微小片段。这本书听起来就像是在邀请我们一起参与到对台湾历史的“再认识”过程中,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既有的结论。这对我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评分听到《密码与光谱:台湾为中心的历史知识论》这个书名,我首先感受到的就是一种学术上的严谨和对历史认知的挑战。我想象中,这本书会深入探讨我们是如何“知道”台湾历史的,也就是它会触及到历史知识的来源、建构过程以及可能存在的偏见。“密码”这个词,让我觉得它会像侦探一样,去挖掘那些隐藏在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动机,甚至那些不易察觉的权力运作。它可能不是直接告诉你“发生了什么”,而是引导你去思考“为什么会发生”,以及“谁在书写这段历史”。而“光谱”的意象,则让我对它的多元性充满期待。台湾的历史本身就极其丰富和复杂,涉及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政治思潮。这本书名暗示着它不会满足于单一的叙述,而是会呈现出一种更加宽广和包容的视野,将各种不同的声音和解读都纳入考量。这正是我一直以来对台湾历史研究的期待——希望能够看到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真实、更加全面的台湾历史图景,而不是被简化或被单一意识形态所裹挟的叙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