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家华的母亲去世后,家里出现了一个阿姨。家华担心阿姨成为可怕的后母,更害怕自己和爸爸忘记母亲,于是不断的排挤阿姨,造成许多争吵,也伤透爸爸和阿姨的心。幸好阿姨以宽容和耐心,一点点瓦解了家华的心防,最后家华诚挚的写信对阿姨说:「请妳嫁给我爸爸!」看这本书,可以在乐趣找到智慧,用更客观的角度判断事情,使周遭的人因我们的善解人意,过得更幸福愉快。
推荐序
想起
我和光福老师同事二十多年,他是一位全方位的老师,在运动场上,他带着学生踢足球、打棒球、练巧固球,培育了许多未来的运动选手;在语文教育方面,他训练的学生拿过演讲、朗读、作文和相声各项竞赛的优异成绩。
上天赐给光福老师这么多天赋,真的令人羡慕!但最让我欣赏的,是他对学生的吸引力。他喜欢和学生分享自己小时候的生活,孩子们听他生动冒险的经历,总是津津有味;许多行为顽劣的学生,被他感性的训诫改过向善。我想,这是因为光福老师从小就是一个心思细腻、感情丰富的人,即使已经年近半百,他却丝毫没有忘记自己曾经也是个孩子,一直保持着童心,愿意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一切,而这一点,是许多大人常会忽略的事情。
阅读光福老师的新作《请妳嫁给我爸爸》,就像陪伴故事中那个小男孩──家华成长的心路历程一样,因着要巩固已去世的母亲在家中的地位,以及想拥有父亲全部、完整的爱,他用尽心思的排挤调色盘阿姨,但调色盘阿姨却以宽容和耐心,一片片、一块块分解了家华心目中刻板的后母形象,而家华也撤掉心中的藩篱,最后愿意亲口对调色盘阿姨说:「请妳嫁给我爸爸!」
而这个故事也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多年前,父亲去世了,这些年来,我对父亲最感到遗憾的一件事,就是当初没有答应让他在晚年找个老伴过日子,以至于当我忙于自己的家庭和工作时,父亲却孤孤单单、冷冷清清的度过剩余的人生。
我万分后悔当时自己的自私,如果那时有类似《请妳嫁给我爸爸》这样的书提醒我,让我能设身处地的体会父亲的孤独,站在父亲的角度着想,就不会有今天无法弥补的愧疚了──如果人生可以重来,我一定不会重蹈覆辙!
在辅导处工作多年,常常面对许多单亲儿童的个案。不可讳言的,少部分孩子依旧能身心健全的快乐过日子,但大多数的孩子仍在生活上乏人照料,或是学习跟不上进度……这些孩子总是令人感到不忍与不舍,身为师长的我,除了尽责的给予辅导与协助之外,总免不了默默的在心中祈祷:希望这些孩子都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长大!
在《请妳嫁给我爸爸》出版前夕,我有幸先亲眼拜读,因为有所感动,所以非常乐意为所有的孩子及父母介绍这本书,因为这本书可以在乐趣中为我们带来智慧,用客观的角度帮助我们判断事情,使周遭的亲朋好友因我们的善解人意,而更健康愉快。
桃园县新势国小辅导组长 唐淑娴
作者序
曾经走过
有一件事,放在我的心里三十多年了。
小学四年级那年,父亲因癌症去世,母亲一肩担起抚养我和弟弟、妹妹的重任。曾经有人建议母亲再婚,也曾经有人为母亲介绍对象,可是我都极力反对,因为我已经没有了父亲,我害怕母亲被别人抢走,我害怕会失去母亲。
长大后,兄弟姐妹因为工作的关系,分散各地,母亲则跟我同住。每天,家人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只留下母亲一个人,守着空荡荡的屋子,守着小小的电视;直到下班的下班,放学的放学,她才能有发声的机会。这时,我才惊觉——一个人到了老年,或许真的需要一个伴!于是我常常感到懊悔,当初实在不该反对母亲再婚,不过一切为时已晚,再多的遗憾,都于事无补了。
我从小长在单亲家庭里,让我对于「单亲」这两个字,总是特别敏感。当了老师之后,每每教到单亲的孩子,我也总是感到特别不舍,格外怜惜他们。
这两年,我任教的班级一共有八个因父母离异而造成的单亲儿童,比例之高,着实令我不敢相信!这些孩子才七、八岁,他们没有犯错,更什么都还不懂,什么都弄不清楚,就要开始承受外界给他们贴的标签,承受舆论与异样眼光的压力,实在太残忍也太辛苦了!
社会型态不断改变,单亲家庭与日俱增。其实,离婚不见得是坏事,只是当父母亲离婚时,除了要调整自己的心态,重新面对人生,还得揹负起孩子的教养问题,着实需要极大的智慧、勇气与毅力。只要稍不小心,就很容易将情绪反应在孩子身上,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对孩子的管教,也牺牲了孩子的权益。
看着孩子一张张纯真无邪的脸蛋,总觉得他们十分无辜,忍不住想特别提醒父母亲们,孩子是最珍贵的资产,在不得不产生家庭结构变动的时期,别忘了格外注意他们的感受,给予他们更完整的关爱和照顾,才不会让他们受伤,受委屈。
更想告诉那些单亲家庭的孩子们,「单亲无所畏」!别让「单亲儿童」这四个字绑住自己,要勇敢证明「单亲」不一定会让人「担心」;我们要勇于面对事实,相信自己,把希望掌握在自己手中,当然,也要更加体谅父母亲的辛劳与付出,变得更懂事,更善体人意,才能活出生命的价值,精采幸福过一生!
勇敢些,孩子们!
李光福
这本书啊,真的是让人又笑又泪。一开始看书名,我还以为是那种玛丽苏的爱情故事,结果完全不是!它讲的是一个单亲爸爸,努力在工作和照顾女儿之间找到平衡的故事。那个爸爸真的是太辛苦了,每天要工作到很晚,还要兼顾女儿的饮食起居,还要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一直努力地给女儿最好的生活。书里有很多情节都让我感同身受,像是爸爸笨手笨脚地给女儿扎头发,爸爸陪女儿玩游戏,爸爸在女儿生病的时候彻夜不眠地照顾她。这些看似平凡的细节,却充满了爱和责任。作者的幽默感也很棒,书里有很多让人忍俊不禁的桥段,缓解了故事的沉重感。不过,这本书也让我思考了很多关于家庭和亲情的问题。在现代社会,很多人都为了工作而牺牲了陪伴家人的时间,这真的是值得我们反思的。这本书提醒我们,无论多忙,都要记得花时间陪伴家人,因为他们才是我们最重要的人。
评分读完这本小说,感觉心头暖暖的,像小时候阿嬷煮的红豆汤,甜而不腻。故事背景设定在一个小镇,那种邻里间的温情,还有主角一家人面对生活琐事的真实反应,都让我觉得好亲切。作者的文笔细腻,对人物心理的描写特别到位,尤其是那个小女孩,她的天真、她的好奇、她的对爸爸的依赖,都刻画得栩栩如生。我尤其喜欢作者在细节上的处理,像是描述小镇的风景、食物的味道、甚至是主角们对话的语气,都充满了生活气息,让人感觉就像在看着自己家人的故事。这本书没有那种跌宕起伏的大剧情,而是用平淡的笔触,描绘了家庭的温馨和亲情的珍贵。读完之后,忍不住就想打电话给自己的爸爸,告诉他我有多爱他。有时候,最触动人心的,不是轰轰烈烈的爱情,而是平平淡淡的陪伴。这本书就像一杯温水,缓缓地滋润着你的心田,让你在忙碌的生活中,感受到一丝温暖和感动。推荐给所有想要寻找温暖和感动的人,特别是那些和家人关系亲密,或者想要改善和家人关系的人。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有点特别,不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的,而是穿插着回忆和现实。一开始我有点 confused,但是慢慢地就明白了作者的意图。这种叙述方式让故事更加立体,也让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书中的主角是一个性格内向的男人,他一直背负着过去的阴影,不敢面对自己的内心。他和小女儿之间的关系也比较疏远,总是无法真正地走进女儿的世界。直到有一天,他偶然发现了一封来自已故妻子的信,信中充满了对女儿的爱和对未来的期盼。这封信触动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让他决定改变自己,努力成为一个好爸爸。书中的情节虽然简单,但是却充满了力量。它让你看到一个男人如何克服内心的恐惧,如何学会爱和被爱。作者的文笔很细腻,对人物的心理描写非常到位,让人能够感同身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关于亲情的感人故事,更是一个关于自我救赎的故事。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节奏有点慢,一开始我还有点不适应。但是随着情节的推进,我渐渐地被书中的人物和故事所吸引。作者并没有刻意地去煽情,而是用一种平实、自然的笔触,描绘了主角的生活。书中的主角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他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像是工作上的压力、经济上的困难、以及和女儿之间的沟通问题。他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他也会犯错,也会有迷茫的时候。但是他一直在努力,一直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我觉得作者写得特别真实,就像在看着一个身边的人在努力生活一样。这本书没有那种惊天动地的爱情故事,也没有那种扣人心弦的悬疑情节,但是它却能够触动你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它让你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什么是真正的爱。它让你明白,幸福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存在于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平凡的瞬间。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变得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更加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
评分这本书读完之后,我感觉有点空虚,但又很温暖。它不是那种让你看完之后热血沸腾,想要立刻改变人生的书,而是那种让你看完之后,默默地反思自己,重新审视自己和家人关系的书。书中的主角是一个典型的台湾爸爸,他沉默寡言,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是他对女儿的爱却是深沉而无私的。他总是默默地为女儿付出,为女儿创造最好的条件。但是他却不知道如何和女儿沟通,总是无法真正地了解女儿的想法。书中的情节很生活化,就像在看着自己家人的故事一样。作者并没有刻意地去美化主角,而是展现了他真实的缺点和不足。这让书中的人物更加真实,也更加贴近生活。这本书让我思考了很多关于父女关系的问题。在台湾,很多爸爸都比较传统,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这可能会导致他们和女儿之间的关系比较疏远。这本书提醒我们,要学会表达自己的爱,要学会倾听女儿的心声,要努力成为一个好爸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