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法脱离社会真实而孤立,沟通行为是我们建构社会关系的重要桥樑。本书首先陈述人际沟通的重要概念及沟通历程,并分别说明语言及非语言沟通的不同意义,进而专章讨论人际影响以及冲突处理,并扩及于团体与组织中的人际沟通,最后针对常见的沟通困境,如求职、协商……做专章探讨。每一章末都附有练习,而且几乎都曾在编着者课堂中实际演练,期待借由这些习作,帮助教师强化教学成效,让学生不只丰富沟通的知能,也能够重建沟通行为、体认不同经验,确实改善其人际关系。
编着者简介
郑佩芬
学历?东海大学社会工作系学士
东海大学社会工作研究所硕士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学系博士候选人
曾任?台中市生命线社工训练员
东海大学社会工作研究所组员
高雄荣民总医院社会工作员
长荣管理学院谘商中心专任辅导老师
现任∕长荣管理学院社会工作系专任讲师
王淑俐
学历?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
现任?国立台北教育大学、国立台湾科技大学、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政治大学、世新大学、实践大学、文化大学等校兼任教授
国家教育研究院、台北市教师研习中心、丰原教师研习中心、国家文官培训所等工作坊及课程讲座
校阅者简介
曾华源
学历?台湾大学社会学研究所应用社会学组硕士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社会福利研究所访问学者
曾任?中华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协会理事、常务监事(召集人)
救国团总团部「张老师」研究训练组组长
现任?东海大学社会工作学系暨研究所教授
行政院青少年事务委员会委员
校阅序 i
第1章 人际沟通绪论 1
一、人际沟通的重要 3
二、人际沟通的意义 4
三、人际沟通的历程 6
四、人际沟通的特质 18
五、摘要 21
第2章 知觉与沟通 23
一、知觉与认知 24
二、知觉和沟通的关系 28
三、自我知觉 28
四、如何增进自我知觉 32
五、对他人的知觉 33
六、改善社会知觉 39
七、摘要 41
第3章 语言沟通 43
一、语言的发展 44
二、语言的功能 46
三、语言和意义的关联 48
四、语言文字的复杂性 49
五、语言与沟通的关系 50
六、怎样把话说得清楚 52
七、文化、性别和语言 56
八、怎样把话说得适当 58
九、特殊的语言沟通障碍 61
十、摘要 62
第4章 非语言沟通 65
一、非语言沟通的特性 66
二、非语言沟通的要素 69
三、加强对非语言沟通的了解 85
四、摘要 86
第5章 人际关系的发展历程 89
一、人际关系的生命週期 90
二、面对人际沟通的焦虑与害怕 105
三、摘要 107
第6章 人际关系的本质与沟通理论 109
一、人际关系的本质 110
二、人际需求理论 120
三、社会交换理论 124
四、公平理论 126
五、符号互动理论 127
六、人格—情境交互模式 128
七、摘要 129
第7章 倾听与同理心 131
一、倾听的意义与功能 132
二、倾听的历程 133
三、如何增进同理反应的能力 142
四、澄清讯息意义 143
五、助人的同理反应技术 146
六、不适当的沟通行为反应 151
七、摘要 152
第8章 人际之间的社会影响力 157
一、人际影响力的来源 158
二、获得顺从之策略 161
三、说服:符合人际伦理之获得顺从的策略 163
四、抗拒顺从与自我肯定 168
五、文化与自我肯定 170
六、社会影响与自我概念 170
七、摘要 172
第9章 冲突与协商 175
一、冲突的本质 176
二、冲突的不同类型 177
三、冲突演变的历程 180
四、面对冲突的不同反应 181
五、如何妥善处理冲突 185
六、交换协商的理论 191
七、谈判与利害关系 193
八、谈判协商的基本技巧 194
九、如何预备谈判与协商 197
十、谈判协商的进行 199
十一、摘要 200
第10章 团体中的人际沟通与领导 207
一、团体的特征与类型 208
二、团体中的人际关系型态 210
三、有效的工作团体 212
四、领导者角色的意义与特质 220
五、领导风格 224
六、团体领导者的功能及领导技巧 227
七、摘要 231
第11章 组织中的沟通 235
一、组织的特质 236
二、组织内的人际沟通类型 242
三、组织中重要的人际关系型态 244
四、摘要 252
第12章 工作求职面谈 255
一、面谈的类型 256
二、面谈的筹备工作 258
三、面谈中使用的问题 260
四、如何主持面试 263
五、如何应征 267
六、摘要 271
附录 273
附录一 内外控量表 274
附录二 A型性格量表 277
附录三 人际交往倾向量表 279
附录四 工作耗竭量表 285
参考书目 287
我是一名销售人员,平时工作接触形形色色的人,沟通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的业绩,所以我一直都很注重这方面的提升。市面上的沟通类书籍我看过不少,但很多都只是讲一些皮毛,或者过于强调技巧,反而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无疑是一股清流。它并没有教我如何去“套路”客户,而是从更深层次的角度,去分析如何建立真正的信任和理解。书中关于“同理心”的阐述,让我茅塞顿开。我之前可能更关注如何把产品卖出去,而这本书则引导我,去关注客户的需求和感受,去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我尝试在和客户沟通时,更多地去倾听他们的故事,去理解他们的顾虑,然后再提供解决方案,发现客户的接受度真的大大提高了,成交率也有了显著的提升。此外,书中关于“情商”的探讨,也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仅是告诉你要有情商,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很多具体的方法,比如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如何解读别人的情绪,以及如何在情绪低落时,找到积极的应对方式。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成熟稳重,读起来让人感到踏实,而且它的案例也都非常具有代表性,很多都能在我的工作中找到共鸣。它让我明白,真正的沟通,是建立在真诚和理解的基础上的,而不是一场技巧的比拼。
评分这本书我拿到手里的时候,其实是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毕竟市面上关于人际关系和沟通技巧的书籍实在太多了,很难说哪一本真正能够触及核心,并且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然而,这本书在翻阅过程中,给我带来的惊喜是持续不断的。我特别喜欢它对于“倾听”这一环节的深度剖析,以往很多书籍都只是泛泛而谈,告诉你“要倾听”,但这本书却从倾听的动机、技巧、误区等多个角度进行了细致的讲解,甚至举例说明了在不同情境下,如何通过有效的倾听来化解矛盾,建立信任。例如,书中提到的“同理性倾听”,我尝试在与家人沟通时运用,发现效果出乎意料的好,他们感到被理解,我也因此更清晰地认识到他们的真实想法。此外,书中对于“表达”的部分,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一直觉得自己说话比较直,容易让别人产生误会,而这本书提供了一系列温和且有效的表达方式,比如“我信息”的运用,以及如何在指出问题时,同时给予对方改进的建议,而不是一味地批评。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平实,没有那些空洞的理论,更多的是生活化的案例和实用的建议,读起来毫不费力,却能让人深思。我甚至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人际关系和沟通技巧,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游刃有余的指南。
评分我之前对人际关系和沟通这方面的知识接触得不多,总觉得这方面的东西比较虚,而且也很难掌握。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书的介绍时,我还有点犹豫。但是,当我真的开始阅读之后,我发现我的担忧完全是多余的。这本书的内容真的非常实在,它没有讲那些特别高深的理论,而是用非常贴近生活的方式,把很多复杂的概念讲得明明白白。我最喜欢的一点是,它非常强调“真诚”和“尊重”,而不是让你去“表演”或者“manipulate”别人。书中有很多小练习,让我能够边读边思考,并且把学到的东西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比如,它教我如何更好地理解别人的肢体语言,以及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如何让对方更容易接受。还有,书中关于“边界感”的讨论,对我来说尤其重要,我以前不太懂得如何拒绝别人,总是碍于情面,结果把自己弄得很累。这本书让我明白,设定合理的边界,不仅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对他人负责任的表现。而且,它还给出了非常具体的建议,教我如何在不伤害感情的前提下,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界限。这本书的结构也很清晰,每一章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而且过渡自然,让我能够一章一章地往下读,不会感到混乱。我感觉这本书就像一个循循善诱的朋友,一直在鼓励我,让我一步一步地成长。
评分这本书的写作方式非常独特,它没有采用那种传统意义上的“教程”模式,而是更像一本生活随笔,将人际关系和沟通的智慧融入到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思考之中。我是一个比较感性的人,所以这种方式对我来说非常有效。它不会让你感到枯燥乏味,而是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自觉地被吸引,然后慢慢地去领悟其中的道理。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人际关系的本质”的探讨,它没有把人际关系说成是什么神秘的东西,而是将其归结为一种相互的给予和索取,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保持平衡。书中关于“有效社交”的观点,让我觉得非常贴切。它提倡的不是去认识多少人,而是如何去维系那些真正有价值的关系,如何去“滋养”这些关系。我印象深刻的一个例子是,书中提到如何处理“讨好型人格”,这一点对我来说非常有启发,我以前总是害怕得罪人,所以会无意识地去迎合别人,结果让自己很累。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真正的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的,而不是一方的牺牲。它提供的解决方案,也更加温和和有建设性,让我觉得很有力量。这本书的整体感觉是,它不仅仅是在教授技巧,更是在帮助你成为一个更成熟、更懂得爱与被爱的人。它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自己的不足,也看到了成长的方向。
评分坦白说,我买这本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被它的封面设计所吸引,简约而富有质感。拿到书后,我原本是打算随便翻翻,看看有没有什么亮点。没想到,这本书却像一位娓娓道来的智者,一点点地引导我 into 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并没有教你一些“套路”或者“捷径”式的沟通技巧,而是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去分析人们行为背后的动机和需求。比如,书中关于“非暴力沟通”的部分,虽然我之前也接触过,但这本书的讲解更加深入和系统,它不仅仅是告诉你话术,更是让你去理解沟通的本质,是如何能够超越指责和防御,达到真正有效的交流。我印象最深的一个章节是关于“冲突管理”,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将冲突看作是关系发展的机会,而非必须回避的障碍。书中提供的具体方法,比如“分解冲突”、“寻找共同点”等,都非常具有操作性。我尝试在工作中运用这些方法,成功化解了几次与同事之间的分歧,大家都感到轻松了很多,工作效率也因此得到了提升。这本书的优点还在于它没有回避一些敏感或困难的话题,而是以一种开放和尊重的态度去探讨,这让我觉得非常真诚。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人际交往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更有信心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沟通场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