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是文化的一部分,在享受一道又一道的佳餚時,人們入腹的不隻是美味,還有更多的風土源長。譬如常見的漢堡排,其實是航海傢改良過的産物,再融入現代文明的速度感後,就成瞭漢堡包;而樸拙、美味又能充飢的食物如玉米粥,則往往誕生在民生睏頓的地區,充分錶現齣當地居民的精神群像。飲食也是文化交融、彼此提昇的最佳例證,像是中西閤併的甜酸肉、雜碎菜,甚至颱式西餐,新誕生的混血小兒糅閤瞭父係母係的秀異風味,自成一格之後竟也卓然一方。
包括食物的身世、食材的烹調手法,乃至菜餚的地域轉變,每道菜上桌時,其中的曆史流轉與內蘊文化往往饒富探究的趣味。而說到東西美食文化,又有誰比居遊各地、遍嘗美食的韓良憶更適閤評點品味?這次良憶便或爬梳食物的曆史來由,或介紹各地的風味料理,讓食物的味道因而愈顯齣豐富的層次,而良憶筆下食物與迴憶的微妙關連,也更加添瞭食物之所以能感動人的風味。
和良憶一起《吃.東.西》,你當能體會食物最純粹的美好!
作者簡介
生活美食傢 韓良憶
喜歡簡單的生活,認為生活中隻要有好吃的食物、好聽的音樂、好看的書和電影,平日能在傢附近散散步,一年至少去旅行一次,就很好瞭。尤其吃和音樂是最容易取得的樂趣,一日不能缺。
覺得吃東西時影響自己最多的是心情和食物的本身,再來就是一起吃的人。一看到就想買的CD,有Van Morrison、Leonard Cohen、John Coltrane和Miles Davis。喜歡的作傢很多,最喜愛又敬佩的『偶像』是已故的美國飲食文學作傢M.F.K. 費雪,隻要買得到的書,全部都收集瞭。
覺得幸福就是珍惜眼前擁有的一切,但是對人生仍懷有夢想。總覺得,沒有夢的人生,不值得活的。
正因為如此,目前定居荷蘭,雲遊四海,依舊繼續享受著美食和旅遊的生活。
繪者簡介
楊懿珊
法國史特拉斯堡二大造形藝術學係碩士畢業,目前暫居法國。總是試圖在藝術、生活與冒險中尋求平衡。繪有《關於品味》(皇冠文化)之插畫。
★blog.yam.com/ishan13/
【寫在前麵】
PART 1 吃東
鴨的迴憶
從地中海到颱灣海峽
週末的廣州炒麵
以粥養生
三代潤餅
原始的召喚
過年
陽春麵
羅山的泥火山豆腐
阿嬤的麵猴
說不盡食物的身世
PART 2 吃西
義大利人不洗米
忠實的朋友
夢幻的費雪漢堡
吃可樂
你吃的是墨西哥菜嗎?
羅馬尼亞的靈魂
提拉米蘇原鄉何在?
卡巴喬沒吃過Carpaccio
必也正名?
念念不忘都是無花果
不隻是買菜而己
如果在夏日,普羅旺斯
PART 3 不東不西
颱灣餐桌上的義大利味
舊法烹老味
Ragu與炸醬
甜酸滋味
在南村落做南法菜
各唱各調
西餐時代
雜碎神話
如何謀殺一顆雞蛋
三伏日的痛快
PART 4 吃的東西
蘋果的滋味
記憶迷迭香
瓜香薰人
非蓮亦非霧
傢常好滋味
蒜頭行遍天下
左右逢源的薑
以九層塔之名
食蔥有時
韭韭長長
高麗菜的他鄉故土
流淚,但不悲傷
捕捉華麗的季節
可比秦始皇
爐上煮著一鍋飯
最後的滋味
鞦天的果實
PART 5 食趣不分東西
歲月之味
一條麯摺的茶路
如花般美好
海畔有人
帝國的步履
消暑涼湯
一日之計
鄉愁飲食
PART 6 東西食議
殘忍的美食
美食,與大地和平共存
鮭魚無罪
理想的早餐
一杯清水韆般滋味
誓不為專傢
鼕日的解憂湯
一點心意
PART 7 東西寫食
小白珠子和蛤蟆酥──淺談張愛玲的吃
看村上春樹煮pasata
普魯斯特之香
柳橙不是唯一的水果
寫在前麵
算一算,我開始寫作飲食題材到現在也有十三、四年瞭。在這段不長不短的日子裏,有件心事始終沒對人說,那就是,我盡管對好吃的東西抱有某種類似信仰的狂熱,可是有時在聽瞭一些不幸的遭遇,看瞭報紙電視的新聞後,也禁不住會質問自己:「這世界還有天災人禍,還有戰爭與不公不義,你為什麼不寫這些大事,而要寫飲食小道呢?」
每逢如此自我懷疑的時刻,我就會去重讀已故美國飲食文學大傢M.F.K.費雪的著作,尤其是她為《老饕自述》(The Gastronomical Me)一書撰寫的自序,這篇文章總能給我重新提筆的力量和信心,費雪在文中寫道:
「有人問我,你為什麼寫食物和吃喝之事?你為什麼不跟彆人一樣,寫寫為權力和安全感而奮鬥,寫寫愛呢?…最簡單的迴答是,就跟其他大多數人一樣,我會飢餓。不過除此之外還有彆的,在我看來,我們對食物、安全感和愛這三項基本需求,是如此混雜交錯、緊密結閤,以緻我們一想到其中之一,就一定會想起另外兩項。是以,當我寫到飢餓時,我寫的其實是愛與對愛的渴求,還有溫暖以及對溫暖的熱愛與渴求…當我們掰開一塊麵包,飲下一口酒時,産生交流作用的,不單隻有我們的身體而己。當有人問我,你為什麼寫飢餓而不寫戰爭與愛情時,這就是我的迴答。」
這段文字在某種程度上說明瞭我對飲食寫作的信念。我有自知之明,深知自己難望費雪之項背,不過寫不過前輩或同儕並不構成完全不寫的理由,於是就在自我懷疑與重拾信心之間,我陸陸續續倒也寫齣幾本食書。近年來雖因客居歐洲,較常寫遊記,然而讀過的朋友都知道,飲食在我的旅遊書中仍佔瞭很重要的篇幅。
這本《吃.東.西》是這五年來頭一本專注寫飲食的文集,談的大抵上是我從小到大、自東方到西方,每天都在吃東西的事情,有些文章在寫食物的身世、烹飪的心得與食的樂趣,還有些講到和飲食相關的人事,特彆是我的親人與記憶中的往事。換句話說,我又何嘗不是試著在書寫人生的三大需求:食物、愛與安全感?
書中有一大半文字曾刊登於中國時報人間副刊的「三少四壯」專欄,還有一部分曾刊於國語日報「啖世界」專欄與其他報刊。若乾文章篇幅較見報時長瞭一點,那是因為我運用作者的「特權」,把當初因專欄字數限製而刪除的段落補瞭迴去,此外,我也盡量修正瞭錯彆字與資料的錯誤。然而,疏漏之處在所難免,若有無心之過,尚祈見諒。
我始終相信,活著就要好好「吃東西」,在景氣蕭條、人心惶惶的時代,尤其需要好好地吃。且讓我再引費雪女士在拙譯《如何煮狼》中的一句話與讀者分享──「既然我們非得吃纔能活,索性就吃得優雅,吃得津津有味」,善哉斯言,祈願此刻翻開這本書的你,能活得開心,吃得優雅,更希望本書可以讓你讀得津津有味。
韓良憶 二○○八年夏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