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民主?我们的民主?
当台湾的政党轮过来,又替过去,人们对「另一个世界」的期待像是云霄飞车般冲向凝聚的高点,又再次回归被背叛的起点。此时,你要继续期待下一个民族救星?或者是换个角度,思考除了「他们」的民主之外,是否也存在着「我们」的民主?如果你正有此意,那么,dear friends,或许民主不只是用说的,更要用做的。让我们一起和阿肥从「民主不是什么」开始聊起,分享他在学术、运动、族群的稻浪中,如何找到实践的可能性;分享他与国际友人如何跟各国政府抗争的经验;并且从深刻印在邵族长辈额前的智睿纹路,带你看透形式民主的诡辩。
当你翻开之后,你将会发现,这不是一本「实质民主」的教科书,而是实践人民自主的踏脚石。
作者简介
丘延亮
人称阿肥,绰号社运流浪犬,自十五岁反对学校教育而辍学,到三十五岁唬进芝大骗学位,当过民歌採集员、政治犯、成衣厂的老板兼包装部小弟、参与芝大反南非分离恨政府的主席团成员、香港女工守厂抗争的纪录义工、台湾原住民等社会性运动的翻译者和宣传员、六四天安门运动的参与观察人。
1990 ~ 2005年在香港浸会大学假装教书,借顶来的学位及教职颠覆主渠学术,小有成绩。三年前回台湾,重新学习台湾社会,俾称职地重拾在地抗争的社运流浪生涯。
欢迎加入他所主持的社会关怀群组 yotu@googlegroups.com 和实质民主的网络平台 twpa.ioe.sinica.edu.tw。
重要中文译着包含《贫穷文化》、《后现代政治》(台北:唐山)、《极目田野》。
拿到《实质民主:人民性的觉知与践行之对话》这本书,我首先被它的书名所吸引。“人民性”三个字,仿佛能直接触碰到社会最根本的肌理,而“觉知”与“践行”的并列,则构成了一条充满希望的路径。我一直认为,真正的民主,不应仅仅是理论上的概念,也不应仅仅是制度上的框架,它更应该是一种深刻的、源自个体内在的觉醒,并由此引发积极的、面向现实的行动。这本书的副标题“对话”,更是让我感受到一种亲切和开放。它似乎不是在灌输某种既定的理论,而是在邀请读者参与一场思想的盛宴,共同探讨如何让民主的根须扎得更深,如何让民主的花朵开得更艳。我猜想,书中会充满对当下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也会有对历史经验的深刻反思,最终指向的是如何赋权于民,如何让每一个普通人都能在民主的进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出自己的声音。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理解民主的内涵,去认识到个体在民主实践中的巨大潜力,并从中获得启示,去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为实现更实质的民主贡献一份力量。
评分《实质民主:人民性的觉知与践行之对话》这个书名,就像一股清流,注入了我对民主的思考之中。我一直觉得,民主的真正力量,不在于华丽的辞藻或高高在上的理论,而在于它能否触及“人民性”的内核,能否激发个体对自身权能的“觉知”,并最终引领我们走向积极的“践行”。这本书的“对话”二字,让我眼前一亮,它预示着这并非一本枯燥的学术论著,而更像是一次深入人心的交流。我渴望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关于如何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意识、有力量的民主参与者;关于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现实中,辨别真伪,发出自己的声音;关于如何将对民主的理想,转化为切实可见的行动。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论,能够帮助我理解那些看似遥远却又与我息息相关的公共议题,并鼓励我走出舒适区,去参与到那些能够真正影响我们生活的决策过程中。这本书的出现,在我看来,是对那些仅仅停留在形式上的民主的有力挑战,它试图挖掘民主的灵魂,让它焕发出真正的生命力。
评分《实质民主:人民性的觉知与践行之对话》这个书名,就像一个温柔的召唤,邀请我去探索民主的更深层含义。我一直觉得,真正的民主,不仅仅是投票箱里的选择,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与他人、与社会互动的方式。这本书所倡导的“人民性”,在我看来,就是要唤醒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的那份对公平、正义和共同福祉的追求。而“觉知”与“践行”的结合,则是一个完整的闭环:没有觉知,我们就无法看清问题的本质;没有践行,觉知就只能停留在脑海中,无法转化为真实的改变。我特别欣赏“对话”这个词,它意味着这本书不是一本单向的教科书,而更像是一次真诚的交流。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工具和方法,让我们这些普通人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公共事务中来,能够更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诉求,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他人的观点。我希望它能够帮助我打破思维定势,去看到民主背后更广阔的图景,并激励我去成为一个更有责任感、更有行动力的公民。这本书的价值,或许就在于它能够将抽象的民主理念,转化为触手可及的行动指南。
评分刚拿到《实质民主:人民性的觉知与践行之对话》这本书,还在细细品味序言,就被“人民性的觉知与践行之对话”这个副标题深深吸引了。我一直对民主的理论和实践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许多现有的讨论,要么过于抽象,要么过于局限于某个特定的政治体系,缺乏一种真正能够触及到个体经验,并引导人们走向积极参与的能量。《实质民主》似乎试图弥合这种鸿沟,它不仅仅是关于“民主是什么”,更是关于“我们如何才能更民主地生活”。从序言中透露出的那种对“人民性”的强调,让我觉得这本书不是在教条式地灌输,而是在邀请我们共同探索。这种“对话”的姿态,预示着这本书可能充满了启发性的问题,引人深思,甚至可能挑战我们习以为常的观念。我期待它能为我理解当下社会中各种复杂议题提供新的视角,让我看到那些被宏大叙事遮蔽的个体声音,并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在家庭、社区、工作场所,甚至是网络空间,实践一种更具实质性的民主。这本书的出现,在我看来,是对当前某些浮于表面的民主讨论的一种有力回应,它似乎承诺要深入到民主的灵魂深处,去触碰那些最根本的问题,并鼓励我们成为改变的积极力量。我对它能提供的那些“觉知”感到无比好奇,而对“践行”的引导,更是充满了期待。
评分刚看到《实质民主:人民性的觉知与践行之对话》这本书的书名,我的内心就涌起一股强烈的共鸣。我一直以来都在思考,究竟什么样的民主,才能称得上是“实质”的?仅仅有制度,而没有人民的积极参与和深刻理解,那样的民主,是否只是一种空壳?这本书的副标题“人民性的觉知与践行之对话”,恰恰击中了我的痛点。它强调了“人民性”,暗示了民主的根基在于每一个个体;它提出了“觉知”与“践行”,指明了从认知到行动的完整过程;而“对话”二字,更是让我感到温暖和期待,仿佛这是一次平等的交流,一次共同的探索。我非常好奇,作者会如何解读“人民性”?它又将如何引导我们去“觉知”自身的权能,并最终付诸“践行”?我期待这本书能为我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审视我们所处的社会,去发现那些被忽视的民主力量,并从中获得启发,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民主的意义,并在日常生活中,成为一个更有建设性的民主参与者。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实质民主:人民性的觉知与践行之对话》,听起来就很有分量,也充满了邀请感。我一直觉得,真正的民主,是需要人民真正“活”在其中的,而不仅仅是旁观者。这个“人民性”的提法,就让我觉得这本书触及到了核心。它不是泛泛而谈的民主理论,而是直指人心的“人民”本身。而“觉知”和“践行”,更是点出了民主的关键环节:只有当人民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力量和权利,并积极地去行动,民主才能真正“实质”起来。副标题中的“对话”二字,更是让我感到惊喜,它意味着这可能是一本鼓励思考、激发讨论的书,而不是一本结论式的教条。我非常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作者如何将抽象的“人民性”概念,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觉知”和“践行”联系起来,并如何通过“对话”的方式,引发读者深入的思考。我希望它能够为我提供更深的洞见,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民主的真谛,并找到自己在民主实践中的定位和方法。
评分初读《实质民主:人民性的觉知与践行之对话》的引言部分,我就被一种“接地气”的民主理念所打动。我一直觉得,很多关于民主的讨论,都显得过于宏大和遥远,似乎只属于政治家和理论家。然而,这本书开篇就强调“人民性”,并将“觉知”与“践行”紧密联系起来,这让我看到了民主的可能性,不仅仅是发生在宏大的政治舞台上,更可以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我想象中的这本书,会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刻的分析,来揭示那些隐藏在日常事件中的民主力量。它不会仅仅停留在对现有民主体制的批评,而是会积极地引导我们思考,如何在不完美的现实中,找到突破口,去实现更具实质性的民主。特别是“对话”这个词,让我觉得这本书充满了开放性和包容性,它不是要告诉你一个唯一的答案,而是要邀请你一起去探索,去碰撞,去形成自己的理解。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解答我心中长久以来的疑惑:作为普通公民,我们到底能做些什么?我们的声音能否被听到?我们的行动能否产生改变?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就像是一束光,照亮了通往更深层次民主理解的道路,也给了我参与改变的信心和勇气。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有一种沉静而有力量的感觉,与书名《实质民主:人民性的觉知与践行之对话》相得益彰。我一直认为,一个国家的民主程度,不仅仅取决于其制度设计,更取决于人民的集体意识和参与热情。“人民性”这个词,在我看来,是理解这本书核心的钥匙。它不仅仅是指“人民”,更包含了人民的特质、精神和根本利益。而“觉知”与“践行”的并列,则暗示了一条清晰的路径:只有当人民真正意识到自身的力量和权利,并积极地将这种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民主才可能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这本书的副标题“对话”,更是让我感到这本书的独特性。它不是单方面的说教,而是鼓励一种双向的、互动的交流,这种交流可能发生在作者与读者之间,也可能发生在读者与读者之间,甚至可能发生在读者与他们自身对民主的理解之间。我猜想,书中会引用大量的案例和故事,来展现人民如何通过自觉的觉醒,去挑战不公,去争取权利,去塑造更美好的社会。这些故事,或许会是来自历史的,也或许是来自当代的,它们将为抽象的民主理论注入鲜活的生命力。我渴望从中获得力量,也渴望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的思考产生共鸣,甚至激发出自己的新的想法。
评分《实质民主:人民性的觉知与践行之对话》这本书,单从书名就能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深刻性与实践性。我一直认为,民主不应该仅仅是理论家的游戏,也不应该仅仅是政治家的口号,它最核心的价值,在于能否真正触及“人民性”的根本,能否激发个体内心深处的“觉知”,并最终转化为有力的“践行”。“对话”这个词,更是让我看到了这本书的独特性,它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一种邀请,邀请读者一同思考,一同探索。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阐述“人民性”的内涵,揭示我们个体在民主进程中的潜能,并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我们从“觉知”走向“践行”。我希望它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当下的社会议题,更清晰地认识到个体行动的力量,并激励我去成为一个更积极、更负责任的民主公民。这本书的出现,对我而言,无疑是一份宝贵的思想启迪,它让我看到了民主的希望,也让我对自身的参与有了更坚定的信心。
评分《实质民主:人民性的觉知与践行之对话》这本书,从书名就透露出一种对民主本质的深刻探求。我总觉得,许多时候我们谈论民主,都停留在制度层面,而忽略了民主最根本的动力——人民。“人民性”的强调,让我看到了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它似乎在提醒我们,民主的生命力源自于人民的集体意识和共同意志。而“觉知”与“践行”的并列,则勾勒出了一条清晰的行动路径:只有当个体真正意识到自身在民主进程中的重要性,并积极地投身于实践,民主才能摆脱空洞的口号,变得“实质”起来。我尤其欣赏“对话”这个词,它预示着这本书不会是单方面的宣讲,而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交流,鼓励读者积极参与到对民主的理解和塑造中来。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更多关于“人民性”的内涵,能够引导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个体“觉知”的力量,并为我提供切实可行的“践行”方法,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并参与到当下的社会议题中,为构建一个更具实质性的民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