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虽然是一个重要的金融中心及国际城市,但一般香港人对周边亚洲国家的认识却相当皮毛。由于殖民地的历史和西方媒体的影响,香港人对英美的了解远较对日本、南韩和东南亚诸国为佳。环顾香港的大专院校,似乎找不到一位日本政治的专家,更遑论一些东南亚国家了。
2004年开始陆续出版的「认识东亚及东南亚系列」,就是从这个目的出发,鼓励市民,特别是大专学生,多了解本港周边的亚洲国家,其中包括日本和东盟的十个成员国。
鉴于反应不错,第二阶段扩展为「认识亚洲系列」,计划再出版10本,包括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西亚的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以及南、北韩,蒙古等,期望能逐步包括亚洲每一个国家。
丛书以浅白的文字,辅以大量有趣的资料及图片,每一本书针对一个国家作概括性的介绍,让大专学生、工商界人士、游客、以至有兴趣的市民,对该国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有一初步的认识。
序文
黎明,唿吸?帕米尔高原稀薄而清新的空气,在越野车马达的轰鸣声中,你离开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最西部的一个县,高原之鹰塔吉克人的家乡塔什库尔干。向西,一直向西,你无需向导,只要沿?喀喇崑崙公路一直前行。当中午的阳光照进车窗的时候,你经过了中国最西部的边境口岸红其拉甫。再向西,你便看到了一块刻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界碑,这块界碑告诉你,你即将离开祖国,前面便是另外一个国度—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
在巴基斯坦,你将感受到千年冰川的瑰丽,万丈高山的雄浑,涓涓溪流的宁静,滔滔大海的壮阔。然而,这些并不是使我们对这片土地心驰神往的全部理由。人类的活动、命运的变幻要远比自然变迁更值得我们关注。
巴基斯坦,这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国度。说她古老,是因为哈拉帕文化在公元前 2300 年就在这片土地上孕育,在此之后,吠陀文化、犍陀罗文化、伊斯兰文化先后在这片土地上兴起或者扎根,虽然千百年来在这?定居的居民不断变换,但辉煌璀璨的文明却一直绵延下去。如一曲分为多个乐章的交响乐,每一乐章的旋律或有不同,但汇合在一起便流淌成一条幽远而隽永的音乐之河。说它年轻,是因为,这个国家直到 1947 年才出现在世界政区图上,就连「巴基斯坦」(Pakistan)这个短短的单词距今也不过七十余年的历史。同一片土地上兴起不同的政权,这在人类历史上屡见不鲜,但新政权的兴起令国家的名称都要更新一次,的确非常罕见。历史的矛盾与协和、继承与冲突在这片土地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在伊斯兰堡、在拉瓦尔品第、在卡拉奇、在拉合尔、在白沙瓦,在巴基斯坦的每一个城市和乡村,山峰与河谷,都将为你讲述这片土地的历史。
巴基斯坦,这是一个灾难深重而前景辉煌的国度。世界上很少国家的不幸经历能与巴基斯坦相比,建国短短数年,百废待兴,却先后失去了两位执掌国家发展方向的舵手。不仅如此,在命运的捉弄中徘徊的巴基斯坦还在 30 年内与强大邻国三次兵戎相见,导致国家被肢解,丧失了一半以上的人口和将近一半的领土。进入 21 世纪,这个命运多舛的国度一下子又被卷入了一场本与她毫不相关的反恐战争中。卷入这场战争的直接代价,便是无穷无尽的恐怖袭击,甚至连总统都两次与死亡擦肩而过。
然而巴基斯坦人民并不是可以被命运随意摆佈的民族,在最险恶的环境中,巴基斯坦走出了一条令人赞叹的复兴之路。这个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最先举起了「文明对话」的旗帜,迫使那些沉迷于「文明冲突」的人不得再看不起巴基斯坦。这个长期受到安全威胁的国家提出了「能源走廊」战略,努力把自己建设成连接中亚与南亚、沟通西亚与东亚的走廊。这个现代大都市与古老氏族并存的国家进行?艰苦的社会改革,一个「温和伊斯兰」社会正在从蓝图上走到现实中来。正如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将军所说的:「巴基斯坦任重道远,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我们不能停滞不前。只要我们怀?诚恳的爱国热情,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如真主之意,我们一定能成为一个充满活力,不断进步的温和伊斯兰国家。」
希望这本小书能对读者了解巴基斯坦—这个法显和玄奘法师当年曾经到过的地方—有所裨益。
叶海林
2008年6月于北京
这是一本让我重新审视“纯洁”这个词含义的书。在接触《巴基斯坦 - 纯洁的国度》之前,我对这个词的理解,可能更多地停留在表面,一种理想化的、未经污染的状态。然而,这本书所揭示的,是一种更为深刻、更为内在的“纯洁”,它不仅仅是一种外部的纯净,更是根植于人民内心深处的信念、信仰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者以一种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巴基斯坦人民在面对诸多挑战时,依然坚守的精神内核。我看到的是,在物质匮乏、社会动荡甚至历史遗留的伤痛面前,人们依然努力保持着善良、正直和对未来的希望。书中对当地宗教文化的描绘,让我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它如何塑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如何提供了精神上的慰藉,以及如何在某些时刻成为团结和凝聚的源泉。我看到了清真寺里的虔诚祈祷,感受到了节庆时的喜悦与庄严,也理解了宗教在巴基斯坦社会结构中的重要作用。此外,书中对巴基斯坦人民的热情好客的描述,更是让我印象深刻。无数个关于陌生人之间的善意、慷慨以及相互扶持的故事,都让我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一种温暖。这些并非刻意为之的举动,而是自然流露的人性光辉,它们共同构成了这个国家“纯洁”的一面。它提醒我,真正的纯洁,往往体现在最平凡的生活细节中,体现在最朴素的人性之中。
评分坦白说,在阅读《巴基斯坦 - 纯洁的国度》之前,我对这个国家的了解几乎为零,或者说,我的认知是被一些零碎、片面的信息所塑造的。因此,我带着一种近乎空白的画布,以及一丝潜在的忐忑,翻开了这本书。而这本书,则以一种超乎我想象的方式,为我勾勒出一幅幅生动而深刻的画面。它没有刻意去渲染戏剧性的冲突,也没有回避现实的复杂性,而是选择了一种更为写实、更为贴近人心的叙事方式。我惊叹于作者对于巴基斯坦地理风貌的描绘。从巍峨的喀喇昆仑山脉,到浩瀚的塔尔沙漠,再到肥沃的印度河平原,每一个地理特征都不仅仅是背景,而是塑造了当地人民生活方式、文化习俗甚至精神信仰的重要因素。我仿佛能感受到喜马拉雅山脉带来的神圣与肃穆,也能想象出印度河畔孕育的古老文明。书中对巴基斯坦政治格局的分析,虽然没有过多的专业术语,却以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了其历史演变、各方势力角逐以及对民众生活产生的深远影响。它让我看到了一个国家在追求稳定与发展道路上的艰辛与不易。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将巴基斯坦描绘成一个同质化的存在,而是着力展现其内部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无论是族裔、语言、宗教信仰,还是经济发展水平,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对差异性的尊重与呈现,让我得以更全面、更立体地认识这个国家。它不再是一个遥远而模糊的地理名词,而是一个充满生命力、充满故事的鲜活世界。
评分这本《巴基斯坦 - 纯洁的国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在翻阅这本书之前,我对巴基斯坦的认知,充其量不过是一些来自新闻报道的、往往带有片面性和争议性的碎片。我带着一种近乎空白的画布,以及一丝不确定,开始阅读。令我欣喜的是,这本书以一种极其人性化的方式,为我描绘出了一个立体而鲜活的巴基斯坦。作者并没有刻意去歌颂或者批判,而是以一种观察者的姿态,用细腻的笔触,记录下了这个国家真实的脉搏。我尤其被书中对巴基斯坦人民在逆境中的坚韧与乐观所打动。无论是在艰难的生活条件下,还是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他们都展现出了令人敬佩的生命力和对美好未来的不懈追求。我看到了那些用双手创造生活的人们,听到了那些在困境中依然充满希望的歌声,感受到了那些质朴的善意与互助。书中对巴基斯坦文化与传统的深入探讨,让我得以窥见这个国家丰富的精神内涵。从古老的宗教仪式,到充满活力的民间艺术,再到维系着家庭与社区的传统价值观,一切都被描绘得栩栩如生。我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回响,也能触摸到当下文化的跳动。这本书让我明白,理解一个国家,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对人的理解,对人性的关怀。它促使我反思自己固有的认知,也让我对那些被标签化的群体产生了更深的尊重与同情。
评分从第一页开始,《巴基斯坦 - 纯洁的国度》就成功地吸引了我全部的注意力,并迫使我不断地思考。我原本以为,这将是一本讲述某个遥远国度政治局势或是地缘冲突的书籍,然而,它远超出了我的想象。作者以一种近乎史诗般的叙事,将巴基斯坦这个国家置于一个更加广阔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之下进行审视。我被书中对巴基斯坦地理环境的生动描绘深深吸引。作者并没有将地理简单地视为背景板,而是将其视为塑造巴基斯坦民族性格、文化形态乃至国家命运的重要力量。从雄伟壮丽的喜马拉雅山脉,到广袤无垠的沙漠,再到孕育了古老文明的印度河,每一个地理元素都与当地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并赋予了这片土地独特的灵魂。我仿佛能听到山风在高原上呼啸,感受到沙漠夕阳的炙热,也能想象出古老文明在河流滋养下蓬勃发展的景象。书中对巴基斯坦社会结构的细致剖析,让我得以窥探其复杂的社会肌理。从部落制度的遗留,到现代国家的建立,再到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宗教派别之间的互动,一切都被清晰地呈现出来。我看到了传统与现代的碰撞,看到了各种力量的角逐,也感受到了社会变革的阵痛。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探讨这些宏大议题的同时,始终没有忽视个体生命的光芒。那些普通人的故事,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梦想与挣扎,都为这本书增添了无比的真实感与人情味。它让我看到了,即使在充满挑战的环境中,人性的善良、坚韧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依然能够闪耀出耀眼的光芒。
评分《巴基斯坦 - 纯洁的国度》这本书,如同一场精心策划的文化之旅,带我深入了解了一个我曾以为熟悉却又陌生的国度。我曾对巴基斯坦的印象,多停留在媒体报道的碎片化信息中,充满了刻板与偏见。然而,这本书以其宏大的视野和深刻的洞察,为我勾勒出一幅幅真实而饱满的画面。我被书中对巴基斯坦人民精神世界的描绘所深深打动。作者并没有回避这个国家所面临的诸多挑战,例如贫困、政治不稳定、以及外部世界的误解,但她却以一种近乎悲悯的笔触,展现了人民在困境中依然坚守的信念、希望以及对故土的热爱。我看到了那些淳朴的笑容,听到了那些充满力量的歌谣,感受到了那些深厚的邻里情谊。书中对巴基斯坦社会文化多样性的展现,同样让我印象深刻。作者并没有试图将这个国家描绘成一个同质化的形象,而是着力展现其内部的丰富性与复杂性。从不同族裔的语言、习俗,到宗教信仰的多样性,都以一种生动的方式呈现。这种对差异性的尊重与呈现,让我得以更全面、更立体地认识这个国家。它不再是一个简单被标签化的地域,而是一个充满生命力、充满故事的鲜活世界。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扇窗,让我得以窥探一个我曾以为熟悉的国度,却在翻开书页的那一刻,才真正开始理解它的深度与复杂。起初,我怀着一种近乎好奇的猎奇心理,或许还夹杂着一些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想象着书中会充斥着关于冲突、宗教狂热或是贫困的单一叙事。然而,《巴基斯坦 - 纯洁的国度》以一种近乎温柔却又异常坚定的力量,彻底颠覆了我固有的认知框架。作者并没有回避这个国家存在的挑战与阴影,但她选择的是一种更为宏观、更为人性化的视角去描绘。我尤其被书中对巴基斯坦人民日常生活的细腻刻画所打动。从拉合尔街头熙熙攘攘的市场,到北部山区宁静的村庄,再到卡拉奇港口忙碌的身影,每一个场景都栩栩如生,仿佛我亲身置于其中,呼吸着那里的空气,感受着那里的脉搏。我仿佛看到了辛勤耕作的农民,他们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却依然洋溢着对生活的热情;我看到了技艺精湛的手工艺人,他们用灵巧的双手创造出令人惊叹的艺术品,延续着古老的传统;我看到了充满活力的年轻人,他们梦想着未来,却又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书中对家庭、社区以及人与人之间紧密联系的描绘,更是让我感受到一种超越国界的温暖与共鸣。那些关于牺牲、坚韧、希望以及对纯洁信仰的追寻,都深深触动了我。我开始明白,“纯洁的国度”并非一个简单的标签,而是一种深植于人民内心深处的理想,一种在艰难困苦中依然不灭的追求。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并非只存在于新闻报道中的巴基斯坦,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爱有痛、有梦想有挣扎的国度。它促使我反思自己对世界的看法,也让我对那些被标签化的地域和人群有了更深的理解与尊重。
评分当我开始阅读《巴基斯坦 - 纯洁的国度》时,我并没有预设太多期待,只是抱着一种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这个国家的好奇心。然而,这本书所带来的冲击,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它不仅仅是一本介绍性的读物,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启迪。作者以一种非凡的视角,将巴基斯坦置于一个更为宏大的历史与文化框架之下进行审视,让我得以跳脱出狭隘的认知,以一种更广阔的视野来理解这个国家。我被书中对巴基斯坦人民韧性的描绘所深深打动。面对历史的创伤、社会的挑战以及外部世界的压力,他们依然展现出了非凡的生命力和不屈的精神。我看到了那些辛勤劳作的农民,他们用汗水灌溉着土地;我看到了那些在城市里奋斗的年轻人,他们用智慧追逐着梦想;我看到了那些在艰难困境中依然保持善良与慷慨的人们,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力量。书中对巴基斯坦社会文化多样性的展现,同样让我印象深刻。作者并没有试图将这个国家描绘成一个同质化的形象,而是着力展现其内部的丰富性与复杂性。从不同族裔的语言、习俗,到宗教信仰的多样性,都以一种生动的方式呈现。这种对差异性的尊重与呈现,让我得以更全面、更立体地认识这个国家。它不再是一个简单被标签化的地域,而是一个充满生命力、充满故事的鲜活世界。
评分《巴基斯坦 - 纯洁的国度》这本书,让我仿佛经历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旅行,也让我对“纯洁”这个词有了全新的理解。在此之前,我可能将这个词与某种理想化、未经雕琢的状态联系起来,然而,这本书却向我展示了一种更为深邃、更为动人的“纯洁”——它根植于人民的心灵深处,体现在他们面对生活的态度之中。我被书中对巴基斯坦人民精神世界的细致描绘所打动。作者并没有回避这个国家所面临的诸多挑战,例如贫困、政治不稳定、以及外部世界的误解,但她却以一种近乎悲悯的笔触,展现了人民在困境中依然坚守的信念、希望以及对故土的热爱。我看到了那些淳朴的笑容,听到了那些充满力量的歌谣,感受到了那些深厚的邻里情谊。书中对宗教在巴基斯坦社会中所扮演角色的探讨,让我得以理解信仰如何成为人们精神的支柱,如何在复杂的世界中提供方向与慰藉。我看到了清真寺里虔诚的祈祷,感受到了宗教节日的热烈气氛,也理解了宗教情感如何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将巴基斯坦描绘成一个单一的形象,而是着力展现其内部的多样性与丰富性。从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到各民族的独特文化,都以一种鲜活的方式呈现。这种对差异性的尊重与呈现,让我得以更全面、更立体地认识这个国家。它不再是一个遥远而模糊的地理名词,而是一个充满生命力、充满故事的鲜活世界。
评分《巴基斯坦 - 纯洁的国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情感上的触动与精神上的洗礼。我曾以为,对于一个遥远的国度,我只能通过新闻报道中的只言片语来了解,而那些报道,往往充满了偏见与片面。但这本书,以其宏大的视野和深刻的洞察,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真实巴基斯坦的大门。我被书中对历史传承的细致梳理所吸引。作者并没有将历史简单地视为过去,而是将其视为塑造当下、影响未来的重要基因。从印度独立到巴基斯坦的建立,从历次战争到国内政治的动荡,这些历史事件都被置于一个宏大的叙事框架中,得以被更清晰地理解。我看到了历史的沉重,也看到了人民在历史洪流中的坚韧与选择。书中对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描绘,同样引人深思。我看到了这个国家在努力摆脱贫困、寻求发展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也看到了其面临的挑战与瓶颈。无论是农业、工业还是服务业,各种经济活动都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文化习俗以及国际形势紧密相连,构成了一幅复杂而生动的经济图景。最让我感动的是,作者在描绘这些宏大命题时,始终没有忘记关注个体生命。那些普通人的故事,那些平凡的梦想,那些在逆境中闪耀的人性光辉,都让这本书充满了温度和力量。它让我明白,理解一个国家,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对人的理解,对人性的关怀。
评分当我拿起《巴基斯坦 - 纯洁的国度》时,我以为我将要阅读一篇关于历史事件的学术论文,或者是一本充斥着政治分析的晦涩读物。然而,这本书所展现的内容,远比我最初的预想来得更加引人入胜,也更加具有启发性。它不是一篇枯燥的流水账,也不是一味地歌颂或批判,而是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的深度探索。作者以一种近乎考古学家的严谨,挖掘着这个国家深层的文化根源,同时又以一位旅行者的敏锐,捕捉着当下社会的脉动。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巴基斯坦多元文化景观的细致描绘。书中详述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独特的习俗、语言、音乐和艺术形式,让我意识到巴基斯坦绝非一个单一的文化体,而是一个色彩斑斓的文化万花筒。从波斯、阿拉伯、土耳其到印度次大陆的深刻影响,都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印记,并与当地的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我仿佛听到了古老丝绸之路上驼铃的回响,看到了莫卧儿王朝宫殿的辉煌,也感受到了苏菲派神秘主义的空灵。书中对女性地位的探讨,更是让我深思。作者并没有回避这一敏感话题,而是从历史、社会、宗教等多个维度,呈现了巴基斯坦女性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她们在逆境中展现出的强大韧性与智慧。她们的抗争、她们的成就、她们对家庭与社会的贡献,都让我肃然起敬。这本书让我明白,理解一个国家,需要剥离表面的喧嚣,深入其内在的肌理,去感受它的呼吸,去倾听它的心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