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18
在中国现代史上,陶希圣是一位政学双栖的风云人物。
自国民革命、北大教授、创办着名「食货学派」至「七七事变」,陶希圣投身中国现实政治,即卷入那个时代隐微复杂的权力漩涡,踏上一条亦沉亦浮的荆棘之路。长期以来,囿于意识形态所规定的认识要求以及?述模式的影响,对陶希圣其人其事的诠释和解读,一直未能给予全面、客观,乃至中肯的评价,从而影响了日后人们对在大革命潮流中「从政学人」的认知态度。
本书作者在挖掘大量第一手史料的同时,採用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即注重历史事实的本原,以「求真求是」的理性分析,以及生动的?事方式,来重新认识、评说这位重要的历史人物,重现那一段非常丰富而又错综复杂的人物活动和历史场景。
本书通过探讨陶希圣的种种「心路历程」和社会活动,不仅透视出乱世潜流下的书生参政之局限性何在,以及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知识与权力」在现实中互为冲突、消解的两难处境,也透视出这一时段中国的思想和政治领域异常活跃、党内党际党政斗争内外纠缠的复杂历史场景。
这是一本对被长期忽略而又影响重大的历史人物的探索性研究着作。
作者简介
李杨
中山大学83届历史系毕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曾任《开放时代》学术杂志常务副主编,现为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目前还担任广州市黄埔军校研究基地课题组负责人、香港中文大学当代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名誉副研究员、广东省《康有为梁启超研究会》副秘书长、广东省人文学会理事。已发表〈岭南文化的特征及其作用〉、〈五0年代的院系调整和社会变迁〉、〈建国后第一次知识份子思想改造运动〉、〈张申府与黄埔军校〉等十几篇论文,与人合作出版《岭南文化》专着等。
范泓
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供职于某新闻单位。在《老照片》、《书屋》、《随笔》、《传记文学》(台湾)、《温故》、《社会科学论坛》、《粤海风》、《大学人文》、《中国图书评论》等报刊发表文章40余万字,并先后出版《风雨前行——雷震的一生》(广西师大出版社,2004年)、《与李敖打官司》(江苏文艺出版社,2005年)、《隔代的声音——历史劲流中的知识人》(广西师大出版社,2007年)、《党内觉醒者——李昌在中国改革年代》(香港明报出版社,2008年)、《民主的铜像——雷震先生传》(台北秀威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等。
序 陶恆生(美国)
上编:亦学亦政的陶希圣
第一章书生论政而犹是书生——真实的陶希圣
一、从五四到五卅:思想开启与震盪
二、「武汉大风暴」前后
三、七年教授生涯:创立「食货学派」
四、弃学从政,卷入政治权力漩涡
第二章《独立评论》中陶希圣
一、赞成胡适无为政治主张
二、与胡适民主政治主张之异同
三、鼎力相助《独立评论》
第三章公竟渡河的悲剧——陶希圣从政之痛
一、新旧学联的政治冲突
二、被蒋介石看中并利用
三、在认知上更接近「改组派」
四、关键时刻政治上「走失」
五、「参政而不知政」
中 编:国民革命与抗战时期的陶希圣
第一章希望与幻灭:1927年的陶希圣
一、在中国革命的洪流中,我只是一个点滴
二、卷入武汉风暴之内
三、左不至共产主义,右不至国家主义
四、农民运动过火?
五、农民并没有起来
六、翻腾风浪之际,希望在何处?
第二章向左、向右:陶希圣加入中共?
一、1924年陶希圣有无入党可能?
二、沈雁冰介绍陶希圣入党?
三、另一种可能?
四、陶希圣是左派同情者
第三章陶希圣与《中国之命运》的历史与解读
一、「陶希圣代书《中国之命运》」说法不准确
二、蒋介石推出这本书的动机是什么?
三、「是为第三次反共高潮作舆论准备和宣战书」是如何提出的?
四、毛泽东第一次组织的对国民党理论宣传大论战
五、笔战演变成意识形态之争
六、国共两党争论《中国之命运》的背后
下编:陶希圣与陈独秀、胡适交往的另一种记录
第一章与陈独秀的交往
一、因缘际会,同一条战线
二、国难当前,再次同一条战线
三、陶希圣抱不平的「陈独秀事件」
四、陶、陈的「党争政争」见解之异同
五、陶希圣印象中的陈独秀「最后见解」
第二章陶希圣眼中的胡适
一、五四之后,学术界引领潮流的人物是胡适
二、「在国难中间,我与胡先生是站在一起的」
三、「翁咏霓不能做行政院长」
附编:
蒋介石日记中的「高陶事件」
名门之媛陶琴薰
骊珠之死 陶希圣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李 杨范 泓
重说陶希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重说陶希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