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辉至今最满意的传记
第一本深入描写李登辉的人格、思想与信仰的生命之书
真正抓住这位台湾欧吉桑的武士性格和隐忍战斗精髓
李登辉堪称是近代东亚政坛上最复杂、最具争议性的人物之一。关于他的众多传记,总是聚焦在他苦心潜伏虎穴、费劲缠斗政敌,以及精算政治力度等表面光影,固然呈现了李登辉令人炫目的经历,却也让李登辉更加神祕费解。
本书一反既有的政治分析,是第一本针对李登辉的人格、思想背景、精神信仰所做的全面研究。经由深入访谈李登辉、以及李登辉身旁各阵营的长年友人,加上综合相关的文献、部分解密的李洁明呈美国国务院密件,作者为李登辉描绘出一幅既独特又清晰的精神肖像。经由这番梳理,李登辉许多难以理解的过往,顿时变得脉络分明。
在众说纷纭的光影背后,在精神领袖与阴谋家(?)的褒贬声中,站立着一位经受挣扎、迷惘、恐惧,又展现自我超越、对这块土地终极关怀的台湾浮士德。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重重谜团,一探这位扭转台湾历史的大政治家的精神世界。
作者简介
柯义耕 Richard C. Kagan
美国汉姆莱大学(Hamline University)荣誉教授。1965-67年曾在台大的史丹福中心研究,期间结识了众多政治及文学的异议份子,包括彭明敏、殷海光、李敖等人在内。1969年获得宾州大学亚洲历史博士。之后十二年间,数度来台研究民主运动。
另外,他也活跃于台湾的人权议题,曾两次在美国国会委员会和政府官员之前,为台湾当局滥用戒严令及美丽岛事件的后续影响作证。在1981-1994年间,被台湾政府列为不受欢迎人物。之后又来到台湾,并为当时的陈水扁市长立传。
2003年获得台湾的人权奖章。写作范围涵盖北韩、中国、日本及台湾等地的人权议题,教授课程包括国际人权法及比较种族屠杀。游历遍及东亚及欧洲各地。
译者简介
萧宝森
台湾大学外文系学士,辅仁大学翻译学研究所硕士,曾任辅大译研所兼任讲师及台湾科技大学英文系兼任助理教授,译作包括《苏菲的世界》、《祕密晚餐》及《最后一匹人头马是怎么死的》等十余种。生性好奇,热爱阅读,耽溺文字,喜好旅行与所有具美感的事物。
序
谢词
前言
第一章 为何是李登辉
第二章 台湾:群岛、殖民地、非国之国
第三章 儿童时期:追寻一个更宽广的世界
第四章 战争、婚姻与基督教
第五章 康乃尔年代:民主的体验
第六章 技术官僚从政
第七章 台湾的浮士德:一位具有禅宗与基督思想的省主席
第八章 解除党国体制:从自由化到民主
第九章 台湾的民主
第十章 军事与两岸策略 1991-2000
第十一章 塑造「新」台湾
第十二章 李登辉掌舵下的台湾:从一党专政到民主政治
第十三章 何以李登辉是个政治家
附录A 一九七一年十一月三十日美国国务院电报:马康卫大使报告他与外交部次长杨西昆的谈话内容
附录B 一九八四年二月十四日美国国务院电报:李洁明报告与李登辉同游的心得
附录C 一九六九年康乃尔大学台籍与外省籍学生的论战
附录D 李登辉总统的人生哲学
李登辉年表
註释
参考书目
索引
台湾是中国东南方海岸一百英里以外的一个岛屿,面积约相当于荷兰或美国的西维吉尼亚州,尽管过去曾经多次沦为殖民地,但仍具有自己的历史、语言与文化。
在历史上,台湾曾经屡次被帝国所佔领,十七世纪时先后为荷兰和西班牙所佔据,一八九五到一九四五年间则被日本所统治。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落败后,蒋介石的军队便代表同盟国进驻台湾,当时蒋氏已经在中国的内战──一场与台湾毫无关连的战役──中居于下风。
一九四九年蒋氏战败后,便率领他的政府撤退至台湾,并开始实施戒严,直到一九八七年为止。尽管中国宣称台湾是它的一个「叛乱」省分,但事实上,自从一九四九年来,台湾一直都是一个自治的国家,不仅实施选举,还有自己的军队、货币、银行和证券交易所等等。
一九八七年台湾宣佈解严后,便逐步往民主的道路迈进,而李登辉乃是此一过程主要的推手之一。在当时的总统蒋经国(蒋介石的儿子)去世后,他便由国民党提名,继任总统职位,到了一九九六年时更凭借自己的实力赢得总统大选。
李登辉是个政治家,也是我的朋友。这些年来,我对他了解日深。他不仅关心政治事务,也重视心灵的层面。他为台湾建构了独一无二的文化认同,并且是在和平的情况下达成这个目标。
此外,他更率领台湾人民树立了民主政治的典范。
我对美国现今对待台湾的方式并不满意。我认为我们应该肯定台湾的政治奇蹟,并表彰台湾的成就,以之作为其他国家学习的榜样,但我们并未如此。我们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中国身上,还经常铺红地毯欢迎那些非经民选的「北京刽子手」,另一方面却对台湾的领导人避之唯恐不及,甚至不允许台湾的民选领袖前来华府访问。
因此,在二○○五年十月,当我得以在美国国会山庄所举行的接待会中亲自欢迎李登辉(当时他已经卸下总统职位)访问华府时,对我而言实在是既特殊又难忘的经验。我记得接待会前夕,在我们用餐的那栋建筑外面,有一些人正在示威。他们称李总统为「麻烦制造者」。
在国会山庄的那场接待会中,我向李总统指出,我们美国人很推崇那些专门为专制政权制造麻烦的人,甚至还为历史上最难缠的一些麻烦制造者建立了纪念碑,汤玛斯.杰佛逊和乔治.华盛顿就是其中之二。对当时的专制统治者而言,他们是两个很会制造麻烦的人。
李登辉是一个伟大的自由斗士,一个值得美国国会颁赠金质奖章的英雄。
美国加州共和党籍众议员 丹纳.罗拉巴夏(Dana Rohrabacher)
我一直觉得,评价一个政治家的功过,往往需要时间的沉淀和多角度的审视。李登辉先生,无疑是台湾历史上极具争议又极其重要的一位。这本书,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个相对客观的视角,让我能够跳出个人的好恶,去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所做的那些决策。书中对他在经济发展方面的贡献,例如“十大建设”,是否会有深入的分析?我更想了解的是,在政治层面,他是如何打破国民党的“党国体制”,并逐步建立起更为开放和民主的政治体系的。书中对于他如何处理与大陆方面的关系,特别是90年代两岸关系的起伏,是否会有细致的描写?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揭示出他个人性格中可能存在的矛盾与复杂性,以及这些特质如何影响了他的政治生涯。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他与重要政治人物之间的对话,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交流,那将大大增加其价值。
评分读李登辉先生的书,我总会联想到那个时代的台湾,充满了机遇也充满了挑战。这本书,我希望它能深入剖析他如何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扮演了塑造台湾命运的关键角色。书中对于他如何处理台湾经济发展与政治改革之间的关系,是否有详尽的阐述?我特别想知道的是,他在面对中国大陆的崛起和国际社会的压力时,是如何为台湾争取生存空间和发展机会的。书中对于他如何推动台湾民主化进程,以及他对台湾主体意识的强调,是否会有深入的分析?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展现出他作为一个政治家,在关键时刻所展现出的智慧和魄力。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他个人生活经历的细节,以及这些经历如何影响了他的政治观,那将极大地丰富我对他的理解。
评分我一直对台湾近代政治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关注那些能够深刻影响历史进程的关键人物。李登辉,无疑是其中一位绕不开的存在。这本书,我希望能看到它不仅仅停留在对他的功绩进行罗列,而是能够深入挖掘他政治思想的渊源,以及他如何将这些思想付诸实践。书中对于他在国民党内部的权力斗争,以及他如何一步步走向权力顶峰的描述,我非常期待。毕竟,在那个年代,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林立,暗流涌动,他能从中脱颖而出,绝非易事。我也希望书中能够详细阐述他如何进行经济政策的调整,以及这些政策对台湾经济的长期影响。在政治改革方面,我想了解他对于“一国两制”的看法,以及他如何看待两岸关系的发展。这本书会不会深入探讨他对于台湾民主制度的构建所做的贡献,以及他在这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我渴望从中获得对这位传奇政治家更深刻的理解,了解他如何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做出那些影响深远的决定。
评分我一直对台湾近代政治史中的一些关键人物抱有研究的兴趣,而李登辉先生绝对是其中一位绕不开的传奇。这本书,我期待它能给我带来一些新的视角和深刻的理解。书中对于他如何从一名学者转身成为政治家,以及在国民党内部如何一步步崛起,是否有详尽的描写?我尤其想了解的是,他在推动台湾民主化过程中,是如何平衡各种政治力量,并最终实现转型。书中对于他如何处理与大陆方面的关系,以及他关于台湾主体意识的论述,是否会有深入的分析?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揭示出他个人性格中可能存在的复杂性,以及这些特质如何影响了他的政治决策。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鲜为人知的史料,或者对一些历史事件提供新的解读,那将是极其宝贵的。
评分购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对李登辉先生“务实”的政治风格印象深刻。他似乎总能在看似棘手的局面中找到一条出路,并且是以一种不张扬的方式。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他这种“务实”背后的哲学和策略。例如,书中对于他如何处理“台湾独立”与“统一”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以及如何在两者之间维持微妙平衡的描写,是我特别关注的部分。我想要知道,他是如何一步步将台湾从威权体制推向民主社会的?书中对于他在推动修宪、开放党禁、报禁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时的具体考量和面对的阻力,是否会有详细的记录?我对他如何处理与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关系,以及这些外交举措对台湾发展的影响,也充满了好奇。这本书会不会展现出他作为一位领导者,在面对内外部巨大压力时,所表现出的坚韧和智慧?我希望它能帮助我理解,他是如何一步步成为塑造了今日台湾政治格局的关键人物。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本来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总觉得关于政治人物的书籍,往往充斥着赞美或者批判,真正能够客观、深入地剖析的却不多。然而,当我开始阅读,尤其是在看到关于他如何处理“皇民化”时期遗留问题,以及在解严后如何逐步推动民主化进程的章节时,我被深深吸引了。书中对当时台湾社会撕裂的状况,以及他如何试图弥合的策略,描写得相当细腻。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他如何平衡军方势力、党外人士以及国民党内部保守派的叙述感到兴趣。这其中一定充满了无数的博弈与智慧。我也想知道,书中对于他个人理念的形成,尤其是他晚年对台湾主体意识的强调,是如何在他的人生经历中逐步演变的。这本书会不会触及到他与一些重要政治人物之间的私下交流,那些决定台湾命运的密谈?我想了解他作为一位领导者,是如何在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下,为台湾争取生存空间,并试图提升其国际能见度的。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些鲜为人知的史料,或者对一些历史事件提供新的解读,那将是极其宝贵的。
评分这本书吸引我的地方在于,李登辉先生的政治生涯跨越了台湾一个非常动荡和转型的时期。从威权统治到民主化,他扮演了极其关键的角色。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阐述他在这个转型过程中所扮演的具体角色,以及他所采取的策略。书中对于他如何处理“本土化”与“国家认同”的复杂议题,是否有深入的探讨?我非常想了解,他在经济发展方面有哪些具体的政策,以及这些政策对台湾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在两岸关系方面,书中是否会深入分析他在不同时期对大陆政策的调整,以及他在这方面所面临的挑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呈现出他作为一个政治家,是如何在巨大的历史洪流中 navigating,并试图为台湾寻找一条更具韧性的发展道路。
评分对于李登辉先生,我的印象一直是复杂而深刻的。他的一生,几乎就是一部台湾近代史的缩影。这本书,我期待它能给我带来一个更全面、更客观的视角去审视这位传奇人物。书中对于他如何从一个普通的政治人物,成长为“台湾民主先生”,过程是否会有细致的描绘?我尤其关注的是,他在推动台湾民主化过程中,是如何运用其政治手腕,平衡各方利益,并最终实现转型的。书中对于他如何处理与大陆方面的关系,以及他对于台湾主体意识的论述,是否会有深入的分析?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揭示出他个人性格中可能存在的复杂性,以及这些特质如何影响了他的政治决策。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鲜为人知的史料,或者对一些历史事件提供新的解读,那将是极其宝贵的。
评分这本书,我犹豫了很久才下单,毕竟“台湾政治家”这个标签下的名字太多了,很多人或许都只是政治光谱上的某个点,但李登辉,这个名字自带了一种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翻开书页,我期待的不仅仅是对他生平事迹的流水账记录,而是他如何在这个风起云涌的年代,扮演了那个关键的角色。我想知道,那个在台湾经济起飞的黄金时期,如何在他手中规划并实现的?书中对于他如何应对来自中国大陆的压力,同时又处理好台湾内部复杂政治力量的描写,是我特别想深入了解的部分。毕竟,那个时期,台湾的国际地位和政治格局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他,无疑是这场巨变的中心人物。我对书中对于他个人性格、决策背后的考量,以及他对台湾未来发展愿景的阐述,充满了好奇。是否能从字里行间窥探到他作为一名政治家,如何在激流中保持清醒,如何在妥协与坚持之间找到平衡?这本书会不会揭示出他那些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那些塑造了他政治生涯的关键时刻?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个多角度、深层次的审视,让我对这位“台湾民主先生”有一个更全面、更真实的认识。
评分我对李登辉先生的政治生涯,尤其是在他担任总统后期,对台湾民主化进程的推动作用,有着浓厚的兴趣。这本书,我希望它能够不仅仅停留在对事件的描述,而是能够深入挖掘他个人的思考过程和政治理念。书中对于他如何处理党内外的各种政治力量,以及如何一步步瓦解国民党的集权统治,是否有详细的叙述?我尤其关心的是,他如何看待台湾的主体意识,以及他对台湾未来走向的设想。书中对于他如何处理与中国大陆的关系,尤其是在主权问题上的立场,是否会有清晰的阐述?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他个人生活经历的细节,以及这些经历如何塑造了他的政治观。如果书中能够通过大量的史料和访谈,勾勒出一个立体、真实的李登辉形象,那将是非常有意义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