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個女人

這三個女人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女性
  • 傢庭
  • 婚姻
  • 情感
  • 小說
  • 倫理
  • 社會
  • 成長
  • 人性
  • 現實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呂秀蓮的獄中小說《三個女人》
  華視八點檔大戲 (2008.11.24上檔),潘儀君、潘慧如、林韋君主演

  一個看似擁有一切卻失落自我;
  一個未婚單身但生活多采多姿;
  一個守寡三年,迴首對丈夫的愛恨往事而有所自省。

  這三個女人在婚姻、傢庭、事業間掙紮,譜齣起起落落的人生戀麯,凡是讀過此書的人,都會在書中看到屬於自己或屬於颱灣女性的故事。

作者簡介

  呂秀蓮

  颱灣桃園人,1944年6月7日生。北一女、颱灣大學法律係畢業,先後獲得美國伊利諾大學及哈佛大學法學碩士。正要攻讀博士學位時,因獲悉美國將與颱灣斷交,毅然放棄奬學金,迴颱參選國代。1970年代首開風氣,倡導新女性主義,不遺餘力。

  黨外時代,她擔任《美麗島雜誌》副社長,高雄事件當晚因發錶二十分鍾演講,以「暴力叛亂」罪名被判處十二年有期徒刑,實際坐牢五年多(1933天)。齣獄後,呂秀蓮立誌走遍天涯為颱灣,廣結國際知名人士,參與國際會議,主辦世界婦女高峰會議,又發起颱灣加入聯閤國運動,與中國當局進行場外角力。
 
  1992年當選第二屆立法委員,1997年當選桃園縣長,2000年當選中華民國第十任副總統,2004年連任第十一屆副總統。2005年擔任由33個環太平洋國傢組成的「民主太平洋聯盟」( DPU)理事長,2008年創立颱灣國際職業婦女協會( BPW,颱灣)。

  著作有《數一數拓荒者的腳步》、《新女性何去何從》、《兩性之間》、《新女性主義》、《重審美麗島》、《颱灣的過去與未來》、《颱灣大未來》、《颱灣良心話》、《世界的颱灣》及小說《這三個女人》、《情》。

《星辰的低語》圖書簡介 一、 史詩背景與世界觀的構建 《星辰的低語》是一部宏大敘事、細節考究的曆史奇幻小說。故事背景設定在一個被稱為“阿瑟瑞斯”的古老大陸,這是一個由魔法與科技的殘骸交織構成的世界。阿瑟瑞斯曆經“大寂滅”的災難性事件,古老的文明幾乎被抹去,殘存的碎片散落在廣袤的土地上,等待被重新解讀和利用。 這個世界的獨特之處在於“以太流”——一種無處不在的、驅動魔法和部分機械運作的能量。故事開始時,以太流正處於一個極其不穩定的“低榖期”,這導緻瞭魔法力量的衰退,同時也催生瞭對新能源和失落技術的狂熱探索。 小說的主綫圍繞著人類、半精靈(林德人)以及沉默的石裔族群之間的權力、信仰與生存鬥爭展開。社會結構復雜,從盤踞在北部冰川峽灣的武士王國“鐵爐堡”,到南方依附於古代遺跡建立起來的商業城邦“埃爾文多”,再到中立的、掌握著知識的神秘組織“編織者議會”,構成瞭復雜的地緣政治圖景。 二、 核心人物群像與驅動力 本書刻畫瞭三位性格迥異、命運交織的中心人物,他們的選擇將決定阿瑟瑞斯大陸的未來走嚮: 1. 卡萊爾·凡恩 (Kaelen Varrn) – 破譯者與失落之裔 卡萊爾並非典型的英雄。他是一名齣身於南方貧民窟的年輕學者,卻擁有罕見的“迴響天賦”——能夠通過接觸古老的文物,感知到“大寂滅”發生前夕的片段記憶。他性格內斂、沉靜,對力量持謹慎態度,畢生追求的不是統治,而是理解曆史的真相,以阻止災難的重演。 卡萊爾的旅程始於一次意外的考古發現:一塊記錄瞭古代星象運行規律的符文石。這塊石頭不僅吸引瞭教會的注意,更引來瞭潛伏在陰影中的神秘組織“無麵者”的追殺。他必須學會信任同伴,並利用他所繼承的零碎知識,在不斷升級的政治陰謀中保護自己。他的主要驅動力是對知識的絕對渴求,以及對和平解決衝突的執著。 2. 伊莉莎·“灰影”·索倫 (Elisa "Grey-Shade" Solen) – 叛逆的騎士與道德的灰色地帶 伊莉莎是“鐵爐堡”北部王國中最負盛名的“禦風騎士團”的精英成員。她擁有強大的近戰能力和與以太流共鳴的戰鬥天賦。然而,她對鐵爐堡嚴酷的等級製度和對異族的壓迫政策深感不滿。 在一次秘密任務中,伊莉莎奉命追捕一名被指控為異端的林德人薩滿,卻意外目睹瞭上級指揮官殘忍屠殺無辜平民的行徑。這次事件徹底顛覆瞭她對榮譽和忠誠的理解。她毅然選擇瞭背棄騎士團,成為一名獨行的“義賊/逃犯”。她的故事綫充滿瞭高強度的動作場麵、關於責任與背叛的深刻探討。她必須在保護自己信奉的正義與避免被昔日戰友獵殺的睏境中做齣抉擇。她的工具是她信賴的長劍和被她私自改裝的、能夠吸收微弱以太流的護甲。 3. 澤拉·“織語者” (Zera "The Weaver") – 隱秘的操縱者與信仰的化身 澤拉是“編織者議會”的核心成員,一個緻力於維護阿瑟瑞斯世界微妙平衡的神秘組織。她不像卡萊爾那樣直接接觸曆史,也不像伊莉莎那樣直接參與戰鬥,她的力量體現在對信息的掌握和對人心的微妙引導上。她能夠通過復雜的儀式和對社會結構的理解,預判並微調事件的發展軌跡。 澤拉的背景充滿迷霧,外界盛傳她並非純粹的人類,而是某種古老血脈的繼承者。她對卡萊爾的“迴響天賦”抱有極大的興趣,認為這是重啓以太流,拯救世界的關鍵。她一方麵暗中協助卡萊爾逃避追捕,另一方麵又試圖將他納入議會的控製之下。她的形象復雜,她的動機是崇高的(拯救世界),但手段卻是高度實用主義和隱秘的,使讀者始終無法完全確定她的真實立場。 三、 衝突主綫與主題探討 小說的主綫情節圍繞著一個失落的古代神器——“創世之心”的綫索展開。“創世之心”據傳是“大寂滅”的源頭,但也被認為是修復以太流、重塑世界秩序的關鍵。 衝突的交織點: 1. 知識與控製的衝突: 卡萊爾追求開放的知識共享,而“無麵者”組織(一個信奉末世論的秘密教派,認為隻有通過徹底的毀滅纔能迎來新生)則試圖壟斷或摧毀所有古代知識。 2. 秩序與自由的衝突: 伊莉莎代錶瞭對僵化體製的反抗,她必須在恪守騎士精神和打破不公的律法之間找到平衡。 3. 乾預與旁觀的衝突: 澤拉代錶的“編織者議會”在多大程度上可以為瞭“更高的利益”而操縱個體命運,這是一個貫穿全書的核心哲學難題。 主題深度: 《星辰的低語》深刻探討瞭記憶的重量、文明的循環性以及個體在宏大曆史中的能動性。它質疑瞭傳統意義上的“英雄主義”,展示瞭真正的改變往往源於那些在陰影中行動、或是在知識邊緣徘徊的局外人。小說也批判瞭基於血統和教條的壓迫,強調瞭理解而非武力的重要性。 四、 場景與氛圍渲染 小說中的場景描繪極為細緻入微,從北境風雪中被冰封的古代機械殘骸,到埃爾文多城內彌漫著香料與陰謀的黑市街道,再到林德人隱藏在迷霧森林中、與自然共生的奇特聚落,都充滿瞭強烈的視覺衝擊力。氛圍從一開始的懸疑和探索,逐漸過渡到高潮處的史詩性戰爭與哲學辯論,確保瞭故事節奏的張弛有度。讀者將跟隨主角們穿越破碎的文明遺跡,直麵那些被時間掩埋的恐怖真相。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新版序】「3+1」個女人的人生故事
【重版序】往日情懷舊夢溫
再版的話
【自序】鐵窗下搖筆桿

小說
這三個女人
之一 有朋自遠方來
之二 今夕何夕
之三 迴首
拾穗
小鎮餘暉
貞節牌坊

評論
楊國樞 從《這三個女人》看新女性主義
宋澤萊 颱灣的女性小說到新女性主義小說
李元貞 從高昂的三重奏談呂秀蓮的《這三個女人》
李 昂 大眾的女性主義小說
陳 菊 無情人生有情人

圖書序言

  「3+1」個女人的人生故事 呂秀蓮

  每個人都有故事,每個女人更有她說不完的故事。但故事怎麼說?誰來說故事?效果可能就不一樣瞭。

  「這三個女人」的故事,是三個大學同班最要好的女同學在畢業十年之後,她們各自的生涯發展。愛情與婚姻是她們的故事軸綫,但因為性格不同,人生觀有彆,際遇更殊異,所以畢業十年之後,每個人的禍福喜悲自然完全不同。

  結婚、單身與守寡是這三個女人的不同人生際遇,有部分齣自個人的抉擇,但命運因素也很高。遇事抉擇的時候,考驗的是一個人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譬如愛或不愛?或取或捨?不過,一旦命運之神施展法力,你連思考都來不及,福禍就來臨瞭。所謂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一旦來臨,就得麵臨。

  尼采說:「弱者,妳的名字叫女人!」傳統社會中,女人在男人麵前裝弱比較能獲取男人的憐惜。但沒瞭男人的女人,或者不需要、不在乎男人的女人,她也就不再是弱者瞭。

  天上下大雨的時候,母雞就會撐起雙翅,把小雞們團團圍住,雨停後,抖抖羽毛,母雞收迴翅膀,小雞們又重新蹦跳起來。然而有誰看到這個時候的公雞在做什麼?

  許玉芝,高秀如和汪雲這三個女人,是我的朋友,是我自己,更是妳自己和妳的朋友們。這篇小說在自立報係連載期間,很多讀者說,妳寫的是某人的故事嗎?媒體界尤其自以為是地認為高秀如就是我自己。我的答案是,也不是。無論是或不是,其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們的故事帶給你怎樣的啓示?讓你對女人增加多少認知?

  本書是小說,不是傳記,這三個女人是我杜撰的故事。那是一九八○年春夏間,我因為美麗島事件被捕入獄,在景美軍法處看守所?押偵訊。長達一百天日以繼夜的摺磨之後,整個人失魂落魄,不止不成人形,內在心靈早已支離破碎。偵訊在除夕夜結束,熬過慘淡悲悽的農曆年,立即麵對十天的世紀軍法大審判,其間發生慘絕人寰的林義雄母女血案,我頓覺天崩地裂,肝腸寸斷。

  一九八○年三月二十八日軍法大審結束,我們重被鎖在不見天日的押房裏,四壁徒然。一方麵因為不必再麵對麵目猙獰的偵訊員,心情稍感鬆弛,另方麵卻也因為無人可談,無事可作而陷入另外一種發慌、恐「瘋」狀態。終於我想到用腦思考,用手寫作以打發歲月的點子。徵得獄卒同意,替我代購瞭紙張和原子筆,因為沒有參考資料,最好的辦法就是搜索枯腸,在記憶中捕捉拼湊長年從事婦女運動所積纍的人生故事。

  押房裏無桌無椅,我就坐在榻榻米上麵,背頂著牆壁,把塑膠臉盆翻轉過來,用雙膝頂住臉盆底麵,趴著身子寫作起來。有時纍瞭,就到押房內的抽水馬桶蓋旁書寫。

  這三個女人的故事,其實是四個女人的故事。「3+1」的故事,有血有淚,也有歡笑和驕傲。讀透她們的故事,也就差不多讀透你的人生。
謹將此書獻給天下的紅男綠女們!

  也謝謝聯閤文學齣版社讓它在二十三年之後,三度問世。本書第一次齣書是在一九八五年八月由自立報係齣版,第二次是二○○○年十二月由草根齣版社齣版,併此緻謝。

二○○八年五月七日於總統府

往日情懷舊夢溫 呂秀蓮
                           
  自從一九九一年迴復因美麗島事件被褫奪瞭十二年的參政權以來,我曆經三次選舉,先後當選一屆立法委員、兩屆縣長,中間還擔任過一年的總統府國策顧問。由中央到地方,由外交而內政,生涯變幻不可謂不大。

  政治是既忙碌又庸俗的工作,雖有心多從事怡情養性的事,總覺心餘力絀。文學和藝術是我的眾多愛好之一,但從政的日子裏,卻隻能望梅止渴而已。然而,越是忙碌,越怕庸俗,因此腦際常閃齣一個念頭:「待我縣長任期屆滿,我要退休,舞文弄墨去也。」

  我迄今齣版瞭十三本書,其中最特殊的是在獄中寫就的兩本小說:《這三個女人》和《情》。前者於獲釋歸來的八五年由自立報係齣版,後者於翌年承楊青矗兄經營的敦理齣版社齣版。我原非文學中人,但這兩本小說齣來之後,倒曾引起文學界一陣好評。讀過《這三個女人》的女人,都會在書中看到屬於自己或屬於自己的女性同胞的故事,而讀過《情》的人,應該也會眨著潤濕的眼角,憶起我們曾經一步一腳印走過來的有點兒悲愴,又有點兒溫馨的往日情懷。

  轉眼十二、三個年頭已過,在這段時間,颱灣的社會和政經情勢産生莫大的變革。報禁解除,報紙張數也擴增,而電子媒體和電腦網路尤其蓬勃,其結果,文藝副刊和文學創作難免落寞。偶爾我會想起我書中的各種人物,很想替他們編織後續故事,但下意識裏又覺得,即使我寫瞭,又有誰在乎呢?

  沒想到不久前,忽然收到前衛齣版社林文欽先生的傳真,問我願不願意將這兩本獄中小說讓他再版?前衛是颱灣齣版界捍衛本土文化的尖兵,多年以來為颱灣的政經文史齣版許多好書,培植許多人纔,我的《新女性主義》、《兩性問題女性觀》以及《重審美麗島》三書,皆由前衛重版問世。如今林文欽先生又對我的兩本獄中小說有重版興趣,我高興都來不及,反正兩本的齣版契約期限早逾,能讓它們跟前衛的「颱灣文學名著」諸多佳作並列,讓讀者朋友陪我重溫舊夢,豈不開心?

  這兩本書若能獲得您的青睞,也許,我真要認真考慮退休下來,去寫小說,去寫這三個女人跟李正宗這一傢的後續故事瞭,而他們的故事,其實就是你我的故事。

原載於二○○○年草根齣版社《這三個女人》

再版的話 呂秀蓮 
                                           
  一個不曾寫小說的人寫起小說瞭,跟一個不曾看小說的人看起小說瞭,不知何者較有意思?自從《這三個女人》中篇小說在《自立晚報》連載以來,有些朋友對我的越俎代庖不以為然,倒是我頗為法律界與政治界多位從來不看小說,卻因著我而每天關心《這三個女人》的朋友們,默唸一聲:阿彌陀佛!但願我沒有倒掉他們對文學偶生的胃口,但願原本愛讀小說的朋友不會因此而不再看小說。

  事實如何,我不得而知。但這本書八月八日中午齣書,《自立晚報》將它上市甫十日,就發現倉庫裏隻剩下一本瞭,買書的與賣書的,為此同樣發急,而身為作者的我,自是彆有一番滋味在心頭。經過五年三個半月的與世隔絕之後,居然發現我尚未給社會全然遺忘,而且發現原先愛我的人依舊愛我如昔,尤其一些本來不瞭解我的人也有瞭較為正確的瞭解,我能不感到溫暖,感到慰安麼?

  想想看美麗島事件後,報章雜誌如何充斥著對我個人的誹謗與對新女性主義的誣衊,聽說某位電視播報小姐還乘機捏製瞭一頂「性開放」的黃色帽子亂扣人,氣得我的新女性同好們直想把電視機砸掉。其實遠在這之前,打從我提倡新女性主義十四年以還,我便經常要擔待莫須有的罪名,承受莫須有的指摘,擔待久瞭、承受夠瞭,我自然養成「笑罵由它,好事我自為之」的德性。有位記者先生在他的採訪中說過,那些處心積慮想打擊呂秀蓮的人,如果看到她氣定神閑,泰然自若的樣子,一定會對自己的咬牙切齒、摩拳擦掌感到索然無味。

  也許他應該說:如果那些漫罵侮辱的人,肯於平心靜氣地瞭解新女性主義的內容,他在發現所漫罵侮辱的根本不是新女性主義的主張之後,一定會為自己人雲亦雲、無的放矢的盲目衝動而深深汗顔!

  譬如那些以為新女性是男人的仇視者,是婚姻的否定者的人,當他看到許玉芝如何在自我掙紮中細心維護她的傢庭,高秀如既享受獨身的樂趣,又不忘瞭覓索靈魂的伴侶,以及汪雲經過婚變與喪偶的打擊而後醒覺時,對失貞的亡夫仍存念著繾綣情愛和理性的寬懷,他還有什麼好緊張、好痙攣的?不止這三個女人,本書收錄的其他三篇小說中,幾位具有男性沙文主義氣質的男子,我也不忍過度描抹、攻擊他們,毋寜視之為謬誤的兩性社會的共同受害人。抑有進者,我在故事中還一再用心地刻繪心地寬廣、性情朗落的新男性人物。

  又譬如那些以為新女性是懶怠於傢務、厭惡乎庖廚的人,當他聽到這三個女人吱喳絮叨的domestic細述,無論是許玉芝對與圍裙和尿布為伍的喃喃怨言,或者高秀如對烹調作羹湯的自得其樂,他在難耐其嚕嗦煩瑣之餘,是否應該捫心自問自己又何曾熱中過傢務,精通於煎炒蒸煮?至少當你發現我本人常汗涔涔待在廚房,並且香噴噴熱騰騰端菜上桌時,請彆大驚小怪,故作恭維;早在九年前,我舉辦男士烹飪大賽的同時,就標榜起「左手拿筆桿,右手拿鍋鏟」的新女性瞭。

  再譬如那些攻訐新女性主張性開放、提倡雜交群婚的人,當他讀到高秀如因著她所心儀的男同事有過不負責任的性放任而怫然否定他時,難道悟不齣新女性對「性」的莊重態度?在舖陳高秀如卓爾不群的生命中,我穿插著一個婚前失貞以緻命運坎坷的少女故事,難道不是在對性道德作愷切鞭策?鑒於性道德淪喪的隱憂,我甚至力挽狂瀾般,為傳統的「貞節牌坊」作瞭「世說新語」──貞操不應限於兩性的性關係,它是每個人對自己尊嚴的維護,與對生活原則的堅持。現代化的貞操觀念,應從禮教的桎梏提升為人性的修鍊,從被動的束縛轉換為主動的操持,更從女性片麵的倫理,擴展為兩性全麵的道德戒律。

  很久以前我讀過這樣的一段話:「一個新思想的産生是對當地社會最大的恭維,因為就像沒有一個股東會對即將破産的公司再作新的投資一樣,沒有一個對社會絕望的人願意緻力於新觀念的倡導。」

  無疑地,新女性主義,套用三民主義模式,它是:

  一種思想──它順應時代潮流,也基於社會需要;

  一種信仰──它主張兩性社會的繁榮與和諧應以男女的實質平等為基礎;

  一種力量──它要消除傳統對女子的偏見,重建現代閤理的價值觀念,以再造女子獨立自主的人格,並促進男女真平等社會的實現。

  新女性主義在十多年前被有誌一同的男女朋友們所倡導促進,無疑地,我們都對颱灣社會懷抱相當的熱忱與信心,然而多年的閱曆使我相信另外的一段話:「一個不能用理性新看待新思想的人,必是社會進步的絆腳石。」

  你我人人嚮往一個朝氣蓬勃、多元開放的社會,尼采不是說過麼?「痛苦的人沒有悲觀的權利,」處在日形憂患之中的你我,豈有無病呻吟,對酒悲歌的權利!我你都不能是對人間世絕望的人,都還應該秉持一己的良知良能去己立立人,己達達人。

  就是基於這個信念吧,李昂、嚮陽、魏淑貞、李元貞、宋澤萊以及楊國樞等先生女士,對於拙著《這三個女人》的發錶和齣書,先後給過難能可貴的掖助和期勉,他們的雲誼隆情,絕不止於對我這個咫尺天涯客劫後歸來的慰懷,毋寜是知識份子道德勇氣的錶現,感佩之情,盡在不言中矣。

一九八五年八月二十三日 寫於尼爾森風雨交加時
原載於一九八五年自立晚報齣版《這三個女人》

鐵窗下搖筆桿  呂秀蓮

  人的記憶是很奇妙的東西,有點像百寶盒吧,打開來琳瑯滿目,闔起來就什麼也看不見瞭。我齣獄纔一個月,漫長的一九三三個坐牢日子,竟已被我壓得扁扁的,隻剩下濃縮瞭的記憶。是我健忘麼?也許。下意識裏寜可汲取新鮮的、光明的歡愉,以營養我一度枯萎的生機。

  此刻要追述獄中寫作的情形,我便隻想捕捉那不帶感傷,不牽人愁恨的點滴。

  我的鐵窗生涯,就空間言,先是在景美軍法處看守所四疊榻榻米的囚室裏,總共蟄居二百九十天,其後移監土城仁愛教育實驗所,二者都曾更換過住處。景美的易室而居,是由於押房四壁加裝保麗龍和閉路電視的緣故,到土城我們先住進仁教所副主任的值班室,不久又搬到國防部特彆為陳菊跟我興建的一棟有小套房小院落的「彆墅」裏去;「彆墅」因有重重鐵門鐵柵而使我們免除治安日壞的恐懼,也因有閉路電視和竊聽設施而使我們倍感「身價不凡」。

  坐牢的空間自由絕對有限,但時間自由的限製卻是相對的,就其支配權來說,我把它分作四個階段:

  一、調查偵訊階段總共五十天,一切聽命調查人員,除接受偵訊外,不能看書,不能使用紙筆,也無從與人交談,時間上全無自由可言。

  二、開庭審判移監土城前,共約二百天,時間很自由,可看書並用紙筆,但紙張的用量受嚴格管製,每天核對,不得短少,後來還可以跟陳菊、林文珍和張溫鷹交談。

  三、十點熄燈階段,約四年。我們因被分界監禁,不參與仁教所活動,隻受十點熄燈的限製和每週上課半天的安排,其餘時間自理。熄燈後我常就著室外水銀燈的微光寫作。

  四、使用颱燈階段,由於我罹患慢性皮膚蕁痲疹,夜晚奇癢難眠,終獲準於熄燈後使用颱燈,時間的支配至此得到相當的自由,這是齣獄前一年的事。

  約略交代過獄中生活的時空座標後,請讓我告訴您,鐵窗下我是怎樣搖筆桿的?又搖瞭些什麼?

  仁教所有桌有椅,寫作的物質條件還不錯,軍法處看守所卻大異其趣。吃喝拉屎洗漱全在囚室裏,窗戶是高高在上的,唯一與室外溝通的是一方十二乘三公分的眼孔,再就是牆腳下傳遞飯菜的「狗洞」,而眼孔經常要被外麵的銅闆給罩住,於是觸目所及,除瞭刺眼的黃色塑膠牆(為防撞壁自殺而設),便是高懸在天花闆上東南西北四個角落的電眼裝置。囚室之內除馬桶蓋外,再沒有硬而平的東西,我腦子不靈光,未曾想到在馬桶上求靈感(有人如此),但運氣還不壞,一位好心的管理員為我弄來一塊紙闆,我把它糊上白紙,倚著牆腳,墊著雙膝,就沒命地寫起來瞭。實在纍極,我又想到把棉被毯子摺疊在一起,連人帶筆趴上去,趴得腰痠背疼,猶不願歇息。我那篇曾令法庭上下唏噓成一片的「最後陳述」,便是漏夜在棉被上一字一淚泣書而成的。

  遺憾的是,在那樣艱睏的環境與惡劣的心情下寫就的東西,除瞭法庭上宣讀的「最後陳述」外,其餘的──包括與軍法大審有關的文件和小說三篇──在移監土城時,全部被軍法處扣留。這一扣留,自自然然地摧毀瞭我在鐵窗下搖筆桿的全盤計畫,以至於有兩年半的時間,我不曾為自己動筆。

  直到七十二年三月間,我方始獲得「自撰文稿經送檢後,於開釋時發還」的允諾,並將軍法處扣留的三篇小說稿索迴。鐵窗下搖筆桿的念頭於焉復萌。

  由於寫作環境與寫作心情的日漸改善,兩年來我以嚴肅的態度撰述較具學術性的論文,至於小說創作,也由粗淺的演練逐漸進入狀況,技巧可能未臻純熟,然而所欲錶達的理念均經反覆思索,稿成之後也都與陳菊討論過。綜括這兩年筆耕的些許收獲,共四十萬多字,可分為三大類彆:

  一、法律類
  1.夫妻財産製修訂芻議
  2.美國憲法的言論自由權

  二、哲學類
  1.人權思想的哲學探討
  2.儒傢思想的人權觀
  3.中國哲學的生命觀
  4.宇宙、生命與人生

  三、小說類
  1.這個三個女人
  2.貞節牌坊
  3.小鎮餘暉
  4.情
  5.無眠之夜
  6.拾穗
  7.......

  我宿習法律,卻不務正業久矣,當年在哈佛大學選修「婦女與法律」及「美國憲法」等課程,並撰寫〈墮胎閤法化〉與〈夫妻財産製〉兩篇論文,返颱後因投身政治,未暇將之迻譯成中文。今優生保健法已通過,而民法夫妻財産製的諸多迂陋仍未革除,乃將該稿譯成中文,他日或能供有司作再修訂之參考。

  言論自由是民主政治的礎石,因其激勵並傳播思想,而思想引導行動,行動促成組織,沒有自由的言論,何來政治的民主?然而自由有其極限,在此極限內,言論(包括傳播、講學、著作、齣版等)應受保障。言論自由的極限為何?它有其放諸四海而皆準的原理,也不無因時地而製宜的必要,立國二百年的美國在言論自由方麵有其源遠流長的曆史,其聯邦最高法院所作有關憲法第一修正案的判例,對於「言論自由」的實質內容與形式規定先後作瞭極為詳盡週妥的檢驗,鑑於國內涉及言論自由的爭端層齣不窮,而政界、法界與輿論界對此又莫衷一是,無有定論,我遂著手整理有關的判例;「可惜」尚未完成,人已齣獄。

  人權是廿世紀政治思想的特色,它常被視為西方基督文明産物,實則不然。在我涉獵先秦哲學思想時,我欣悅地發現,詩書經以及孔孟學說中原本孕含著濃厚的人本──人權思想,可與西方的人權思想相映成趣。如果有人執持「人權」是舶來品的藉口而拒絕認同,當心他已犯瞭「數典忘祖」的罪過!

  我在獄中寫就〈人權思想的哲學探討〉和〈儒傢思想的人權觀〉等文章,據說曾使某些人不安瞭一陣,經我錶示,我人在獄中而膽敢探討人權問題,其實是對有關當局的一項恭維後,他們一度同意將該二稿予以發錶,又因故作罷。此一經過恰似有迴我要求獄方準許傢姊送入我自撰的〈墮胎閤法化〉論文稿被拒一樣,饒富謬誤的趣味。墮胎閤法化絕不等於鼓勵墮胎,探討人權思想,又怎能被無端目為攻訐政府呢?

  對人權思想的探討引發瞭我對「人」本身的興趣,因此著手撰寫一本《人與人權》的書。我分彆從科學與哲學的立場,去瞭解宇宙、生命和人生的問題,並思索三者之間的關係,而以中西方哲學對「生命」的看法,作為詮釋的樞紐,進而指齣人生哲學的當代意義,亦即從大宇宙的創化,衍生齣小宇宙的人,而人生在宇宙之中,以其特殊的結構和意義,展現齣生命的目的,在於使人與天、人與人、人與物相互之間圓融閤一。這本書由於內容深奧晦澀,而獄中寸步難行,資料極有限,寫瞭十多萬字,即告暫停,尚待來日的努力。

  寫論說和小品文,是我習以為常的事,小說卻是心嚮往之而不曾嘗試的,我深知文學藝術特有的魅力,絕非硬梆梆的理論或直來直往的政治所能企及,而獄中有的是磨菇的時間,於是我也跟著邯鄲學步起來,隻是難逃方傢法眼,也是意料中事。

  當初獲準寫作既以「送檢」為前提,我在構思時首先就得撇開一切敏感問題,因而決定以兩性之間的關係作為取材的對象,藉以呼應十年來我所倡導的「新女性主義」思想,而以《這三個女人》、〈拾穗〉、〈小鎮餘暉〉、〈貞節牌坊〉、《情》等篇差堪我意。

  《情》寫的是親情、友情、愛情、物情與鄉情之間的糾葛和理析。小說人物以一個貧睏傢庭裏當過娼妓的姊姊,在工廠工作的妹妹和赴美攻讀博士學位的兄弟為主角,鄉間小市民、工廠員工及海外留學生與其洋朋友等為配角,不同的身分有其不同的語言和不同的思想,基本上我想錶達的是──無情人生有情人。為著救濟弟弟的急病,姊姊被賣為娼,為著供應哥哥上學,妹妹自願去當女工,然後這個備受嗬護的兄弟,長大而且即將功成名就瞭,他是繼續追求一己的理想而無視傢人對他的呼喚呢,還是飲水思源,毅然放棄自己的前途迴報他的姊妹?故事雖是李傢的故事,涵攝的卻是颱灣社會的縮影。全文十數萬字,將另行齣書。

  此外四稿皆屬短篇小說,其中〈貞節牌坊〉是就傳統貞操觀念所作的「世說新語」。我以為貞操不應限於兩性的性關係,它是每個人對自己尊嚴的維護,與對生活原則的堅持。現代化的貞操觀念,應從禮教的桎梏提升為人性的修鍊,從被動的束縛轉換為主動的操持,更從女性片麵的倫理擴充為兩性全麵的道德誡律。故事主角藍玉青原為富傢韆金,由於一場大火而傢破人亡,為償父債並為養母弟,她淪為紅牌舞女,在麵對豪門巨賈的銀彈攻勢下,她怎樣把持住自己?因為她背後有一位剛毅不俗的男孩在從旁激勵──女性在傳統的桎梏中掙紮解脫時,男士們,請擺齣你們的紳士風度來助她一臂之力!

  〈小鎮餘暉〉寫一個賣蚵煎的女兒與鎮上權貴之傢所發生的情緣。那權貴之傢留美的博士兒子娶瞭患有不治之疾的女子為妻,而且生下一女纔黯然逝去。這段淒美的故事感動瞭賣蚵煎的女兒,經由魚雁往返,兩人建立起感情的橋梁,卻被權貴之傢的門閥意識從中作梗,傷心之餘他閉著眼睛接受瞭父母安排的女孩,這女孩憎惡再婚的事實,於是前妻之女便被遙遙摒斥於他們再婚的門外,任由她在小鎮的老傢自生自滅。故事開端於賣蚵煎的女兒隨夫調職迴到小鎮來,並擔任鎮上的國中教師,而驚覺到那可憐的前妻之女適是她班上的學生。隨著師生情誼的推展,我探討起世俗的門閥之見,與西風東漸後的人倫關係,而隱藏在門閥之見與倫理關係背麵的是,一位外錶拙樸,心性卻寬厚篤實的好丈夫,這個放牛齣身的好丈夫,在做人的情操方麵絲毫不亞於權貴齣身的太空博士──算是我對「新男性」的側寫吧!

  〈拾穗〉屬於一個自信、自愛而且自苦的女孩的心靈剖白。這個被男友譏刺為冷血動物的奇特女孩,在男友的婚禮上,赫然從他的眼光中讀齣太多的悱惻和怨艾。抽齣被新郎緊握不放的手,拋下給新娘一句隨俗的恭喜,她匆匆逃離會場,獨自漫步在夏日晚間的人行道上,為自己居然做瞭一名感情的劊子手而惴惴難安──而自我解析。她發現自己既心儀於一種可以使她發光發熱,如醉如癡的戀情,又害怕被狂熱焚毀,因情愛沉溺,這矛盾的心理使她雖願為心之所愛作精神守寡,卻雅不願隨波逐流,墜入婚姻的流俗,在服膺「情字不可錯過,緣字不可強求」的傳統諺語之餘,她也怵然於蘇格拉底得意門徒空手而迴的拾穗警惕。

  《這三個女人》是最徹底闡揚「新女性主義」思想的小說。如果有人視之為「非小說」,我也不反對,因為其中敘述瞭太多的道理,我幾度考慮予以剔除,又覺得已許久不曾就婦女問題大發議論瞭,何不將它存留,好就教於高明?

  文中的「三個女人」是三位極要好的大學女同學,她們的性嚮和際遇各彆,自然畢業以後,每個人的人生旅程各有韆鞦。許玉芝原是大學講師,婚後隨夫赴美,全心全意做賢妻良母,擁有博士丈夫,二男一女和花園洋房;高秀如身任大學係主任,能乾豁達而未婚,又兼具古道心腸,是位熱誠的社會工作者;汪雲這個麗質天生的美人和她相戀多年的白馬王子結成眷屬後,一味沉湎於少奶奶的舒泰生活,直到有一天她發現丈夫移情彆戀,而且車禍喪生,她纔如夢乍醒。

  故事分作三段進行。之一的〈有朋自遠方來〉,以某個夏日午後舊金山郊區為舞颱,許玉芝為招待老友高秀如的到來而大忙特忙,內心裏尤其七上八下翻騰不已。通過許玉芝的忙碌,我們看齣旅居海外的傢庭主婦其生活內容之貧與煩,再通過許玉芝對高秀如的稱羨,我們發現錶麵上擁有一切的女人其實正因失落瞭自我而大起恐慌。然則恐慌之後呢?逃避再湮滅自己,抑或勇敢地破殼而齣?

  之二的〈今夕何夕〉以翌年某個夏日的週末晚上為定點,描寫高秀如單身但不單調的生活。當許玉芝的整個下午都離不開瑣瑣屑屑的傢務事,高秀如的短暫夜晚,卻是充實而且多采多姿,因為她豐沛的心靈包容著世間許許多多的人與事。異性的愛情,相對地,便不會是她生命的全部瞭。然而,她又是個血性女子,一張海報圖,一陣電話鈴響,一碗酸辣麵,依然要翕動她的心田深處。

  之三的〈迴首〉,寫守寡三年的汪雲對亡夫的愛恨和對往事前塵的自省,時間定點是第三個夏末的早晨,她打發好雙胞胎女兒上學後,獨個兒邁嚮自己經營的服飾店,一步一迴首,想及她跟丈夫的往日情懷,她對幸福和美麗的錯誤觀念,還有丈夫外遇的謎題。驀然地,她發現她原來擁有的竟是一樁荒謬而慚愧的婚姻,她愛丈夫,卻愛得迷糊,而另外一個女人,愛得不比她少,而且比她辛苦。謎底揭曉瞭,她如何麵對她所嫉恨的女人?

  當然,以上不過簡單鈎勒齣《這三個女人》的梗概,做為女性知識份子,她們的業力因緣在現代社會生活中,必然會産生許多激變,這是本文所試圖探討的。從傳統到現在,再通往未來,這條亙古綿延的人生道路,是生生不息,日新月異的,女性同胞豈可抱殘守缺?而她們所摯愛的男士們,非但不能相應不理,尤其應該加以勉勵和提攜。

  於此,尚須提請讀者注意的是,我以下午、夜晚和早晨作為三篇小說的時間定點,是彆有寓意的。許玉芝擁有世俗艷羨的一切幸福,像午後在一天當中所代錶的盛況,隻是下午過瞭便是黃昏,擁抱婚姻而失卻自我的女人,彆忘瞭「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的警語!汪雲從迷糊的愛情中甦醒,從守寡的哀傷中復活,更從對彆人的怨懟中自省,雖然她失去瞭許多,她所抖落的正是阻礙她重生的絆腳石,她的生命,其實仍如一天當中的早晨,又長又充滿希望!至於高秀如這樣的女人,己立而立人,小我之外另有大我的生命,即使在夜晚,也難掩其滿天星鬥般的光華。

  最後略述本文寫作的過程,這篇全長六萬多字的小說,始於六十九年五月間,軍法大審結束,十二年判刑定讞之後,剛獲準使用紙筆時,心境與環境的惡劣可想而知,當時隻寫好〈有朋自遠方來〉,用的十行紙,自然是趴在棉被上麵完成的。三年之後的七十二年九月十一日上午,我因專注於看書,眼睛極感不適,順手抓來眼藥水往左眼一點,頓覺钜痛無比,淚下如雨,原來我鬍亂間點下的是用眼藥瓶改裝的明星花露水(有止癢效用),酒精成分極高,差點沒把我眼角膜燒壞掉。經過一陣沖洗,下午三時許獲準到外就醫,眼科大夫於是把我的雙眼統統包紮住,我因此充當兩日夜的瞎子。平日忙碌慣瞭,我即使坐牢也坐得分秒必爭,忽然間靈魂之窗被罩上幃幕,一切便都百無聊賴起來,忍無可忍之下,我首先想到摸索著綉花,綉瞭一半,因常要陳菊幫我穿針綫太麻煩,索興躺在床舖上構思小說,〈今夕何夕〉就是這兩天眼盲心不盲所打點的腹稿。

  至於末篇〈迴首〉,則是為追念先慈逝世三週年而作。母親生前對我有異於常人的嗬護,因驟聞愛女罹案被捕而踉蹌倒地,終至骨摺中風,臥床不起,病榻間不時以淚洗麵,並頻呼吾名,如此幾達兩年之久,終於含恨西去。而我身係囹圄,咫尺天涯,除麵壁自愆,絕食請願外,紿終未曾獲晤一麵。即連病故之後,法定廿四小時的喪假亦被限製在午夜十一至一時之間奔喪,我因其太傷風敗俗而拒絕,不得已乃於翌日祭禮時分在院外當天長跪不起,幾至昏厥。從此母女幽冥兩隔,相見永無期,每思及此,不覺慟徹肺腑,難以自已。清明那日,我撐病軀登臨墓地,但見黃土一坯,而慈母安在哉?放眼青山白雲間,念天地悠悠,而人間無情有若此者,愴然淚下之餘,唯有憮喟地老天荒不瞭情!

一九八五年四月二十八日 返傢滿月誌

圖書試讀

這三個女人
之一 有朋自遠方來
自從上週接到高秀如的電話,我心裏頭就翻攪著調味瓶,五味雜陳著。

真恨不得立刻見到她,看她是否仍是三年前的她。下意識裏可也怯怯的,上迴冷不防被她拿捏住的痛處,還在隱隱作疼哪。

晚上她就到瞭,這是我們在國外的二度重逢。

好不容易把小Ann哄睡,掩上門躡足走齣來,這下該輪到我休息瞭,一天當中就隻有這一點兒時間完全屬於自己。從早晨六點起床,也不知都忙瞭些什麼,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韆篇一律地,就隻是在屋子裏沒頭蒼蠅般打轉,而再打轉,居然也打轉不齣這屋子。

看看報?寫封信,打電話,還是午睡會兒?不,不行,今天不行,有朋自遠方來,豈能不掃階相迎?

先去整理臥房吧,床單床罩枕頭套統統得換,我把它換成奶黃色的,整個房間倏地明亮起來,很能驅趕一些舊金山特有的霧茫茫。記得黃色係統是高秀如的色調,她最喜歡清一色的黃衣裙黃色皮鞋,不知這幾年改變嗜好沒?

晚上我要和她抵足而眠,不,是枕邊細語。不能讓秉坤聽到的悄悄話,兩個人斜倚著枕頭,擁著夜的溫柔,最能夠沒遮沒攔,暢所欲言瞭。

我原非廣於交遊的人,又甫從東部搬來,那來談心的朋友?即使和秉坤,老夫老妻瞭一場,能談的早已談過瞭,談不攏的,算瞭,個人擱在各人肚膛吧。秉坤可不是拙於言詞的那種,經常看他在朋友麵前談得眉飛色舞般,我想,大概跟「外人」談得多瞭,跟「內人」就懶得開口吧。

女孩子們在一起可不同瞭,女孩子最喜歡和自己貼心的好友分享嬌滴滴的祕密瞭,尤其粉紅色祕密。記得汪雲和「她的他」的故事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招供的,好像在高秀如T鎮的老傢吧,日式榻榻米的房間,三個女孩擠一條被子,擠啊擠的,就把汪雲心中的甜蜜擠瞭齣來。那時距我們脫掉綠製服還不滿一年呢,秀如和我都還奈何不瞭我們的三韆煩惱絲,人傢汪雲就一忽兒馬尾,一忽兒赫本頭的,高跟鞋和口紅也不知試過多少式樣瞭。漂亮的人比較懂得愛漂亮吧,汪雲的眼睛水汪汪烏亮,嘴角似笑非笑的,典型的愛情小說女主角模樣,邱比特的箭那麼早就射上她,也不足為奇啦。

秀如和那位X先生的故事也是在紐約的破公寓小臥房裏透露的。當然那晚夜談的主題不再是少年男女羞答答的羅曼史,我們都已老大不小囉,那還作興瓊瑤式愛情。

X先生隻是當晚的一個小註腳。在秀如的腦中,多的是絢麗斑斕的話題,她閱曆廣,心腸熱,而且快人快語,三下兩下就說中瞭我的心事,原本好端端的人,經她那麼一拿捏,竟心亂如麻瞭。

當然秉坤全不知悉我們的談話內容。否則他絕不會在高秀如走後一迭聲抱怨說,妳們女人怎麼那麼長舌?

秉坤忘瞭他們男生聚會,纔多的是蓋到天亮的紀錄。

「我們都是談的天下大事呀,妳們女人還能談齣什麼來?除瞭東傢長西傢短。」

這話乍聽之下挺傷人,以前我曾為此和他吵過嘴。但日子久瞭,人早被傢務磨得猥猥瑣瑣,漸漸地,我自己也承認我什麼都不懂啦。

秀如可不一樣,她沒結婚,無傢務羈絆;她有事業,始終在橫衝直撞。她是人生道上昂首闊步的疾行者,相形之下,我簡直是生活的逃兵,逃到秉坤的背後做一個美其名曰賢妻良母的順民。

這迴秀如來瞭,我非要她和秉坤談談,非要她殺殺秉坤的男性銳氣不可。

臥房整理好瞭,我順手從壁櫥取齣一套舖蓋,今晚就讓秉坤一個人在書房的兩用沙發上過夜。昨天已跟秉坤照會過瞭,隻要秀如在我們傢做客的日子,他就得「讓賢」。秉坤答是答應瞭,卻答應得很牽強。

「要是她住上個把禮拜,那我怎麼受得瞭?」

他摟緊我,半埋怨半饞涎地,整個人湊瞭過來。

我一把推開他,覺得他好膩,好煩人。

何秉坤!我已經做瞭你十年零八個月的妻子瞭,你還給我幾個晚上的自由,行不行?!

但我沒敢說齣口,隻裝頭疼的樣子側轉身,心裏卻不覺一怔。同樣的一迴事,不耐煩就是不耐煩,女人要求的層次較高吧,她講究的是心境與情趣的調和,純屬本能的滿足,未免低調瞭。

更令我暗自訝異的是,這種感覺何以此刻如此明晰?明晰得使我有勇氣伸手推拒?我曾有過二次痛苦的臨盆經驗,每一迴都讓我恨癢癢地想用Strike方式還他以顔色,每迴卻又總在他的擺佈下默然承受。或許深受母親影響之故吧,母親在我結婚的前夕給我一籮筐叮嚀,其中一句說:做人妻子的,必要順從丈夫在眠床底的要求,不然的話,將來後悔夠你受的。

母親屬於舊時代女性,滿腦子三從四德自不在話下,但真正叫我怵然一驚的是,母親說那句話時竟是閃著淚光,顫抖著語音的。母親太賢淑瞭,賢淑得做不來好妻子吧,她是她們年代中少數稱得上知書達禮的女子,結果卻那麼輕易地敗在另外一個女人的手下,梅姨可是鬥大的字也不認得呢,然而她嫵媚,她愛嬌,也許對男人而言,這就夠瞭。

用戶評價

评分

讀完《這三個女人》,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種深刻的共鳴。作者筆下的這三個女性,她們身上有著太多我們普通人的影子。她們也會迷茫,也會犯錯,也會在生活的壓力下感到疲憊。但正是這種真實,讓我覺得她們離我很近,仿佛是我的朋友,我的傢人。作者在處理她們之間的關係時,處理得非常巧妙,既有互相扶持的溫暖,也有因為誤會和立場不同而産生的隔閡。這種復雜的情感糾葛,恰恰是現實生活的寫照。我在這本書中看到瞭女性在不同人生階段所麵臨的挑戰,也看到瞭她們是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去應對和解決這些問題的。這本書讓我覺得,無論我們是誰,無論我們身處何種境遇,都可以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去實現自己的價值。

评分

這本《這三個女人》的封麵設計就足夠吸引人,一種淡淡的復古感,又帶著一絲神秘。讀完之後,我發現它帶來的感受也是如此,仿佛我被拉進瞭一個早已塵封的故事裏,卻又在字裏行間感受到瞭現代的思潮。作者的筆觸很細膩,尤其是在描繪人物內心情感的時候,那種微妙的波動,那種難以言說的糾結,都被她描摹得淋灕盡緻。我常常會因為書中人物的某個眼神,某個動作,某個不經意的嘆息而停下閱讀,反復迴味。她們的命運交織在一起,卻又各自獨立,有著自己獨特的軌跡。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塑造這三個女性形象時,傾注瞭多少心血,她們的優點和缺點,她們的掙紮和成長,都顯得那麼真實,那麼可信。這本書不僅僅是在講故事,更像是在探討人性,探討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女性是如何麵對生活給予的挑戰,是如何尋求自我價值的。我特彆喜歡作者對於細節的處理,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場景,往往卻能點亮人物內心深處的秘密。

评分

這本《這三個女人》真的讓我沉浸瞭好幾天。作者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不是那種華麗辭藻的堆砌,而是一種樸實無華,卻字字珠璣的敘述。她擅長用最簡潔的語言,描繪齣最深刻的意境。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常常會感覺到一種淡淡的憂傷,但這種憂傷並不是壓抑的,而是一種對人生無常的感慨,一種對美好事物逝去的留戀。書中的人物塑造非常立體,她們不是完美的女神,也不是一味的受害者,她們有血有肉,有愛有恨,有自己的私心,也有自己的大義。我能夠看到她們的成長,她們的蛻變,以及她們在命運的洪流中,是如何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的。我尤其喜歡作者對情感的描寫,那種愛而不得的糾結,那種親情羈絆的溫暖,那種友情支持的力量,都被她刻畫得入木三分。

评分

不得不說,這本書給我的閱讀體驗是相當驚喜的。一開始翻開,以為會是那種輕鬆的女性讀物,結果越讀越覺得其中蘊含的深意。作者在敘事上頗有技巧,她並沒有選擇一條直綫性的敘事方式,而是通過多條綫索的穿插,巧妙地將三個女性的人生軌跡串聯起來。這種結構讓我在閱讀的過程中,時常會産生一種“原來如此”的頓悟感,仿佛在拼湊一幅巨大的拼圖,每一個碎片都至關重要。而且,她對社會背景的描繪也非常到位,那些時代的變遷,那些無聲的社會規則,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這三個女人的選擇。我能夠想象到,在那個特定的年代,她們所麵臨的睏境和無奈。但同時,我也看到瞭她們身上閃耀著的光芒,那種不屈服於命運,努力去爭取幸福的勇氣。這本書讓我思考瞭很多關於個人選擇與時代環境的關係,也讓我對女性的堅韌有瞭更深的理解。

评分

我必須說,《這三個女人》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相當有層次感的。作者的敘事角度非常新穎,她並沒有刻意去美化任何一個角色,而是以一種客觀的視角,展現瞭她們各自的人生軌跡和內心的掙紮。我能夠感受到作者在創作時,對人物的理解和挖掘是相當深入的。她並沒有把故事簡單地描繪成一個“好人”和一個“壞人”的故事,而是通過她們之間的互動,展現瞭人性的復雜性和多樣性。我從書中看到瞭女性在追求自我價值的過程中,所經曆的各種考驗,以及她們是如何在睏境中尋找齣路的。這種對於現實生活深刻的洞察,讓我讀來覺得格外有啓迪。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思考,是關於選擇,關於責任,也關於女性的力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