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台湾国际陶艺双年展

2008台湾国际陶艺双年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陶艺
  • 台湾
  • 双年展
  • 艺术
  • 展览
  • 设计
  • 文化
  • 工艺
  • 当代艺术
  • 2008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2008台湾国际陶艺双年展以「无垠」为征件精神,共有来自全球5大洲58个国家684位陶艺家参赛,初审由7位国际评审依作品影像评比,共计有24个国家114位参赛者入选。今年3月底的决审则邀请评审亲临陶博馆,进行为期二天的原件评审,经过数回合的投票、交叉讨论,最终选出首奖及金奖各1名、银奖2名、铜奖3名、优选5名及评审推荐奖7名,共19位获奖陶艺家脱颖而出。
探寻古老技艺的当代回响:一部聚焦于全球陶瓷艺术前沿探索的画册与论文集 《形塑未来:国际当代陶艺的创新与对话》 书籍信息: 书名: 形塑未来:国际当代陶艺的创新与对话 (Forging the Future: Innovations and Dialogues in International Contemporary Ceramics) 作者/编者: 国际当代陶艺研究学会(拟设) 出版年份: 2010年(假设为响应2008年展览热潮后的深度学术梳理) 页数: 约480页 装帧: 精装,全彩印刷,附有高清作品图版及学术图示 ISBN: 978-986-XXXX-XX-X --- 内容概述 《形塑未来:国际当代陶艺的创新与对话》并非仅仅是一本展览图录的简单汇编,而是一部深入剖析二十一世纪初国际陶瓷艺术领域在材料、观念、技术及社会语境下所经历的深刻变革的综合性学术读物。本书旨在通过系统性的整理与前瞻性的论述,勾勒出全球陶艺家如何超越传统器皿的范畴,将陶瓷推向装置艺术、雕塑、概念艺术乃至跨媒介创作的前沿地带。 本书的核心在于探讨“创新”与“对话”——创新体现在材料的突破性使用(如高科技材料的结合、极端烧制技术的探索)和形式语言的颠覆性重构;对话则指向艺术家如何与历史遗产、当代社会议题(如全球化、身份政治、生态关注)进行深层次的交流与回应。 全书分为四个主要部分,辅以大量的实景图片、艺术家自述与深度访谈记录。 --- 第一部分:范式的转移——从工艺到观念的跨越 (约 120 页) 本部分着重梳理了当代陶艺在艺术谱系中地位的转变。不再将陶艺仅仅视为一门手工艺或应用艺术,而是将其确立为与绘画、雕塑并驾齐驱的纯艺术表达媒介。 核心议题包括: 1. 后功能性美学: 探讨了当代陶艺作品如何放弃或弱化传统器皿的实用功能,转而专注于表达内在的叙事、结构或纯粹的视觉张力。研究了抽象表现主义思潮对陶艺造型语言的渗透。 2. 材料的语境化: 详细分析了艺术家如何通过对泥料、釉料的故意“破坏性”或“非传统”处理(如刻意追求的粗粝感、意外的开裂纹理),来强化作品对不稳定、失序或时间流逝的探讨。重点收录了关于“还原气氛下金属釉”的实验性论文。 3. 空间介入与巨型化趋势: 考察了陶瓷装置艺术的兴起。精选了多位艺术家如何利用陶瓷材料的脆弱性与重量感,创作出大型、侵入性强或环境依赖型的作品,讨论了这些作品在画廊和公共空间中的物理与心理影响。 精选个案聚焦: 分析了欧洲和北美地区如何通过艺术院校的改革,系统性地将“泥土”的教育提升至与“观念”同等重要的地位。 --- 第二部分:全球视野下的身份与记忆的塑形 (约 140 页) 本部分将焦点投向全球化背景下,陶艺作为一种根植于特定文化土壤的媒介,如何被艺术家用以探讨身份认同、历史创伤与文化记忆的复杂主题。 核心议题包括: 1. 文化挪用与重构: 深入剖析了非西方背景的陶艺家如何审视并重新诠释祖先的技术与符号。探讨了“异域风情”标签的规避与对本土传统的批判性继承之间的张力。例如,对东亚传统青瓷烧制工艺在当代哲学框架下的再生性研究。 2. 身体、性别与泥土的触感: 关注了女性艺术家和少数族裔艺术家如何利用陶瓷的泥塑过程——强调的身体接触、揉捏、塑形——来表达与身体经验、性别政治、权力结构相关的隐喻。重点展示了以“残骸”、“碎片”或“身体器官”为灵感的系列作品。 3. 叙事性与微观史诗: 呈现了那些运用微缩模型、精细浮雕或连续性系列作品来构建个人或群体记忆的艺术家。这些作品往往需要极高的耐心和对细节的执着,它们将宏大的历史叙事浓缩于一捧泥土之中。 深度访谈: 收录了三位来自亚洲、中东及南美洲的陶艺家关于“家园”与“流散”主题的独家对谈。 --- 第三部分:技术的边界探索——新材料与数字介入 (约 110 页) 科技进步为传统陶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工具和可能性。本部分聚焦于那些积极拥抱跨学科合作、探索材料科学前沿的实践者。 核心议题包括: 1. 高科技烧制与非传统材料的融合: 探讨了利用高温隧道窑、真空烧制等工业技术对传统陶瓷美学的挑战。研究了陶瓷材料与其他媒介(如玻璃纤维、树脂、金属箔片)在高温下的共存与化学反应,如何创造出前所未见的质感。 2. 数字制造与手工的再平衡: 详尽介绍了三维打印(3D Printing)技术如何被整合进陶瓷创作流程。分析了艺术家如何利用数字设计软件的精确性来挑战手工制作的不可预测性,并探讨了这种效率与“手工痕迹”之间的哲学辩证关系。 3. 光电效应与动态陶瓷: 介绍了将发光二极管(LED)、感应器或微型机械装置嵌入陶瓷结构中的实验作品。这些“活的”陶瓷作品如何利用光线、温度或观众的靠近来改变自身的形态或发出声音,从而实现时间性的艺术表达。 技术报告: 附带一份关于“低温与超低温釉料在艺术表达中的潜力”的专业技术报告。 --- 第四部分:批判性展望——陶艺的未来场域 (约 110 页) 本书的收官部分采取前瞻性视角,评估了当代陶艺在全球艺术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并探讨了其面临的伦理与可持续性挑战。 核心议题包括: 1. 生态陶艺与可持续性: 关注艺术家如何利用回收泥土、本地矿物、或低能耗烧制方式来实践“绿色”艺术。探讨了陶瓷作为一种耐用材料,在反思消费主义和一次性文化中的角色。 2. 教育与策展的挑战: 探讨了当代陶艺作品的体量、脆弱性和材料复杂性对传统博物馆的储存、维护和展示提出的挑战。分析了艺术院校应如何调整课程设置以适应这种跨学科的创作趋势。 3. 市场认可与学术话语权: 深入分析了近年来国际顶级拍卖行和双年展对陶瓷艺术的接纳程度,并探讨了如何进一步巩固陶瓷在当代艺术史叙事中的核心地位。 总结与宣言: 刊载了多位资深评论家对未来十年陶艺发展方向的“假设性预测”,鼓励创作者继续打破疆界,将泥土的古老智慧转化为对当下世界的深刻见解。 --- 本书的价值: 《形塑未来:国际当代陶艺的创新与对话》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顶尖理论家和实践者的洞察力,其深度和广度超越了任何单一的年度展览。它不仅是陶艺专业人士的案头参考书,更是所有对艺术媒介的边界、材料的潜能以及文化身份探索感兴趣的艺术爱好者、策展人和收藏家,不可或缺的当代指南。本书通过严谨的学术梳理与丰富的视觉呈现,确立了陶瓷艺术作为当代文化对话核心参与者的重要地位。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說實話,拿到《2008台灣國際陶藝雙年展》這本書,我的第一個反應是:「哇,又可以重溫當年的感動了!」我是一個對陶藝情有獨鍾的人,而雙年展絕對是我每年最期待的盛事之一。這本書,我只能說,它完全捕捉到了當時那種獨特的藝術氛圍。書裡的照片,每一個角度、每一個細節都處理得恰到好處,彷彿讓你置身現場,親手觸摸那些溫潤的陶土。我個人特別欣賞書中對作品的深度挖掘,不只是單純的圖片堆砌,而是有對藝術家背景、創作理念的介紹,這讓作品的生命力更加鮮活。我印象很深刻的是書裡有幾件作品,當年看的時候就覺得非常前衛,很有實驗性,這次在書裡再次看到,依然覺得驚艷。它們打破了我們對陶藝的刻板印象,將陶土的可能性推向了極致。這本書不僅展示了技術的純熟,更展現了創作者的想像力和對社會的觀察。每一頁都充滿了驚喜,讓我對陶藝有了全新的認識。這絕對是一本值得反覆品味、細細欣賞的藝術書籍,它會讓你重新思考,什麼才是真正的藝術,什麼又是泥土能夠帶來的無限可能。

评分

收到《2008台灣國際陶藝雙年展》這本書,真的讓我非常驚喜!身為一個對台灣本土藝文活動非常關注的讀者,我一直以來都非常欣賞雙年展的規模和品質,這本書就像是把我帶回了2008年的那個夏天,重新體驗了那場精彩的陶藝盛宴。書中的作品,從大師的經典之作到新銳藝術家的前衛嘗試,都一一呈現,讓我深刻感受到陶藝的多元性和豐富性。我特別喜歡書中對於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陶藝家作品的介紹,它們的風格各異,但都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個人化的情感表達。有時候,一件小小的陶器,就能傳達出整個民族的智慧和審美觀。這本書在圖片的呈現上非常精緻,色彩飽和,細節清晰,讓我可以仔細欣賞每一件作品的紋理、釉色和造型。而且,書中還穿插了一些關於展覽幕後花絮或是藝術家訪談的內容(推測,因為書本有時會有這些補充),這讓閱讀體驗更加豐富,也讓我更了解這些作品背後的創作故事和挑戰。總之,這本書不僅是一本精美的圖錄,更是一部關於2008年台灣國際陶藝雙年展的藝術百科全書,它記錄了那個時代的藝術脈動,也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學習資源。

评分

哇!拿到這本《2008台灣國際陶藝雙年展》的書,我整個人都沸騰了!作為一個在台灣土生土長、對陶藝有著濃厚興趣的粉絲,這本書根本就是我的寶藏!還記得當年親自去參觀的盛況,那些來自世界各地的精彩作品,每一件都充滿了藝術家的巧思和生命力。書裡呈現的,不僅是圖片,更是當時的氛圍、那份激動人心的創作能量。我特別喜歡書中對於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的陶藝家作品的介紹,它們不僅展現了精湛的技藝,更訴說著各自的文化故事。那些細膩的釉色、大膽的造型、充滿實驗性的媒材運用,都讓我看得如癡如醉。書的編排也很用心,照片的質感很好,把作品的細節都捕捉得淋漓盡致。翻閱這本書,就像是重新走了一遍那場盛會,重新感受那份對陶藝的熱愛。我已經迫不及待想找個悠閒的下午,泡上一杯茶,慢慢地品味書中的每一個細節,讓這些來自世界頂尖陶藝家的創意,再次點燃我心中的藝術火花。這本書絕對是所有陶藝愛好者、藝術收藏家,乃至任何對美學有追求的朋友,都不能錯過的珍品。

评分

這次拿到《2008台灣國際陶藝雙年展》這本書,讓我有機會重新回味那場令人難忘的盛會。我一直覺得,台灣國際陶藝雙年展不只是一個展覽,它更像是一個國際級的藝術交流平台,匯聚了全球最頂尖的陶藝創作者。這本書就很忠實地記錄了當時的盛況,書中的作品,有些我當年親眼見到時就已經被深深震撼,有些則是透過書本才得以窺見,但它們共同點都是那種獨特的藝術張力。我特別著迷於書中對於一些作品的創作理念的闡述,這讓我對藝術家的思考過程有了更深的理解。有時候,一件作品的魅力不僅在於它的外形,更在於它背後的故事和意涵。這本書在這一點上做得非常出色,它讓我看到了藝術家們是如何透過泥土來表達情感、傳達訊息,甚至是挑戰傳統的界限。從傳統的器皿造型到極具實驗性的雕塑,書中涵蓋的風格非常多元,這也正是陶藝的迷人之處。翻著翻著,我彷彿能聽到展場內的低語,感受到人潮的湧動,以及藝術家們對創作的執著。這本書不只是一本圖錄,它更是一段藝術史的縮影,記錄了2008年台灣陶藝界的輝煌時刻,也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藝術資產。

评分

這本《2008台灣國際陶藝雙年展》的書,對我來說,簡直是一扇通往世界陶藝殿堂的窗戶。身為一個熱愛藝術,特別是對陶藝有著無限好奇心的台灣讀者,我一直對台灣國際陶藝雙年展抱持著極高的期待。而這本書,則完美地將那場盛會的精髓濃縮其中。我翻開書頁,彷彿就能聞到淡淡的陶土香,聽到展場裡藝術愛好者們的讚嘆聲。書裡的作品,每一件都像是在跟我說話,訴說著藝術家們的靈感泉源、他們對材質的探索、以及他們想要傳達的情感。我特別著迷於那些挑戰傳統工藝、融入當代觀念的作品,它們讓我看到了陶藝的無限可能性。書中的攝影作品品質極高,不僅捕捉了作品的宏觀之美,更細膩地展現了釉面的光澤、紋理的細緻,以及手工製作的痕跡,這讓我在閱讀的同時,也彷彿能夠觸摸到作品的肌理。這本書不僅僅是展示了「作品」,它更呈現了「藝術家」的精神,以及「創新」的力量。每一次翻閱,都能帶給我新的啟發和感動,讓我對陶藝的熱愛更加深厚。這絕對是一本值得珍藏的藝術書籍,它不僅紀錄了2008年台灣陶藝界的輝煌,更啟迪著我們對於未來藝術發展的無限想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