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大师钧特.葛拉斯心目中唯一的接班人
◎德国文化中心二话不说补助翻译、2009年国际书展敬邀海外作家!
◎欧洲最令人振奋的小说界新星,读者、媒体高度评价之作!
◎全球英、美、法、义、日、韩等16国热切期待,即将出版!
◎德国重要戏剧节「激进青春戏剧节」观众票选奖!
◎繁体中文版荣获德国歌德学院翻译赞助计画!
旅欧小说家及剧作家陈玉慧
诗人导演鸿鸿
德国文化中心主任葛汉
辅大德文系教授刘惠安
知名评论家南方朔
惊艳推荐!
谁能解释世界,世界就属于谁。
时间、空间和因果关系,其实都只是看法问题。
两位物理学家的瑰丽交锋,一场让平行宇宙崩毁的迷离密谋……
诺贝尔文学大师钧特.葛拉斯心目中唯一的接班人,最诡奇炫目的人性追缉!
「一名探长头痛欲裂,忙着破解手上最后一宗案子,他热爱某项物理理论而且不信巧合。
一个孩子即将遭受绑架却丝毫不察。一位医师在从事不该从事的行为。
一名男子死去,两位物理学家吵架,刑案探员陷入热恋。
结局似乎超出探长预期──但又似乎的确如此。
人类无数的念头构成了乐谱,自此成就生命诡异的乐章。」
两名物理精英,萨巴斯提昂与奥斯卡,在大学时即展露过人天赋,彼此惺惺相惜,形影不离。然而一次物理课上的解题冲突却造成两人的心结,从此在理念上分道扬镳。萨巴斯提昂娶妻生子,某次送儿子去参加夏令营的路上,他接到一通威胁电话,儿子连人带车消失。一连串的阴谋与杀人事件后,席尔夫探长奉命前来破解此案……
作者用精巧独特的语言铺陈了一个超乎想像的谋杀故事,更在情节推演中,为时间的物理学作了精采的诠释。
作者简介
尤丽.策 Juli Zeh
1974年6月30日出生于德国波昂。拥有法学、文学双学位及国家律师、法官资格,曾服务于纽约、萨拉耶佛等地的联合国机构。积极关怀公众议题及深入国际法研究之外,更活跃于文学创作领域。她曾表示,法学论述及研究是兴趣,文学才是她的职志。
2001年第一部小说《老鹰与天使》出版即获巨大成功,翻译授权近30种语言。畅销冠军书《游戏本能》亦引起读者、评论家广大回响。
作品获颁德国图书奖、不来梅文学奖、Rauris文学奖、Ernst Toller文学奖、瑞典Per Olov Enquist小说奖、法国Prix Cevennes欧洲最佳小说奖等各大文学奖项,更经常获选改编为戏剧。《物理属于相爱的人》一书改编剧作,于德国「激进青春」戏剧节演出,荣获「观众票选奖」,佳评不断。
译者简介
唐薇
辅仁大学德语硕士,译作遍及青少年文学、小说、剧本、电影和时尚。
2006年8月,受邀参加德国柏林文学协会举办的夏日译者论坛,2007年3月获选为德国柏林文学协会驻会翻译家,2008年6月受邀参加德国博世基金会所举办的中德文学翻译研讨会。
推荐序一
引领我们面对时间本质的精采之作 葛汉JrgenGerbig
我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可以为《物理属于相爱的人》的中文版写序。
《物理属于相爱的人》是歌德学院的翻译赞助计画、台北德国文化中心和圆神出版集团合作出品的文学产物。我在此也要对一直跟我们密切合作的圆神出版集团以及《物理属于相爱的人》译者唐薇小姐表达我的诚挚谢意。
《物理属于相爱的人》这本书在德国早已名列畅销书之列,而且发行至今已被翻译成近二十种语言,创作《物理属于相爱的人》的年轻女作家更是大家乐于讨论的焦点人物。作者对于书中两位性格迥异的主角,萨巴斯提昂和奥斯卡,以及其他种种关于犯罪的心理和行为,有精采深入的刻画。萨巴斯提昂和奥斯卡正如一枚有着两个不同面的硬币一样,相异却又一致地形影不离。书中另外两位探长丽塔.斯库拉和席尔夫的角色来看,则更加突显出两位优秀物理学家和其他人相较之下极其不同的个人特质。
不过,犯罪只是这个既特别又富哲理的故事里面的一种叙事手法而已,作者主要想传达的,是时间的轮回和更替。或者这么说吧,作者想告诉我们一种介于「终极」和「永无止尽」之间不协调的二分法。物理学家们一心追求永无止尽的境界、一种多次元世界的理论,和统一众论的「万有理论」(TheoryofEverything)。面对谋杀案件时,也只能相信杀人兇手就「存在于某一个宇宙当中」。谋杀和死亡、时光流逝的凌迟,这些都是通往「平行宇宙」的任意门。
《物理属于相爱的人》是一本小说,却也是一个引领我们面对时间本质的心灵手册。作者花了许多篇幅描写「时间」:时间的美妙在于它来去自如,从容面对已然成为事实的现状。
对于《物理属于相爱的人》我个人还有一个欣喜的发现。其实书中还有另外一个主角,即德国南部的弗莱堡。我在弗莱堡念大学,后来又在歌德学院的弗莱堡分院工作。我深爱弗莱堡这个城市,我认为它是德国最美丽的城市。当我看完《物理属于相爱的人》之后,我更加肯定我的想法。现在我只想尽快飞到弗莱堡,去那里重新感受一下。想像一下书中的情节是如何在这个美丽的城市里酝酿、开展、进行、结束?!
没错,谁说这是不可能呢!这一切都可能真的在这个「存在与时间」(哲学家海德格的代表作)的城市里发生过!
(本文作者为台北德国文化中心主任)
推荐序二
介于物理的时间本质和人的爱忌之间 刘惠安
两位自大学时期起就因对物理学的共同喜爱,从而相濡以沫、几乎密不可分的物理学者,却在学业结束后,开启了十余年对物理研究是朝理论还是应用方向才算正确的专业争执,而到底是由哲学还是诠释学的角度来看物理和人生面向或时间次序,也成为两人对物理专业论述的分歧点。瑜亮情结的相互吸引与排斥,不仅架构了整个故事,也一再升高了情节发展的张力。
两人之间依赖与猜疑从未稍减,内心深处却总似期待能再续已逝的情谊。一面为自己研究的领域辩护,同时对另一方的错误严厉指正,爱恨纠葛不断,无法认清两人终究得按自己现有身分各自过活的真实面,竟爆发出一段几乎无法破解、案情胶着难以釐清的兇杀案。
原本相爱的人一夕之间转为陌生,一个甜蜜的家庭却因一个与他们似乎无关的医疗纠纷谋杀案,而面临四分五裂。幸而有位名为席尔夫的探长,冒着自己末期肿瘤的痛苦,致力于解开每个可能与谋杀案相关的环节。相亲相忌数十年的好友,意外引发一连串人性与理智的惊人冲击。
本书作者尤丽.策是德国备受瞩目的新生代作家,专业是法律的她,竟能优游于法学论述与文学创作之间,完成了近十本小说,或许是法律的背景让她能以严谨的笔触,细腻的描写物理学(但也可能是任何一门学术领域中均会发生的)专业研究方向的论证与争辩。其论述有据的对话,以及步步为营的情节铺排,不仅展现出尤丽.策的书写缜密,悬疑而简洁的语句间所构筑的故事,也突显出人生过程中一切原本就没有「理所当然」的不可靠性。
是现代人的精神忧郁还是生活繁复,让《物理属于相爱的人》散发一股今日每个人都可能遇到的、生活环境与精神层面的不和谐气息。尤丽.策以彷彿游戏般的轻松言语,勾勒时间物理学的基本元素,堆叠出惊悚谋杀案解码过程中的高潮迭起。透过译者唐薇的巧妙译笔,让中文读者能够细细品味尤丽.策写作的简洁与铺陈的魔幻,将原本可能是枯燥的专业争论,转化成让人情绪紧绷,非一口气阅读到最后不可的侦探推理小说。
(本文作者为辅仁大学德语系专任副教授)
书中对“引力波”的描写,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将引力波比喻成爱情中那些无声的、却能深刻影响一切的“波动”。每一次微小的互动,每一次情感的传递,都可能像引力波一样,在对方的心中激起涟漪,甚至改变彼此的轨道。这种将抽象的物理现象赋予情感意义的写法,让我惊叹于作者的想象力。它让我意识到,爱情并非总是轰轰烈烈,更多的时候,是那些细微之处的联系,那些看不见的“波动”,构成了爱情最坚实的基础。这本书让我开始重新审视生活中的点滴,去感受那些不易察觉的“引力”。
评分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量子纠缠”这一概念的解读。作者将两个曾经紧密相连,即使相隔遥远,却能瞬间相互影响的粒子,类比成一对经历过刻骨铭心的爱情的人。无论时间如何流逝,空间如何阻隔,他们之间似乎总有一种看不见的联系,能够感知到对方的情绪波动,甚至是命运的牵引。这种描绘,虽然带有一定的浪漫主义色彩,但却恰恰触及了爱情中最神秘、最令人着迷的部分——那种超越时空、超越理性的默契与羁绊。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反复回味这段描述,仿佛看到了无数对恋人,在人生的长河中,即使分开,心中也依然留存着那份独特的印记。
评分初读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打破了我对于“科普读物”的固有认知。我原本以为会是一本充斥着复杂公式和艰涩理论的书籍,但它呈现出来的,却是一种充满诗意和哲思的叙述方式。作者并没有生硬地堆砌物理定律,而是将它们巧妙地融入到对人类情感,尤其是爱情的探讨之中。比如,书中对“熵增定律”的阐释,并非仅仅停留在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层面,而是将其比喻成情感的自然走向,即如果没有外力干预,任何系统都会趋向于混乱和无序,而爱情,正是对抗这种熵增的强大力量。它需要经营,需要付出,需要不断地注入能量,才能维持住那种美好的、有序的状态。这种类比,让我耳目一新,也让我对物理学的理解,多了一层温暖的感性色彩。
评分总的来说,《物理属于相爱的人》是一本令人惊艳的书。它不仅拓宽了我对物理学的理解,更让我对爱情有了全新的认识。作者以其非凡的才华,将科学的严谨与人文的温暖完美融合,创造出了一部既有深度又有温度的作品。它让我思考,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人类是多么渺小,但当我们相爱时,我们却又拥有着可以跨越时空、挑战一切的力量。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物理的书,更是一本关于生命、关于爱、关于人与宇宙之间深刻联系的书。我将久久珍藏这本书,并会时不时地翻阅,从中汲取新的感悟。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结构也非常引人入胜,它并非线性发展,而是采用了多线索、多视角的叙事方式。书中穿插着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下,几对恋人的故事,他们的爱情命运,或是在物理定律的框架下悄然展开,或是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相互扶持。我特别喜欢其中一段讲述一位天文学家和一位植物学家之间的爱情。他们一个仰望星空,探索宇宙的奥秘;一个低头观察,研究生命的细微之处。他们的研究领域看似毫不相干,但却因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对自然的敬畏而走到一起。书中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他们如何将各自的科学热情融入到对彼此的爱恋中,例如,他们在夜晚一同观察星象,分享彼此的发现,又在白天一同培育植物,见证生命的成长。这种将科学与生活、理论与情感完美结合的叙事,让我感叹不已。
评分读到关于“黑洞”的部分,我被深深地震撼了。作者并没有简单地介绍黑洞的形成和性质,而是将其比喻成爱情中那些极具吸引力,但又可能吞噬一切的“危险区域”。那种强烈的引力,既是无法抗拒的吸引,也可能带来未知的结果。书中对黑洞视界线的描绘,如同爱情中那些界限模糊、一旦跨越就可能面临巨大改变的时刻。这让我思考,真正的爱情,是否也需要勇敢地面对那些未知的、甚至有些令人恐惧的“黑洞”?是否也需要在吸引与危险之间,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这种深刻的哲学反思,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对爱情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在阅读过程中,我多次被书中那些充满智慧的语言所打动。作者运用了大量形象的比喻和精妙的类比,将原本晦涩难懂的物理概念,变得生动易懂,又富有哲学韵味。比如,在描述“相对论”时,作者并没有直接讲解时间膨胀或空间弯曲,而是将其比喻成两个人在一起时,时间流逝的速度会变得不同。当他们沉浸在爱情的喜悦中时,时间仿佛过得飞快;而当他们思念对方时,每一分每一秒都变得无比漫长。这种贴近生活的比喻,让我瞬间产生了共鸣,也让我理解了科学理论的深层含义。
评分这本书的结尾,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而是留下了一种开放式的思考。作者将物理学的终极问题,如宇宙的起源与未来,与爱情的永恒主题联系在一起。他似乎在暗示,人类对于宇宙的探索,以及对于爱情的追寻,都充满了未知与神秘,而正是这份未知,让一切变得更加迷人。在读完最后一页时,我并没有感到怅然若失,反而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仿佛我的人生,也因为这本书,多了一些对宇宙和爱情的全新解读,多了一些值得去探索的方向。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深邃的蓝紫色背景,点缀着几颗闪烁的星辰,中间是几个抽象而又充满力量的线条,仿佛交织在一起,又仿佛在各自独立的轨迹上运行。当我第一次看到《物理属于相爱的人》这个书名时,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无数的疑问和想象。物理,通常与冰冷、客观、严谨的科学概念联系在一起,而“相爱的人”则代表着温暖、主观、复杂的情感。这两者之间,究竟能碰撞出怎样奇妙的火花?是关于爱与引力、吸引与排斥的隐喻?还是在宏观宇宙的尺度下,爱情的渺小与伟大?亦或是,在量子纠缠的微观世界里,两人之间那种“一旦纠缠,便不可分割”的奇特联系?我带着这样的好奇心,翻开了这本书。
评分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光速不变原理”的解读。它被比喻成爱情中那种坚定不移的“速度”和“方向”。无论外界如何变化,无论经历多少风雨,真挚的爱情,都应该像光速一样,保持其内在的稳定性和不可超越性。作者通过不同的故事,展现了在时间和空间的考验下,爱情如何保持其“光速”的恒定。这让我深刻地体会到,真正的爱情,不仅是瞬间的激情,更是长久以来,双方共同坚守的信念和轨迹。它是一种内在的力量,一种不会轻易改变的承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