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中英对照∕不亦快哉

林语堂中英对照∕不亦快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被提名人林语堂英译着作
古典诗词散文精选,深入体悟华文视野亘古智慧

◎系列缘起──关于林语堂与英译作品

  本系列书各篇均为林语堂先生自中国古典典籍与小品中选辑菁华,进行英文译介,在国名家作品对照林语堂的英文名译,可谓珠联璧合。语堂先生曾在《古文小品译英》(The Importance of Understanding)序文说:「我所喜欢的文章…,那些对我有无形影响的老朋友,他们表达的情意真的是历久弥新而又令人惊喜。我挑选的自然是最好的文章,是我诵读之后不能忘怀,并使我有所了悟的文章。不能引起我心灵共鸣的文章我是不翻译的。」又说:「翻译是很微妙的工作。唯有能够和作者情意相通的译者才能翻译得好。因为译者实际上是以另外一种语言文字替作者发言,如果两者不像是老朋友一样,这怎么能办得到?」语堂先生期望借由他的译文,传达其阅读的激动心情,与读者共同分享阅读中国古籍经典的惊喜与欢愉。

  金圣叹是被誉为「白话文先驱」的明末文人,所写之〈三十三不亦快哉〉是一篇妙文,在欣赏其作品时,我们发现在日常生活的平淡处,和在常见常觉事物的细微处,时时可察觉不亦快哉的敏感、豁达和热爱人生的情怀。本书选辑精神认为,我们生命中可以因之感到不亦快哉的事、物,何只三十三项,只是我们冥然不加省会而已!故以《不亦快哉》为书名而无取「三十三」,因为可快可乐的事,实实在在不只此数!且看林语堂如何以英译诠释陶渊明、孔子、金圣叹、李笠翁等圣哲眼中的快活人生。

英译者简介

林语堂

  清光绪二十一年(西元一八九五年)十月十日生于福建省龙溪(漳州)县。上海圣约翰大学文学士、美国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硕士、德国莱比钖大学语言学博士。曾任北大、北师大、女师大教授,厦大文学院院长、南洋大学校长、中国笔会会长。于三○年代创办《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杂志,开创了幽默与性灵文学的文风,同一时期,发明中文的「上下形检字法」,在四○年代据以发明,创制中文打字机,一九七二年并用以编纂《林语堂当代汉英词典》。一九七六年三月廿六日逝世于香港。

  着有《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京华烟云》等书,并将孔孟老庄哲学与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曹雪芹等人的文学作品英译成书,共六十余种,多数译为几种或十数种文字,畅销国际,是一位以英文书写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也是集语言学家、哲学家、文学家、旅游家、发明家于一身的知名学者。

编校者简介

黎明

  国立中山大学文学学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硕士。曾任联合国秘书处翻译专员、香港政府新闻处处长、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社长。着述有:《中国文学史》(英文本)、《风暴十年》(英文本编译)、并与林太乙女士合纂《最新林语堂汉英词典》。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002 新版推荐序 张晓风
Second Edition Recommendation Preface
007 新版推荐序 马健君
Second Edition Recommendation Preface
018 初版编校序
First Edition Editing / Proofreading Preface
2 归去来辞 陶渊明
Ah, Homeward Bound I GoTao Yuanming
10天爵《孟子》
Nobility of God Mencius
14惆怅
Disconsolateness
1.行宫 元稹
Country PalaceYuan Chen
2.寻隐者不遇 贾岛
Failing to meet a Hermit Chia Tao
3.丑奴儿 辛弃疾
SorrowHsin Chi-Chi
18 花癖袁中郎
 Lovers of FlowersYuan Chunglang
22 品香冒辟疆
 The Appreciation of IncenseMao Pichiang
26 焚香之趣屠隆
 The Enjoyment of Incense Tu Lung
32 慵?铭白玉蟾
 Inscription on the Hall of IdlenessPa Yuchien
36 小窗幽记 陈继儒
 Sketches by the Little WindowChen Chiju
50 三十三不亦快哉 金圣叹
 Thirty-three Happy Moments Chin Shengtan
72 颜斶说齐王 《战国策》
 Yen Chuo Chankuotsh
76 马蹄 《庄子》
 Horses’ Hoofs Chuangtse

86 石壕吏 杜甫
 The Bailiff of Shihhao Tu Fu
90 大学 孔子
 The College Confucius
94 寓言
 Parables
1.螳螂捕蝉《庄子》
A Mantis Siezes a CicadaChuangtse
2.有忘?者《列子》
The Man Who Lost an Axe Liehtse
3.惧内者《雪涛小书》
The Henpecked Husband Tales With Morals
4.化缘《雪涛小书》
The Solicitor of Contributions Tales With Morals
104闲情偶寄 李笠翁
 The Arts of Living Li Liweng
1.衣衫
On Women’s Dress
2.口腹
The Mouth and the Stomach
3.蟹
Crabs
4.穷人行乐法
How to Be Happy Though Poor

新版附录:不亦快哉白话文语译
Second Edition Index:The Vernacular Chinese of Is This Not Happiness

图书序言

新版推荐序

学贯中西,百年一人
兼具「君子」与「文艺复兴人(Renaissance man)」之美的林语堂

张晓风(作家)

  在中国,在古代,如果你要赞美一个人(哦,所谓人,指的当然是男人),用的字眼可以很简单,你称他为「君子」就可以了。君子怎么解释呢?它意指一种受过完整教育,品德优美,宅心仁厚,不与人争却又颇有担当的人。然而,「君子不器」,由于他的养成教育极好,所以他不适合作一个职业卖面包的人或制车轮的人,他不投入实务的有价的操作,他该作的事是社会的精神导师,擘画十年或二十年后国族该有的走向。

  在西方,在中古之后,如果你要赞美一个人(哦,抱歉,此处所指的人仍是男人),该用的字眼应该是Renaissance man,我姑译为「文艺复兴人物」。此词的意旨和「君子」大致类同。例如,两者皆同样博雅多礼,同样自期自许以天下为己任,但后者却多了些务实的本领,有点像孔子说的「多能鄙事」。不过孔子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竟不免十分抱歉的先加一句「吾少贱,故……」。由于年轻时候卑微贫苦,孔子学会一些杂七八拉的技能,究竟是哪些技能?孔子没说,想来其中有些是不登大雅的,例如煮饭。Renaissance man却不一样,他们是「吾少贵(他们皆是识字的贵族),故多能伎艺」,这些伎艺包括儒家的音乐、射击(或剑术)、驾驶、数学,以及儒家所没有的现代天文地理知识,以及娴于航海或机械的种种本事,算来「文艺复兴人」应该是一种「极优良人种」。

  我所知道的林语堂先生其实就是很难得的兼具有「君子」和「文艺复兴人物」之长的人。前者比后者多一份优游园林的隐逸雅致,后者比前者多几分新时代男儿的彗黠矫健。

  林语堂先生是民前出生的人,算起他的身分是既贫贱又富贵。他是福建漳州人,家住山区。那一带原是穷地方,却山清水秀。他的父亲是一间小教会的牧师,薪资有限,但因教会和洋学堂有关系,林语堂因而拥有极好的教育资源。林氏自小颖悟,再加上环境关系,使得他的英语能力无人能敌。林氏启蒙之际,在那个时代,多少要熟读一些经书,所以他也就很自然的学涉中西。林氏后来又留了美、留了德,并且取得语言学方面的博士学位,但那头衔和他一生的风云际会几乎没有什么关系。他的一生和什么有关呢?譬如说,他是个健康愉悦的男孩,且是个极佳的短跑选手,这一项后来被他妻子视为优点(她曾在运动场上见过他的风姿),因而愿意「下嫁」。妻子的廖氏家族非常富有,对林氏的前半生极有助益。

  林氏的另一贵人是胡适,他曾「偷助」林氏一千银元(若干年后,林氏知情归还)。胡之所以助林,表面看是胡的侠气,其实也是林氏来自家人之爱的少年意气风发,令人爱重。

  林氏的真本领是写作,中文的以及英文的。

  此外,林氏懂得向中国人推销西式「幽默」,并且向西方人推销中国的放达疏淡。在那个年代谈幽默,喊打的人其实不少。一般思想亲共的人哪能容得你一杯咖啡一块蛋糕,并且言笑宴宴来论「幽默」呢?他们希望你「廿四小时都在为人民服务」。至于真正的人民是不是「被服务了」或「被残害了」,那才是天知道。林氏的书多年来一直都是老共辖区内的禁书,但林氏向美国外销中国文化这一部份却极为成功。林氏的英文着作分三种,其一是创作,如《生活的艺术》。其二是改写,如短篇小说,其中〈碾玉观音〉一篇有极好的新诠释,把个无聊的鬼故事,写成了经典爱情。 后来姚一苇教授所编的〈碾玉观音〉,剧本就是承袭林氏了不起的新诠(而不是採用明人重述的宋人平话)。其三是中翻英的翻译,如张潮的《幽梦影》。三者皆是才子作,各有胜境。

  林氏是少数靠一枝笔而活下来的文人。更奇怪的是他的「笔润」来自美金,这大概是中国五千年来没有的事。后来的美华作家如汤婷婷或谭恩美也曾畅销一时,但她们毕竟是华裔美人。最近写文革故事的哈金当然也算一员勐将,但还差林氏一截。林氏着作又多又好又极富使命感,百年之内恐怕很少有人能接近他所缔造的光荣纪录。

  可是,林氏晚年为了想制作一架中文打字机而耗尽心血和金钱,机器终于做出来了,却因没人肯生产而成废物。林氏和「文艺复兴人物」一般,是自认有能力驾驭机械的人。林氏当年为之疯狂投入的那一搏,其中种种艰辛,在电脑时代轻易就解决了。四十年前已谢世的林氏,如能看到电脑中文打字之便捷,恐怕不免为自己浪掷的时间而叹息吧!

  不过,以他的的性格而论,他大概也是「终不悔」的。

  林氏安息在阳明山腰的故宅庭园?,面对着他生平最深爱的观音山夕照。人世无常,什么都会过去,书,也许是比较接近永恆的一种存在。在作者离世许久之后,仍继续发言。

  欣闻正中书局刊印林先生所译英文书八种,并且是中英对照的,故欣为之序。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