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書《戰後颱灣的曆史學研究:1945-2000》之齣版,係依據2000年至2001年國科會人文研究中心《颱灣人文學界近數十年來之研究成果報告一曆史學門》,加以整理而成。
所謂戰後的研究成果指1945年至2000年颱灣地區的曆史學研究。整理方式,作有係統、有層次的闡述,全套共八冊,由國立颱灣大學高明士教授主編,各 冊執筆者均為一時之選,此即古偉瀛、高明士(第一冊總論),林天人(第二冊先秦史),宋德?、甘懷真、瀋明得(第三冊秦漢至隨唐史),韓桂華、王明蓀(第 四冊宋遼金元史),吳智和、賴福順(第五冊明清史),林正珍、劉瑞寬(第六冊中國近現代史),林玉如,李毓中(第七冊颱灣史),童長義、楊肅獻、王世宗 (第八冊世界史)等主要內容,在於瞭解颱灣地區的曆史學梗概及其研究動嚮。至於學者齣身於颱灣,而在海外發錶之重要著作,進而對颱灣學界有重要影響時,乃 由作者斟酌收進;但海外學者在颱灣法錶之著作則不收錄,翻譯作品亦不收錄。
由本套書可窺知颱灣近50多年來的曆史學研究,因受政局牽連影響, 而有若乾階段性的變化.為瞭解颱灣曆史學研究的延續性,本套書對1945年以前在颱灣的曆史學成果,幾乎無所繼承.1945年至1980年之間,因為戒嚴 關係,曆史學研究乃受到嚴格限製。直到1987年,解除戒嚴令,學界研究纔獲得突非猛進。直至晚近,無論質與量,可說是學術研究的黃金時期。曆史學研究具 有傳承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對初學者而言,認識先人研究是有其必要性,可收事半功倍之效,此亦為本套書編輯之宗旨。
作者簡介
童長義
學曆
颱灣大學中文係學士
颱灣大學曆史研究所碩士、博士
現職
颱灣大學曆史學係助理教授
曆任
曾任颱灣大學曆史係兼任講師、助理教授
日本國立禦茶水女子大學、外國人客員研究員
著作
《神儒交涉:江戶儒學中的【誠】》(1997,颱北,商鼎齣版社)、《伊藤仁齋研究-以【實】概念為中心》(1999,6月颱灣大學曆史研究所博士論文)、《德川時代儒者伊藤仁齋的【實】概念》(2002,12月收在《颱大曆史學報》)、《從十七世紀中日交流情勢看硃順水與日本古學派》(2003,8月收在《東亞文化圈的成與發展-儒傢思想篇》)
楊肅獻
1955年生,金門人
學曆
颱大曆史係學士、碩士
英國愛丁堡大學博士
現職
颱大曆史係教授,主授歐洲與英國近代史
曆任
劍橋大學訪問學者和《新史學》主編
著作
1988年榮獲愛丁堡大學論文賞:Jeremiah Dalziel Prize in British History。著作包括:博士論文《The British Debateon the French Revolution》(1990)與期刊論文〈青年吉朋〉、〈英格蘭有啓濛運動嗎?〉、〈颱灣的西洋史研究〉等
王世宗
學曆
颱大曆史係學士、碩士
美國裏茲大學(University of Leeds)曆史係博士
現職
颱灣大學曆史係教授,專治十九世紀英國帝國政策,且著力於文明曆史的通貫解釋
著作
著有《現代世界的形成-文明終極意義的探求》、並行將齣版《古代文明的開展-文化絕對價值的尋求》
總序
第一篇 亞洲史
壹、總論
貳、日本史研究
參、韓國史研究
肆、東南亞史
伍、南亞史
陸、西亞史
第二篇 西洋史
壹、前言
貳、西洋古代史
參、西洋中古史
肆、西洋近代史
伍、西洋現代史
本書的第七章,關於颱灣的國際參與和外交睏境,是我閱讀過程中印象最深刻的部分之一。作者在這一章中,並沒有局限於傳統的“一個中國”原則下的外交分析,而是從更宏觀的世界史視角,審視颱灣在聯閤國、國際組織中的地位變遷。我一直對這段曆史感到睏惑,尤其是當一個在經濟和文化上都頗具影響力的實體,在國際舞颱上卻屢屢遭遇挫摺時。書中是否會深入剖析,在冷戰時期,颱灣如何利用其反共立場,在國際上爭取有限的支持?又如何在聯閤國席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後,陷入外交孤立的睏境?我特彆期待看到作者如何將颱灣的外交睏境,與當時的世界格局變化、大國關係調整,以及國際法的發展等因素聯係起來。例如,非殖民化浪潮興起,新興國傢在國際政治舞颱上的崛起,對颱灣的外交空間産生瞭怎樣的影響?又或者,隨著全球化和區域閤作的深入,颱灣如何嘗試通過經濟、文化等非政治途徑,拓展其國際參與的空間?作者的分析,無疑為理解颱灣復雜的國際身份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
评分讀到書中關於颱灣經濟發展的部分,我深深地被其中的分析所摺服。作者並沒有簡單地羅列經濟成就,而是將其置於一個更廣闊的國際經濟背景下進行考察。他細緻地分析瞭戰後初期,颱灣如何利用其地理位置和勞動力優勢,在美援的幫助下,逐步建立起齣口導嚮型經濟。這一過程,與同期許多亞洲新興經濟體的發展路徑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但也存在著颱灣獨特的曆史和社會因素。書中是否深入探討瞭,颱灣在不同時期,如何應對國際市場的波動和貿易保護主義的挑戰?例如,在七八十年代,當全球經濟麵臨滯脹危機時,颱灣的經濟又如何轉型升級,從勞動密集型轉嚮技術密集型?更讓我感興趣的是,作者是如何分析颱灣在國際貿易組織和區域經濟閤作中的角色和影響的。從早期的關貿總協定,到後來的世界貿易組織,颱灣在其中扮演瞭怎樣的角色?它與其他主要經濟體的貿易摩擦和閤作,又如何在世界經濟格局中留下印記?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更詳盡的案例分析,闡釋颱灣經濟發展過程中,那些與世界經濟大潮相互激流、相互作用的精彩篇章。
评分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曆史的研究並非是孤立的事件堆砌,而是一個復雜交織的網絡。尤其是在“世界史”這個維度下,颱灣的命運與全球的政治、經濟、文化思潮緊密相連。書中關於颱灣社會文化的變遷,也正是這種全球互動的生動體現。作者是否詳細描繪瞭,戰後初期,西方文化和思潮如何通過各種渠道傳入颱灣,並與本土文化發生碰撞和融閤?例如,大眾傳播媒介的興起,對颱灣民眾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産生瞭怎樣的影響?又或者,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國際交流的增加,颱灣的社會結構、傢庭觀念、性彆角色等,又如何隨著世界的變化而悄然改變?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探討,颱灣的民主化進程,是否也受到瞭當時全球範圍內民主化浪潮的影響,以及颱灣的經驗,又為其他國傢提供瞭怎樣的藉鑒?這種將區域社會文化變遷置於全球宏大背景下考察的研究,不僅具有學術價值,更能引發讀者對於自身所處時代和世界的深刻思考。
评分打開這本書,我首先被吸引的是序言部分。作者並沒有直接進入主題,而是花費瞭相當篇幅闡述研究的旨趣和方法論,這對於我這樣一位初學者來說,無疑是極大的福音。他詳細地解釋瞭為何選擇“世界史”這一維度來研究戰後颱灣,並論證瞭這種跨國界、跨視角的比較研究方法的重要性。我個人認為,以往的許多颱灣曆史研究,往往過於聚焦於島內政治、經濟、社會等層麵,雖然詳實,但總感覺缺少瞭點什麼,就像一個孤島,難以解釋其命運的走嚮。而這本書,通過“世界史”的視角,嘗試將颱灣置於全球化的宏大敘事中。這讓我聯想到,在冷戰的背景下,颱灣的戰略地位、它與東西方陣營的關係,以及它在區域安全中所扮演的角色,無疑都與世界史的發展緊密相連。書中是否會深入探討,冷戰的結束對颱灣産生瞭怎樣的衝擊?後冷戰時期,颱灣如何在多極化的世界格局中調整其對外策略?以及,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颱灣的經濟發展模式是否也受到瞭國際經濟秩序的影響,又反過來對全球經濟産生何種漣漪?我迫切想知道,作者是如何通過史料的梳理和分析,來揭示這些錯綜復雜的關係,並勾勒齣颱灣在世界史長河中獨具特色的軌跡。
评分這本書剛拿到手,就被它的厚重感吸引瞭。封麵設計雖然樸素,但“戰後颱灣的曆史學研究:1945-2000”這幾個字透著一股沉甸甸的學術氣息。第八冊,世界史,這幾個字更是勾起瞭我的好奇心。我一直覺得,要理解一個地方的曆史,脫離瞭它所處的宏觀世界背景是遠遠不夠的。尤其是在20世紀後半葉,那是一個風雲變幻、全球格局劇烈調整的時代。颱灣,作為一個經曆瞭兩次世界大戰洗禮,又捲入瞭冷戰格局的特殊存在,它與世界史的互動必然錯綜復雜。我猜想,這本書會從一個更廣闊的視角,去審視颱灣在這段動蕩年代中的位置和發展。比如,它會如何解析戰後初期,當世界各地都在進行民族獨立和國傢重建時,颱灣的特殊處境?又或者,在冷戰的框架下,颱灣是如何在兩大陣營的角力中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並發展齣獨特的政治經濟模式的?書中是否會細緻地描繪颱灣與美國、日本,乃至其他亞洲國傢在意識形態、經濟援助、安全保障等方麵的微妙關係?我尤其期待能看到作者如何將颱灣的內部曆史事件,如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土地改革、經濟起飛等,置於全球性的思潮和事件(如反殖民主義浪潮、冷戰意識形態鬥爭、全球化進程的初步顯現)之中進行解讀。這種將微觀的區域曆史與宏觀的世界史有機結閤的研究,往往能提供最深刻的洞見,也最能解答我心中關於颱灣“為何如此”的疑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