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齡箋 (新版)

百齡箋 (新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第一部分聚焦於後設小說裏性彆與書寫的關係。作者平路選擇男性 (或具男性氣質)作為書寫者,筆下的女主角 (除瞭〈手稿〉外) 皆無名字,具有寓言的刻意簡約。平路玩味著男作者係上帝的地位,不斷加以顛轉、反諷,然而這些男性書寫者的心態各異,對女主角的投射與慾望方式亦不同,使得性彆、愛慾與權力的糾葛更形復雜。女人的故事究竟可不可以被男作者說?在說的同時男作者與現實的關係是什麼?扮演上帝的男作者是否宰製瞭女主角?第二部分則帶入記憶主題,進一步探究性彆、書寫、記憶的糾纏。性彆如何影響瞭書寫位置以及記憶的方式?由於同一性彆也有各種差異,此影響值得細膩剖析。此外,書寫究竟是彌閤瞭記憶的傷痛,得到救贖?抑或使真相在記憶中更為模糊紊亂?

  書中〈百齡箋〉試圖將樣闆的、神格的人物去偶像化,不但尋找正史的縫隙,質疑、改寫正史,且重新審視舊有的意識形態;但批判的精神比較在於小說的取角,而非形式上的後設。以嘲諷夾同情的語調,描寫宋美齡藉書寫戰勝時間,贏得瞭她與蔣介石以及與蔣介石的眾多女人之間的角力,最終卻發現她仍依附丈夫,且未必戰勝時間。小說以她百歲生日前幾日仍忙於寫信開始,她自豪地扮演先知角色警告世人。她寫信係為瞭留下她對有關她個人及蔣介石曆史的版本。這包括他們政治聯姻之內涵,與他們參與的中國/颱灣曆史之評價。但縱使她自詡能寫,屬於她的那段曆史及價值觀業已成為過去,對年輕人而言,她僅是和日本金銀婆婆一樣的人瑞。

--劉亮雅(颱大外文係教授)

  夫人攤開信紙,介石夫君,生前沒有這樣稱呼過他,此刻聽起來格外婉轉
  (什麼時候起?我會跟死人寫信瞭)
  像我這樣的老人,這次的熱鬧過完瞭,下一次受重視的時候是死亡的來臨
  (應付老年的方法,就是把自己關在寂靜裏麵)
  但是好不好笑,時光好像又走迴頭瞭,人傢告訴她,林肯中心還有盛大的生日慶祝會
  (這件事弄到後來,要怎麼結束呢?)
  介石夫君你還記得麼?那天螢光幕是「長生殿」,女伶水袖舞得像招魂的鬼魅,悠長清亮的唱腔道:
  百年離彆在須臾
  一代紅顔為君盡
  (不,恰恰是相反瞭,老夫人危顫顫笑著,臉上艷如桃花:哪有什麼離彆?──她的百歲誕辰,正是歡慶與相聚的時日!)             

--平路


作者簡介

平路

  本名路平。颱灣大學心理係畢業,美國愛荷華大學數理統計碩士。在美國工作多年後迴國擔任報社主筆,從事專欄寫作,關心麵嚮及於社會、文化、性彆、人權等議題,並在颱灣大學新聞研究所與颱北藝術大學藝術管理研究所任教。2003年初,就職香港光華文化新聞中心主任。

  重要著作有長篇小說《行道天涯》、《何日君再來》、《椿哥》,短篇小說集《凝脂溫泉》、《百齡箋》、《玉米田之死》、《禁書啓示錄》、《五印封緘》、《紅塵五注》等,散文集《我凝視》、《巫婆�七味湯》、《讀心之書》,與評論集《女人權利》、《愛情女人》、《非沙文主義》、《浪漫不浪漫》等。

  《行道天涯》已譯為日、英、法文齣版,英文版書為名Love & Revolution--A Novel About Song Qingling and Sun Yat-Sen,由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於2006年齣版。《何日君再來》已有日文譯本。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自序 一百年也寫不完的信

小與大
世紀之疾
童年故事
歧路傢園
禁書啓示錄
烽火隨想錄
愛情備忘錄
天災人禍公司
虛擬颱灣
手稿
婚期

附錄:書寫女性的黑暗大陸--評平路的〈婚期〉 邱貴芬

百齡箋

附錄:平路《百齡箋》中的性彆、書寫和記憶 劉亮雅

附錄:「她」的故事:平路小說中的女性╱曆史╱書寫 梅傢玲

圖書序言

「她」的故事:平路小說中的女性╱曆史╱書寫
梅傢玲

放眼現今颱灣文壇,平路無疑是女作傢群中十分特殊的一位。她崛起於八○年代中期,在多數女性作傢著力於微觀閨閣情事,張緻兩性關係之際,卻以〈玉米田之死〉、〈颱灣奇蹟〉等思辨傢國政治的小說,迭獲大奬,彆樹一幟於閨秀文學之外。她對人生萬象充滿好奇與存疑,對書寫本身更有著不能自己的執著迷戀,落實在小說創作上,於是形成瞭題材形式的不斷實驗翻新。無論是小小說還是中長篇,是寫實還是科幻後設,她就題材拓展、形式創新方麵的種種努力,固然一直有目共睹,卻由於關懷麵駁雜,不主一格,兼以書寫取嚮重思想、好議論,每使讀者忽略瞭她女性作傢的身分,以及小說中(有彆於一般「典型」)的女性特質。不過,近年裏,她不僅在文化評論方麵屢就女性議題抒論,《行道天涯》、《百齡箋》、《巫婆■的七味湯》等作陸續問世,更凸顯瞭身為「女」作傢的強勢創作姿態。其中,以民國史上傳奇女性──張亞若、宋慶齡、宋美齡──為題材的係列創作,由在彰顯其個人於女性議題方麵的獨特觀照時,為「女性」、「曆史」、「書寫」間的互動糾葛,演義齣多方麵的思辨可能。正是如此,十餘年來,她由傢國曆史而性彆政治的書寫徑路,不僅見證並參與瞭颱灣政經社會文學文化發展的麯摺進程,也體現齣本土女性書寫超越於一般理論之外的活力與潛力,值得重視。因此,以下論析將依循她創作的先後次第,就所關懷的三個不同麵嚮,檢視其遞變之跡,以及彼此間的相互辯證。分彆是:

一、女性與鄉土想像及性彆化國傢主體的糾葛;
二、創造、抑或被創造?書寫,抑或被書寫?
三、微觀曆史:從「她」的故事到「他」的故事。

其中,第一部份係由早先的鄉愁故事,討論她對傳統男性中心的鄉土想像及國傢認同問題的反思;二、三部分則談討他如何經由男女兩性於創造/書寫問題上的頡頏交鋒,進而以「她」的故事(her-story)拆解並改寫(意圖定於一尊的)「他」的故事(HIS-story)1的思辨進程,及敘事策略。

一、女性與鄉土想像及性彆化國傢主體的糾葛

無可否認的,傢國曆史,一直是平路小說的關懷重點。由於早年身在海外,心係颱灣,故土鄉愁,遂成為彼時小說中縈迴不去的主鏇律。在《五印封緘》一書所收的專訪中,她曾坦言:

我的作品中由於都有一部分的自我,因此可能有相通的基調。人類與土地傢國、曆史傳統的纏綿糾葛,是我從事創作的主要題材2。

饒是如此,她的鄉愁故事,怕不早已暗蘊瞭耐人尋味的女性主義層麵?無獨有偶地,〈十二月八日槍響時〉、〈玉米田之死〉和〈在巨星的年代裏〉中的男性人物,一皆身在海外,心係故園。他們傢有的(西化的)悍妻,琴瑟不諧,兼以事業不盡如意,在追尋個人生存意義時,其處境與處於認同危機中的(男性)傢國,原本若閤符節。在此,女性一方麵是現實生活中頻頻挫摺為夫者男性雄風的妻,是代錶瞭一國文化社會的壓力來源;但另一方麵,其所蘊含的母性特質,卻又同時是故園鄉土的隱喻,是海外遊子思之念之的愛欲對象。從男主角們(對女性與鄉土想像、性彆化國傢主體)或屈從、或頡抗的依違掙紮之中,正可見齣國傢意識、男性主體與男性雄風之間交互作用的關係:他們互為饋補,卻也互相耗損。這種政治與欲力的循環消耗,所見證的,正是性彆化國傢主體的命運:傳統以男性為中心的個人認同追尋與傢國意識,終不免於幻滅與死亡3。其間的辯證進程,正可由這三篇小說循序見之。

圖書試讀

None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