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卑斯山区里丰富的人文风情、饮食文化、山居传统面貌,
总令人一次又一次地惊艳不已。
广大的阿尔卑斯山群涵盖了德国南部、奥地利、义大利北部、瑞士等几个国度,数次走访在这壮阔的山林之间,一点一滴地拼凑出曾经走过的步履行程。
只要走进山里,见识到峭壁千仞的凛然、奇峰高耸的傲然、万岩竞秀的绝然,或是草坡遍野的坦然等各种面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总一再地让人慑服,心仪那难以忘怀的绝佳美景。
当进一步亲近山林,在雄伟恢弘的气魄中,处处可见可爱的小村、蜿蜒的潺潺溪流、朴实的小桥人家、孤绝的山中教堂、雅致童趣的古宅,衬托着大自然美景的经典画面,令人深深迷恋于阿尔卑斯山的风情。
作者简介
郑伊雯
台湾屏东人,辅大中文系、辅大大众传播所硕士。为资深旅游记者,曾任职于电视、报纸、杂志社,由于採访工作的关系,足迹遍及二十余国,目前旅居德国,专事欧洲生活杂记与欧洲採访写作,文章散见于各报章杂志。着有《尼泊尔》(太雅出版)、《北台湾森林渡假情报》(时报出版)、《德国.莱茵河》(Mook墨刻出版)、《阿尔卑斯山之旅》(Mook墨刻出版)、《德国玩全指南》(行遍天下出版)、《走入德国童话大道》(华成出版)等书。
旅居德国期间,虽是认真尽职的主妇,却也常不务正业的东奔西跑到处游玩,更常拖着一家大小浪迹天涯,努力要把工作与旅行这两项重要目标结合在一起。
伊雯的部落格「德国媳妇」:www.wretch.cc/blog/chengyiwen
推荐序 感受赤脚踏在土地上的滋味 陈多明
序 曲 走进山林寻访乐趣
.卷一 奥地利山区 Austria
网路与农场的邂逅 惊艳山谷农场
出发前往高白石山庄 首日热身活动
探访窝拉亚湖之旅 一觅山中珍珠
欧伯梯里亚的音乐之路 可爱的山城小惊奇
拜访连兹城 山中湖泊乐逍遥
西里安山庄盛容 气势万千的连绵山群
15B的惊险 碎石滑落的峭壁健行路线
悠闲的山中岁月
宁静与知足 人生选择的未定数
团体健行活动纪录一 阿亨湖高山健行之旅
团体健行活动纪录二 穆特头山庄健行
.卷二 义大利山区 Italy
阿尔卑斯山最美的角落 多罗米腾山区的奇岩怪石
山中游乐场
美丽的奇景 不安定的山灵
.卷三 瑞士山区 Switzerland
进入瑞士 走访古老修道院
走在高高的健行路 低头寻觅阿尔卑斯花颜
声名远播的圣摩里兹 强烈感受格格不入
放轻松来一趟伯连纳列车之旅
位在险要地势中的贝林佐纳古城
为着阿雷奇冰河而来 飞耶兹住宿的错愕
青年旅馆格林德瓦的惊艳
少女峰景观之路 小小健行趣
曲 终 踏上归途
推荐序
感受赤脚踏在土地上的滋味
旅瑞作家 陈多明
和伊雯一样,我们都是旅居欧洲的台湾媳妇,她是三个宝贝儿子的妈,而我则在瑞士这阿尔卑斯山王国里养育着我的第一个孩子。诚如伊雯在书中所提,唯有旅居在异乡的人,才能懂得异乡生活的苦与愁。我向来不喜欢将自己目前的生活和台湾的生活拿来作比较,因为我打从心底深处相信,台湾的好是瑞士所没有,而瑞士或其他欧洲国家拥有的长处则未必能在台湾觅得,既然生活是如此,何必比较,倒不如尽心过好每一天来得实际些。
自从孩子出生后,我的想法却有了改变。2008年6月19日,我带着四个多月大的宝宝从台湾回到瑞士,给他写了这样的一封信:
我最亲爱的Lulu:
妈妈今天想跟你讲讲,你可以在瑞士长大的幸福。
你离念书的日子还远,光讲你当宝宝、当小小朋友的日子就好。
当宝宝主要就是玩、玩、玩,你透过玩的方式认识自己的身体、认识周围的环境、认识这个世界;在瑞士的妈妈,带宝宝出门散步是每天不可或缺的重要行程,而我们因为有Migi狗狗,所以每天两回的散步本来就是妈妈无论晴雨,抑或是下雪时的例行工作。森林河边农家草地,是妈妈可以选择的散步路线,借此接触非常纯净的大自然。而躺在娃娃车上的你,可以尽情发掘这世界的自然面,感受徐徐拂过脸颊的微风、聆听鸟叫虫鸣、唿吸夹杂着青草香的空气,不时还可以看到Migi追着松鼠跑的戏码。这些对瑞士小宝宝来说,是相当稀松平常的一切,然而在台湾却并非如此易寻。
妈妈移居瑞士的这几个年头,有几件事情是直直触进心坎里的,包含了声音、触感,以及视觉上的小小震撼。
在瑞士,有两种声音对妈妈而言是全新的体验——秋日,踏在落叶枯枝上的声音。夏日,山坡上农家的乳牛用力尿尿的声音。有点好笑对不对?可不骗你,在妈妈过去的记忆里,真的不存在以上这两种声音。每次带你散步经过农家时,妈妈就忍不住会想起你在台湾的小堂哥。小堂哥小学二年级了,每天上课、写作业、上才艺班之余,很大的兴趣是看电视,还有画画。妈妈回到台湾时,偶尔会陪着小堂哥一起在白纸上画画,小堂哥喜欢画花、画动物、画可爱的木房子,而他画的其实很多都是他从书上、电视上看到的景象。于是,妈妈每次带着你去散步时,就忍不住要想,如果小堂哥看到这样一片可以让他尽情奔跑、随意骑脚踏车的广大空地,看到森林里偶尔出现的小鹿斑比、农家养的鹅妈妈、小山羊、肥猪猪,以及好多好多可爱的乳牛,不知道会有多么开心。
至于触感呢?则主要是妈妈对于雪的喜爱。台湾是属于亚热带气候,虽然一样也有四季之别,但春夏秋冬之间,没有瑞士这里来得分明,特别是冬日的白雪。即使妈妈已经在瑞士看了八年的白雪,但每当季节步入冬日,第一场雪无声无息的随风飘扬时,妈妈都还是不免会有一种兴奋的心情,觉得雪花在空中轻盈舞动是一幅好美的画面,而雪花飘进掌心里的触感是如此轻柔、如此特别,甚至踏雪而行都是件让妈妈开心到不行的事情。
小Lulu,妈妈的这些感触与喜悦,其实你大概很难真正领略,毕竟,这些都将是你成长过程里就摆在那里的东西,同时也是自自然然会发生的状况。但妈妈希望你知道,很多你身边唾手可得、稀松平常的事物,不见得是其他地方的小朋友可以轻易体验到,虽然并非在瑞士体验到的就是好的,但已经在地球上活了将近四十岁的妈妈相信,这些在瑞士可以体验到的事物,绝对是一份美丽的大自然礼物!
ㄇㄚˇ ㄇㄚˊ
这样的一份心情,我想伊雯和我都把它放在每一个孩子身上。在阿尔卑斯山这片广阔自然的土地上,让孩子有机会感受赤脚踏在土地上的滋味、体验与各种野生动物不期而遇的惊喜、领略湖水山川温度与色泽的美好,不但会沉淀进大人心底深处,更会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份最美好的礼物。计画带孩子去迪士尼乐园玩吗?跟着伊雯一家的《阿尔卑斯山.山旅笔记》走,你会发现,自然美的确才是真美、才是最美。
拿起《阿尔卑斯山.山旅笔记》,我心里抱着一种探寻未知、发现美好的期待。我不是一个登山爱好者,对阿尔卑斯山的了解也仅限于媒体上的零散信息,所以,我期待这本书能给我带来最直观、最生动的体验。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作者是如何从一个普通人的视角,去解读和感受阿尔卑斯山的壮丽与神秘。我好奇,作者在徒步的过程中,是否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那些在山顶看到的日出日落,在山谷中听到的潺潺流水,以及在夜晚看到的璀璨星空,是否都能被作者用富有感染力的文字捕捉下来?我希望,这本书能不仅仅是关于风景的描绘,更能包含一些关于人文的观察,例如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以及他们与山脉之间深厚的联系。我期待着,通过作者的笔触,我能感受到一种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力量,那种源自自然、源自内心的宁静与力量。它或许能帮助我理解,为何人们会对山脉如此着迷,又能从中获得怎样的启迪。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的一次精神旅行,让我暂时逃离现实的喧嚣,去感受那份纯粹的美好与力量。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带我“出走”的书籍充满好奇,而《阿尔卑斯山.山旅笔记》这个书名,似乎就蕴含着一份远行与探索的召唤。我没有特定的目的,只是带着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来阅读,希望它能像一阵清新的山风,吹散我日常的疲惫。我猜想,这本书或许会像一本色彩斑斓的画册,用文字描绘出阿尔卑斯山四季的变换,从春天的繁花似锦,到夏天的绿意盎然,再到秋天的金黄烂漫,以及冬天的银装素裹。我希望,作者能够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记录下旅途中的种种趣事,例如在山间偶遇的野生动物,或者是在某个山村品尝到的当地美食。我期待着,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不自觉地发出会心的微笑,或者因为某个场景而心生向往。或许,这本书也包含了一些关于登山的实用小贴士,虽然我未必会去登山,但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也未尝不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个放松身心的窗口,让我暂时忘却烦恼,沉浸在阿尔卑斯山那美丽而宁静的氛围中,体验一份纯粹的快乐,以及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渴望。
评分翻开这本《阿尔卑斯山.山旅笔记》,我心中充满了对远方雪山的憧憬,也带着一丝小小的忐忑。我从未真正踏足过高海拔的山区,我对阿尔卑斯山的想象,大多来自于电影、纪录片和那些壮丽的摄影作品。所以,当朋友推荐我阅读这本书时,我毫不犹豫地接了过来。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像一扇窗,让我窥见那片神秘而令人向往的土地。我希望能在这字里行间,找到关于山脉最真实的模样,不仅仅是那些冰川、岩石和陡峭的崖壁,更希望能够感受到那份孕育在山间、渗入骨髓的宁静与力量。我很好奇,作者在徒步的过程中,是如何克服身体上的疲惫和心理上的挑战的?那些在高海拔地区特有的气息,例如清冽的空气,混杂着松针和泥土的芬芳,以及偶尔传来的风声,是否都能在这段文字里被生动地描绘出来?我设想着,在某个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洒在巍峨的山巅,那是一种怎样的震撼?又或者,在某个黄昏,星辰点点,静谧的山谷,是否有藏匿着不为人知的传说?我希望,这本书能带我进行一次身临其境的“旅行”,即使我此刻身处闹市,也能在阅读时,闭上眼睛,仿佛置身于那片纯净的天地,感受那份与世隔绝的安宁。我渴望体验作者的视角,去理解他/她与山对话的内心独白,去体会那些在平凡生活之外,能够触及灵魂的瞬间。
评分读到《阿尔卑斯山.山旅笔记》这个名字,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许多画面:清晨薄雾缭绕的山谷,午后阳光下闪耀的雪峰,傍晚群星璀璨的夜空,还有那些在崎岖山路上留下的深深脚印。我带着一种探索的、发现的心情来翻阅这本书,我期望它能带我领略阿尔卑斯山脉那令人惊叹的自然风光,从那些雄伟的山峦到幽深的峡谷,从晶莹剔透的冰川到生机勃勃的草甸。我好奇作者是如何捕捉到这些景象的,是否用了细腻的笔触去描绘每一处景致的细节,例如岩石的纹理、植被的色彩,甚至是远方飘过的云朵的形态。同时,我也想了解,在这样的旅途中,作者会遇到怎样的人,听到怎样的故事?在高山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否会变得更加纯粹和真诚?我设想着,在某个寒冷的夜晚,围坐在篝火旁,听着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们分享他们的经历,那种温暖和连接感,一定非常特别。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旅行记录,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我期待着,通过作者的眼睛,我能感受到那种远离尘嚣、回归本真的宁静与自由,找到属于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份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勾勒出宏大叙事的作品情有独钟,而《阿尔卑斯山.山旅笔记》恰好满足了我这份渴望。我所期待的,并非仅仅是关于登山技巧或路线的详细介绍,而是更深层次的、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思考。我希望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作者如何在这个充满挑战与壮美的环境中,重新审视自己,发现内心深处的潜能。阿尔卑斯山,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连串的山峰,更象征着一种超越尘世的纯粹与永恒。我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在这种极致的环境下,体会到生命的渺小与伟大,又是如何在这种孤独与壮阔中,找到与自然的连接点。我期待着,文字能够捕捉到那种在高处俯瞰众生时的宏大视角,以及在细微之处,对一朵野花、一块岩石、一阵风的深刻洞察。我希望,这本书能教会我,如何在繁杂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高山”的精神领域,并在其中获得力量与启示。它或许能帮助我理解,为何有如此多的人,愿意冒着风险,去攀登那些看似不可能的山峰,这背后一定蕴含着某种难以言喻的吸引力,是关于征服,还是关于回归?我希望,在这本书里,我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或是至少,一些指向答案的线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