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樹皮能治病?
草根樹皮就真的隻是草根樹皮?
一抓一大把、一煮一大鍋的傳統療法,不算是科學驗證?
當颱灣中醫遇上以西醫為主的殖民政府,會産生什麼樣的火花?
生病瞭,看中醫還是看西醫?吃中藥還是吃西藥?這兩個簡單卻又難以分析齣正解的疑惑,往往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遇到的切身健康問題。在日治時期,翻開《颱灣日日新報》的醫藥廣告,用字遣詞新穎與圖像設計五花八門,中西雜揉、傳統與新潮分呈,是颱灣醫療史上第一個多元化的時代。
作者跳脫齣殖民史觀,透過日治時期發行量最大、延續時間最長的報紙中相關的醫藥廣告,分門彆類,書寫在這個中西醫療衝突、新舊文化紛呈的時代中,颱灣人特有的身體觀、疾病認知與服藥文化等意涵所經曆的轉變;並從圖像中反思、領略在閱讀醫藥廣告的當下,詞句與圖像透露的一些些趣味,及其背後凸顯的文化意涵和實際麵貌。
作者簡介
皮國立
皮國立,生於颱北,畢業於國立颱灣師範大學曆史研究所碩士班,現在正就讀博士班並於該校兼任講師。樂於在課餘時間淺習傳統醫理,並通過中醫師檢定考和民俗療法整復師的訓練,對傳統醫療曆史、疾病文化、醫病關係很有興趣,並嘗試與曆史學互相結閤。
著有《醫通中西唐宗海與近代中醫危機》,及論文〈論爭前的和諧近代中西醫知識中的「熱病」論述初探〉、〈民初醫療、醫生與病人之一隅孫中山之死與中西醫論爭〉、〈探索過往,發現新法兩岸近代中國疾病史的研究迴顧〉等論文、書評十餘篇。
序
圖像與醫療文化之相映
傳統醫療文化與颱灣日日新報之創立
1945年以前颱灣醫政與醫療文化的常與變
颱灣疾病史的漏網之魚
颱灣早期報業與颱灣日日新報
呼吸道疾病與藥品
曆久彌新的「龍角散」
肺結核的過往
治咳也至肺結核──至咳藥的新功能
五花八門的治療藥劑
解決惱人又尷尬的排洩器新藥
百病之源-便秘的歲月與意義
各式「下劑」
要通暢不要下痢──各式治痢藥
得「痔」大不幸──治痔新法
治療與補養兼施之藥──胃腸藥之一頁
「健胃整腸」新觀念
幾種新藥介紹-新藥效與醫療文化的交響麯
製酸錠-新觀念與舊迷思
身體觀遞嬗的另一頁──從「脾胃氣足」到「腸胃健康」的轉變
從新式「丹」、「丸」看颱灣醫藥的現代化
防疫、保健與治療──「仁丹」
「惡疫」的真麵目
與仁丹相互輝映的「寶丹」
各式「丹」、「丸」産品與其傳達的文化變遷意涵
生病不用吞藥──外用藥之發達
中西醫眼科在近代的相遇
美麗與健康兼顧──各式新眼藥
筋骨酸痛-惱人的傷科曆史
傷科、藥布與推拿文化
多功能的治療藥簿
治療傷科的軟膏
水土與地域──颱灣的皮膚病與新藥
新主體文化的呈現
附錄
大稻埕居民對檢疫之相關建議
可以再看看
對「中醫遇上西醫」的曆史有興趣的讀者
對颱灣醫療文化及藥品有興趣的讀者
徵引書目
**坦白說,看到《當中藥碰上西藥(新版)》這個書名,我心裏冒齣來的第一個念頭是:終於有本能幫我解決實際問題的書瞭!** 在颱灣,中藥和西藥真的就像空氣一樣,滲透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你去中藥房,老闆會問你“有沒有在吃其他西藥?”;你去西藥房,有些藥師也會提醒你“某些中藥要避開”。這種“既要用,又要小心”的狀態,真的讓人有點摸不著頭腦。 我一直很好奇,到底是什麼讓這兩種看起來很不一樣的醫藥體係,能夠和諧共存,甚至在很多時候能夠互補?是它們的作用機理真的有可以結閤的地方嗎?還是說,很多時候隻是大傢習慣瞭,或者經驗使然?這本書,我希望它能給我一個清晰的答案。我想要知道,書裏會不會介紹一些常見的、已經被證實能夠安全有效的中西藥搭配方案?有沒有一些案例分析,讓我們看到實際的效果?我最怕的就是那種隻講理論,卻不接地氣的書,這本書我希望它能成為我的“健康導航儀”,讓我知道在不同病癥下,如何更閤理、更安全地選擇藥物,甚至是如何巧妙地運用中西藥的優勢,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這本書,我真的非常期待它能給我帶來實質性的幫助,讓我不再對“中西藥閤用”感到睏惑和不安。
评分**這本書的標題,就像我每次去藥局會遇到的那個小小的糾結。** 每次買藥,我總會習慣性地問一句:“這個藥,跟我的中藥有沒有衝突?” 藥師們通常都會很認真地迴答,但有時候,我還是覺得他們的迴答有些籠統,不夠深入。畢竟,中藥材的種類繁多,西藥的成分也復雜,到底哪些會“打架”,哪些又能“和平共處”,我真的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 所以我對《當中藥碰上西藥(新版)》這本書,抱有極大的期待。我希望它能像一本“秘籍”,揭示中藥和西藥之間那層神秘的麵紗。我特彆想知道,書裏會不會提供一些具體的“藥物清單”,明確列齣哪些中藥可以和哪些西藥搭配,又有哪些是需要絕對避免的。我想要那種實實在在、觸手可及的信息,能夠直接應用到我的日常生活中。比如,當我感冒發燒時,我可以放心大膽地服用退燒藥,同時喝一碗退火的青草茶嗎?當我在服用某種長期慢性病的西藥時,可以吃什麼中藥來輔助調理身體?這本書,我希望它能給我一個明確的答案,讓我能夠更安心、更有效地運用這兩種醫藥體係,為我的健康保駕護航。
评分**對於這本書的標題,我腦海裏立馬浮現齣好多好多畫麵。** 就像我奶奶,她總是有各種各樣的“祖傳秘方”,什麼跌打損傷的藥酒,或是治咳嗽的蜂蜜川貝,這些都是她心目中的“寶貝”。但另一方麵,她身體不舒服的時候,也一定會去藥局買西藥。我一直覺得,這種“中西醫結閤”的模式,其實是颱灣人一種很接地氣的健康哲學。我們不排斥任何一種能讓我們身體舒坦的方法,反而樂於從中找到最適閤自己的。 但是,這種“融閤”背後,到底有多少是經驗之談,有多少是有科學依據的呢?我一直很好奇。有沒有哪些中藥成分,可以和某些西藥一起服用,産生協同作用,加速恢復?又或者,有沒有哪些組閤是絕對不能輕易嘗試的,以免適得其反? 這本書的齣現,簡直就是為我這樣的“好奇寶寶”量身定做的!我特彆想知道,它會不會深入淺齣地解釋一些常見的誤區,比如“吃中藥就不能吃西藥”之類的刻闆印象。我希望能從中獲得一些關於中西藥相互作用的知識,不隻是聽彆人說,而是有更清晰、更具科學性的理解。這本書,我期待它能成為我們日常健康小百科,讓我們在麵對疾病時,能夠更自信、更明智地做齣選擇,不再是憑感覺,而是有理有據。
评分**這書名,讓我立刻迴想到我外婆常說的一句話:“生病瞭,藥局和中藥房都要跑一趟。”** 這種中西藥並用的習慣,在我們颱灣人看來,簡直就是最自然不過的事情瞭。小時候,感冒發燒,西藥吃下去退燒快,但總覺得身體虛得慌,外婆就會煮一碗熱騰騰的四物飲,說是“補迴來”。所以,對我來說,中藥和西藥從來都不是對立的,它們更像是各有專長的好幫手。 然而,隨著年齡增長,對醫學的瞭解也多瞭一點,我開始擔心,這種“混搭”真的沒問題嗎?有沒有什麼科學的研究,能夠證明它們之間的安全性?這本書,我最想瞭解的,就是它能不能提供一些關於“中西藥閤用”的科學證據。是不是有一些特定的中藥配方,確實能夠增強某些西藥的效果,或者減緩它們的副作用?反過來,西藥又能不能影響中藥的藥效?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比較深入的,但又不是過於專業的解釋,讓我能夠理解其中的原理。我希望讀完這本書,我能夠更自信、更明智地在兩種藥物體係之間做選擇,甚至知道如何“優化”我的用藥方案,讓身體得到最好的照顧。這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個關於如何更科學地掌握自己健康的寶貴機會。
评分**讀到《當中藥碰上西藥(新版)》這個書名,我腦海中立刻閃過無數個熟悉的場景。** 颱灣人對健康的追求,總是那麼務實而靈活。我們不會死守某一種單一的治療方式,而是傾嚮於“多管齊下”,隻要能讓我們感覺好起來,我們就會去嘗試。就像我媽,她總覺得中藥“養身”,西藥“治標”,兩者結閤,效果最好。 但是,這種“結閤”背後的科學原理是什麼?有沒有一些不為人知的“副作用”?這些問題一直盤鏇在我腦海裏。所以,這本書的齣現,對我來說,簡直就像一場及時雨。我非常好奇,這本書到底會如何解讀“中藥”和“西藥”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哲學和技術。它會不會深入到藥理層麵,解釋它們是如何作用於人體,又會在什麼情況下産生衝突?我希望能從中獲得一些“升級版”的健康知識,不再隻是停留在“媽媽說”的層麵,而是能夠更科學、更係統地理解中西藥的協同作用,甚至是如何避免潛在的風險。這本書,我期待它能為我提供一些“一看就懂,一用就靈”的實用指導,讓我能夠更好地平衡這兩種醫藥體係,讓我的健康之路走得更穩、更遠。
评分**老實說,《當中藥碰上西藥(新版)》這個標題,就像在問我一個我一直想知道答案卻又沒找到門路的問題。** 在颱灣,中藥和西藥的生活化融閤,已經到瞭一個渾然天成的地步。我們很多人,從小就習慣瞭在生病的時候,中西藥都用上,好像這樣纔能“麵麵俱到”。但到底是怎麼個“麵麵俱到”法,我一直沒搞明白。 所以,我真的非常期待這本書能給我一些“撥雲見日”的感覺。我希望它能用一種非常清晰、易懂的方式,解釋中藥和西藥在作用機理上的差異,以及它們在哪些情況下能夠産生“1+1>2”的效果。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告訴我,在哪些情況下,這種“結閤”反而會適得其反,甚至可能帶來危險。我想要那種能夠指導我日常用藥的“實用乾貨”,而不是一些遙不可及的理論。比如,我可不可以和我的醫生討論,在服用某種西藥的同時,搭配某種特定成分的中藥,來減輕副作用?或者,當我身體感覺不適,但又不是特彆緊急的時候,我應該優先選擇中藥還是西藥?這本書,我希望它能成為我健康決策的“最佳僚友”,讓我能夠更聰明、更安全地利用這兩種寶貴的醫療資源。
评分**《當中藥碰上西藥(新版)》這個名字,簡直像一束光,照進瞭我心裏那片關於醫藥認知的“混沌地帶”。** 在颱灣,我們從小就被中藥和西藥包圍著,但說實話,對於它們之間的關係,我們大多數人的理解可能都停留在“經驗主義”的層麵。我身邊就有不少朋友,明明在服用某種西藥,卻毫不避諱地同時服用各種中藥補品,我心裏總會有一絲擔憂,但又找不到確鑿的證據來提醒他們。 這本書,我最期待的就是它能打破這種模糊的界限。我希望它能用科學、嚴謹但又易於理解的方式,解釋中藥和西藥在藥理上的差異,以及它們在體內可能産生的各種相互作用。我特彆想知道,書中會不會介紹一些經過臨床驗證的“安全搭配”案例,或者明確指齣哪些“禁忌組閤”是絕對不能碰的。對我來說,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藥物的知識,更是關於如何做齣更明智、更健康生活選擇的一種指引。我希望讀完這本書,我能夠不再僅僅依賴“經驗”或者“感覺”,而是能夠帶著更清晰的認知,去選擇最適閤自己的用藥方式,真正實現“中西閤璧”的健康策略。
评分**這本書名,瞬間勾起瞭我對小時候那段“五味雜陳”的迴憶。** 記得小時候,我鼻子過敏很嚴重,總是不停地打噴嚏、流鼻涕,西醫給開的抗過敏藥,吃下去會犯睏,整個人像被灌瞭鉛一樣。後來,我媽就帶我去看中醫,抓瞭幾包中藥,那個味道,至今難忘,苦澀中帶著一絲絲甘甜。吃瞭幾副之後,我感覺鼻子舒服瞭很多,雖然還是會偶爾打噴嚏,但那種整天昏昏欲睡的感覺消失瞭。 這讓我開始思考,為什麼有些藥在西醫那裏效果不那麼理想,換成中藥之後卻能奏效?反過來,有些急性的癥狀,比如高燒不退,我還是會第一時間選擇西藥。所以,中藥和西藥,是不是就像兩種不同的語言,各自有各自的優勢和錶達方式?這本書,我就是想看看它能不能幫我“翻譯”一下這兩種語言。我希望它能解釋清楚,在什麼情況下,中藥的優勢更明顯,而在什麼情況下,西藥是首選。更重要的是,這本書能不能告訴我們,如何安全有效地將它們結閤起來?我想要那種聽瞭之後,能夠立刻在實際生活中應用的知識,而不是停留在理論層麵。比如,我吃某種西藥的時候,是不是可以同時喝某種特定的中藥湯?這本書,我真的非常期待它能解答我心中長久以來的疑問,讓我成為一個更懂健康、更懂得如何照顧自己的人。
评分**這本書名,讓我想起瞭傢裏那位總是對養生津津樂道的老一輩。** 他們總是堅信“中藥調理”是根本,但同時,麵對突如其來的病痛,又會毫不猶豫地求助於西醫的“快準狠”。這種看似矛盾,實則融洽的狀態,貫穿瞭我們許多颱灣傢庭的日常。 然而,作為一名現代的健康意識較高的讀者,我內心深處總覺得,這種“中西藥閤用”的模式,背後一定有更深層次的科學依據,而不僅僅是經驗的積纍。所以,《當中藥碰上西藥(新版)》這本書,對我來說,簡直就是一座待挖掘的知識寶庫!我渴望在這本書裏找到關於中藥與西藥之間“化學反應”的解答。它會不會詳細闡述,某些中藥成分如何影響西藥的吸收、代謝和排泄?反之亦然?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嚴謹的科學證據,讓我能夠區分哪些是“盲目跟風”,哪些是“科學搭配”。我更希望,讀完這本書,我能成為一個能夠“玩轉”中西藥的健康達人,在享受兩者益處的同時,又能規避潛在的風險,真正做到“趨利避害”,讓我的身體健康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
评分**這本書,我真的是看到就覺得親切!** 作為一個在颱灣土生土長的人,從小到大,傢裏的藥箱裏永遠是中藥和西藥並存。感冒發燒,媽媽總是習慣性地抓一把感冒茶,或是煮一鍋退燒湯,但同時,也會準備好感冒藥水和退燒藥片。小時候總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沒有多想,直到長大後,聽到長輩們聊天,會提到“中西藥一起吃會不會怎樣?”、“這個藥是中藥還是西藥?”等等,纔開始意識到,其實我們對這兩種醫藥體係的認識,好像也不是那麼全麵。 我尤其記得,有一次自己不舒服,癥狀有點復雜,去瞭西醫診所,醫生開瞭好幾種藥,吃下去感覺好像有點緩解,但總覺得身體裏有些“悶悶”的不舒服。後來迴傢,長輩又建議我吃點中藥調理一下,當時我心裏其實有點忐忑,一方麵擔心兩種藥會不會有衝突,另一方麵也懷疑中藥的效果是不是真的那麼神奇。但真的硬著頭皮試瞭之後,那種身體被“疏通”的感覺,還真的挺不一樣的。所以,當看到《當中藥碰上西藥(新版)》這本書名時,我真的就像發現瞭寶藏一樣!我迫不及待想知道,這本書到底是怎麼解讀我們生活中這麼普遍,但又常常被我們忽略的“中西藥閤用”這個現象的。是不是有什麼科學的解釋?有沒有什麼可以讓我們在生病的時候,更聰明地運用這兩種力量?我非常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實用的指導,讓我們不再迷茫,而是能夠真正地發揮中藥和西藥的優勢,為我們的健康加分。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本關於醫藥的書,更像是一本關於我們生活方式和健康智慧的指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