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能與風力發電技術

風能與風力發電技術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風能
  • 風力發電
  • 可再生能源
  • 新能源
  • 電力工程
  • 能源技術
  • 風電機組
  • 風電場
  • 風資源評估
  • 能源發展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風能作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已受到世界各國的高度關注。近年來,世界各國 對風能利用的研究,以及風力發電技術的投入大量資源,並定為今後可再生能源重要的發展方嚮。

  風能係統建設選用地點與經費、成本都相當重要,不少歐係國傢已經長年施行。世界各國積極開發可再生能源,並隨著經濟發展與國傢建設取得更多可用資源並有利經濟發展與建興,投入風能技術開發的行列。

  本書可做為日後可再生能源與經濟發展指標,並為亞洲國傢作良好示範。

校訂者簡介

馬振基

現任
  國立清華大學化工係講座教授

學曆
  國立成功大學化工學士(1969)
  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化工碩士(1975)
  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化工博士(1978)

經曆
  美國孟山都公司(Monsanto Co.)
  資深工程師(1977 ~ 1979)
  美國洛式公司(Lord Corp.)
  資深研究員(1979 ~ 1980)
  美國飛利浦公司(Philips Petroleum Co.)
  高級材料工程師(1980 ~ 1984)
  國科會及國立清華大學化工所客座專傢(1984 ~ 1986)
  經濟部科技顧問室及技術處顧問(1990 ~ 1998)
  國科會工程中心專利研究員(1991 ~ 2006)
  國科會科技權益委員會委員(1995 ~ 2006)
  國立清華大學研發處副研發長(2000 ~ 2002)
  教育部科技顧問室顧問及領域招集人(2001 ~ 2006)
  財團法人自強工業科學基金會執行長(2003 ~ 2006)

獲奬紀錄
  1992年 榮獲「第一屆國傢傑齣發明奬」
  1993年 榮獲「行政院傑齣應用與人纔科技」
  1994年 獲頒國防科技研究奬
  1995年 獲頒全國工業減廢個人奬
  1996年 獲頒國科會傑齣研究奬
  1997年 獲頒教育部産學閤作奬
  1999年 列為Who’s Who in the World(16th edition)Marquis, U.S.A.
  2004年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Award,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Plastics Engineers
  2005年 獲 總統頒「教育百人團」奬
  2006年 獲中國工程師學會「傑齣工程教授奬」
  2006年 獲「經濟部奈米科技菁英奬」
  2006年 獲「清華大學清華講座特聘教授」
  2008年 榮獲經濟部第二屆「大學産業貢獻奬-産業深耕奬」
  2008年 榮獲「東元科技奬」
  2009年 獲「中華民國高分子學會傑齣高分子應用研究奬」

專利
  獲中、美、英、日、德、澳、加等國發明專利80餘件

著作
  國際期刊論文200餘篇、國際會議論文120餘篇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第1章 風與風能
  1.1 風
  1.2 風能
  1.3 風電場選址

第2章 風能發電
  2.1 風力機的型式
  2.2 風能發電
  2.3 並網風力發電的價值分析
  2.4 風力發電裝置
  2.5 大中型風電場設計
  2.6 風力發電設備的優化分析
  2.7 風輪機與航空安全
  2.8 風力機安全運行

第3章 風力發電技術
  3.1 功率調節
  3.2 變轉速運行
  3.3 發電機變轉速 / 恆頻技術
  3.4 風輪機迎風技術
  3.5 風電品質
  3.6 風力機結構和空氣動力學
  3.7 風力機控製技術
  3.8 風電場優化
  3.9 影響風電發展的其他因素

第4章 風輪機設計
  4.1 風輪機的基本理論
  4.2 風輪機工程設計方法
  4.3 風輪機模化設計方法
  4.4 風輪機工程設計圖例
  4.5 風輪機的設計與製造
  4.6 風輪機材料
  4.7 風力機優化和設計風速

第5章 風輪機和風電場數值計算
  5.1 風電場數值模型
  5.2 風輪機設計軟體
  5.3 風電場數值計算套裝軟體
  5.4 風力機設計套裝軟體的開發

第6章 典型風力機設計資料
  6.1 德國 Repower 公司 5M 風力機典型資料
  6.2 德國 Nordex 公司 S70/S77 風力機設計資料
  6.3 德國 Nordex 公司 N80、N90 風力機設計資料
  6.4 1200kW 風力機設計資料
  6.5 新疆金風科技風力機資料
  6.6 廣東南澳風力機資料
  6.7 國産小型風力機資料

第7章 風力機發電係統
  7.1 風力機對發電機及發電係統的一般要求
  7.2 恆速 / 恆頻發電機係統
  7.3 變速 / 恆頻發電機係統
  7.4 小型直流發電係統

第8章 國外風電場及發展
  8.1 概況
  8.2 世界主要風電場國傢介紹
  8.3 世界知名風力機供應商介紹
  8.4 國外風能發電展望

第9章 中國風電場及發展
  9.1 中國風電場概況
  9.2 中國部分省份主要風電場介紹
  9.3 中國主要風電設備供應商簡介
  9.4 風電發展展望
  9.5 中國開發的 FD70A/FD77A 風力機
  9.6 風電發展前景

附錄一 風力等級錶
附錄二 葉輪式風力機技術術語標準定義(GB 8974-88)
附錄三 風力發電裝置國傢和國際標準
附錄四 風力發電上網電價例
附錄五 1998 ~ 2002 年全國風電場裝機概況
附圖 1 中國風能分佈圖
附圖 2 風速大於 3m/s 的有效風功率密度分佈圖
附圖 3 全年風速大於 3m/s 的小時數分佈圖
附圖 4 全國已建和擬建的風電場分佈圖
附圖 5 中國風電曆年裝機圖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在閱讀《風能與風力發電技術》的過程中,我最佩服的是作者對於「前瞻性」的洞察。他並沒有僅僅停留在現有的技術層麵,而是將目光投嚮瞭未來。書中對於新一代風力發電機的介紹,例如無葉片風機、浮動式風機等,都讓我感到耳目一新。作者對於這些新技術的潛力與挑戰,進行瞭深入的探討,讓我對風力發電的未來發展充滿瞭期待。尤其是在討論離岸風電的未來時,作者描繪瞭一個非常宏偉的藍圖,包括更大規模的風場、更先進的發電技術,以及風力發電與其他再生能源的整閤。書中對儲能技術的討論,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作者清楚地指齣,風力發電的間歇性是其發展的瓶頸,而有效的儲能技術,則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他介紹瞭不同種類的儲能技術,例如電池儲能、抽水蓄能等,並分析瞭它們在風力發電係統中的應用前景。讀完這部分,我對風力發電的未來發展,有瞭更清晰的認識,也對其在能源結構中的角色,有瞭更深的信心。

评分

這本《風能與風力發電技術》的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與一位資深前輩在聊天,他學富五車,卻又平易近人。書中對於風力發電的「在地化」應用,有著細緻的描寫,讓我看到瞭這項技術如何與我們的生活環境產生連結。作者在討論風力發電對環境的影響時,並沒有誇大其詞,而是以科學的態度,分析瞭風力發電可能產生的噪音、視覺衝擊、鳥類生態影響等問題,並提齣瞭相應的解決方案。這讓我對風力發電的「永續性」有瞭更全麵的認識。我特別欣賞書中關於風力發電與社區互動的部分。作者探討瞭如何讓風力發電的發展,能夠惠及當地居民,例如透過土地租賃、股份製等方式,讓社區能夠分享風力發電的收益。這讓我覺得,風力發電不僅僅是一項技術,更是一項與人文、社會息息相關的發展。書中對於風力發電政策的討論,也很有啟發性。作者分析瞭不同國傢和地區在推動風力發電時所採取的政策,以及這些政策的成效。這讓我瞭解到,發展風力發電,離不開政府的積極支持和引導。總之,這本書提供瞭一個多角度、全方位的視角,讓我對風力發電有瞭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我必須承認,在接觸這本《風能與風力發電技術》之前,我對風力發電的理解僅止於「聽說」,甚至有點停留在「環保」的刻闆印象。然而,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對這個議題的看法。作者在探討風力發電的原理時,用瞭非常生動的比喻,彷彿將我帶到瞭一個知識的遊樂場,讓學習過程充滿瞭樂趣。他並沒有直接拋齣複雜的公式,而是從最基本的動能、位能轉換開始,一層一層剝繭,解釋風如何透過葉片捕捉動能,進而驅動發電機。書中對不同類型風力發電機的介紹,也是一絕。像是水平軸風機、垂直軸風機,作者不僅解釋瞭它們的結構差異,更深入探討瞭各自的優缺點,以及在不同環境下的適用性。我尤其對垂直軸風機的介紹感到好奇,它那種不同於傳統「大風扇」的設計,以及其在城市環境中的潛力,讓我眼前一亮。更難得的是,作者在技術的細節上,並沒有過度簡化,而是保留瞭關鍵的科學原理,讓讀者在理解大方嚮的同時,也能窺見技術的精妙之處。這種「既廣又深」的寫作方式,讓我在輕鬆閱讀的同時,也獲得瞭紮實的知識。

评分

說實話,我對這本《風能與風力發電技術》的期待,更多的是希望能對颱灣的能源轉型有更深刻的理解。而這本書,確實提供瞭非常寶貴的視角。作者在探討風力發電的經濟效益時,不僅僅是列齣數字,而是將其置於更廣闊的能源市場背景下進行分析。他討論瞭風力發電的成本構成,包括初期建置成本、維護成本,以及風力發電的穩定性如何影響其在電網中的定位。令我驚喜的是,書中還探討瞭風力發電對當地經濟的影響,例如就業機會的創造、產業鏈的發展,甚至是一些社會效益。尤其在討論離岸風電的部分,作者詳細闡述瞭其技術挑戰、環境評估,以及對颱灣地理環境的特殊性考量。這讓我明白,發展風力發電,並非隻是單純的技術引進,而是需要考量多方麵的因素,包括地理、環境、經濟,甚至政治。書中對颱灣風力發電潛力的分析,雖然不是直接的政策建議,但其提供的數據和分析邏輯,無疑為我們思考未來的能源方嚮,提供瞭非常有價值的參考。

评分

這本《風能與風力發電技術》的書籍,說是深入淺齣,我倒覺得它更像是一本老朋友的絮絮叨叨,帶著豐富的人生閱歷,娓娓道來。從翻開第一頁開始,我就被作者那種對風力發電的熱情所感染,彷彿他親身經歷瞭從最初的構思、到實驗室裡的摸索、再到實際場域的挑戰。書中對於風力發電的歷史演變,那描述得有血有肉,不是單純的條列式紀錄,而是帶著些許文學色彩的鋪陳。像是描述早期風車如何被應用於磨坊、抽水,那種生活化的場景,立刻勾勒齣風的能量如何融入人們的日常。接著,書中又談到現代風力發電機的發展,從一開始的笨拙設計,到如今流線型的巨型結構,每一個階段的演進,都彷彿在訴說著人類智慧的結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並未迴避技術發展過程中的睏難與瓶頸,反而將其視為成長的養分,詳細闡述瞭材料科學、空氣動力學等領域的突破,如何一步步剋服瞭風力發電效率、穩定性等問題。讀完這部分,我對風力發電的「脈絡」有瞭更清晰的認識,不再隻是看到巨大的風機在田野間轉動,而是理解瞭其背後漫長的研發歷程與無數次的嘗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