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能与风力发电技术

风能与风力发电技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风能
  • 风力发电
  • 可再生能源
  • 新能源
  • 电力工程
  • 能源技术
  • 风电机组
  • 风电场
  • 风资源评估
  • 能源发展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风能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近年来,世界各国 对风能利用的研究,以及风力发电技术的投入大量资源,并定为今后可再生能源重要的发展方向。

  风能系统建设选用地点与经费、成本都相当重要,不少欧系国家已经长年施行。世界各国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并随着经济发展与国家建设取得更多可用资源并有利经济发展与建兴,投入风能技术开发的行列。

  本书可做为日后可再生能源与经济发展指标,并为亚洲国家作良好示范。

校订者简介

马振基

现任
  国立清华大学化工系讲座教授

学历
  国立成功大学化工学士(1969)
  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化工硕士(1975)
  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化工博士(1978)

经历
  美国孟山都公司(Monsanto Co.)
  资深工程师(1977 ~ 1979)
  美国洛式公司(Lord Corp.)
  资深研究员(1979 ~ 1980)
  美国飞利浦公司(Philips Petroleum Co.)
  高级材料工程师(1980 ~ 1984)
  国科会及国立清华大学化工所客座专家(1984 ~ 1986)
  经济部科技顾问室及技术处顾问(1990 ~ 1998)
  国科会工程中心专利研究员(1991 ~ 2006)
  国科会科技权益委员会委员(1995 ~ 2006)
  国立清华大学研发处副研发长(2000 ~ 2002)
  教育部科技顾问室顾问及领域招集人(2001 ~ 2006)
  财团法人自强工业科学基金会执行长(2003 ~ 2006)

获奖纪录
  1992年 荣获「第一届国家杰出发明奖」
  1993年 荣获「行政院杰出应用与人才科技」
  1994年 获颁国防科技研究奖
  1995年 获颁全国工业减废个人奖
  1996年 获颁国科会杰出研究奖
  1997年 获颁教育部产学合作奖
  1999年 列为Who’s Who in the World(16th edition)Marquis, U.S.A.
  2004年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Award,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Plastics Engineers
  2005年 获 总统颁「教育百人团」奖
  2006年 获中国工程师学会「杰出工程教授奖」
  2006年 获「经济部奈米科技菁英奖」
  2006年 获「清华大学清华讲座特聘教授」
  2008年 荣获经济部第二届「大学产业贡献奖-产业深耕奖」
  2008年 荣获「东元科技奖」
  2009年 获「中华民国高分子学会杰出高分子应用研究奖」

专利
  获中、美、英、日、德、澳、加等国发明专利80余件

着作
  国际期刊论文200余篇、国际会议论文120余篇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第1章 风与风能
  1.1 风
  1.2 风能
  1.3 风电场选址

第2章 风能发电
  2.1 风力机的型式
  2.2 风能发电
  2.3 并网风力发电的价值分析
  2.4 风力发电装置
  2.5 大中型风电场设计
  2.6 风力发电设备的优化分析
  2.7 风轮机与航空安全
  2.8 风力机安全运行

第3章 风力发电技术
  3.1 功率调节
  3.2 变转速运行
  3.3 发电机变转速 / 恆频技术
  3.4 风轮机迎风技术
  3.5 风电品质
  3.6 风力机结构和空气动力学
  3.7 风力机控制技术
  3.8 风电场优化
  3.9 影响风电发展的其他因素

第4章 风轮机设计
  4.1 风轮机的基本理论
  4.2 风轮机工程设计方法
  4.3 风轮机模化设计方法
  4.4 风轮机工程设计图例
  4.5 风轮机的设计与制造
  4.6 风轮机材料
  4.7 风力机优化和设计风速

第5章 风轮机和风电场数值计算
  5.1 风电场数值模型
  5.2 风轮机设计软体
  5.3 风电场数值计算套装软体
  5.4 风力机设计套装软体的开发

第6章 典型风力机设计资料
  6.1 德国 Repower 公司 5M 风力机典型资料
  6.2 德国 Nordex 公司 S70/S77 风力机设计资料
  6.3 德国 Nordex 公司 N80、N90 风力机设计资料
  6.4 1200kW 风力机设计资料
  6.5 新疆金风科技风力机资料
  6.6 广东南澳风力机资料
  6.7 国产小型风力机资料

第7章 风力机发电系统
  7.1 风力机对发电机及发电系统的一般要求
  7.2 恆速 / 恆频发电机系统
  7.3 变速 / 恆频发电机系统
  7.4 小型直流发电系统

第8章 国外风电场及发展
  8.1 概况
  8.2 世界主要风电场国家介绍
  8.3 世界知名风力机供应商介绍
  8.4 国外风能发电展望

第9章 中国风电场及发展
  9.1 中国风电场概况
  9.2 中国部分省份主要风电场介绍
  9.3 中国主要风电设备供应商简介
  9.4 风电发展展望
  9.5 中国开发的 FD70A/FD77A 风力机
  9.6 风电发展前景

附录一 风力等级表
附录二 叶轮式风力机技术术语标准定义(GB 8974-88)
附录三 风力发电装置国家和国际标准
附录四 风力发电上网电价例
附录五 1998 ~ 2002 年全国风电场装机概况
附图 1 中国风能分佈图
附图 2 风速大于 3m/s 的有效风功率密度分佈图
附图 3 全年风速大于 3m/s 的小时数分佈图
附图 4 全国已建和拟建的风电场分佈图
附图 5 中国风电历年装机图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風能與風力發電技術》的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與一位資深前輩在聊天,他學富五車,卻又平易近人。書中對於風力發電的「在地化」應用,有著細緻的描寫,讓我看到了這項技術如何與我們的生活環境產生連結。作者在討論風力發電對環境的影響時,並沒有誇大其詞,而是以科學的態度,分析了風力發電可能產生的噪音、視覺衝擊、鳥類生態影響等問題,並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這讓我對風力發電的「永續性」有了更全面的認識。我特別欣賞書中關於風力發電與社區互動的部分。作者探討了如何讓風力發電的發展,能夠惠及當地居民,例如透過土地租賃、股份制等方式,讓社區能夠分享風力發電的收益。這讓我覺得,風力發電不僅僅是一項技術,更是一項與人文、社會息息相關的發展。書中對於風力發電政策的討論,也很有啟發性。作者分析了不同國家和地區在推動風力發電時所採取的政策,以及這些政策的成效。這讓我了解到,發展風力發電,離不開政府的積極支持和引導。總之,這本書提供了一個多角度、全方位的視角,讓我對風力發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我必須承認,在接觸這本《風能與風力發電技術》之前,我對風力發電的理解僅止於「聽說」,甚至有點停留在「環保」的刻板印象。然而,這本書徹底顛覆了我對這個議題的看法。作者在探討風力發電的原理時,用了非常生動的比喻,彷彿將我帶到了一個知識的遊樂場,讓學習過程充滿了樂趣。他並沒有直接拋出複雜的公式,而是從最基本的動能、位能轉換開始,一層一層剝繭,解釋風如何透過葉片捕捉動能,進而驅動發電機。書中對不同類型風力發電機的介紹,也是一絕。像是水平軸風機、垂直軸風機,作者不僅解釋了它們的結構差異,更深入探討了各自的優缺點,以及在不同環境下的適用性。我尤其對垂直軸風機的介紹感到好奇,它那種不同於傳統「大風扇」的設計,以及其在城市環境中的潛力,讓我眼前一亮。更難得的是,作者在技術的細節上,並沒有過度簡化,而是保留了關鍵的科學原理,讓讀者在理解大方向的同時,也能窥見技術的精妙之處。這種「既廣又深」的寫作方式,讓我在輕鬆閱讀的同時,也獲得了紮實的知識。

评分

在閱讀《風能與風力發電技術》的過程中,我最佩服的是作者對於「前瞻性」的洞察。他並沒有僅僅停留在現有的技術層面,而是將目光投向了未來。書中對於新一代風力發電機的介紹,例如無葉片風機、浮動式風機等,都讓我感到耳目一新。作者對於這些新技術的潛力與挑戰,進行了深入的探討,讓我對風力發電的未來發展充滿了期待。尤其是在討論離岸風電的未來時,作者描繪了一個非常宏偉的藍圖,包括更大規模的風場、更先進的發電技術,以及風力發電與其他再生能源的整合。書中對儲能技術的討論,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作者清楚地指出,風力發電的間歇性是其發展的瓶頸,而有效的儲能技術,則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他介紹了不同種類的儲能技術,例如電池儲能、抽水蓄能等,並分析了它們在風力發電系統中的應用前景。讀完這部分,我對風力發電的未來發展,有了更清晰的認識,也對其在能源結構中的角色,有了更深的信心。

评分

說實話,我對這本《風能與風力發電技術》的期待,更多的是希望能對台灣的能源轉型有更深刻的理解。而這本書,確實提供了非常寶貴的視角。作者在探討風力發電的經濟效益時,不僅僅是列出數字,而是將其置於更廣闊的能源市場背景下進行分析。他討論了風力發電的成本構成,包括初期建置成本、維護成本,以及風力發電的穩定性如何影響其在電網中的定位。令我驚喜的是,書中還探討了風力發電對當地經濟的影響,例如就業機會的創造、產業鏈的發展,甚至是一些社會效益。尤其在討論離岸風電的部分,作者詳細闡述了其技術挑戰、環境評估,以及對台灣地理環境的特殊性考量。這讓我明白,發展風力發電,並非只是單純的技術引進,而是需要考量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地理、環境、經濟,甚至政治。書中對台灣風力發電潛力的分析,雖然不是直接的政策建議,但其提供的數據和分析邏輯,無疑為我們思考未來的能源方向,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參考。

评分

這本《風能與風力發電技術》的書籍,說是深入淺出,我倒覺得它更像是一本老朋友的絮絮叨叨,帶著豐富的人生閱歷,娓娓道來。從翻開第一頁開始,我就被作者那種對風力發電的熱情所感染,彷彿他親身經歷了從最初的構思、到實驗室裡的摸索、再到實際場域的挑戰。書中對於風力發電的歷史演變,那描述得有血有肉,不是單純的條列式紀錄,而是帶著些許文學色彩的鋪陳。像是描述早期風車如何被應用於磨坊、抽水,那種生活化的場景,立刻勾勒出風的能量如何融入人們的日常。接著,書中又談到現代風力發電機的發展,從一開始的笨拙設計,到如今流線型的巨型結構,每一個階段的演進,都彷彿在訴說著人類智慧的結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並未迴避技術發展過程中的困難與瓶頸,反而將其視為成長的養分,詳細闡述了材料科學、空氣動力學等領域的突破,如何一步步克服了風力發電效率、穩定性等問題。讀完這部分,我對風力發電的「脈絡」有了更清晰的認識,不再只是看到巨大的風機在田野間轉動,而是理解了其背後漫長的研發歷程與無數次的嘗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