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规格与理论剖析: 含无线USB与USB 3.0(附光碟)

USB规格与理论剖析: 含无线USB与USB 3.0(附光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USB
  • USB3
  • 0
  • 无线USB
  • 规格
  • 理论
  • 技术
  • 计算机网络
  • 电子工程
  • 接口技术
  • 数据传输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深入浅出地介绍USB理论与规格,易于切入USB领域
以分析仪来介绍装置列举步骤,深入清楚地剖析USB控制传输
完整USB晶片组介绍,提供最适合的USB装置设计选择
USB HUB与HID群组介绍,提供设计时的最佳参考
涵盖USB OTG、无线USB与USB 3.0规格,可了解到最新的USB规格
最佳的USB理论参考书籍
数字时代的互联基石:现代数据传输标准深度解析(不含USB规格与理论剖析) 本书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关于现代数据传输和连接技术全面而深入的认知框架,重点聚焦于USB规格之外,那些同样支撑着我们数字生活和工业自动化的关键技术体系。 我们将穿越传统的有线连接领域,深入探索新兴的无线技术生态、工业级通信协议的精妙设计,以及支撑高性能计算与存储的底层架构。 第一部分:高速串行通信与网络基础的演进 本部分将从数据如何在设备间高效、可靠地流动这一核心问题出发,解析构成现代计算基础设施的关键通信协议和物理层技术。 1. 替代性高速有线接口的深入研究: PCI Express (PCIe) 架构的深度剖析: 我们将详细探讨PCIe作为现代计算机主板上高速互联骨干的内部机制。内容涵盖其拓扑结构(点对点连接)、事务层协议(TLP)的封装与传输机制、数据链路层的错误检测与重传策略。重点分析不同代际(如PCIe 4.0、5.0及未来展望)在信令速率、通道编码(如128b/130b编码的演进)和功耗管理方面的技术飞跃。理解PCIe如何支撑GPU、高速SSD和网络适配器的高带宽需求。 Thunderbolt技术的生态与原理: 区别于USB的通用性,Thunderbolt作为英特尔主导的高速集成协议,其基于PCIe和DisplayPort的多协议封装能力是核心。本书将详述Thunderbolt 3和4如何通过单一C型接口实现高达40Gbps的双向带宽,以及它在菊花链拓扑、电源传输(Power Delivery)集成方面的独特优势和兼容性挑战。 SATA与SAS在企业级存储中的角色: 尽管SATA已是成熟技术,我们仍将分析其AHCI(Advanced Host Controller Interface)协议栈如何与机械硬盘和SATA SSD协同工作。同时,重点解析SAS(Serial Attached SCSI)如何通过其多路复用、背板扩展和命令队列的深度设计,成为数据中心和企业存储阵列中提供高可靠性和高I/O性能的工业标准。 2. 以太网(Ethernet)技术的底层逻辑与扩展: 本书将详细阐述IEEE 802.3标准族的演进,从传统的CSMA/CD冲突检测机制,到全双工交换环境下的运作原理。 物理层(PHY)的精细控制: 深入研究高速以太网(如10G/40G/100G)的编码方案(如PAM4、NRZ/PAM3信号调变),以及光模块(SFP/QSFP)的电气/光信号转换过程。理解这些物理层创新如何克服信道损耗和串扰,实现超长距离或高密度互连。 数据链路层的高级功能: 剖析VLAN(虚拟局域网)的帧标记机制(IEEE 802.1Q),以及巨型帧(Jumbo Frames)在减少CPU开销和提高吞吐量方面的应用。 网络协议栈的交叉点: 简要回顾TCP/IP协议栈的TCP和UDP层面对数据传输可靠性、流量控制和拥塞避免的作用,作为物理和数据链路层之上的应用基础。 第二部分:无线连接技术的频谱与协议栈 本部分将聚焦于设备间无缆连接的复杂性、效率优化和安全保障,这构成了移动计算和物联网(IoT)的核心。 1. Wi-Fi标准(IEEE 802.11系列)的深度解析: 我们将超越简单的“速率”比较,深入探讨现代Wi-Fi技术背后的核心物理层创新。 OFDMA与MU-MIMO的实现细节: 详细解释802.11ax (Wi-Fi 6/6E) 中正交频分多址(OFDMA)如何实现频谱资源的细粒度调度,以及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在空间流管理和波束成形(Beamforming)技术上的应用,以提升网络容量和频谱效率。 频谱共享与管理: 探讨Wi-Fi 6E引入的6GHz频段的优势(更宽的信道、更少的干扰),以及在非授权频谱中实现公平接入的介质访问控制(MAC)协议机制。 网状网络(Mesh Networking)的拓扑与路由: 分析802.11s等标准如何构建自愈合、自配置的无线网络,及其在大型室内环境覆盖中的优势。 2. 蓝牙(Bluetooth)技术族谱及其应用: 本书区分经典蓝牙(BR/EDR)与低功耗蓝牙(BLE)的设计哲学和应用场景。 BLE的事件驱动模型: 深入研究BLE如何通过极低的占空比(Duty Cycle)实现超低功耗。解析其核心的GAP(Generic Access Profile)和GATT(Generic Attribute Profile)服务模型,理解如何构建高效的传感器数据传输链路。 持续连接与广告机制: 探讨BLE扫描、连接建立过程中的时序要求,以及广告包(Advertising Packets)在设备发现和状态广播中的作用。 3. 超宽带(UWB)技术: 分析UWB如何利用极宽的频谱带宽实现厘米级的定位精度和高安全性。重点讨论其脉冲的极短持续时间在穿透障碍物和抗多径干扰方面的独特优势,及其在室内定位系统(IPS)和数字钥匙应用中的潜力。 第三部分:工业控制与嵌入式系统通信 现代制造业和嵌入式设备依赖于高度确定性和实时性的通信标准,本书将对其进行专项阐述。 1. 工业现场总线(Fieldbus)协议: CAN (Controller Area Network) 的鲁棒性设计: 详细解析CAN协议的非破坏性仲裁机制,以及它如何在恶劣的电磁环境中,通过位填充和CRC校验保证数据传输的绝对可靠性。分析CAN FD(Flexible Data-rate)如何提升传统CAN的有效负载。 EtherCAT的实时性保证: 深入探讨EtherCAT(以太网控制自动化技术)如何实现“Processing on the fly”(在数据帧通过时同步处理数据),从而消除传统以太网协议栈的延迟不确定性,实现微秒级的同步精度。 2. 串行通信的成熟标准: RS-232/RS-485的电气特性与拓扑: 梳理这些经典接口在工业和仪器仪表领域经久不衰的原因,特别是RS-485的多节点能力、差分信号传输的抗噪特性,以及其在长距离通信中的应用限制。 第四部分:存储接口与数据完整性 本部分关注数据在高性能存储设备内部和外部传输时,如何保证其一致性和高性能。 1. NVMe(Non-Volatile Memory Express)协议栈: 将NVMe视为现代SSD的灵魂。本书详细拆解其基于PCIe的命令队列深度、I/O调度器优化和多队列并行处理能力。对比分析NVMe如何克服传统AHCI在面对NAND闪存高并发读写能力时的瓶颈。 2. 纠错码(ECC)与数据校验机制: 探讨在所有高速通信和存储系统中,确保数据“原封不动”的关键技术。分析如循环冗余校验(CRC)、汉明码(Hamming Codes)以及更复杂的Reed-Solomon编码在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如何协同工作,以检测和自动纠正传输或存储中产生的比特错误,这是所有高可靠性系统不可或缺的理论支撑。 本书力求通过上述多维度、深层次的技术剖析,为读者提供一个超越单一接口标准的、关于现代数据互联世界的全面技术蓝图。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第1章 USB技术与基本规范
第2章 USB电器特性与信号状态
第3章 USB通讯原理
第4章 USB的传输类型
第5章 装置列举
第6章 USB晶片组总览
第7章 USB驱动程式概念
第8章 USB装置群组-集线器
第9章 USB装置群组-HID
第10章 HID群组-报告描述元
第11章 USB OTG(On-The-Go)规格
第12章 无线USB规格与应用
第13章 USB 3.0初步规范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對電子硬體開發一直有興趣,所以看到《USB規格與理論剖析》這本書,就立刻被吸引了。書中對USB規格的闡述非常深入,特別是它對USB 3.0的詳盡解析,讓我對SuperSpeed的傳輸速度和底層協定有了更透徹的理解。我最欣賞的是書中對於訊號完整性、電源管理以及錯誤處理機制的闡述,這些都是在實際電路設計中非常關鍵的考量點。它用了很多圖表和數學公式來輔助說明,這對於我這種喜歡鑽研技術細節的人來說,非常有幫助。此外,書中對無線USB的介紹也讓我耳目一新,它不僅解釋了無線USB的架構,更探討了其在實際應用中的挑戰與解決方案。書中提供的光碟,裡面包含了許多程式碼範例和工具,我已經開始嘗試將書中的理論應用到我的個人專案中,這大大提升了我的學習效率。這是一本非常適合工程師和對USB技術有深入研究需求的讀者。

评分

這次入手《USB規格與理論剖析》,主要就是衝著「無線USB」這個主題來的。平常我們用無線充電、無線滑鼠、鍵盤,都覺得很方便,但對於無線USB的運作原理其實一知半解。翻開這本書,才發現原來它背後牽涉到這麼多複雜的協定和技術。書中花了相當大的篇幅在講解無線USB的通訊架構、頻譜利用、以及如何確保資料的傳輸穩定性,這部分真的讓我大開眼界。我一直以為無線技術就是隨便亂傳,沒想到有這麼多精密的設計在裡面,像是它如何避免訊號干擾、如何進行錯誤偵測與修正,讓我對無線USB的可靠性有了全新的認知。除此之外,書中也對USB 3.0的相關規格進行了詳細的剖析,雖然我對無線USB的興趣更高,但了解USB 3.0的進步,也能幫助我更好地理解無線USB在設計時所考量的傳輸效能。總之,這本書對於想深入了解無線USB技術的人來說,絕對是必備的參考書。

评分

身為一個對3C產品總是充滿好奇心的科技愛好者,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深入淺出介紹USB技術的書籍,這次《USB規格與理論剖析》的出版,真的讓我眼睛一亮。雖然我不是專業的硬體工程師,但我對於USB 3.0的超高速傳輸以及近期興起的無線USB技術感到非常有興趣,這本書在這兩個領域都有相當深入的探討。書中對於USB 3.0的架構、傳輸模式、糾錯機制等等,都用了非常具體的圖解和文字說明,讓我這個非本科系的人也能夠理解其中的奧妙。特別是它在講到無線USB的傳輸協定時,讓我對它如何在空氣中穩定地傳輸大量資料有了更清晰的認識。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不會讓你感覺到枯燥乏味,而是透過循序漸進的方式,讓你一步步走進USB技術的核心,即使有些地方需要花點時間消化,但總體來說,這是一次非常愉快的閱讀體驗,也讓我對未來的USB技術發展有了更深的期待。

评分

我一直覺得USB的技術發展非常迅速,從一開始的USB 1.0到現在的USB 3.0,甚至還有無線USB的出現,都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這次我入手了《USB規格與理論剖析》這本書,想說來好好了解一下它的內容。我特別感興趣的部分是書中關於USB 3.0的介紹,它詳細解釋了SuperSpeed傳輸模式是如何實現那驚人的傳輸速度,像是它採用的差分訊號傳輸、如何進行封包傳輸等等,都讓我對USB 3.0的效能有了更深的理解。另外,書中對於無線USB的討論也相當精彩,它不僅說明了無線USB的架構,更探討了它在實際應用中如何克服訊號衰減、干擾等問題,以及它在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能將複雜的技術原理,用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現出來,即使是沒有專業背景的讀者,也能從中獲得不少知識。而且,書中附贈的光碟,也提供了許多實用的工具和資源,這對於想要進一步學習的讀者來說,是非常貼心的設計。

评分

我前陣子剛買到這本《USB規格與理論剖析》,想說來分享一下我個人使用上的心得。首先,我覺得這本書的編排方式非常紮實,不是那種點到為止的介紹,而是真的有深入探討,對於想了解USB底層運作原理的讀者來說,絕對是個寶庫。我最喜歡的部分是它對USB 3.0的解析,像是SuperSpeed的傳輸協定、訊號的調變方式,還有它如何克服USB 2.0在速度上的瓶頸,這些細節都講得非常清楚。書中也提到了很多關於時序、訊號完整性的議題,這對於實際做硬體開發的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參考。而且,它還附有光碟,裡面包含了許多實用的範例程式碼跟工具,這點真的很加分,我馬上就拿來實際操作,驗證書中提到的理論,效果出乎意料的好,真的讓我對USB的理解上升到一個全新的層次,不再只是知道「USB可以傳輸資料」而已,而是能理解「為什麼」、「如何」傳輸,以及在什麼情況下會出現什麼問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