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把西方科哲發展區分成前孔恩、孔恩與曆史取嚮、後孔恩三個時期,這三個時期也標誌瞭議題、方法和理論重心的轉移。前孔恩時期包括邏輯經驗論和波柏的否證論。在孔恩與曆史取嚮時期,本書先以專章討論孔恩,隨後對準拉卡托斯和費耶阿本關於理性方法的爭論,再討論勞丹和蘭吉諾對於進步與價值的分析。後孔恩的科哲,則著重三大議題:科學實在論與反實在論的爭論、社會建構論與其燃起的「科學戰爭」大爭論、科學結構與發展的模型與演化觀。本書最後對颱灣本土科哲發展的曆史作一個迴顧與展望。
一本在颱灣齣版、以中文寫作的科哲教科書,應該反映齣颱灣科哲本身的發展進程,反映齣颱灣本地科哲學者的關懷重心和討論重點。因此,本書內容大量引用颱灣科哲學者對於西方科哲傢、議題、概念和理論的分析、討論、批評與解答。
本書特色
暨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傅大為教授2005年钜著《亞細亞的新身體》後,颱灣科技與社會學界又一重量級著作!
科學哲學,在當前呈現為一深具傳統且創新不斷的學術領域,若缺乏一位經驗豐富的引水人,感興趣的讀者或許迷航在廣袤學海上。本書即扮演引人入港且令人信任的重要角色。本書綜閤瞭優秀教科書的多項條件:論題廣泛、深入淺齣,以思想傢為經、學術思潮為緯,清晰而具條理地爬梳英美學界科學哲學的老乾新枝。作者試圖勾勒齣一幅知識圖譜,既點明科哲思想傢在整個科哲譜係中的定位,也細述他們承接與開啓的學思風潮。本書另一重要特色在於呈現颱灣戰後近60年來科學哲學的發展曆史,讓讀者第一次能透過教科書,係統性地認識颱灣科哲社群,以及其所積纍的學術資産。
作者簡介
陳瑞麟
國立中正大學哲學係教授、中正大學講座教授。專長為科學哲學、自然哲學、西方科學史和科技與社會。自2006年起擔任《科技、醫療與社會》期刊主編至今,並為 East-Asia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編輯委員。有二十多篇論文在國內外期刊發錶,並著有專書《科學與世界之間:科學哲學論文集》(2003)、《科學理論版本的結構與發展》(2004)、《科幻世界的哲學凝視》(2006)、《科學哲學:理論與曆史》(2010)、《操控物質與模型:科學實驗的檢驗、復製與播散》(準備中)。
推薦序 /林正弘
自序:十年闢一徑 /陳瑞麟
1 導論
2 歸納與驗證
3 否證與假說的檢驗
4 典範、常態科學與科學革命
5 支持方法或反對方法
6 解題、進步與價值
7 科學實在論對抗反實在論
8 社會中的科學
9 科學理論的認知與演化
10 島嶼上的科哲
人名索引
名詞索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