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把西方科哲发展区分成前孔恩、孔恩与历史取向、后孔恩三个时期,这三个时期也标志了议题、方法和理论重心的转移。前孔恩时期包括逻辑经验论和波柏的否证论。在孔恩与历史取向时期,本书先以专章讨论孔恩,随后对准拉卡托斯和费耶阿本关于理性方法的争论,再讨论劳丹和兰吉诺对于进步与价值的分析。后孔恩的科哲,则着重三大议题: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争论、社会建构论与其燃起的「科学战争」大争论、科学结构与发展的模型与演化观。本书最后对台湾本土科哲发展的历史作一个回顾与展望。
一本在台湾出版、以中文写作的科哲教科书,应该反映出台湾科哲本身的发展进程,反映出台湾本地科哲学者的关怀重心和讨论重点。因此,本书内容大量引用台湾科哲学者对于西方科哲家、议题、概念和理论的分析、讨论、批评与解答。
本书特色
暨阳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傅大为教授2005年鉅着《亚细亚的新身体》后,台湾科技与社会学界又一重量级着作!
科学哲学,在当前呈现为一深具传统且创新不断的学术领域,若缺乏一位经验丰富的引水人,感兴趣的读者或许迷航在广袤学海上。本书即扮演引人入港且令人信任的重要角色。本书综合了优秀教科书的多项条件:论题广泛、深入浅出,以思想家为经、学术思潮为纬,清晰而具条理地爬梳英美学界科学哲学的老干新枝。作者试图勾勒出一幅知识图谱,既点明科哲思想家在整个科哲谱系中的定位,也细述他们承接与开启的学思风潮。本书另一重要特色在于呈现台湾战后近60年来科学哲学的发展历史,让读者第一次能透过教科书,系统性地认识台湾科哲社群,以及其所积累的学术资产。
作者简介
陈瑞麟
国立中正大学哲学系教授、中正大学讲座教授。专长为科学哲学、自然哲学、西方科学史和科技与社会。自2006年起担任《科技、医疗与社会》期刊主编至今,并为 East-Asia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编辑委员。有二十多篇论文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并着有专书《科学与世界之间:科学哲学论文集》(2003)、《科学理论版本的结构与发展》(2004)、《科幻世界的哲学凝视》(2006)、《科学哲学:理论与历史》(2010)、《操控物质与模型:科学实验的检验、复制与播散》(准备中)。
推荐序 /林正弘
自序:十年辟一径 /陈瑞麟
1 导论
2 归纳与验证
3 否证与假说的检验
4 典范、常态科学与科学革命
5 支持方法或反对方法
6 解题、进步与价值
7 科学实在论对抗反实在论
8 社会中的科学
9 科学理论的认知与演化
10 岛屿上的科哲
人名索引
名词索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