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你身上的演化证据,比你想像的还要多:
■ 在你耳朵里的听小骨,是从鲨鱼颔骨退化而成!
■ 在你脑中分泌褪黑激素的松果体,曾经是蜥蜴的第三只眼!
■ 在你的舌头底下,留有「第二根舌头」的痕迹!
■ 你的牙齿源自鲨鱼的皮肤!
■ 男人的身体里也有子宫的痕迹!
★ 2006年全日本最畅销科普书!
★ 引动你对自己、对自然、对生命的无穷想像!
没错,人体正是从生命诞生的三十八亿年前,一直留到现在的珍贵自然遗产。
更妙的是,我们体内充满了退化的痕迹,而这正是演化的必然结果。
人体不仅是进化的产物,也是退化遗留物的大集合。
在胚胎发育与演化过程中,器官出现退化性变化,功能或形状缩小的称为「退化器官」,例如智齿、脚小趾。已经没有功能,但还留有些许痕迹的称为「痕迹器官」,例如男性的乳头。从人体中残存的退化器官和痕迹器官,本书带领你回溯生物从海洋到陆地的演化过程。
翻开本书,请一边跟着确认你身上的器官、骨骼等部位,来一趟最不可思议的演化遗迹之旅。
人体,最有意思的自然遗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的世界遗产,有自然景观,也有前人打造的建筑物。人造文化遗产的历史顶多五千年,但是有些自然遗产已经经历万年、亿年的岁月。在我们周遭,有历史更悠久的自然遗产──就是我们自己。
每一个人都是人所生的,我们的父母、祖父母都是如此。经过追本溯源,我们可以知道人是在什么时候,从人属的某一种演化而来。并且进一步知道,人与灵长类、哺乳类、嵴椎动物源自共同的祖先,再从无嵴椎动物倒推回单细胞生物,最后发现,生命的源头是原核生物。
没错,人体正是从生命诞生的三十八亿年前,一直留到现在的自然遗产。
作者简介
犬冢则久
1948年生,日本京都大学地质与矿物学硕士,理学博士。现为东京大学医学系生体构造学助教、东京艺术大学美术解剖学兼任讲师。专长是哺乳类的古嵴椎动物学、骨骼的比较解剖学、机能形态学。
着作包括《金星索齿兽的复原》《恐龙复原》《人的形体5亿年》《恐龙骨骼学》,共同着作有《灭绝的日本巨兽》《恐龙学》,译有《勐?象灭绝之谜》等。
译者简介
朱丽真
专事日文口译及笔译。辅仁大学化学系毕业,日本筑波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硕士。喜爱工作、旅行、阅读。日文是年轻困顿时的一条线索,沿路走来意外发现许多生命里的可能性,是做过的最好投资之一。译有《赚钱的日本企业,做了什么事?》(先觉出版)等。
审订者简介
张之杰
字百器,笔名章杰等。大学习生物,研究所习解剖,但自幼雅好文史。曾常期任职出版界,业余研究科学史,为中研院科学史委员会委员;另研究美术史、民间宗教、民间文学、西藏文学等。长期兼任大学教职,现为世新通识教育中心副教授。欲识其人,请上网查取。
前言
第1章 「退化」的进化学
「进化」与「退化」
发生与演化
专栏 祖先的系统
第2章 登陆──四亿年前
耳朵里的鲨鱼颔骨
耳孔是鱼的鳃裂
鱼类心脏的痕迹
嘴里的鲨鱼皮
第3章 哺乳类之后──二亿年前
用腮唿吸的痕迹
头顶的蜥蜴眼睛:松果体
备用骨骼:腓骨
留在胎儿身上的蜥蜴血管
留在肩膀的鱼下巴:锁骨
第4章 进化成猴──七千万年前
副乳是返祖现象
最早有两个子宫
额头上的裂缝:额缝
牵动皮肤的肌肉:躯干皮肤肌
人所没有的胡须
耳朵里的「达尔文」
第5章 类人猿阶段──三千万年前
第三眼睑:半月皱襞
直立步行的证据:大腿骨的第三转子
尾巴为什么消失了?
口腔上方的「洗衣板」
第二根舌头的遗迹
没有退化的盲肠与阑尾
留在手腕的祖先骨骼
手腕上的备用肌腱
第6章 从树上到地下──七百万年前
脑里的「猴子」
没有一定数目的腹肌
什么是普里阿帕斯骨?
毛的退化之谜
第7章 变成人──二百五十万年前
退化自手的形状:脚趾
犬齿与齿列
颔的退化
还会再细的腰
原始人的影子:眉弓
不断失去的牙齿:智齿
颈背的遗迹:印加骨
第8章 男女的隔阂──出生前
男人的乳头
男性的子宫
暧昧的男女界线
精子的长途跋涉
失去了的发情征兆
总结
后记
前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的世界遗产,分布在世界各地,并吸引许多观光客到访,有自然景观,也有前人打造的建筑物。人造文化遗产的历史最多五千年,但是有些自然遗产已经经历万年、亿年的岁月。至于我们周遭,有历史更悠久的历史遗产──就是我们自己。
或许有人会嗤之以鼻,但它却是事实。
每一个人都是人所生的,我们的父母、祖父母都是如此,因为人只能生出人。经过追本溯源,我们可以知道人在什么时候,从人属的某一种演化而来。并且进一步知道,人与灵长类、哺乳类、嵴椎动物源自共同祖先,再从无嵴椎动物倒推回单细胞生物,最后发现,生命的源头是原核生物。
没错,人体是生命诞生的三十八亿年前,一直留到现在的历史遗产。
如果人是从太古绵延发展下来的生命之环的一部分,身体里面一定留有演化的证据。我们的血液尝起来咸咸的,证明过去生命诞生在海里;左右对称的身体是嵴椎动物的共同特征,代表我们曾经用尾巴在水里游泳;手臂自脖子以下长出,肛门开在股沟,显示四肢演化自鱼的胸鳍、腹鳍。
随着身体结构的演化,有些器官消失,有些形状改变,获得不一样的功能。我们称在胚胎发育与演化的过程中,功能及形状缩小或出现退化性变化的为「退化器官」;已经没有功能,但是留有些许痕迹的是「痕迹器官」。
研究退化器官与痕迹器官的学问称为痕迹器官学(dysteleology),这个词是提倡「重演说」的十九世纪德国生物学家赫克尔(Enrst Haeckel)创用的。teleology原是哲学用语,指「目的论」,加上代表「不良」「困难」的字首dys后,可以翻译成无目的论。赫克尔借用这个哲学字汇,表示没有功能或者不清楚功能的痕迹器官。
痕迹器官学以生物体内用途不明的痕迹器官作为生物演化的证据。要比较各种动物后,才能判断某个器官是不是退化器官或痕迹器官,所以,痕迹器官学里的知识多半与比较解剖学有关。
比较解剖学则特别重视嵴椎动物演化分歧点上的动物。但是要理解直系不能不知道旁系,尤其是灵长类以外的哺乳类,对人类的研究极为重要。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小川鼎三说过一句名言:「不登鲸鱼山,无法望见人类山。」指的就是这样的概念。
本书会先概略解释退化与进化,再介绍比较解剖学的主角们,以及地球这个大舞台的历史,之后进一步讨论和退化器官有密切关系的胚胎发育与演化,也就是个体发生与系统发生的关连,让大家有一些预备知识。
第二章到第七章,要依退化的先后顺序做系列说明。第二章是嵴椎动物登陆,以及之后的相关内容;第三章介绍爬虫类身上有、但是在哺乳类却退化了的器官;第四章介绍灵长类中除了类人猿以外、有尾巴的猴子的退化器官;第五章讨论变成类人猿之后退化了的器官;第六章介绍类人猿身上有、人类身上却退化了的器官;第七章将范围缩小到来自人属有化石佐证的骨骼与牙齿。第八章则为大家整理出胚胎发育过程中,伴随性别分化出现的退化器官、痕迹器官。
希望读者能够认识体内的演化痕迹与相关的悠长历史背景,进而了解自己的肉体也是这永恆生命的一个部分。最后为全书做一总结。
2006年12月 犬冢则久
我必须说,《退化原来是进化─智齿、盲肠、副乳……留在你身上的演化痕迹》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身体里的考古学指南”。我一直很好奇,为什么我们会有这些好像“多余”的器官。每次听到有人抱怨智齿带来的疼痛,或者看到一些关于副乳的讨论,总觉得它们是人类身体上的“bug”。但这本书,就像一位资深的向导,带领我们潜入身体的深处,去挖掘这些“bug”背后的演化真相。它没有用冰冷的数据和复杂的理论来轰炸读者,而是用一种非常人性化的方式,将每一个器官的故事都讲得有血有肉。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不同文化、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类与这些器官互动方式的描述,这让我感受到演化是一个漫长而充满变数的过程,并且与人类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读这本书,不只是在学习科学知识,更是在进行一场关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的深刻对话,它让我对生命本身充满了敬畏和好奇。
评分翻开《退化原来是进化─智齿、盲肠、副乳……留在你身上的演化痕迹》,我立刻就被作者的叙事方式给吸引住了。不像一般的科普读物那样枯燥乏味,这本书的文字流畅生动,常常会用一些贴近生活的比喻,把那些听起来很专业的演化生物学概念解释得通俗易懂。例如,在讲到智齿的时候,作者并没有直接搬出教科书上的定义,而是先描述了很多人拔智齿时的痛苦经历,然后才引出它在远古时期我们祖先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为什么它在现代社会反而成了“麻烦”。这种“接地气”的写法,让我感觉不像是在读一本艰深的科学著作,更像是在听一位博学的朋友,娓娓道来关于我们身体身世之谜的故事。特别是关于副乳的部分,我之前对此知之甚少,书中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进行解读,让我对身体的多样性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对那些被视为“异常”的生理现象有了更包容的态度。总而言之,这是一本能让你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增长见识、开拓视野的书。
评分《退化原来是进化─智齿、盲肠、副乳……留在你身上的演化痕迹》这本书,绝对是一次智识上的“大扫盲”。之前我对“演化”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那种比较粗浅的层面,总觉得演化就是不断地变得更强壮、更聪明。但这本书,用非常具体的例子,比如智齿、盲肠、副乳等等,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反直觉”演化课。它让我明白,演化并非总是朝着“更优”的方向前进,很多时候,那些看起来“退化”了的特征,其实是历史遗留下的痕迹,它们可能曾经至关重要,也可能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因为环境的变化而重新焕发生机。书中对于副乳的探讨尤其让我印象深刻,它打破了我对身体结构的固有认知,让我意识到身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远超我的想象。这本书不仅仅是科普,它更像是一种哲学思考,引导我们用更广阔的视野去理解生命,去欣赏身体里那些看似“不完美”的部分,因为它们都是我们身为人类,一段漫长演化旅程的证明。
评分这本《退化原来是进化─智齿、盲肠、副乳……留在你身上的演化痕迹》书名一出来就立刻吸引了我,因为它触及了一个我一直很好奇的领域。从小到大,我们总被教导“进化”是往更高级、更复杂方向发展,但书中提到的智齿、盲肠,甚至还有副乳这些,听起来怎么像是身体里的“残次品”?尤其是智齿,长歪了简直就是折磨,要不要拔掉常常让人纠结不已。而盲肠,教科书上总是说它是“退化器官”,但似乎又有点“功能”,每次想到阑尾炎发作的剧痛,都觉得它是个定时炸弹。副乳更不用说了,好像是有点“多余”的。这本书就用这些我们生活中或多或少接触过的例子,颠覆了我对“退化”和“进化”的刻板印象。我非常期待书中如何用科学又易懂的方式,解释这些看似“退化”的器官,其实是我们在漫长演化过程中留下的宝贵印记,甚至可能在某些特定环境下,还能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这本书就像一个寻宝图,带领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身体,发现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演化故事,绝对是一次大脑的精彩探险!
评分对于《退化原来是进化─智齿、盲肠、副乳……留在你身上的演化痕迹》这本书,我最欣赏的一点是它带来的“重新认识”的力量。我一直以为,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身体里那些“没用”的器官就该慢慢消失,或者变成一种负担。但这本书彻底打破了我的这种想法。它告诉我们,所谓的“退化”可能只是相对的,在演化的大背景下,这些器官或许只是暂时失去了它们最主要的功能,但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演化史。比如,书中对盲肠功能的探讨,就提供了很多我之前从未接触过的观点,让我不再觉得它仅仅是一个需要切除的“阑尾”。而且,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过去,它也让我们思考,在未来,我们的身体还会因为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怎样的演化。这种将过去、现在和未来串联起来的视角,让我对生命的韧性和演化的神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读完这本书,你会不自觉地开始审视自己的身体,发现那些曾经被忽略的细节,原来都蕴含着如此丰富的故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