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7月4日的早晨,太阳升起,光华充满整个房间时,
玛丽.居礼的心脏停止跳动。
她全身苍白,白发散乱在额头上,
面容平静,像穿着盔甲的骑士般庄严和勇敢,
那一瞬间,她是世界上最高贵、最美丽的灵魂。
传奇故事并未随着玛丽?居礼一同消逝,
在那科学发现最丰硕的年代,世界经历了两次大战,
自居礼夫人开始,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都注定会写下不平凡的故事……
无视名利的法国物理学家,皮耶?居礼,与来自波兰的玛丽共同追寻科学美梦。身在异国的玛丽,坚持在充斥着男性沙文主义的科学领域中实现她的理想;而就在一切逐渐顺遂的时候,皮耶却在一个寒冷的雨天车祸身亡。
深得父母亲科学天分的伊雷娜,居礼夫妇的大女儿,与没有名校文凭的实验室助理朱利欧相恋、结为眷属。他们屡获超前的实验结果,却几度与荣耀擦身而过,幸好终究在人工放射性的研究竞赛中拔得头筹。他们不只活跃于科学界,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朱利欧毅然加入地下抗德组织,战后两人携手一同为和平运动奔走。
居礼家的二女儿伊芙,以无比的勇气走向不同于居礼家族其他成员的路。她活跃于艺文界,担任战地记者,后来与美国外交官结婚。直到百岁高龄,仍持续为贫困儿童的福祉而奉献……
《居礼们》述说的,正是这个传奇家族,为自己的理念奋斗不懈的故事。
作者简介
布莱恩(Denis Brian)
美国传记作家,与妻子住在佛罗里达州西棕榈滩。着有《居礼们》(The Curies)、《爱因斯坦(上):千山独行,擘创宇宙大业》、《爱因斯坦(下):沾惹尘缘,万丈光芒也弯折》(Einstein: A Life)(以上中文版由天下文化出版)、《与天才对谈》(Genius Talk: Conversations with Nobel Scientists and Other Luminaries)、《普利兹传》(Pulitzer: A Life)、《意想不到的爱因斯坦》(The Unexpected Einstein: The Real Man Behind the Icon)、《真实的布告:熟人眼中的海明威》(The True Gen: An Intimate Portrait of Hemingway by Those Who Knew Him)、《公平的游戏》(Fair Game: What Biographers Don't Tell You)、《与天才对谈》(Genius Talk: Conversations with Nobel Scientists and Other Luminaries)。
译者简介
陈可岗
台大物理系毕业,美国普度大学物理博士,主修实验固态物理。曾任教于清华大学,后移居美国,任职电子工程师。
工作之余及退休后,经常撰写科学新知投刊于海外华文报纸,有〈量子电脑的发展〉、〈火星上生物之谜〉、〈大陆生态环境破坏的事实〉。译作有《十月的天空》、《观念物理IV:声学.光学》、《观念物理V:电磁学.核物理》、《牛顿(上)-最后的巫师》、《牛顿(下)-科学第一人》、《数学妖法》、《阿基米德干了什么好事!》、《质数魔力(上)-横跨两世纪的狂热》、《质数魔力(下)-百万美元大挑战》、《居礼们:一个传奇的家族》。
导读
陈可岗
一个家族的传记
作者布莱恩费了很大功夫,写成这本四百多页的《居礼们》,涵盖的年代自一八五九年至二○○五年,几近一个半世纪之久。所以本书并非叙述一个人的一生,易言之,它不只是一本传记,而是这个家族上下四代的事蹟;当然里面有些人描述得比较详细,有些人甚为简略。
皮耶与玛丽,是「居礼王朝」的奠立者。皮耶是巴黎人,世代居住巴黎,而巴黎是欧洲的文化中心;玛丽是华沙人,波兰却是饱受帝俄沙皇压迫的国家。这一对夫妻档物理学家,不仅共同开创了放射性科学(横跨物理、化学、医学、生物等各学门),更因两人都具有不畏艰苦、不贪财的伟大人格,像是中国儒家的安贫乐道精神,而受到世人的敬仰。
爱因斯坦为居礼夫人写的悼文中,最撼动人心的一句话是:「居礼夫人的品德和工作热忱,即使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份子之中,欧洲就会有更加光明的未来。」爱因斯坦在那篇六百字的文章里,只用三十多字介绍居礼夫人的科学成就,其余都是赞她的道德精神,可知居礼夫人拥有如此崇高的历史地位,是由于她的崇高人格。
作者以第一章介绍皮耶?居礼的家世,提及他的祖父、父亲、与皮耶少年时期的时代背景。那包括一八七○至一八七一年间的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投降;巴黎发生革命,民兵将政府军驱逐出城,并杀死两位将军;巴黎宣布成立第三共和,组织「人民公社」统治巴黎,准备对抗政府军反扑;政府军击败民兵,重新佔领巴黎,双方进行大屠杀,约十万巴黎人遇害。这段期间,皮耶的父亲居礼医师同情民兵,派皮耶与他哥哥雅各到街上抬伤患回家急救,血腥的巴黎对皮耶的性格有极大的影响。
居礼夫妇育有两个女儿,长女伊雷娜踏着父母亲的脚步,成为核物理学家,也荣获诺贝尔奖;次女伊芙是一位出色的新闻从业人员,于居礼夫人逝世后不久,即为母亲写成第一本传记《居礼夫人传》,所据资料都是得自居礼夫人亲述,以及家人亲友和自己的记忆。
本书第二章介绍波兰少女玛丽?斯克洛道斯卡卡在华沙的不幸幼年生活(相继失去母亲及长姊),第三章叙述玛丽至巴黎艰苦求学,第四章与皮耶结婚……一直到第七章皮耶因车祸去世等等,基本上都是自伊芙的《居礼夫人传》中取材,接下来关于居礼夫人思念丈夫的日记,则是于最近才公开的资料。
不过,在叙述居礼夫妇的学习及研究过程时,作者介绍出当代的许多位伟大科学家,和他们的伟大成就,让我们见识到其时欧洲科学研究的盛况。
自从居礼夫妇于一九○三年获颁诺贝尔奖之后,即成为世界级的物理学家,有关他们的生活与工作都受到传媒的注意,因此从当年的报章、杂志中,作者可以找到许多素材,尤其是玛丽?居礼与保罗?郎之万之间的绯闻,这个事件震惊了欧洲的学术界,他们两人还受到郎之万太太的指控。
这件绯闻的是是非非无法定论,而伊芙?居礼也有意在自己的《居礼夫人传》中忽略。本书以颇多的篇幅,报导此一事件的经过,可是作者最后也不能确定真相。读者似乎不必认真追究,毕竟那是属于个人的私生活范畴。
皮耶?居礼去世之后,居礼夫人独自继续发展放射性元素的工作,她成立了镭研究所,那里成为研究放射性科学的重镇,培养出无数的核物理学家。
居礼夫人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全力投入法国抗德的战争,亲自募得二十辆汽车,改装成流动的X射线服务站,率领车队至前线为伤患服务。十七岁的伊雷娜?居礼接受训练后,也担任操作X射线仪器的护士,为伤患寻找身体内的炮弹碎片,四年来共挽救了数万条宝贵的生命。
居礼夫人还带了两个女儿同行,亲赴美国,接受美国人民捐赠的一公克镭,价值十万美元。(由于她放弃把制镭过程的技术拿去申请专利,而开放给工业界生产,以致她无力为自己的研究购买镭,反而需要美国民众募捐。)
伊雷娜?居礼与比自己小三岁的朱利欧结婚,两人在居礼夫人的指导下,合作进行放射线实验,曾经数度做出重要的发现,因未能进一步解释这些现象,而由其他竞争者抢得功劳。但他们终于在居礼夫人去世前几个月,发现了「人工放射性」现象,而争得头筹。翌年,伊雷娜与朱利欧因此获得诺贝尔奖。居礼夫人虽未能亲眼目睹,然而生前已经心里有数,伊雷娜与朱利欧的成就,必能让他们获奖。
本书自第八章至第十五章居礼夫人去世为止,仍然以居礼夫人为主。但是除了《居礼夫人传》中的资料之外,作者蒐集了许多十分精采的各方面报导,有法国报纸对居礼夫人的攻击、美国社会因无知而滥用放射性元素所造成的伤害、学术界的激烈竞争,以及核物理的进展等等。
有关核物理的研究竞争与发展,第十四章有极精采的记载,其中有中子、正子、人工放射性元素(放射性同位素)及核分裂等发现的经过,值得细心阅读。
自第十六章至第二十三章,是居礼家族第二代的故事,这段期间发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全欧洲无人能不受到战争的影响。
伊雷娜与朱利欧选择留在德国占领下的巴黎,以维系法国科学研究的命脉;伊芙居礼则逃往英国,唿吁各国群起反抗德国。
朱利欧于大战后期,在巴黎加入共产党的地下组织,此后他的言论及行为都引起极大的争议。伊芙则代表报社旅行全世界,访问战地,足迹遍及中东、苏联、伊朗、缅甸、印度及中国。她去过重庆及昆明,见过宋家三姊妹、周恩来与邓颖超夫妇、史迪威、陈纳德、蒋廷黻等人。在印度,伊芙专访了甘地、尼赫鲁及真纳,对他们有极深入的观察。
这本《居礼们:一个传奇的家族》的书名,真的触动了我对历史和科学的浓厚兴趣。居里这个姓氏,已经超越了简单的个人荣誉,它本身就象征着一种坚韧不拔的科学精神和对未知世界的不懈探索。我一直觉得,伟大的成就往往不是凭空出现的,背后一定有着深厚的家庭文化和教育的支撑。这本书的书名暗示了一个家族的传承,这让我非常好奇,这个“传奇的家族”究竟是如何在科学的道路上书写他们的辉煌的?是几代人都在物理、化学领域深耕,还是有着更广泛的科学探索领域?我特别想了解,在那个年代,女性在科学研究中面临着怎样的挑战,而居里家族又是如何给予女性成员支持和鼓励的?我一直觉得,玛丽·居里之所以能取得那样的成就,除了她个人的天赋和努力,一定也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和良好的成长环境。这本书会不会像一部纪录片一样,将这个家族的成员们一个个鲜活地呈现在我眼前,让我看到他们身上闪耀的科学之光,以及他们为人类进步做出的贡献?对于我这样一个热爱阅读历史和科学书籍的读者来说,这绝对是一本不容错过的佳作,充满了深度和启发性。
评分仅仅是《居里们:一个传奇的家族》这个书名,就足以让我心潮澎湃。居里夫妇,那可是科学界的神话,他们的名字代表着坚韧、智慧和无畏。而“家族”,则为这个神话增添了更加人性化和历史纵深感的色彩。我一直很好奇,是什么样的土壤,能孕育出如此辉煌的科学家族?是他们独特的教育理念,还是家族成员之间相互激励、彼此成就的深厚情谊?我脑海中浮现出无数的可能性,或许有天赋异禀的后代,继承了先辈的智慧;或许有在不同领域同样闪耀的家族成员,共同构筑了科学的璀璨星空。这本书的书名,让我感觉到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科学家的传记,更像是一部关于家庭、关于传承、关于人类精神力量的史诗。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个“传奇的家族”是如何面对人生的起伏,如何在科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又如何将他们的精神和成就,传递给下一代的。
评分哇,看到《居礼们:一个传奇的家族》这本书的书名,我真的瞬间就被吸引住了!居里夫妇的名号在科学界简直就是响当当的代名词,谁能想到他们竟然是一个家族的传奇呢?这让我好奇心爆棚,忍不住想知道,除了玛丽·居里和皮埃尔·居里之外,这个家族里还有哪些杰出的成员?他们的故事又是如何延续和发展的?我一直对那种能够跨越代际、在某个领域持续发光发热的家族感到由衷的敬佩。很多时候,我们只知道某个历史人物的个人成就,但很少有机会深入了解他们背后的家庭,以及家庭成员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共同成长的。这本书会不会像一部精心编织的史诗,细致地描绘出这个家族成员们各自的人生轨迹,又如何因为血缘和共同的追求而紧密联系在一起?我脑海里已经开始脑补各种画面了,也许有承载着父辈希望的子女,也许有在学术道路上继续探索的后代,甚至可能还有一些意想不到的转折和惊喜。台湾的书市上,这样的深度家族传记其实不算特别多,所以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简直就是一份宝藏,充满了探索未知的魅力。
评分光是听到《居里们:一个传奇的家族》这个书名,我的脑海里就立刻浮现出了无数个关于科学、关于坚持、关于传承的画面。居里这个名字,在我的认知里,几乎就是“科学”的代名词,尤其是玛丽·居里,她不仅是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更是无数女性科学家心中的偶像。而“家族”这两个字,又为这个传奇增添了一层更加厚重的色彩。这让我无比好奇,除了我们熟知的玛丽和皮埃尔,这个家族中还有哪些同样令人瞩目的成员?他们的故事是如何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是某种特殊的家庭教育方式,还是家族成员之间互相扶持、共同成长的力量?我一直相信,伟大的成就背后,往往有着不为人知的家庭故事和情感羁绊。这本书会不会像一部娓娓道来的长篇小说,细致地描绘出这个家族成员们的人生经历,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科学探索,以及他们在这个复杂世界中所扮演的角色?对于我这样一个对人文历史和科学发展都充满好奇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巨大的吸引力,它勾起了我想要深入了解这个伟大科学家族背后故事的强烈欲望。
评分《居里们:一个传奇的家族》这个书名,就像一个巨大的问号,瞬间点燃了我内心深处的求知欲。居里夫妇的名字,早已是科学史上的不朽传奇,他们的贡献不仅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更激励了无数后人。但“家族”二字,却为这个传奇增添了全新的维度。我一直觉得,一个人的成就,往往离不开家庭的熏陶和支持。那么,居里这个名字,是如何在他们的家族中代代相传,并孕育出更多的“传奇”的呢?这本书会不会像一本精心制作的纪录片,带我走进这个家族的内部,去了解他们成员的日常,他们的学术争鸣,他们的家庭生活,以及他们如何将科学精神融入血脉?我特别好奇,在那个男性主导的科研世界里,居里家族的女性是如何绽放光彩的?这本书的书名让我充满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开它,去探索这个“传奇的家族”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动人的故事和深远的意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