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从石头蹦出来的?鼎鼎大名的哈雷相信地球里面还有地球?
牛顿也搞炼金术?二十世纪还有科学家说他能炼出黄金?
◆20个精彩故事,由理性科学家荒腔走板演出!
◆科学家出过的糗事,不但让你大开眼界,还可提升你的批判思考力!
◆发现或凸槌,原来天才不是故意的
曾有一个老实的教授,在採石场默默挖掘古生物的遗迹,后来他的学生挖到一些有趣的化石,于是他发表了生命是从石头里面孕育出来的学说,直到某天挖到一块刻有教授名字的「化石」……
多数人相信,疯狂的想法、愚蠢的误判和危险的幻想早就已经是科学的过往陈迹。事实上直到今天,科学研究仍制造了各种欺骗和虚妄。科学家通常被视为心灵巨人,掌握锋利的逻辑工具解决问题。这本书要用轻松有趣的方式说明,上述想法并不正确,而运气也常在科学研究当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作者简介
彼得.克伦宁(Peter Kr?ning)
1937年生,在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攻读化学七年之后,于该校进行研究与教学,发表过多篇有关在雷射与光合作用当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分子激态的论文。后来转而研究心理学,在斯图加特地区执业进行心理治疗已超过二十年。
译者简介
谢静怡
辅仁大学德文研究所毕,译有《讨厌,我是人鱼啦!》、《耶诞老人不能亲》等书。(负责本书前言至第十一章)
庄仲黎
台湾大学人类学系毕,汉堡大学民族学硕士。曾任《讲义》杂志德文编译。(负责本书第十二章至后记)
1. 炼金术士与制造黄金的人
2. 生命是从石头孕育出来的
3. 外星文明大搜密
4. 地球里面还有地球?
5. 康德哪里搞错了?
6. 看不见的光
7. 星际之旅
8. 演化论的谜
9. 一场长梦
10. 错误的线索
11. 大爆炸宇宙论
12 浑沌中的闪电
13 世界上最危险的物质
14 核融合反应
15 被控诉者
16 笛卡儿的错误
17 创造万物的游戏
18 微生物──生命的统治者
19 地球是个弃儿吗?
20 沉默的苍穹
我对《天才也有凸槌的时候:科学家的运气与失误》这本书的期待,主要集中在它能否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科学的进程。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往往只强调科学的逻辑性和精确性,强调每一次的发现都是严谨推理和反复验证的结果。但生活经验告诉我们,运气在人生中扮演着多么重要的角色,那科学研究是否也一样呢?书中对“运气”的探讨,让我感到特别好奇。是不是有些伟大的发现,其实是科学家长年累月努力后的“幸运垂青”?我记得好像有个说法,说伟大的青霉素发现,其实也包含了偶然的因素。我想知道,作者会如何去界定和描述这种“运气”?是灵光一闪的顿悟,还是机缘巧合的碰触?又或者是,在无数次的失败中,一个意想不到的“好运”降临?这本书名中“失误”与“运气”并列,似乎就暗示了这两者之间有着某种奇妙的联系,甚至可能是互相成就。这让我思考,科学的进步,是不是也包含着大量“试错”的成分,而这些“试错”的经历,在某些时候,可能就会转化成推动科学向前发展的“好运”。
评分这本书《天才也有凸槌的时候:科学家的运气与失误》,光听名字就让人忍不住想探究一番。我一直觉得,科学家的世界距离我们普通人太遥远了,他们代表着智慧的顶峰,好像拥有解决一切问题的超能力。但“凸槌”这个词,瞬间就拉近了距离,它太接地气了,让人感觉好像看到了科学家们不那么“神圣”的一面。我特别想知道,作者会以一种什么样的叙事方式来呈现这些“凸槌”的时刻?是幽默风趣的段子,还是严肃深入的分析?我期待看到那些因为一点点失误,却意外打开新世界大门的例子,就像炼金术士想要点石成金,结果却无意中发现了某种药物一样。又或者,是一些因为过于自信而导致的“滑铁卢”,这些故事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更深刻的教训。我非常好奇,书中会不会提到一些我们熟知的科学概念,其实是在一次次的“凸槌”中被误打误撞地发现的?这种“歪打正着”的故事,总是特别吸引人,也让我相信,科学探索的道路上,并非只有一条笔直的光明大道,更多时候,是充满了曲折和惊喜,而这些“凸槌”的瞬间,或许正是点亮科学之路的星星点点。
评分在阅读《天才也有凸槌的时候:科学家的运气与失误》之前,我脑海中对科学家的印象,都是那种一丝不苟、严谨到极致的形象。但这本书的标题就像一颗石子,在我平静的湖面上激起了层层涟漪。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些在科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天才们,在现实生活中,究竟会有多少我们意想不到的“脱线”时刻。是不是有的科学家,明明在研究宇宙的奥秘,但在生活上却是个“生活白痴”,连基本的家务都不会做?或者,有没有可能,他们因为过于专注于研究,而忽略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重要事情,甚至导致了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后果?我想象着,也许有位科学家,因为沉浸在理论推导中,连自己的生日都忘了,或者,因为对某个实验数据的强烈执念,而在实验室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无人问津的夜晚,结果错过了和家人朋友的聚会。这样的细节,虽然可能显得有些“凸槌”,但恰恰展现了科学家的执着与纯粹,以及他们为了追求真理所付出的代价。
评分这本《天才也有凸槌的时候:科学家的运气与失误》的标题一看到就让人眼睛一亮!平常我们看科学家的介绍,总觉得他们是神一样的存在,好像一切都在掌握之中,脑袋瓜聪明得不像话。但这个书名直接点破了一个秘密:即使是顶尖的科学大脑,也有犯迷糊、跌跌撞撞的时候。我超好奇作者会怎么描绘这些“凸槌”的瞬间,是那些意外发现的火花,还是为了验证一个理论而进行的荒唐实验?像是那种,为了证明某个理论,结果却让自己差点爆炸的桥段,或者是因为一时的疏忽,错过了诺贝尔奖级别的发现?书名本身就充满了戏剧张力,我已经在脑海里勾勒出好多画面了。我特别想知道,这些失误是如何被后世的研究者看到的,是不是这些“意外”反而推动了科学的进步?还是说,有些失误就真的只是……失误,然后被默默地收进了历史的尘埃里?总觉得,了解科学家的“不完美”才能让我们觉得他们更真实,更有人情味,也更容易让我们这些凡人产生共鸣,甚至激发我们自己去尝试、去探索,即使会失败,也没关系,因为连天才都会犯错嘛!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心路历程,大概就像是在探索一个充满未知但又无比迷人的迷宫。一开始,我以为会看到很多公式、图表,然后是那些艰深的科学原理。但《天才也有凸槌的时候:科学家的运气与失误》完全颠覆了我的想象!它不是一本枯燥的科普读物,更像是一本精心编织的故事集,里面的人物都是活生生的。作者在叙述这些科学家的经历时,不仅仅是列出他们的成就,更深入地挖掘了他们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经典科学事件的“另类解读”,像是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伟大发现,背后可能隐藏着多少不为人道的“囧事”。例如,我曾听说过某个伟大的科学家,在实验中因为太专注于研究,差点忘记自己还在烧开水,最后发现水都烧干了,锅都烧坏了。这样的细节,虽然听起来有点好笑,但却真实地展现了科学研究的专注与投入,以及偶尔会发生的“生活常识性错误”。这种将伟人拉下神坛,展现其真实一面,反而更能打动人心,让我觉得科学家的光芒不仅仅是智慧,还有他们的人性光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