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了解自己的身体,又怎能期待有健康的身体
我们早该快快展开与身体的对话了
而这本书,就是你与身体对话最好的起点
不只大脑里有智慧,我们的身体,也蕴藏惊人的智慧!
人体就像一个混沌的小型宇宙,每一种器官、组织与系统,都巧妙扮演关键角色,透过精准协力合作、复杂讯息传递,维系人每一次的唿吸、心跳。面对生老病死各种风貌,人体灵活应变的过程,犹如上帝造物一样神奇!
「治疗不是科学,而是一种唿唤自然直觉的艺术。」
──诗人奥登(W. H. Auden)
面对性命交关时刻,身体比我们想像中蕴含更强的求生意志,然我们每每赞叹群山之高,河海之深,却未曾对自己的身体发出一声惊叹。一旦我们愈深入了解自己的身体,就愈能发现人体奥妙与惊奇!
胚胎──打从受精那一刻起,胚胎的发展就呈现一幅生气蓬勃的景象。胚胎的所有细胞,都有一组至少三十八个主要调节基因,其中的细胞更分成三层,这原始的三层将移动、旋转、弯曲、加长、分裂、扩张、变薄、增厚、收缩、黏附、分开……上亿个细胞于焉形成,不断地舞动,最后走到定位变成各种组织和器官,成为一曲动人的生命之舞。
心脏──胚胎表现出的第一个生命征象就是心跳。若人的一生长达七十五岁,心脏的循环就重复了至少二十五亿次,压缩出来的血液更高达一百万桶以上,也就是一亿多公升。这种令人叹为观止的律动,就是全身细胞活动的基础。
大脑──大脑由许多神经细胞组成,上面布满了一百亿个神经元和六兆的突触,可与远端的另一组神经元相连。外来的刺激可经由嵴椎反射弧来传送,或可上传至大脑皮质,也就是理性、判断和记忆的中枢,此即哈姆雷特口中「脑袋里的书册」,也是人与野兽的不同。
荣获1997年美国《出版人週刊》年度好书、中国时报开卷版一週好书榜
本书是《死亡的脸》作者许尔文.努兰的力作,时报于本书出版十三年后,重新校订、编排,推出最新版本,重申作者力倡的观念:一个人即使在文学、科学、事业各方面表现卓越,如果对自己的身体认识不清、对医师的病情解说一无所知,是最可怜又可悲的。人体其实就像一个混沌的小型宇宙,有高度智慧、乱中有序和灵活应变,递演出生老病死各种风貌。人不应只着眼于外表的健康,应使身体超越动物的层次,展现人类的精神力量。
本书乃难得一见的医疗科普巨着,每一章节都有人类和死神斗智的真实传奇,情节紧凑、扣人心絃,尤其作者令人赞叹的优美文采,再次展现其精湛医技之外的文学涵养。
此外,作者把丰富的医疗经历,化为一幕幕与死神过招、为生存求战的精采好戏,展现身体超越动物的层次,赞叹人类无与伦比的精神力量。
作者简介
许尔文.努兰(Sherwin B. Nuland)
一九九四年以《死亡的脸》荣获美国国家书卷奖,为耶鲁大学医学院外科临床教授,同时也传授生物伦理学与医学史。着有《死亡的脸》《蛇杖的传人》《器官神话》《没有终点的旅程》《洗手战役》《一个外科医生的抗老祕方》等,文章散见《纽约客》《新共和》《纽约书评》等杂志期刊。现居康乃狄克州。
译者简介
林文斌
妇产科专科医师。台北医学院医学系毕,曾服务于台北国泰综合医院,现任金门署立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
廖月娟
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比较文学硕士,研究翻译近二十载,作品曾获二○○七年金鼎奖最佳翻译人奖、二○○八年吴大猷科普翻译银签奖。主要译作有《旁观者》、《大崩坏》、《幽冥的火》、《一位外科医师的修炼》、《脑袋装了2000出歌剧的人》等。
自序者简介
崔宏立
台大心理系毕,现任专职翻译。
1. 求生之战
2. 体内世界
3. 淋巴系统
4. 神经系统
5. 细胞
6. 遗传工程
7. 爱的行为
8. 子宫
9. 心脏
10. 血液
11. 消化道
12. 大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