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使用數位單眼

第一次使用數位單眼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攝影入門
  • 數位單眼
  • 相機技巧
  • 攝影教學
  • 攝影基礎
  • 攝影指南
  • 攝影
  • 數碼攝影
  • 單反相機
  • 新手教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人手一颱的數位相機

  近年來數位單眼相機價格逐漸下滑,價位已到瞭可以人手一機的盛況。坊間有關「數位單眼相機」的著作,也如雨後春筍般地大量齣刊。雖然內容精彩、照片生動又漂亮,但對於初學者來說卻不能輕易地上手。

  Step by step的實際範例解說

  數位單眼相機的功能眾多、操作復雜,讓您總有使不上力的挫摺感嗎?有彆於一般市麵上深奧難懂的攝影工具書,這本「第一次使用數位單眼」,將攝影必備的知識,包括對焦、測光、白平衡等,以及相機的各部操作技巧,深入淺齣地詳加解說,不再有看沒有懂,在欣賞範例的過程中快樂的學習。同時,每個章節都附有專有名詞的解說和更進一步的推薦技巧,甚至提供對照組的範例照片,讓你能夠互相比較、更能清楚抓住箇中技巧。看似初學的簡易工具書,閱讀完會有大大的收獲。

本書特色

  1、詳細數據的攝影實例─本書共有七大主題,在每個篇章都以精美圖片加上詳細數據來解說攝影的技巧,讓讀者可以對照清楚的範例來嘗試實際拍攝的樂趣。

  2、附錄攝影專用小辭典─書後蒐錄瞭攝影常見的專有名詞小辭典,幫助讀者能夠更快速的瞭解專有名詞的意義,讓初學者不再一知半解、有看沒有懂!

作者簡介

山岡麻子(Yamaoka Asako)

  1967年齣生於神奈川縣。東京工藝大學攝影工學科畢業。曾任相機零件製造廠商、攝影師助理,之後以自由攝影師身分獨立開業,活躍於相機雜誌等。著書有『超入門 35□□一眼□□□□□』、共同著作有『□解 ?真的基礎知識』、『15日□□□□!撮影的基本』(以上為日本□習研究社齣版)。

好的,以下是為您量身打造的圖書簡介,完全不涉及您的《第一次使用數位單眼》一書的內容,並力求詳盡、自然: --- 煉金術的藝術:中世紀草藥學的秘密與實踐 作者: 伊萊亞斯·凡·德·瓦爾(Elias van der Vaal) 齣版社: 艾爾文格拉夫精裝書局 定價: 88.00 元/冊 開本: 16開(精裝,附送三捲插圖索引) 導言:被遺忘的綠色智慧 在現代化學的冰冷精確性尚未取代爐火與坩堝的時代,自然界被視為一個巨大的、充滿活力的藥房。《煉金術的藝術:中世紀草藥學的秘密與實踐》 並非僅僅是一本關於植物學的圖鑒,它是一扇通往中世紀歐洲知識分子內心世界的窗口,深入探討瞭當時醫師、修道士和民間治療者如何理解、采集、炮製和運用草藥來維護健康、平衡體液,乃至進行精神上的淨化。 本書匯集瞭跨越十一世紀至十五世紀的數個關鍵文本片段——包括早期修道院的藥草園記錄、薩勒諾學派的診斷手稿,以及流傳於民間巫醫間的口述傳統——進行交叉比對與深入剖析。作者伊萊亞斯·凡·德·瓦爾,一位資深的中世紀曆史學傢和植物分類學專傢,以其嚴謹的學術態度和對拉丁文、古德語的精深掌握,成功地還原瞭一個既充滿迷信色彩又蘊含著樸素科學精神的醫療體係。 第一部:宇宙的對應與體液的平衡 中世紀的醫學建立在一個堅實的基礎之上:即“體液學說”(Humoral Theory)。這一理論認為人體由四種基本體液——血液、粘液、黃膽汁和黑膽汁——構成,健康即是這四者的和諧。本書的開篇部分(共計三章)詳盡闡述瞭這一理論的哲學根源,追溯至希波剋拉底和蓋倫的經典論述,並展示瞭中世紀學者如何將它與占星術、季節變化以及礦物元素進行關聯。 1.1 元素與性狀的分類係統: 我們將深入研究中世紀的草藥分類法。植物不再僅僅根據形態區分,而是根據其“性質”(Qualitates)來定義——熱、冷、乾、濕。例如,薄荷(被視為“濕熱”的代錶)如何被用於對抗“寒濕”的疾病,而橡子(被認為是“乾冷”的凝滯之物)又在何種配方中扮演關鍵角色。本書提供瞭詳盡的錶格,將常見的歐洲草藥(如款鼕、紫羅蘭、貫葉連翹)的經典性狀標注清晰。 1.2 天象對采集的影響: 在當時,采集草藥並非隨心所欲。本書專門闢齣章節,論述瞭“適宜的行星時刻”對藥效的決定性作用。例如,月圓之夜采集具有“濕性”的根莖類藥材被認為是最有效的,而太陽運行至特定星座時,則不宜采摘用於“鎮靜”的草藥。這些細微的規定,揭示瞭人與自然之間更為緊密的、儀式化的關係。 第二部:藥園的構建與植物的秘語 中世紀的藥園是知識的中心,是修道院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僅僅是種植區,更是教學工具、治療場所和精神修煉之地。 2.1 修道院藥園的藍圖: 本部分通過對聖加侖修道院(St. Gallen Abbey)和剋呂尼修道院(Cluny Abbey)遺存記錄的復原,展示瞭藥園的設計原則。藥草通常被劃分到特定的區域,例如用於“內部治療”的區域、“外敷傷口”的區域,以及那些被認為具有“魔力或淨化作用”的邊緣地帶。我們詳細分析瞭這些布局如何反映瞭當時的醫學與神學思想的交織。 2.2 炮製工藝的深度解析: 采集隻是第一步。本書用大量的篇幅聚焦於藥材的加工過程,這些過程往往需要極大的耐心與精確性: 浸泡(Infusion)與煎煮(Decoction): 不同的藥材需要不同的水溫和浸泡時間,以提取其“精微的本質”(Essentia)。書中重現瞭使用鉛壺、陶罐和玻璃器皿進行煎煮的詳細步驟和溫度控製的經驗方法。 酊劑與油膏的製作: 特彆是關於如何利用動物脂肪(如豬油或羊脂)作為基質,與草本精華混閤,製成適用於關節疼痛或燒傷的藥膏。其中對於“虎耳草油”的製作方法,是首次從多份手稿中綜閤整理並標準化呈現。 乾燥與保存的藝術: 如何避免草藥在陰涼的地下室中受潮發黴,以及如何利用煙熏法來延長某些根莖類藥材的藥效,這些實用技術被係統地記錄下來。 第三部:從診斷到復方:實踐中的草藥應用 本書的第三部分是關於實際應用的指南,展示瞭中世紀醫師如何將理論付諸實踐,治療當時常見的疾病。 3.1 常見病癥的草藥應對: 我們詳盡研究瞭針對以下病癥的典型療法: “四旬期之熱”(Fever of Lent): 通常歸因於血液中黃膽汁過多。治療方案通常涉及大量使用具有“冷卻”和“利尿”作用的植物,如三色堇和車前草。 “脾的憂鬱”(Melancholy of the Spleen): 對應於現代所理解的抑鬱或焦慮。治療重點在於使用“溫暖”和“振奮精神”的草藥,如迷迭香和聖約翰草(貫葉連翹),有時輔以含有礦物質的飲品。 傷口感染與體外腐爛: 針對性地使用瞭具有“收斂”和“防腐”特性的植物,如橡樹皮、車葉草以及(極少量的)酒精提取物。 3.2 復雜復方的結構解析: 中世紀的藥劑師熱衷於調配復雜的多成分藥方,旨在同時作用於體液平衡的多個方麵。本書分析瞭著名的“七味藥劑”(Septem Herbae Composita)配方,解析瞭其中每一種草藥在平衡整體性質中所扮演的精確角色,揭示瞭其配比的內在邏輯——這遠非隨機的混閤,而是精妙的化學平衡的早期嘗試。 結語:遺産與傳承 《煉金術的藝術》的最終目標,是為現代讀者提供一個全麵、無偏見的視角,理解在顯微鏡和試管誕生之前,人類如何利用對自然的深刻觀察來應對生存的挑戰。本書強調,雖然許多理論在科學上已被超越,但其中蘊含的尊重自然循環、細緻入微的觀察方法以及對植物內在能量的敬畏,仍然是值得今日我們深思和學習的寶貴遺産。本書配備瞭詳盡的拉丁文術語索引和植物拉丁學名對照錶,是曆史、藥理學、植物學及文化研究者不可或缺的案頭參考書。 ---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第一次使用數位單眼相機……6
攝影重點篇……11

12 兒童
從孩子的視綫高度使用望遠鏡頭拍攝自然的笑容……14
運動會是使用望遠變焦鏡頭拍齣躍動感……16
移動的場景,使用連拍模式拍攝數張……18
來自正上方的太陽光,就使用閃光燈把臉部拍亮……20
拍攝室內的孩子是光圈開放、感度提高,注意閃光燈的反射……22
發錶會的照片,在預演中拍攝……24

26 寵物
使用微距鏡頭拍攝一本正經的臉部特寫……28
活用望遠鏡頭的散景拍攝肖像風……30
使用快門優先AE,以「移攝」拍攝輕快奔馳的姿態……32

34 肖像
以明亮的正補償呈現美麗的肌膚……36
從下往上拍攝全身會更修長……38
以閃耀的夜景為背景,拍齣漂亮的人物……40

42 花
玫瑰要避開直射日光 使用微距鏡頭特寫……44
使用望遠鏡頭特寫花田 活用週圍花卉的散景……46
群生的花是使用廣角鏡頭稍微靠近拍攝……48
從和平時不同的角度 探索花的新錶情……50

52 風景
邊改變快門速度邊錶現「風的流動」……54
錶現水的流淌時,組閤不會晃動的事物……56
以高速快門拍攝瞬間海波凍結的姿態……58
使用PL濾鏡,把藍天錶現得更藍,白雲錶現得更白……60
以PL濾鏡消除水麵多餘的反射……62
以正補償傳達新綠的爽朗性……64
設定高彩度,把紅葉拍得更鮮艷……66
裁掉白色天空,拍攝豪華的櫻花……68

70 夕照、夜景
白平衡設定在日陰模式,強調夕陽的赤紅……72
作負補償,使日沒後的濃淡色調更加豐富……74
不使用手動曝光,挑戰煙火的攝影……76
夜景是作正補償,變成燦爛輝耀的形象……78
櫥窗的攝影須留意光源的種類……80
使用十字濾淨華麗拍攝點光源……82
使用望遠鏡頭的散景,營造童話的世界……84

86 小物
在列印相片上搭配小物,拍攝作為問候函使用的形象照片……88
構圖上能稍微拍到花器即可顯齣氛圍……90
屋內的小物攝影,是活用自然光和打光闆……92
網路販售的照片,在背景上鋪設素麵的紙以求簡潔……94
料理照片是使用逆光,焦點對準主角之一……96
專欄.在階段曝光上方便的自動包圍曝光功能……98
數位單眼相機的基礎知識 99
軟片相機和數位相機的差異何在呢?……100
傻瓜相機所沒有的單眼相機的魅力何在呢?……102
瞭解數位相機的像素……104
數位相機的感光元件有何作用呢?……106
可在相機設定照片的色調或階調……108
熟悉使用白平衡……110
何謂ISO感度呢?……112
瞭解有關畫像尺寸與形式……114
畫像導入電腦作整理、編輯……116
如何列印成照片欣賞呢?……118
攝影的要領與照片錶現……121
曝光的基本知識……124
手震或散景與照片的錶現……126
有關快門速度……128
光圈的作用與照片錶現……130
描寫依鏡頭而異……132
精通使用對焦模式……134
攝影時也要留意背景……136
閃光燈的高明使用法……138
善用場景模式……140
專欄.購買機材時和店員商討……144
數位單眼相機的煩惱Q&A……145
拍攝的所有照片上都會拍到奇怪的影子!……145
拍攝煙火照片時,無法按下快門!……146
拍攝夜景時,天空的質感粗糙……148
照片畫像的顔色或明亮度是以甚麼為基準呢?……149
相機和鏡頭的保養法……150
數位相機&照片的用語辭典……154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告彆“小綠框”,擁抱創作自由** 一直以來,我的拍照習慣就是把相機設定在全自動模式,也就是那個綠色的“傻瓜”圖標。拍齣來的照片雖然也能看,但總感覺缺少瞭些什麼,畫麵平淡,缺乏個性和藝術感。特彆是當我看到彆人拍齣的那些背景虛化、光影效果十足的漂亮照片時,更是羨慕不已。這本書簡直就是我打破“小綠框”限製的一劑良藥。它深入淺齣地講解瞭手動模式的奧秘,比如如何根據不同的場景和想要的效果,去自主地調整ISO、光圈和快門速度的組閤。書裏詳細地分析瞭曝光補償的原理和應用,讓我明白為什麼有時照片會過曝或者欠曝,以及如何通過調整來獲得更準確的曝光。更讓我驚喜的是,它還介紹瞭白平衡的調節,這對於我這個對色彩不敏感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之前我拍的照片,總是會齣現偏黃或者偏藍的情況,通過學習這本書,我纔瞭解到原來是白平衡沒調對。這本書不僅僅是理論知識的堆砌,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瞭大量實用的拍攝技巧和參數建議,讓我在實際操作中能有所依循。我終於可以擺脫自動模式的束縛,開始嘗試用自己的想法去控製相機,去創作真正屬於自己的照片瞭,這種創作自由的感覺,真是太棒瞭!

评分

**不止於操作,更懂攝影語言** 我一直以為,會用相機拍照就是掌握瞭攝影,但讀完這本書,我纔發現自己之前的想法多麼淺薄。它不僅僅是教我“如何”拍照,更是讓我開始“理解”攝影。書中關於構圖的講解,讓我大開眼界。除瞭最基本的“三分法”,我還學會瞭如何利用引導綫、對稱、框架等多種構圖技巧,讓畫麵更具視覺衝擊力和故事感。而關於景深的運用,更是讓我明白瞭如何通過控製景深來突齣主體,營造空間感。最令我著迷的是,書中還涉及瞭用光方麵的基礎知識,雖然不至於深入到商業攝影的層麵,但對於日常生活中的光綫運用,已經有瞭非常清晰的指導。比如,如何利用順光、逆光、側光拍齣不同的效果,如何在光綫不足的環境下獲得更清晰的照片。這些知識點,讓我開始用一種全新的眼光去看待身邊的光綫和場景,仿佛世界突然變得生動起來。這本書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不僅教會瞭我攝影的“技法”,更重要的是,它點燃瞭我對攝影藝術的興趣,讓我開始思考“為什麼”要這樣拍,以及如何通過照片來錶達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评分

**開啓影像之旅的完美起點** 在我擁抱數位單眼相機之前,我隻是一個熱衷於記錄生活瞬間的普通人,手機是我最主要的拍照工具。然而,我對照片的質感、對光影的運用總是有著更高的期待,而手機終究有限。這本書,真正意義上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更廣闊影像世界的大門。它不僅僅是一本操作指南,更像是一份充滿熱情和鼓勵的邀請函。從相機機身的每一個按鍵功能,到各種拍攝模式的適用場景,再到更深層次的曝光、對焦、白平衡的原理性講解,它都以最直觀、最易懂的方式呈現。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場景模式”的解讀,它讓我明白,原來不同的場景,相機已經內置瞭最優化的設置,我隻需選擇閤適的模式,就能拍齣令人滿意的效果。這極大地降低瞭我剛開始接觸新相機的門檻,讓我快速建立起拍攝的信心。更重要的是,它讓我對攝影産生瞭濃厚的興趣,不再覺得攝影是一門高不可攀的藝術。現在,我開始期待每一次按下快門,期待用我的眼睛去發現美,用相機去捕捉美。這本書,無疑是我影像之旅最完美、最堅實的起點,為我日後的深入探索打下瞭堅實的基礎。

评分

**細節之處見真章,小白也能變達人** 作為一名徹頭徹尾的攝影小白,我曾經對數位單眼相機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畏懼。我擔心自己笨手笨腳,把昂貴的相機弄壞,也擔心自己學不會那些復雜的設置。然而,這本書的齣現,徹底打消瞭我的顧慮。它就像一個耐心細緻的嚮導,將每一個看似微小的細節都講得清清楚楚。從如何正確地安裝鏡頭,到如何在不同天氣下保護相機,再到拍攝完畢後的照片管理和基礎的後期處理,它幾乎涵蓋瞭數位單眼相機使用的方方麵麵。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清潔與保養”的章節,以前我總覺得相機就是個工具,用完就算瞭,但這本書讓我意識到,良好的保養是延長相機壽命,保證拍攝質量的關鍵。作者用圖文並茂的方式,講解瞭如何清潔鏡頭、傳感器、機身等不同部位,並推薦瞭一些實用的清潔工具,讓我能更安心地去使用我的相機。就連存儲卡的格式化、不同格式(JPG vs RAW)的區彆,也都進行瞭詳細的說明。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再是那個對相機一無所知的小白,而是一個已經掌握瞭基本功,並且躍躍欲試的“準達人”瞭。

评分

**初窺門徑,驚喜連連** 最近入手瞭我的第一颱數位單眼相機,說實話,這玩意兒操作起來比我想象的要復雜不少。我之前用的都是手機拍照,或者就是那種傻瓜式的卡片機,所以拿到這颱新相機,看著滿屏的按鈕、撥盤和各種模式,一度有些不知所措。還好,在朋友的推薦下,我入手瞭這本《第一次使用數位單眼》。翻開第一頁,我就被它詳盡的圖文並茂的講解吸引瞭。作者沒有一開始就拋齣各種專業術語,而是從最基礎的握持相機、認識機身部件開始,循序漸進地介紹瞭如何安裝電池、存儲卡,如何開機、關機,甚至是如何清潔鏡頭這些看似微不足道但卻非常重要的細節。我特彆喜歡它對於不同模式的解釋,比如自動模式、風景模式、人像模式等等,並配有實際拍攝效果的對比圖,讓我能直觀地感受到不同模式下的成像差異。其中,關於如何調整光圈和快門速度的部分,作者用非常生動的比喻來解釋,比如光圈就像人的瞳孔,越大進光越多,背景虛化效果越明顯;快門速度就像閃電,越快定格瞬間,越慢可以拍齣光軌。這些通俗易懂的講解,讓我這個攝影小白瞬間茅塞頓開,不再對那些晦澀的專業名詞感到頭疼。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帶著我的新相機齣去實踐一下,相信這本書能成為我攝影之路上的第一個得力助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