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要上哪一堂自然课?
自然观察超有趣!
超过100种小动物,就在你身边。
这是一本很可爱的自然观察图文书,以一年12个月在住家附近观察到或饲养的动物为主角。内容大多是昆虫,但也有蝙蝠、蜥蜴、壁虎、野鸭、蟾蜍等其他动物。
作者石森爱彦以一种有点朴拙可爱、但又详细写实的画风,描绘出他眼中的生物世界,并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记录他亲身观察、饲养所得出的第一手资讯。他把自己也画入了书中,阅读起来,就好像跟着他走出家门外,学了一堂堂的自然课。而他带点幽默的笔调,更是让人觉得亲切不已。是一本画面精采而且观点独特的图文书。
作绘者简介
石森爱彦 Yoshihiko ISHIMORI
西元1958年生于日本东京,桑泽设计研究所平面造型设计研究科毕业,现为插画家。以《17 年蝉之谜》、《多贺城烧瓦之谜》(文艺春秋)二书插画获得极高评价;其他插画作品包括《存活的生物,灭绝的生物》(日本实业)、《爸爸教的科学课》(宝岛社)等;绘本有《用超市购物袋制作无骨架风筝》(福音馆)等。曾多次举办蛋彩画个展,并为居家当地自然观察会的会长。
译者简介
宋碧云
东吴大学日文系毕业,曾任职牛顿杂志日文编辑,目前专职翻译。译着有《犬博物学》、《植物趣味问答题》、《动物的亲子关系》、《不可思议的昆虫世界》、《鱼类爱情物语》,以及《昆虫记6:芫菁大冒险》等书。
作者的话 4
4月
春天来了。蝴蝶开始翩翩飞舞! 8
谁能消灭蚜虫?瓢虫的幼虫! 10
5月
各式各样的椿象 12
葛藤上的昆虫 14
这种绿色虫子是什么虫的幼虫呢? 16
螳螂诞生了! 18
6月
出现在生态区的蜻蜓 20
你认识笄蛭吗? 22
来看凤蝶的羽化吧! 24
7月
虫子最爱吃乌敛莓了! 28
来饲养草蜥吧! 30
晚上出来的壁虎 32
8月
夏天,传来阵阵蝉鸣! 34
8月对虫来说也很炎热! 36
傍晚,蝙蝠四处飞翔 38
9月
夜晚,蟋蟀大合唱 40
发现大蚊! 42
10月
好多好多的红蜻蜓! 44
这个季节的螳螂 46
11月
晴天时,还有蝴蝶飞翔…… 48
12月
在阳台招唿鸟儿 50
1月
寻找冬天的虫子 52
冬天,野鸭聚集的地方 54
2月
冬天的白角肥(虫叟),「只有雌虫吗?」 56
有一只这样的鸟呢! 60
3月
观察蟾蜍的卵和蝌蚪 62
审订者序
家门外的自然课,开课了!
朱耀沂
《家门外的自然课》是一门免缴学费就可以上的自然课,内容丰富而有趣,你只需要付一点材料费,拿出好奇心,认真的观察就可以。这门课不需要昂贵的器材,准备放大镜、饲养箱及一些记录文具就可以。
这本书提醒我们:在我们身旁其实有不少动物在走动。生活在都市里的人往往认为自己生活的环境不适合自然观察,但要到野外又没有那么多时间,还要考虑交通等的问题,因而错失许多美好的学习机会。其实那些不过是借口,若是有心,在住家附近的小公园、所在的社区、学校,在路边,在行道树旁,甚至家中阳台的花盆植株上,都可以作自然观察。略为用心,就能找到不少动物。虽然牠们大多是小型且不起眼,然而这样更好,因为大型而漂亮的动物比较引人注意,已有不少别人观察及调查的资料可供参考,那些不起眼的小动物反而提供我们有新发现的机会。
在本书出现的动物约有150种,由于作者以东京住宅区为观察地,难免包括一些台湾看不到的动物,但大约有七成是台湾看得到的。所以本书的实用性未因地域之别而锐减,反而可以与我们在台湾看到的作一对照,仍是一本绝佳的自然观察指南。
台湾地处热带至亚热带,素有「昆虫王国」的美誉,分布于台湾的昆虫种类远比日本多很多,可说是作自然观察最理想的地方。所以若是有心,看完这本书马上就可以开始上你的「家门外的自然课」了。但要记得,要作好自然观察,耐心、恆心和细心是一定需要的。
前言
身旁的生态剧场
林耀国
在一些演讲场合常会有民众问到:「哪里较适合自然观察?」通常我的标准答案只有一个:「你家或你家附近。」没错,观察自然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从日常生活中容易接触的场所开始。其实自然一直存在我们的生活圈里,举凡蚊蝇、蟑螂、壁虎、蜘蛛等家里常见的不速之客,都非常适合贴近观察;还有偶尔到窗台造访的麻雀、屋檐筑巢育雏的家燕。甚至每天上学、上班路径旁的行道树,也许正绽放着美丽的花朵。大自然精彩的戏码每天都在上演,看不见的不是我们的眼,而是我们的心,只要有心亲近自然,自然是无所不在的。
石森爱彦先生以其居家附近常见的生物作为观察对象,大部分是已适应人类环境的昆虫、爬虫类、蛙类和都会中常见的鸟类等,虽然与台湾的物种不尽相同,但其观察过程与记录方式充满野趣,除了是指引读者就近观察自然的一种简易途径,相信也能启发读者对自家周遭环境的关心。虽然时下有许多观察记录工具可供选择,诸如数位相机或动态摄影机,但我还是最鼓励手绘的记录方式,因为在长时间的绘制过程中,更能仔细观察生物的身体构造、颜色与其生态习性。这本石森爱彦先生的个人观察笔记画风深具亲和力,观察入微,非常适合亲子共读。
观察自然最重要的是随时保持好奇的热诚,同时用心体会;细心观察;耐心等待;专心思考;欢心记录,并且尊重生命;爱护环境。秉持这些原则,相信你也能拥有属于自己的自然观察经验,享受其带给你生命的愉悦和丰足。
后记
石森爱彦
在住家附近走动时,能够遇见各种生物是很令人高兴的事,让我更能够感受季节的变化,也会觉得自己居住的地方,环境并不是太恶劣。
在我发现的生物中,有许多是昆虫。毕竟昆虫占了所有生物的75%以上,所以会这样也是理所当然的。而且有了昆虫,鸟类才会来呀!
我所住的社区附近有相当多的生物,可能是因为这个地区有许多学校。生物会栖息在有植物的地方,而校园周围都会栽种植物,也有花圃。除此之外,在闲置的校舍后面,或打扫不到的角落里,这类场所也会有各种生物在其中生活着。
另外,城镇中铁路的沿线随处生长着草木。虽然无法走近,但我认为都市中宝贵的绿地里都会有昆虫聚集,并且飞越栅栏或飞到网外。
不过,第45页那个有薄翅蜻蜓飞行于上空的草丛,最近被柏油覆盖了。而第62页的生态池,今年(2009)并没有蝌蚪诞生,或许是因为附近施工造成的。
这本书所描绘的,是我家附近——日本东京板桥区的情形。但其实不管住在哪里,我们身旁每天总是有许多生物在变化,我想你家附近也是一样。
现今的环境变化既剧烈又迅速,如果这本书能够启发大家重视周遭生活中的种种生物,我会感到很高兴。
今后,仍然期待能够在住家附近遇见各种生物!
2009年初夏 石森爱彦
我最近在書店隨手翻到一本關於「家門外的自然課」的書,雖然我還沒機會仔細拜讀,但光是書名就讓我充滿好奇。住在台灣這麼多年,我們周遭其實藏著許多被我們忽略的自然寶藏。像是離家不遠的小公園,裡面可能就住了各式各樣的昆蟲,聽著牠們的鳴叫,觀察牠們的生態,本身就是一堂生動的自然課。或者,住在郊區的朋友,家門口也許就是一片綠意盎然的田野,可以聽鳥兒在樹梢上唱歌,看著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感受四季更迭帶來的不同景緻。這本書的書名,似乎就是邀請我們放下對課本的刻板印象,去發掘生活周遭最真實、最有趣的自然奧秘。我相信,當我們願意走出家門,用心去觀察,每一個角落都可能是一本精彩的自然教科書。台灣這片土地,擁有豐富多樣的生態環境,從高山到海邊,從城市綠地到鄉間小徑,處處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自然知識。這本書的出現,也許能喚醒更多人對身邊自然的關注,讓我們重新連結這片孕育我們成長的土地。
评分我對「家門外的自然課」這本書非常感興趣,因為它觸及了一個我一直以來都很關心的主題:如何讓更多人,特別是現代都市人,重新連結自然。我們常常在水泥叢林中生活,對於周遭的生態越來越疏離。然而,台灣這片土地擁有如此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從海邊的潮間帶生物,到山區的動植物,都等待著我們去認識。這本書的名字,彷彿在邀請我們推開家門,去重新發掘那些被我們忽略的自然角落。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創新的視角,讓我們看到,即使在最平凡的環境中,也能發現令人驚豔的自然現象。例如,如何觀察城市中公園裡的昆蟲生態,如何利用住家周圍的植被來吸引鳥類,甚至是如何透過簡單的工具來記錄我們觀察到的自然景象。我相信,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自然知識的書,更是一本關於如何培養觀察力、培養對生命的尊重,以及重新找回與土地情感連結的啟發性讀物。
评分這本「家門外的自然課」,聽起來就有一種很溫馨、很親切的感覺。它不像是一本厚重的學術著作,更像是一個充滿生活智慧的分享。我一直覺得,對孩子們來說,最好的自然教育,其實就是從最貼近他們生活的地方開始。例如,教會他們分辨小鳥的叫聲,認識住家附近常見的植物,甚至是觀察蚯蚓在土壤裡蠕動。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觀察,其實都蘊含著豐富的生命知識。這本書的書名,恰恰點出了這種教育的本質,就是把自然教室從教室裡延伸到真實的生活空間。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許多具體的建議和方法,讓家長們能夠輕鬆地帶著孩子一起去探索,去學習。台灣的環境其實非常適合進行這樣的自然觀察,無論是在城市的綠地,還是鄉間的小徑,都能找到無窮的樂趣。我相信,這本書會是許多家長帶領孩子們開啟自然探索之旅的最佳夥伴。
评分「家門外的自然課」,這個書名讓我想到了小時候,我爺爺奶奶總是教我辨識各種植物,認識不同的鳥類。雖然那時候我年紀小,很多東西都記不太清楚,但那種親近自然的感覺,卻一直留在心裡。現在住在台北,生活圈很小,主要就是辦公室和家兩點一線。偶爾假日想親近大自然,也得特地開車到山上或是海邊。我總覺得,是不是我們離自然太遠了?這本書聽起來就像是在告訴我們,其實不需要跑很遠,家門口、社區公園,甚至是陽台上的盆栽,都能是我們學習的對象。它或許會分享一些簡單易懂的觀察方法,教我們如何識別常見的昆蟲,如何分辨不同的樹葉,甚至如何觀察雲的變化。我對這本書充滿期待,希望能從中學到一些實用的技巧,讓我能更有意識地去發現和欣賞身邊的自然之美。畢竟,台灣這麼美麗的寶島,有太多值得我們去探索和了解的地方了。
评分這本「家門外的自然課」,光聽名字就讓人覺得非常親切,也勾起我許多童年回憶。小時候,我住在眷村,旁邊就是一片未開發的空地,夏天時,我們一群孩子就在那裡追逐蜻蜓,聽蟬鳴,晚上還會跑去草叢裡抓螢火蟲。那時候,大自然就是我們的遊樂場,也是我們最直接的老師。現在都市化了,雖然我住在公寓裡,但週末還是喜歡帶著家人去郊外走走,或是到休閒農場體驗一下。有時候,看到小朋友們對著一隻小螞蟻也能看得津津有味,我就覺得,其實自然教育就在我們身邊,只是我們常常因為忙碌而錯過了。這本書,我相信應該就是引導我們如何重新找回那份對大自然的赤子之心。它或許會告訴我們,怎麼在城市裡找到一塊綠地,如何觀察身邊的植物,甚至如何聆聽風的聲音,雨的節奏。對我來說,這本書的意義,不只是學到知識,更是找回一種與土地連結的情感。在這個步調快速的時代,能有一本這樣的書,提醒我們慢下來,感受生命的美好,真的很重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