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将日常常见的现象,与孩子在校所学的化学相结合,让化学知识显得更生活化也更有趣。是一本理论与实际兼具,同时又有趣味,相信也能赢得家长信赖,孩子也爱看的好书。
名侦探明雪又来了,这次他又会如何以热爱科学、立志成为鑑识人员的态度,运用课堂所学以及平常累积的知识,来解决发生在生活周遭种种启人疑窦的案件呢?更没想到,侦探工作也出现竞争对手,而且还是个热爱棒球的小男生。想知道这个小侦探是谁吗?想看明雪如何解开银筷子试毒的祕密吗?而各地土质不同又是如何成为破案关键呢?答案都在书里头唷!
全书共11篇,包括水质优养化的产生、蝙蝠的声纳定位、硫化银的变化以及针孔成像的原理等等。
作者简介
陈伟民
台北市人,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化学系毕业,曾任国中理化科及高中化学科教师,目前从事国中和高中教科书编写,科普写作及翻译等工作,作品散见《科学教育月刊》、《青年世纪》、《发现》、《幼狮少年》、《中国时报》等报章杂志,着有《智多星出击》、《智多星出击PartⅡ》、《天才小玩子》、《谁杀了大恐龙?》、《大家来破案》等书。
推荐序
现代版的福尔摩斯与马盖先
光阴荏苒,我和陈老师伟民兄认识已将届30年。
民国69年,我们同在新庄市新泰国中服务,他教化学(理化),我教国文。他是学校的名师,凡他任教的班级,化学(理化)成绩必定数一数二,因此就成为大家指定的王牌老师。我们也曾合作同教一个班级,对他教学之生动,深受家长及学生肯定感到佩服,并有一种「有为者亦若是」的企羡。
81年新庄高中成立,他果然成为创校第一批被挖角延揽的对象,直到退休。而我也在同年离开原校到板桥高中服务,但是我们之间因为刊物约稿的关系,仍时有联系。
大学毕业服务教职开始,我一直参与台北县救国团《青年世纪》(北县青年)的编辑工作,每次都要为新的专辑企画「捻断数根须」,或将一头白发搔更短,凡是需要「科学」方面的文章,我第一个想到的当然是好友伟民兄,而他也一直未让我失望,因为他不只是一位化学(理化)老师,他更是博学多闻,尤其有一支连一般文科毕业生都自叹弗如的生花妙笔,对历史也有超出常人的涉猎与研究,因此请他写作科学性文章,常能设想精妙,引人入胜,加上文字畅达,常让人不忍释卷。
74年开始,台视每周定期播出《百战天龙》影集。剧中主角马盖先四处冒险,他从不携带武器,利用的是他的沉着冷静、智慧以及广泛的物理、化学知识,将身旁一些平凡无奇的东西化腐朽为神奇成为克敌的武器。这个影集激发我的灵感,心想马盖先这么神勇,利用简单的理化知识就能凡事逢凶化吉,其中除了戏剧效果外,他那些应用的知识有根据吗?于是,兴起仿照影集中应用日常科学知识以破案或脱险的桥段,重新编写故事,并加以解析以供学生参考的念头,第一个想到的不二人选当然还是伟民兄。于是自80年9月开始的《青年世纪》便有了〈马盖先出击〉,这是我们在编写上第一次而且非常成功的合作。
后来,中国时报对《青年世纪》中某些单元的青睐及肯定,彼此商定将某些单元文章移至中国时报每周刊出,其中伟民兄写的〈马盖先出击〉自是首选之一,因应报纸版面,除专栏名称改为〈大家来破案〉外,字数也增加,专栏推出后深受喜爱。后来专栏暂停,伟民兄又接受邀约,继续在《幼狮少年》以相同的人物发展出一系列侦探故事,也大受欢迎。而今欣见这些有趣、有益又有根据,融文学、历史、逻辑推理与物理、化学等知识于一炉的文章要结集出版,个人自是欢迎及欢喜至极。
我们常说「教育国之本」,强调教育的重要,这是任何人都笃信的事实,但是「教育」要如何成为国之本,重点在教育的内涵及教育的方式,前者属于教什么,后者则是如何教的问题。
孟子说:「教亦多术」,强调教育的方法不只一种,但不管教育的方法有多少种,其中最重要的共同点都是要吸引学生,让学生对所教的内容有兴趣,产生好奇心,确认所学的不只是应付考试,考完即丢的无用的东西,而是可以融入生活中,以备时时所需,才能发挥引人入胜的效果,提升学生学习的意愿,尤其一些原本对知识没有兴趣,或者没有信心的学生,因为教育方式的改变,终能被循循诱导,产生兴趣,激发信心,这靠的就是教师「善诱」之功。
一样的教师,一样的师资培育,但有成功与失败的教师,其中的分野关键就在教师是否具有「善诱」的功力,能将平淡乏味的教材教得生动有趣,能将学生视之如畏途的学习过程变为津津乐道的进学之旅。「传道、授业、解惑」其实不难,只要事先多准备,人生历练多些即可,但是要让学生真的有「如坐春风」的感觉,就真的要靠教师化雨的功力了。简单的说,教书大家都会,如何教得生动有趣,让难懂的知识好懂易吸收,这才是功力所系。
陈老师伟民兄本来就是一个说故事高手,是真正会教书的人,上课幽默有趣,信手拈来,左右逢源,能化生硬的科学理论为易懂难忘的知识;而其妙招之一就是将深奥难懂的内容,融于日常生活中,透过故事的引导,让知识与生活连结,让生活就是知识的活用,二者不再渺不相涉,真正做到生活知识化,知识生活化。
本书是主角中学生明雪(冰「雪」聪「明」?)的生活经历(冒险?)。明雪应用平日所学的知识,破解生活难题及突破种种难关,不但丰富自己人生,也帮助警方破案。阅读本书,就像看现代微型的「福尔摩斯」,生动有趣,巧妙结合推理逻辑及生活知识,尤其主角就是学生,读来更觉亲切。看完本书有「过关斩将」、「豁然开朗」的快感,同时也学会该懂的科学知识。对教师而言,这是一个很好的启发教材:原来理化可以这样教,应该这样教。对一般学生及大众而言,原来理化可以这么有趣,理化可以这样学。
而更重要的是,对伟民兄而言,他为理化教学另辟一条有趣又能学得好的蹊径;对我则以能躬逢本书原始构想的催生为荣,以有伟民兄这样的朋有为傲。
国立武陵高级中学林继生校长
作者序
科学家就是侦探
大家来破案是长达十年的专栏文章集结而成,对我个人而言,是将长期的工作做一总结,而内心则期盼能吸引一些孩子喜欢科学。
很高兴在第一集出版后能有一些回响,首先感谢吴原旭老师指正了其中引用数据的错误,幸好在再版时能加以更正。他也指出全书里看不到弟弟明安办案的情节,只有姊姊明雪的个人秀。我为了破除科学是男性专利的迷思,故意以姊姊明雪为主角,但也设计一个活泼好动的弟弟为配角。在专栏中,其实姊弟两人各擅胜场。姊姊长于推理,弟弟精于观察。只是第一集恰好都选了以姊姊为主秀的故事,这次第二集的出版,选了几篇以弟弟为主秀的文章弥补上一集的偏颇。
第一集出版以后,我赠送给每位学生一本。后来在上课时,偶尔就会听到学生突然惊唿:「这就是某篇中明雪使用的原理,对不对?」那时我心中的喜悦,真是难以形容,因为这就是我写作的初衷啊!让孩子由故事中轻松学会科学原理,同时引起她(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昨天我上课时,讲到电子组态,有位学生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说:「看不见的东西也能讲得头头是道!」是的,科学家就像侦探,面对看不见的事实真相,要仔细收集实验数据,然后研判、推论,与其他科学家争论、竞赛,看看谁先破解事实的真相。侦探在搜捕真凶时也是如此,凶手不会轻易现身,侦探要搜寻与案情相关的蛛丝马迹,以推理手段抽丝剥茧,破案有时间压力,要在凶手脱逃或杀害下一名被害者前将之逮捕归案。科学家和侦探的工作情形如此相似,科学家就是追寻真相的侦探。
到了现代,科学家就是侦探有另一层意义。因为科学家担任了现代侦探工作中最关键的工作---证据的分析。传统侦探的办案手段现在都用不上了。像戏剧里的包公动不动就对嫌疑犯用刑,以现代眼光来看,这种刑求来的供词根本没有法律效力,用刑的司法人员还要坐牢。福尔摩斯的老派推理简直是开玩笑,例如看到某人手上有茧,就说对方是水手。我告诉你,我满手是茧,不过我不是水手,我拉单槓拉出来的。
李昌钰博士成为现代神探的代表词,也宣告科学家成为侦探的时代来临。在电视影集《CSI犯罪现场》中,触目所及的都是气相色层分析仪、质谱仪等化学分析仪器,一部好的侦探剧也是一堂精彩的化学课。
真实世界里的侦探改由科学家担纲,侦探小说的型态也随之转移。派翠西亚.康薇尔的女法医系列及杰佛瑞.迪佛的神探莱姆系列(第一部即为《人骨拼图》),都是此种科学家类型的经典之作。
本书中有些情节在外行人看来,简直匪夷所思,像「尘土追踪」由轮胎中的尘土破解嫌犯藏匿人质的地点,会不会太牵强?事实上,当年的西德警方即曾经由恐怖分子遗弃的座车轮胎上刮下尘土进行分析,因而画出嫌犯的活动范围;再由其使用过的马桶採集样本,得知嫌犯喜欢的餐厅,因而顺利将恐怖分子逮捕归案。科学的进展使真实的案例比小说更令人难以置信。
我的学生中也有人立志长大要当刑事专家和法医,不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实现这个梦想。对科学有兴趣的同学不妨把科学侦探的工作列入努力的目标之一,将来摘奸发伏的工作就靠你们了!
陈伟民
这本《大家来破案Ⅱ》光是听书名就让人热血沸腾!我一直都觉得,真正好的推理小说,不仅仅是让你猜出凶手是谁,更重要的是它能带领你去思考,去理解人性的复杂,去剖析每一个角色背后的动机和情感。第一集就给了我很多这样的启发,让我觉得这些故事不仅仅是娱乐,更是一种对人性的探索。 所以,对于第二集,我最大的期待就是它能在案件设计上更进一步,不只是在逻辑上做到严谨,更能在情感的刻画上有所突破。 我希望看到一些案件,能够触及到更深层次的人性弱点,比如贪婪、嫉妒、复仇,或者是一些关于爱与背叛的故事,这些都是能够引起读者强烈共鸣的点。 同时,我也希望书中的角色能够更加鲜活立体,不只是为了破案而存在的工具人,他们自己也应该有自己的故事,有自己的情感纠葛,这样才能让整个故事更加饱满,也更能打动人心。 毕竟,一个好的侦探故事,就像一面镜子,能够照出人性的光明与黑暗,让我们在破案的同时,也能反思自身。 希望《大家来破案Ⅱ》能给我带来这样的阅读体验,让我不仅仅是在解谜,更是在体验一段深刻的人生故事。
评分《大家来破案Ⅱ》!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一种引人入胜的魔力!我超级期待!我一直觉得,一个好的推理故事,不仅仅在于它有多“烧脑”,更在于它能不能触动人心。第一集的案子,有些让我印象深刻的,不仅仅是因为解谜的过程,更是因为案子背后所揭示的人性,那些复杂的纠葛,那些难以言说的情感,都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所以,对于《大家来破案Ⅱ》,我最大的期待,就是它能在案件的设计上,更加深入地挖掘人性的层面。 我希望看到一些案件,能够将悬疑与情感完美地结合起来,让读者在解谜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角色的悲欢离合,体会到人生的无奈与挣扎。 也许,凶手并非全然是十恶不赦的坏人,也许,受害者也并非全然是无辜的。 这种模糊的界限,更能引发读者的思考,也更能让故事变得深刻。 我也希望书中的人物,不仅仅是解谜的工具,他们本身也能够成为故事的一部分,有自己的情感线,有自己的成长弧光。 让我能更真切地感受到,他们是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有爱有恨。 相信《大家来破案Ⅱ》一定能带给我不一样的阅读体验,让我在惊心动魄的推理故事中,品味到更多人生的百态。
评分听到《大家来破案Ⅱ》的消息,我真是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第一集的精彩程度,简直是让我欲罢不能。我特别欣赏那种,案件的设定非常具有挑战性,而且结局绝对出人意料的风格。 作为一个资深的推理迷,我总是对那些“不可能犯罪”的设定情有独钟,就是那种,看起来完全无法实现,但是作者却能通过巧妙的设计,让这一切变得合情合理。 我希望《大家来破案Ⅱ》能够带来一些这样令人惊叹的“不可能犯罪”案件,让我开足马力去思考,去分析,去尝试打破那些看似牢不可破的逻辑。 同时,我也希望书中的解答能够充满智慧,不是那种简单粗暴的逻辑推演,而是能够展现出作者对犯罪心理、对人性弱点深刻的理解。 也许,真正的凶手并非我们最初怀疑的对象,也许,动机也并非我们所想的那样简单。 我相信,《大家来破案Ⅱ》一定不会让我失望,它一定会为我带来一次又一次的惊喜,让我对推理小说有更深的认识和更深的喜爱!
评分说实话,第一次看到《大家来破案Ⅱ》的书名,我脑子里立刻就浮现出各种经典的侦探片桥段。 我个人是那种特别喜欢“抽丝剥茧”类型推理小说的读者,就是那种,案件刚开始的时候,线索少得可怜,谜团重重,让人觉得无从下手,但是随着故事的推进,一点一点地,看似无关的细节开始串联起来,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画面。 这种循序渐进,让读者跟着主角一起推理的过程,真的非常有成就感。我希望《大家来破案Ⅱ》能够提供大量的、细致入微的线索,无论是物证、证词,还是角色之间的微妙互动,都能够成为解开谜团的关键。 同时,我也希望作者能够巧妙地设置一些“红鲱鱼”,也就是误导性的线索,让我觉得我猜到了真相,结果却被狠狠地打脸,这种“被耍”的感觉,反而更能激起我的斗志,让我继续往下读,直到找出真正的凶手。 另外,如果案件的背景设定能够比较独特,比如发生在一些特别的场景,或者涉及到一些特殊的行业知识,那会更有意思。 期待《大家来破案Ⅱ》能带给我一场酣畅淋漓的智力较量!
评分哇,收到《大家来破案Ⅱ》的消息,真的超期待!我之前就超喜欢第一集的,那几个案子都设计得巧妙又烧脑,而且每个凶手都藏得那么深,每次都猜不到最后,一直到作者揭晓答案的时候,才会恍然大悟,觉得“啊!原来是这样!”,那种刺激感到现在还记忆犹新。希望第二集能延续这样的风格,带来更多令人拍案叫绝的谜团,让我有机会再次化身为侦探,和书中的角色一起在字里行间追踪线索,破解迷局。 我特别喜欢那种需要大量细节描写,才能让读者有代入感的推理小说,希望《大家来破案Ⅱ》在这一点上也能做到位,无论是案发现场的布置,还是人物的对话,都能细致入微,让我们能更深入地感受故事的氛围,更准确地捕捉到那些容易被忽略的蛛丝马迹。 另外,如果能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反转,或者能挑战我固有的推理模式,那就更棒了!毕竟,推理的乐趣就在于挑战和超越自己,希望这次的案件能够让我绞尽脑汁,甚至颠覆我的认知。 拜托拜托,一定要是那种读完后,还能让人回味无穷,反复琢磨的案子啊!我已经迫不及待想看到那些聪明的诡计,和那些被巧妙隐藏的动机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