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艺术(精装)

原始艺术(精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艺术史
  • 原始艺术
  • 艺术
  • 文化
  • 人类学
  • 精装本
  • 艺术设计
  • 收藏
  • 图文
  • 艺术欣赏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文化艺术,在我们的世界里常常被分成两个大脉络:一个是起源自近东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及欧洲旧世界的「西方文化」;另一个是以印度和我们中国为最大发展中心的「东方文化」。

  其实,在这个世界里,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民族,他们远离被称作文明的这两个大主流,在封闭的环境中,发展出自己的文化,我们就称他们是「自然民族」,而这些自然民族的艺术创作,无论是起源、发展的路线、表现的形态及风格,和东方西方都很不相同。我们通常称做是「原始艺术」。

  按照这个说法,那么东南亚的土着、美洲的印第安人、阿拉斯加的爱斯基摩人、非洲的黑人及大洋洲土着族群的艺术创作,都可以称作「原始艺术」。

  自然民族的艺术,目的大都在传达部族间的宗教信仰和社会组织。他们既不靠文字,也不需要由教师传授,但还是很自然的一代代流传下来。各种民族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宗教信仰下,发展出各式各样风格独特的原始艺术,因为它和日常生活习习相关,所以格外生动活泼。

  这儿,我们将一区一区地来介绍、欣赏这些纯朴有趣的自然民族的艺术。

作者简介

赖明珠

  一九五七年生,台大中文系毕业。现就读于英国爱丁堡大学东亚研究所,攻读日据时期台湾东洋绘画的发展史。曾发表有关研究台湾早期美术家文章于台北市立美术馆馆刊及艺术家杂志。编纂有「郭雪湖画集」等。

好的,以下是一本名为《远古回响:史前艺术的密码》的图书简介,旨在详细描述其内容,同时完全避开对“原始艺术(精装)”一书的任何提及,并力求自然流畅: --- 远古回响:史前艺术的密码 一部追溯人类想象力源头的恢弘史诗 导言:我们如何开始“看见”世界 人类历史的开端,并非只有工具和火种。在第一声口耳相传的低语出现之前,我们的祖先已经开始用双手和色彩,为这个尚待命名的世界刻下意义。他们留下的岩画、雕刻和小型饰品,不仅仅是简单的符号记录,更是人类心智成熟的决定性证据——想象力的诞生。 《远古回响:史前艺术的密码》是一部深入探索人类文明黎明时期视觉表达的重量级著作。它摒弃了传统的考古学叙事框架,转而采用一种跨学科的视角,将艺术史、认知科学、人类学和符号学熔于一炉,试图解码那些深埋于冰川、洞穴和荒野之中的沉默信息。本书聚焦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早期,横跨欧亚大陆乃至全球关键遗址的艺术实践,旨在还原那些被时间磨损的“第一批图像”背后的驱动力、社会功能及其对后续文明的深远影响。 第一部分:冰河时期的画布——洞穴艺术的深度解析 本书的第一部分将读者带回数万年前的冰河时代,那些被地质变迁封闭的黑暗洞穴,实则是人类最早的“圣殿”和“档案馆”。 第一章:光与影的剧场 我们详细考察了欧洲,特别是法国南部和西班牙北部的标志性洞穴群(如拉斯科、阿尔塔米拉、肖维)。这不是简单的图录展示,而是对创作技法的细致重构。我们分析了艺术家如何利用洞穴壁的自然凹凸来赋予动物形象以三维动感;如何调配基于赭石、锰矿和木炭的天然颜料,实现令人惊叹的色彩层次;以及,至关重要的是,火把和动物脂肪灯如何共同创造了短暂而神秘的光影剧场,使静态的图像仿佛在黑暗中“呼吸”和“移动”。 第二章:猎物的灵魂与狩猎的魔法 史前艺术的核心主题无疑是动物。本书对描绘的野牛、猛犸象、犀牛和马匹进行了细致的符号学解读。传统的“狩猎魔法论”被置于新的语境下审视,同时,我们引入了“共情叙事”和“社群记忆存储”的理论。这些动物形象不仅仅是对现实的模仿,更是对特定物种的精神化身的捕捉,是知识传递和身份认同的关键载体。我们特别关注了那些罕见的人物形象——半人半兽的“巫师”形象,它们揭示了当时社会结构中可能存在的萨满主义实践和超自然信仰的雏形。 第三章:几何的低语与符号的起源 在具象图像之外,洞穴墙壁上布满了大量的几何标记、点阵和抽象符号。本书投入大量篇幅研究这些“难以解读”的部分。通过与现代人类学家的观察对比,我们提出了这些符号可能与早期历法、计数系统,甚至是社群内部的空间标记或性别区分有关的假说。这些点和线,是人类从自然具象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跳板。 第二部分:小物件中的宏大叙事——移动艺术的智慧 史前艺术并非只存在于固定的岩壁之上。第二部分将焦点转移到那些可以随身携带、制作更为精细的“移动艺术”(Art Mobilier)。 第四章:维纳斯群像的身体政治学 从霍勒·费尔斯(Hohle Fels)的女性形象到多维·德利·韦斯托尼采(Dolní Věstonice)的陶土人偶,这些小型雕塑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史前人类对“身体”的认知。本书深入探讨了这些雕像的共同特征——夸张的生殖特征与被弱化的面部。我们不再将她们简单地视为生育崇拜的象征,而是将其解读为关于生命力、健康和社群延续的复杂的社会宣言。我们还分析了发现地点的环境,探讨了它们在短暂聚居地中的交换价值或仪式功能。 第五章:骨骼、象牙与音乐的共振 象牙与骨骼是史前艺术家最精密的媒介。本书详述了在德国施瓦本侏罗山发现的笛子制作技术,这些乐器比已知的人类历史记录要早数千年。这些精美的骨笛不仅揭示了高超的工艺水平,更重要的是,它们证明了在狩猎与生存之外,组织化的声音艺术和集体性的音乐体验早已融入早期人类的社交和仪式生活。对这些雕刻在动物硬组织上的纹样进行对比分析,也揭示了不同地域间审美影响的可能性。 第六章:装饰的哲学:佩戴的意义 从穿孔的贝壳到打磨光滑的兽牙项链,装饰品是史前身份政治的无声语言。我们分析了这些装饰品在贸易网络中的流动性,以及它们如何成为群体归属、地位彰显或个人经历的标记。一个精心挑选和佩戴的饰品,是使用者与自然世界、社群世界建立联系的微型仪式场域。 第三部分:跨越大陆的回响——非欧亚史前艺术的视角 为避免欧洲中心论,本书的第三部分将视野拓展至欧亚大陆以外,探讨不同地理环境下人类想象力的独特发展路径。 第七章:澳洲大地的千年画卷 我们考察了澳大利亚原住民,特别是金伯利地区数万年的岩画传统。这些壁画(如“虹蛇”图腾和独特的“指画”技法)展现了与欧洲洞穴艺术截然不同的叙事方式和色彩运用,更直接地与当地的神话体系和土地信仰紧密结合。 第八章:美洲大陆的早期拓荒者 在美洲,特别是南美洲的潘塔戈尼亚地区(如佩斯卡拉洞穴),早期的手印和动物图景展示了人类在适应全新环境时,如何迅速建立起与新生态的艺术对话。本书对比了这些艺术如何反映出对本土特有物种的关注,以及在人类大规模迁徙过程中,文化基因如何被重新编码和重塑。 结语:艺术——人类的永恒驱动力 《远古回响:史前艺术的密码》总结认为,史前艺术并非野蛮时期的偶然涂鸦,而是人类认知能力全面成熟的标志。它代表着人类对意义的渴望、对超越性的探索,以及对建立文化叙事的原始需求。这些跨越数万年的回响,至今仍以最纯粹的形式,提醒着我们:艺术,与生存一样,是定义“人”的本质属性。本书旨在为当代读者提供一把钥匙,用以开启我们共同的、最早的、也是最深刻的想象力宝库。 --- 本书特色: 高清考古摄影与三维重建图:大量采用最新激光扫描和高精度摄影图像,还原洞穴环境的沉浸感。 跨学科方法论:融合考古学、符号学和神经美学的新观点。 详尽的图表与年代学对比:提供清晰的全球史前艺术发展脉络。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东南亚的原始艺术 002
 种族复杂的东南亚 002
 东西文化的十字路口 002
 台湾的自然民族 003
 台湾九族的艺术 004
 宗教器物 004
 日常用品 004
 衣饰 004
 房屋建筑 006
 印尼各部族的艺术 007
 印尼的皮影戏、傀儡戏及面具戏 007
 克利斯短剑 008
 巴达克族的「辛加」木雕 009
 巴达克族的祖先木雕 009
 达雅克族的盾牌 010
 菲律宾自然民族的艺术 011

大洋洲的原始艺术 014
 发现大洋洲 014
 大洋洲的地理分区 016
 海洋民族吃的艺术 017
 树皮文化和其他的衣饰 018
 生活场所的装饰艺术 019
 乘着独木舟遨游的大海子民 020
 大洋洲民族的精神信仰 025
 大洋洲的面具世界 025
 澳大利亚简单的原始艺术 028

非洲的原始艺术 032
 现代艺术的源头 032
 非洲文化的发现 032
 非洲原始部族的生活型态 033
 农耕民族 033
 狩猎、採集民族 033
 畜牧民族 034
 半农半牧民族 034
 西非洲的古文明 034
 诺克文化 034
 伊飞文化 036
 贝南文化 036
 现代非洲部族的原始艺术 037
 畜牧民族的武器和日用品 037
 椅凳 038
 宗教信仰 038
 面具 040
 祕密结社的面具 041
 巫术治疗的面具 041
 祈求丰收的面具 042
 成年礼的面具 042
 非洲人的建筑 042
 一般人的住家 042
 酋长和贵族的住家 045
 宗教或社会活动性建筑 047
 结语 050

中美洲印第安人的原始艺术 052
 中美洲的古文明 052
 奥尔美加文明-虎神的祀者 053
 雕刻 055
 特拉提尔科文明-陶艺的世界 056
 狄奥提瓦康文明-神殿的王国 058
 陶器 059
 陶偶 059
 面具 060
 沙玻德加文明-皇陵的代表 061
 阿尔邦山圣域 061
 皇陵内的陪葬陶器 062
 密古斯德加文明-工艺的部族 063
 陶器 064
 黄金工艺 064
 托尔德加文明-战士的时代 065
 建筑-杜拉城的主神殿 066
 石雕 067
 陶器 067
 阿斯德加文明-最后的王朝 068
 丁诺提特兰都城 068
 石雕文化 069
 神祇 069
 动物 070
 石碑 070
 衰败灭亡 072

马雅古文明的原始艺术 074
 发现新大陆 074
 神祕的古文明 075
 兴起和沦亡 076
 重见天日 078
 文字历法 079
 衣物服饰 081
 宗教信仰 083
 建筑雕刻 084
 古典时期的城市 086
 提卡尔 086
 帕连克 087
 可邦 088
 艺术文明 089
 陶器 089
 彩绘陶器 090
 泥偶 092
 壁画 095
 玉器 095

古代祕鲁的原始艺术 098
 祕鲁早期的文化 098
 水平早期的祕鲁文化 099
 查汶文化 100
 石雕与建筑 100
 陶器 101
 佩拉卡斯文化 102
 织物 102
 陶器 103
 中间早期的祕鲁文化 103
 摩奇卡文化 104
 建筑 105
 陶器 105
 黄金陪葬品 107
 纳斯卡文化 107
 陶器 108
 水平中期的祕鲁文化 108
 提奥华纳可文化 110
 石雕与建筑 110
 陶器 111
 胡阿里文化 112
 陶器 112
 织物 112
 中间晚期的祕鲁文化 114
 吉姆文化 114
 建筑 115
 陶器 115
 织物 116
 黄金制品 116
 珍卡伊文化 118
 陶器 118
 织物 120
 水平晚期的祕鲁文化 122
 印加文化 122
 被统治者「魁裔斯人」 122
 帝国领域 122
 石造建筑 123
 首都-库斯科 123
 马秋皮朱遗址 124
 沙可沙胡曼要塞 124
 陶器 124
 黄金工艺 125
 帝国的灭亡 126

北美洲的原始艺术 128
 北美洲的印第安艺术 128
 东区桦树林中的印第安人 128
 中部大草原地带的印第安人 129
 西北部大平洋沿岸的印第安人 130
 图腾信仰与图腾柱 131
 面具与宗教仪式 132
 灵魂捕捉器 133
 西南部的印第安人 134
 哈皮人的朴布罗村落 134
 纳巴荷人的沙画 135
 卡奇纳面具 136
 卡奇纳娃娃 136
 朴布罗印第安人的陶器 138
 爱斯基摩人的原始艺术 139
 北极冰原的生活 139
 雪屋 140
 鲸鱼油灯 140
 艺术与生活 140
 泛灵信仰与萨满巫 141
 鼓与面具 142

图书序言

作者序

  传统艺术是属于文明社会的艺术,是反省的、细致的、理性的,是加以美化、虚饰的。原始艺术则不然,它主要是少数民族因宗教信仰而作,是诉诸直觉的,是粗扩、属于感性的。

  正因为这样,我们欣赏两者的角度也应该有所不同。不像以历史作背景的「美术史」,以哲学为基础的「美学」,原始艺术是「人类学」的观点出发的。

  我们欣赏原始艺术时,与其去研究它「像不像」、「美不美」,不如去了解它告诉我们人类为什么产生艺术,以及作品中所呈现的风俗习惯、传说、神话等值得探讨的表现行为的诸种问题,并且用心体会那些强烈造形与色彩带给人的感受。

  这是一本关于原始艺术的入门书,如果小朋友长大以后还想再作更深一层的研究,那么就要走进「艺术人类学」的天地,才能有更多的认识了。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原始艺术(精装)》简直是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觉宝库!拿到手的那一刻,厚重精美的包装就让人心生欢喜,纸张的触感和印刷的质感都无可挑剔,让人忍不住想立刻沉浸其中。翻开扉页,扑面而来的是一种古老而纯粹的力量,那些来自遥远时空的图腾、雕塑、壁画,不仅仅是图像,更是先民们最直接的情感宣泄和宇宙观的表达。书中对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原始艺术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从非洲大陆的部落面具,到大洋洲岛屿的图腾柱,再到欧洲史前洞穴的壁画,每一样都带着独特的地域风情和文化印记。作者的文字并非枯燥的学术论述,而是充满了对这些古老作品的敬畏与解读,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们在历史的迷雾中穿梭,去感受那些被时间打磨过的粗犷线条和鲜艳色彩背后的生命力。我尤其被书中对于岩画的介绍所吸引,那些刻在石头上的狩猎场景、神灵崇拜,如同凝固的史诗,无声地诉说着人类早期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存的渴望,以及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每一幅图像都仿佛拥有自己的生命,在静默中传递着信息,引发着观者的无限遐想。它让我重新思考“艺术”的定义,不再局限于我们现代人所习惯的范畴,而是将其拓展到一种更广阔、更原始的生命表达。

评分

拿到《原始艺术(精装)》的那一刻,就被它厚重的质感和精美的设计所吸引。翻开书页,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震撼人心的图像,仿佛穿越了时空的界限,直接与那些遥远的祖先进行对话。这本书的编排非常有匠心,它并非简单地罗列图片,而是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原始艺术巧妙地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宏大的人类早期艺术发展脉络。我特别喜欢书中对那些象征性符号和图案的解读,它们不仅仅是装饰,更是承载着古老民族的信仰、宇宙观和生活智慧。从古老的东方陶器纹饰,到神秘的古埃及象形文字,再到那些充满力量的古代战争场面描绘,每一样都充满了引人入胜的故事。书中对于材料的运用和工艺的展现也十分细致,让我们能更直观地感受到那个时代人类的创造力。读这本书,我仿佛置身于一个个古老的遗迹之中,感受着那些被时间尘封的文明所散发出的独特魅力。它让我对“艺术”的理解变得更加开阔,不再仅仅局限于我们现代社会的审美标准,而是看到了艺术最本质、最纯粹的形态。

评分

这本《原始艺术(精装)》给我带来的惊喜是持续不断的。刚拿到的时候,厚重的书本和考究的印刷就让人觉得是一件艺术品。内容上,它不仅仅是一本图录,更是一次深入的文化探索之旅。书中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原始艺术进行了详尽而生动的阐述,从非洲草原上那些充满生命力的雕塑,到古老东方的神秘符号,再到南美洲令人惊叹的巨石建筑,都进行了细致的展示和解读。我尤其被书中关于仪式性艺术品的介绍所吸引,那些面具、祭祀用品,都蕴含着古老民族对自然、对神灵的敬畏与沟通。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乏文学的感染力,将那些古老的艺术品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书中配图精美绝伦,每一张图片都仿佛拥有自己的生命,诉说着千年的沧桑。它让我意识到,在人类文明的早期,艺术并非是独立的个体,而是与生存、信仰、社会结构紧密相连的,是一种生命最本真的表达。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艺术的定义,看到了人类创造力的无限可能。

评分

这《原始艺术(精装)》算是我近期买到的最满意的一本书了。首先,它的装帧质量就让人眼前一亮,精美的封面设计和扎实的装订,都透着一股沉甸甸的质感,拿在手里就觉得物超所值。内容方面,这本书可以说是把“原始艺术”这个主题给挖透了。它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书,而是深入到不同文化、不同地理区域,细致地呈现了各种令人惊叹的艺术形式。我尤其喜欢书中对非洲部落艺术的介绍,那些充满力量感的木雕、色彩鲜艳的织物,以及极具表现力的面具,都让我感受到了浓厚的地域特色和人文气息。同时,它也没有忽略掉其他地区的精彩,比如北美原住民的图腾柱、欧洲的冰河时期洞穴艺术等等,都进行了详尽的展示和解读。让我欣喜的是,书中的配图质量非常高,清晰度极佳,让这些古老的艺术品仿佛触手可及。而且,作者的讲解也非常到位,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不失通俗易懂,能够让非专业读者也能领略到原始艺术的魅力。它让我看到了人类在早期阶段,是如何通过艺术来表达情感、记录历史、以及与自然和社会建立联系的,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

评分

捧着这本《原始艺术(精装)》,感觉就像是在触摸人类文明的源头。这是一本非常有分量的书,无论是从实体厚度还是从内容深度来说。它不仅仅是一本画册,更像是一部浓缩的人类早期精神史。我一直对那些古老的、带有神秘色彩的艺术形式感到好奇,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这份探索欲。书中收录的藏品种类繁多,令人眼花缭乱,但编排却显得非常有条理,逻辑清晰。从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纹饰,到冰河时期的雕刻品,再到那些令人惊叹的巨石建筑遗址,无一不展现了人类在文明曙光初现时期的创造力。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不仅仅展示了艺术品本身,还穿插了大量的背景资料和考古发现,帮助我们理解这些艺术品诞生的社会环境、宗教信仰以及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例如,对于某些部落祭祀用品的解读,让我看到了一个充满仪式感和象征意义的古老世界。它让我明白,这些所谓的“原始”艺术,其实蕴含着高度的智慧和复杂的思想体系,绝非我们想象中的简单涂鸦。它让我对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那些被时间尘封的文明遗迹充满了敬畏之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