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所选择的画家都具有独特思考的独创风格,对后世颇有影响者,不过它并没有依照年代来排序,而是把美学精神表现相似的放在一块,由浅入深的介绍,其中还有几位画家年代虽然较久远,但他们前卫的艺术语言对现代的绘话有着很深的启示。相信在每篇故事里和每个思辩与冲击中,你都会得到一颗「美学」的珠子,最后把这些珠子串连起来,将会变成一个完整的「审美架构」,而它是灵活的、能感知一切美的事物的。
什么才是真实?一九一九年超现实画家奇里诃曾经自信地宣称:「有一天人们将会接受这新艺冲,就像接受历史上其他时期一样,我们将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份。」
喜悦地打开这本书吧!你将感受到艺术它非常亲切,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科技与自然的角力中-寻找另类和谐的科技观 008
机械文明的战士-勒泽 009
探索潜意识的神祕世界 028
机智巧辩的画家-马格利特 030
梦的照相师-夏卡尔 039
谁敲开了超现实的大门?-布荷东 048
躲入幻想城堡的超现实画家-米罗 055
穿梭在虚幻与真实间的魔幻画家-达利 072
发现学院之外的朴素趣味 094
宇宙的画家-克利 096
梦幻骑士.朴素画家-卢梭 113
深入人性幽暗面的古老超现实 128
善于讽喻的农夫画家-布鲁各 130
超现实艺术的先行者-波许 149
作者序
这本书应该算是九年前(一九九三年)我和孩子们一起完成的,因为我们曾经一块去探险,一起思考和创作。我除去了一般艺术史中庞杂堆砌的年代、派别、技法等复杂的外表现象,试着以生活的、感性的、文学的语言,深入解释艺术里深刻的精神世界,探索艺术中比较本质的一面,期待这本书能启发读者对艺术与人文的探索,更希望你能「从欣赏走向创作」,由认识不同的艺术家的「绘画语言」开始,也了解如何使用「图像语言」,说出自己内心的世界。
每一篇文章的后段,都包含了孩子的作品,他们体会了画家的「美学精神」后,应用在生活中,画出了自己的画,也说出自己心里的话。几年下来我发现了「鑑赏」的力量,孩子能很快的认识艺术里的奥秘,并建立起一个坚强的「审美结构」,进而也能纯熟的掌握各种绘画语言,精确表达生活中各种不同的情感。看完了这本书,希望读者们:能打开心灵的眼精,拿着一枝「精神的画笔」,也诉说自己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在创作中得到真正的自由!相信当你能展开「精神的翅膀」,以自己的创作和人们沟通情感和思想时,你将获得人生中最动人的喜悦了。
这本书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作为一个对现代艺术一直有点“敬而远之”的人,总觉得那些抽象的、看不懂的画作遥不可及。但《向现代艺术探险去》这本书,就像一位耐心而幽默的向导,一点点地把我从艺术的“新手村”带入了精彩纷呈的现代艺术世界。它没有一开始就抛出一堆晦涩的理论,而是从一些我熟悉的作品或现象入手,比如我一直很好奇的梵高为什么会割下自己的耳朵,或者蒙娜丽莎为什么那么有名,但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后现代”恶搞版本。作者用非常生动的语言,将这些艺术家的故事、创作的背景、甚至是他们当时的社会环境都娓娓道来,让我感觉自己好像亲身经历了那个时代,理解了他们为何要打破陈规,为何要用全新的方式去表达。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印象派的部分,作者不仅仅讲了光影和色彩的变化,还深入剖析了当时摄影术的兴起对绘画带来的冲击,以及艺术家们如何在这种冲击下寻找新的出路。那种从“模仿”到“表达”的转变,让我豁然开朗,对那些看似“随意”的笔触有了全新的认识。读完这部分,我再去看莫奈的睡莲,真的能感受到那种流动的光影和画布上跳跃的色彩,不再是模糊的色块,而是充满了生命力的画面。这本书真的让我觉得,原来艺术并非高高在上,它离我们很近,只是我们缺少一双发现它的眼睛。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漫游”。《向现代艺术探险去》没有枯燥的学术术语堆砌,也没有令人望而却步的理论框架,它更像是在进行一场与艺术的深度对话。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他善于抓住艺术家的个人经历,将这些经历与他们的创作紧密地联系起来。比如,在讲到超现实主义时,他会详细描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如何影响了达利和马格利特,那些梦境般的画面,不再是纯粹的想象,而是潜意识的投射。他会用诗意的语言来描绘那些作品,仿佛读者也能身临其境,感受到那种荒诞、神秘又充满奇幻色彩的氛围。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行为艺术”的部分,作者没有仅仅停留在“这是什么”的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艺术家们如何利用身体和行为来表达观点,挑战社会规范,甚至引发观众的思考。这让我对艺术的边界有了更深的理解,原来艺术可以如此自由,如此具有颠覆性。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对着书中的插图,结合作者的讲解,反复品味。那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感觉自己不只是一个旁观者,而是参与到了一场关于艺术观念的深刻变革中。
评分我必须承认,在翻开《向现代艺术探险去》之前,我对“现代艺术”的理解仅限于一些零散的、甚至有些刻板的印象。我曾经在一个展览上看到过一堆形状奇特的金属雕塑,当时我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这是什么鬼?” 这本书,以一种近乎“解密”的方式,把我带入了那个让我曾经困惑不解的艺术领域。它巧妙地将不同时期的艺术流派串联起来,就像在玩一个大型的拼图游戏。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一个标准答案,而是引导我去思考,去感受。例如,在讲到立体主义时,他会引用毕加索的《亚维农的少女》,然后拆解画面中不同视角、不同形体的叠加,并解释这背后是艺术家对传统透视法的挑战。他甚至会用类比的方式,比如将立体主义比作一张被撕碎又重新拼贴的地图,让我一下子就抓住了核心。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涉及到了很多非西方艺术对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这在很多同类书籍中是比较少见的。读到这里,我才意识到,我们所熟知的“现代艺术史”其实是一个更加多元、更加包容的融合过程。这本书就像一个抽丝剥茧的过程,让我看到了那些“怪诞”作品背后隐藏的逻辑和思想,也让我开始审视自己对“美”的定义,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审美标准。
评分说实话,我曾经对抽象表现主义艺术感到非常困惑。那些巨大的画布上看似杂乱无章的色彩和线条,我总是无法找到切入点。但《向现代艺术探险去》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通往抽象表现主义世界的大门。《向现代艺术探险去》的作者,用非常易懂的方式,解释了抽象表现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以及它为何会选择“抽象”和“表现”作为其核心。他引用了罗斯科那些色块式的画作,并将其比作“精神的祭坛”,让原本宏大而遥远的艺术变得有了温度和情感。他解释了波洛克滴画法背后的身体律动和情感释放,让我不再觉得那只是颜料的随意滴洒,而是艺术家全身心投入的表达。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抽象艺术并非没有内容,而是将内容转化成了纯粹的视觉语言。它考验的不是你是否能“看懂”画面中的具体形象,而是你是否能感受到画面传递的情绪和力量。读完这部分,我再去观看相关的艺术作品,那种无助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好奇和期待,我开始尝试去“感受”画面,去解读那些色彩和线条背后的情感洪流。
评分《向现代艺术探险去》这本书,最让我称赞的是它所展现出的“探索精神”。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思维的引导。作者没有将现代艺术视为一个固定的、已经完成的体系,而是将其描绘成一个不断发展、不断突破的动态过程。他强调了“实验性”在现代艺术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艺术家们如何不断挑战已有的规则和观念。书中对于“观念艺术”的解读,尤其让我耳目一新。作者解释了为什么一件看似简单的装置、甚至一个想法,都可以被视为一件艺术品。这让我开始反思,艺术的价值究竟体现在哪里?是技巧的精湛,还是思想的深度?通过对不同流派的对比和分析,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艺术史上无数次“从无到有”的创造,以及那些艺术家们如何突破时代的局限,用全新的视角去理解和表现世界。它鼓励我去质疑,去提问,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既定的答案。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艺术的理解不再是停留在表面,而是有了一种更深层次的探究欲望,愿意去挖掘那些隐藏在作品背后的更多可能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