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特色
学习 预约广大的视野
我们从小到大的学习过程,是从核心往外开发的;犹如涟漪,一圈圈向外扩展;又如雪球,一层层往外增生。从婴儿张开双眼、幼童迈开小腿开始,每一步向外的探索,在生命的圆环里都是成圈在变大的。
因为学习,我们的见识增长了,也因为学习,我们的感觉加深了,终于能累积出既深且阔、密密实实的经,做为明日生活的根柢。
踏实的学习,愈早开始愈好,因为结实有的内圈,绝不会落得外围松软无形的。
乡土 从内圈个开始
乡土,是围绕在你身边、由亲友、老师、同学、邻居和家庭、学校、社区、城镇等,构筑出来的一种固有环境。这层层叠叠、活泼生动、出现在眼前的人、事、物,正是我们课外学习的无穷资源。成长中的你,是不是该走出教室,走入身处的环境中呢?是不是该在上一代延续下来的生活形态中,明白自己所继承的社会,预它的变迁呢?
在这里,我们介绍台湾乡土文化中,有游戏精神又富创造力的各种艺术,做为年轻朋友了解斯土斯民的踏脚石。请细心翻阅,更期盼你能感觉出,学有专精的作者们,对自己乡土永恆的热爱和深切的投入。
艺术 生命珍贵的萌发
我们明白,会长大成为一棵榕树,或是一丛玫瑰,从来不曾是因为浇灌的结果,它必定在生命萌芽的起点,就已满载往后成长的基因。而艺术灿烂的花朵,也正因为是:在我们祖先或我们自己的心中,早己根植着一个,想用艺术来反映生活世界的美丽的原始渴望。从这个角度来看,乡土艺术可以说是最接近人类艺术的萌芽点了。
鼓励学习乡土艺术,未必就是一味的墨守、歌颂。毕竟认识并认同自我乡土的美好与可贵,是最初的创造与欣赏,但是,创造力起源于热爱,而要欣赏得先钟情,只有在学习中交互感染,才能领略并提昇美的感受力,才能以踏实的基础来开步创造,并轻松走进世界。
作者简介
林保尧
一九四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生于竹北六家忠孝堂。北师五专五七级毕业,日本筑波大学艺术学研究院博士课程肄。着有《中国铜镜艺术》、《中国玻璃艺术》、《儿童绘画渐进教学》等书。曾任北县渔光国小虎寮潭分校教师、淡江大学讲师、国立艺术学院传统艺术研究中心住任。
陈奕恺
国立艺术学院美术研究所硕士,国立艺术学院传统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助理。主修中国佛教艺术史,曾赴大陆石窟考察多年,现在从事传统工艺美术田野调查与研究工作。
一、绪论 6
认识乡土美术工艺 8
二、绘画 16
1. 民间书画 18
2. 版画 24
3. 彩绘 32
三、雕塑 42
雕塑艺术 44
1. 石雕 46
2. 木雕 54
3. 竹雕 66
4. 皮雕 70
5. 漆塑 74
6. 彩塑 78
7. 塑像 86
8. ?塑 96
四、工艺 102
传统工艺 104
1. 陶艺 106
2. 漆艺 116
3. 瓠艺 122
4. 纸艺 126
5. 竹纸艺 132
6. 藤竹艺 142
7. 编织艺 150
8. 木工艺 164
9. 石工艺 172
10. 金工艺 180
11. 玻璃工艺 188
五、结语 192
想像力、创造力和生命力 194
说实话,我选择这本书更多是源于一种“知识储备”的需求,而非直接的“阅读体验”。我是一名对艺术史略有涉猎的文化爱好者,在接触到《台湾传统美术工艺》这个书名时,立刻联想到了它可能涵盖的那些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我设想,这本书应该会是一个严谨的学术性著作,它会从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的角度,去剖析台湾传统美术工艺的形成与发展。我想了解,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台湾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是如何塑造了这些艺术形式的?例如,荷兰、西班牙、清朝、日本的殖民统治,以及近代两岸交流的影响,在美术工艺上会留下怎样的烙印?我很期待书中能有详尽的文献资料引用和学术考证,能够展现出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同时,我也希望能读到关于不同工艺门类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例如,陶瓷的釉色和彩绘的图案之间是否存在一种美学上的呼应?我也对书中关于“传统”与“创新”的辩证关系有所期待,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取舍、如何融合,是许多传统技艺面临的共同课题。这本书,我希望它能成为我深入理解台湾文化肌理的一把钥匙。
评分这本书我刚入手不久,还没来得及细读,但光是翻阅目录和前言,就让我对台湾的传统美术工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一直对那些承载着历史文化印记的手工艺品情有独钟,总觉得它们身上有一种说不出的温度和故事感。想象一下,那些世代传承下来的技艺,在匠人手中化作一件件精美的器物,背后凝结了多少心血、智慧和岁月。书里提到的例如木雕、彩绘、陶瓷、织品等等,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领域。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深入介绍这些工艺的起源、发展演变,以及各个时期不同的风格特点。同时,我也希望能了解到制作这些工艺品的具体流程,比如原材料的选择、工具的使用、以及各种精细的制作手法。如果能配上清晰精美的图片,那就更好了,能直观地感受那些工艺品的质感和美感。毕竟,文字描述总归是有限的,视觉的冲击力更能触动人心。这本书的装帧也很朴实,平装本方便携带,随时随地都可以翻阅,这对于我这种喜欢碎片化阅读的人来说非常友好。总而言之,这本书给了我一个探索台湾传统美术工艺世界的绝佳契机,我迫不及待想要沉浸其中,感受那份古老而迷人的魅力。
评分我是一个对“动手做”有强烈兴趣的手工艺爱好者,一直以来,我都在寻找能够激发我创作灵感和提供实际操作指导的书籍。《台湾传统美术工艺》这个书名,虽然听起来有些宏大,但我猜想它其中一定会有一些关于传统工艺的制作方法和技巧的介绍。我脑海里已经浮现出一些画面,比如书中会细致地讲解如何用天然颜料为木雕上色,如何调制出适合制作陶器的泥土,或者如何编织出精美的图案。我特别希望能看到一些“分解动作”的图解,能够一步一步地跟着学习。当然,我也明白,这些传统工艺的精髓往往需要长期的实践才能掌握,但仅仅是了解其制作的复杂性和精细度,就已经足够令人惊叹。我更希望这本书能告诉我,哪些基础的材料是容易获取的,哪些工具是可以自己制作的,或者有哪些现代化的改良方法可以帮助初学者更容易上手。我期待书中能提供一些“循序渐进”的学习路径,让我能够从最简单的入门级项目开始尝试,逐渐挑战更复杂的作品。如果书中还能推荐一些可以购买材料或工具的商家,那对我来说就太有帮助了。
评分我是一名对台湾民间艺术充满好奇的旅行者,这次旅行前偶然发现了这本《台湾传统美术工艺》,虽然还没有来得及深入研究,但它的出现无疑为我的旅程增添了许多期待。在台湾旅行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在一些庙宇、老街或者工艺品店里邂逅那些充满古朴韵味的物件,无论是神像雕刻的庄严,还是布袋戏偶的生动,抑或是剪黏艺术的华丽,都让我印象深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个更系统的框架,去理解这些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例如,我想知道为什么某些地区的雕刻风格会如此独特?又或者,在不同的宗教信仰影响下,艺术表现形式会有哪些微妙的变化?我很看重书中对这些工艺品背后的故事的挖掘,例如某个家族代代传承的绝技,或是某件作品背后蕴含的民间传说。我也对书中是否会介绍一些仍活跃在第一线的传统工艺大师,以及他们的创作理念和生活状态感兴趣。如果这本书能指导我去寻访那些隐藏在市井中的手工艺人,了解他们的坚持与创新,那将是一次非常宝贵的体验。虽然书名是“传统美术工艺”,但我更希望它能展现出这些“传统”在现代社会中如何焕发新生,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评分我是一名对亚洲文化,尤其是华人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收藏家,我一直致力于搜集那些能够代表某个地区独特文化符号的艺术品。《台湾传统美术工艺》这个书名,恰好点燃了我探索台湾本土艺术珍品的兴趣。我设想,这本书应该会是一个精美的画册,里面收录了大量台湾传统美术工艺的代表性作品,并配以详尽的文字介绍。我期待书中能展示那些已经成为“稀世珍宝”的古董级工艺品,比如清末民初时期的瓷器、木雕、刺绣等,并详细介绍它们的历史背景、艺术价值以及收藏意义。我也希望书中能介绍一些当下依然活跃的、具有较高收藏潜力的工艺大师及其作品。我尤其看重书中对作品细节的呈现,例如,一幅画作的笔触、一件雕塑的纹理、一枚印章的篆刻,这些细节往往是判断一件作品真伪和价值的关键。如果书中还能包含一些关于如何鉴定、保存和保养这些传统工艺品的方法,那将对我这位收藏家来说是极其宝贵的财富。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了解和发掘台湾传统美术工艺宝藏的可靠指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