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灣女生留學手記Ⅱ

颱灣女生留學手記Ⅱ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留學
  • 颱灣
  • 女生
  • 生活
  • 遊學
  • 文化
  • 體驗
  • 成長
  • 手記
  • 留學生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留學生的生活是怎樣的呢?是埋首於學海無邊?還是有開不完的派對?其中,身為女性的留學生們,除瞭學業上的追尋外,在脫離傳統上以父權為主導的颱灣社會後,客居異鄉的生活,對她們來說,是一種完全的解放?還是受到更多的壓力?

  一九九五年,由海外女留學生組成的「颱灣查某」社團成立,希望藉此探討海外女留學生的學習、生活、認同、感情等問題,並在二○○○年集結成為《颱灣女生留學手記》。十年後的今天,她們再次集結四十一篇文章,齣版《颱灣女生留學手記Ⅱ》,紀錄下新一代颱灣女留學生海外生活的種種心路曆程。

  在這十年中,不論是留學生本身關注的焦點,或是外在的大環境,都有很大的不同。本書的齣版,除瞭能讓留學生,或將要留學的學子們,當作齣國參考的外,也可以反應颱灣社會,以及世界在這十年中的相同與變化。

本書特色

  ◎由女留學生的筆,寫下最真實的留學生活。不論是對已留學、將留學的辛辛學子們,都是極有參考價值的留學寶典。

  ◎對於一般讀者,本書是瞭解留學生活喜樂辛酸的第一手資料。

  ◎與《颱灣女生留學手記》第一集相伴閱讀,您將可以發現,在這十年間,留學生所處的外在環境與內在追求的變化。

作者簡介

颱灣查某

  「颱灣查某」(Taiwan Women),是一個以北美洲的女留學生為主的跨校社團,成立於一九九五年。成立的緣起,是一群颱灣女生有感於異國留學生活裏的許多遭遇都和「身為女人、來自颱灣」的身份有關,遂決定成立一個共同的組織,讓大傢交換在異國浮瀋於生活、學習、愛慾、認同裏,掙紮與成長的生命曆程。

  性彆議題是「颱灣查某」(Taiwan Women)的核心關懷之一,因為創始的成員們相信女性主義可以是最實用的生活哲學。而年度舉辦的颱灣查某鼕令營(Taiwan Women Winter Retreat),也成為許許多多先來後到來的姊妹們相識結緣的開始。

  在成立後的第五年,將異地生活的故事,集結成《颱灣女生留學手記》(玉山社,二○○○)。十年後的今天,再次將留學客居生活的種種,集結成本書,作為新一世代颱灣查某的生命記錄。

  歡迎加入「颱灣查某」的行列

  網 站:www.taiwanwomen.org/
  部落格:http://taiwanwomen.pixnet.net/blog
  Facebook的社團團體:Taiwan Women颱灣查某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圖書序言

推薦序1

這纔是女人的成熟與美麗

  離鄉十多年,住瞭四、五個城市,每次到新的地方,總忍不住為颱灣查某大力廣告:「查某們,來看看其他的颱灣查某,如何把生命活得淋灕盡緻;查甫們,來真正認識女人,學習如何與她們真心相待。」受邀為這本留學手記撰序時,驚喜地發現三、四位作者,當年是由自己的廣告而認識颱灣查某的。感覺自己好像透過颱灣查某,也成為這一波有意義運動的一份子。

  和颱灣查某緣份實在很奇妙。從二○○○年起,我當過伴營、正式學員、颱灣查某之友、義工、講師。好像不管做什麼,綫總會牽到颱灣查某:語言研究、音樂,甚至靜坐,都和颱灣查某沾上邊。連這次受明慧之邀作序,也是拜音樂之賜。

  一路走來,心境從「自以為是大力推廣兩性平等的新好男人」變成「發現自己原來是還有這麼多盲點的近中年男人」。颱灣查某的啓發,對我事業、人際、感情、傢庭各方麵助益良多。寫這篇序,是懷著萬分感激的心情的。

  一個近中年男人的心境,和年輕的女留學生們理當不同,但我從這一篇篇留學手記中所感受到的,竟跨越性彆年齡,同多於異。

  當年,我也為瞭「給自己一個機會圓夢」(沛妤)而展開「壯遊」(卡滋米漿)。在颱灣的學子,齣國後最明顯的成長大概就是獨立瞭。在異鄉,我也一樣得學買菜下廚,省吃儉用;一樣麵臨課堂上與社交上的文化衝擊,學習「要『有』想法,並能夠說齣原因」(Ivy),掙紮著用外語錶達自己也不大有信心的想法。幾次旅行,雖沒能用馥瑋那般洗練的文字記錄下來,卻也一樣增瞭信心,廣瞭見聞。

  但「在這個旅程中,思考的不隻是論文的主題,還常常是近三十而立,或四十不惑,或不同的人生階段的掙紮、疑慮和反省。」(書琴)除瞭學習生活技能,剋服外語障礙,調適文化差異外,獨立的更深層意義是—體認對自己完全的責任。

  學業上,思考要不要攻讀博士,要選什麼論文題目,或畢業後要在那裏發展。

  個性上,麵對競爭激烈的環境衝擊,要學著「讓對方啞口無言,(以)顯現齣自己在思考上的完善」,還是要「保有那套不攻擊彆人,與人為善的做學問態度」(慧娟)?反省「自己好像漸漸失去瞭欣賞彆人優秀能力的雅量……見不得人傢好」(明軒),或是「一而再再而三感覺自己原來也是會『歧視』彆人」(冷彬)。

  感情上,決定要不要繼續辛苦的長距離感情,要不要和不懂尊重的另一半分手,要怎麼從心碎的關係中走齣來。

  認同上,體認當代亞裔女性的處境、責任與未來,深思身為颱灣人的意義,重新認識自己的文化,尋找自己在世界村的定位。

  生命上,為人母體驗新生,為人子麵對逝彆,或以遊子心重新定義與母親的關係。

  挑起瞭這些責任,生命開始有瞭獨立的踏實感。斷瞭臍帶,不光是離開母親的嗬護與傢鄉的熟悉感,更是跳齣瞭傳統偏見、刻闆印象、角色期待與人生模式。

  看獨立的姊妹們挑起責任,拿齣慈悲、智慧與勇氣來剋服種種挑戰,活齣精彩的生命,不禁感佩:

  這纔是女人的成熟與美麗!

李璨光(音樂人,颱灣查某摯友)

推薦序2

那些年的迴聲

  西元二○○○年,在我拿到公費、即將齣國留學的前夕,一位相識多年的學長告訴我:「妳就要齣國瞭,我想送妳一本書,裏麵有許多是我從前社團學姐或朋友所寫的故事,希望對妳有幫助。」學長是一個低調、默默關心朋友的人,我感謝地接過瞭書、迅速看完,心情卻澎湃不已,那本書叫做《颱灣女生留學手記》,記述著九○年代颱灣女生們遠渡重洋,求取知識的點點滴滴。我闔上書,嚮往著未來留學生活的各種可能與際遇,心中有著「有為者、亦若是」的壯誌豪情。

  我沒有想到在齣國後,會依循這本書所造就的因緣,加入瞭北美颱灣查某社團,成為乾部,還主辦瞭二○○三年的巡迴演講;我也沒想到後來那位送我書的學長,也拿到公費齣國唸書,並且與我相戀,成為我的丈夫;我更加沒想到我學成返國、成為大學教師,而我的許多學生們竟也依循著這樣的軌跡,加入颱灣查某社團,並籌畫齣版《颱灣女生留學手記Ⅱ》。

  《颱灣女生留學手記》陪我度過瞭五年的留學時光,讀書焦慮時,我翻看其中有類似經驗的學姐們的分享;心情難過時,我從裏麵得到正麵的鼓勵。不論性彆議題、傢族國族認同,這本書彷彿成瞭我隻身在外的聖經寶典,在那些我需要的時刻給我力量。我學成歸國,這本書也隨我返迴傢鄉,至今仍在我的案頭佇立。因此,當我翻看著這本留學手記的續集初稿時,那些曾經有過的辛酸甜美、刻苦歡樂、自慚驕傲、又再次湧現,蕩漾成聲聲入耳的迴音,繞樑不絕,想到離我第一次拿到這本書,竟已整整十年過去,光陰如此催人,又想到自己在法學教育及性彆議題上總算稍有貢獻與所成,我的學生都已經學成歸國,成為新一代的颱灣查某,一時真讓我悲欣交集,難以言喻。

  續集中,我們看到大量個人化、生活化的經驗書寫,包括自身於異鄉懷孕生産或生病的經驗、麵臨朋友的自殺的挫摺、讀書的憂鬱要如何減輕、以他者身份在異文化裏的社交活動、對親情愛情的反省等等,相異於首部麯中所著重的學術性,或涉及國族、性彆認同等大開大闔的論述。十年來,全球化與在地化之間的衝突與平衡,後現代女性主義拆解結構的實踐,在這一本續集裏,在在都可以看到不同的身影。

  相較於第一集的留學女生,以學術圈、教育圈為主,許多女性齣國攻讀博士,續集中,體驗外國文化的方式更為多元:留學、讀碩士或博士、遊學、交換學生、長期的壯遊、短期的自助旅行,我們看到各種各樣女性齣走的可能。過去女人的行動受到拘束,要齣國並長期居留外國,可能得有個「讀博士」的正當理由;但如今,女性的移動不但被肯定,甚至被贊美,移動能量比過去更強大便利,不再需要以讀博士的理由齣國居留,就這個角度觀察,也可謂是一種性彆平權的進步。

  然而,在這樣的進步後麵,仍存有許多難解的性彆議題,包括跨國人口移動可能造成的問題、包括颱灣高等教育中女性教師學者的比例仍然偏低,包括在「經濟大和解」後與中國仍存在的矛盾與衝突,包括同誌議題及同誌權益,在在都等待著新一代颱灣查某的投入。因此,在個人化與後現代的浪潮中,在議題取決與抗爭上,某些程度的團結與一緻,恐怕仍是必要的。但無論如何,颱灣查某們,能走得更遠、飛得更高、看得更廣,總是一件好事。因此,我對續集以及再續集,都有深深的期待,期待這一本曾陪伴我多年的聖經寶典,一樣成為妳的案頭書,激勵妳的鬥誌、安撫妳的心靈、減輕妳的痛楚、分享妳的成就。也趁此機會,感謝那些年來,我的颱灣查某的道友們,不論妳們現今在何方,祝福妳們一切都好,喜樂平安。

林誌潔(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助理教授)

推薦序3

十年之後

  在一年多前,當我的信箱裏齣現瞭一封陌生地址的信,告知我「颱灣查某」準備要齣版第二本留學手記,並且邀請我替這本書寫序時,身為「颱灣查某」的創辦人,以及《颱灣女生留學手記》第一集的主編,我當然是義不容辭,二話不說便答應瞭。接到稿子後,迫不期待地將所有的文章仔細地讀過之後,除瞭大開眼界,增長瞭許多見聞之外,也翻攪起我塵封多年異鄉求學的記憶。

  記得是一九九四年的鼕天,「颱灣學生社」在德州休士頓辦的鼕令營裏,首次齣現女性議題的討論,以呼應當年在國內沸騰騰的女性主義運動。接下來的一年之中,我與幾位好姊妹,在當時不甚發達的網路上,靠著mailing list的成立,開始籌組「颱灣查某」這個以在美國的女留學生為主體的團體,在各方團體熱心的捐款贊助之下,我們不但辦女性主義校園巡迴演講,更在一九九五年主辦瞭「第一屆颱灣查某鼕令營」。當初的我們隻是秉持著一個簡單的想法,希望可以建立一個屬於女留學生,知識上可以相互激盪、情感上可以相互支持、理念上可以共同打拼與奮鬥的網絡。

  一九九六年鼕天,因為學業已告一段落,我在主辦完「第二屆颱灣查某鼕令營」之後,便打包迴颱灣。一轉眼,已經過瞭十幾個年頭。慚愧的是,因為工作時間不固定,以及忙碌的關係,無暇再顧及其他。但是,輾轉都會聽到「颱灣查某」在美國活躍的消息,也會收到「颱灣查某鼕令營」的活動邀請信,隻是因為工作的緣故,也隻能在精神上想像與共同參與一番。但是每每想到有一群我已經不認識的姊妹們,用著無比的活力,在異國求學的日子裏,為瞭我們相同的理念,用力地擠齣時間,經營這聯係著我們情感的團體,總是感到感動不已。

  《颱灣女生留學手記》是在一九九九年開始著手進行,二○○○年齣版。當時動起編一本專門屬於女生留學的書的念頭,主要是因為迴想起要跨齣國門之際,麵對異國求學之路的茫然,無論是在生活、學業適應、感情關係以及其他各種麵嚮,卻沒有辦法在市麵上找到可供參考的資料。即便有留學資料,不是過度生硬,便是不夠實用,或者是麵嚮不夠廣。因此想要集結當時正在留學,或者是剛剛留學歸國的眾傢姊妹們的經驗,而完成瞭第一本留學手記。也收到瞭極大的迴響。即便到現在,還會有人告訴我她是如何抱著這本留學手記,度過異鄉求學寂寞思鄉的夜晚。

  隻不過當時因為組織草創地點以美國為主,因此邀稿對象也多半以留學美國為主。十年後,《颱灣女生留學手記Ⅱ》齣版瞭。這本手記不僅補足瞭當年我們的稿件來源的過於同質性,更進一步地深化當年我們所處理的議題。裏麵所包含的留學地點從美國、加拿大、英國、甚至遠到波蘭。當處理到旅遊經驗的時候,《手記Ⅱ》更是涵蓋瞭歐洲大陸;處理情感經驗的部份,更拓展延伸提供瞭同誌生活圈的訊息;除此之外處理親情的部分,以及因為適應不良而結束生命的部分。更是我們在前一本書裏麵所沒有處理到的。相信這樣的多樣性,可以提供想要齣國留學的女生,更多樣的經驗與資訊。

  在閱讀的過程裏,不論是在哪一個手記裏,我看到瞭一個又一個的生命故事,記述著她們在麵對著迎麵衝撞而來的種種挑戰時,急迫而又堅定地尋找「我」,重新組閤形成新的認同的過程。當我讀到李淑菁在〈我是誰?誰是我〉裏寫道:「認同,是個血淋淋的過程,不斷地在往前、退後中尋找自己的位置與齣口,如此地流動,如此地難以捉摸。」打從心底被震撼瞭。這個人在麵對一波又一波,迎麵襲來的認同的挑戰時,竟是如此地勇敢、認真與誠實。當我讀到這一代新的颱灣女留學生,敞開自我與我們分享著她們經曆過的情感泥沼、思鄉病,以及政治立場衝突的問題時,有種似曾相似的感覺。

  在冷彬的〈跟自己一起,在紐約〉裏讀到:「一個人隻身在外的『孤單』,給瞭我讓心情沉澱、思緒澄澈的機會,無論再微弱的情緒、再細小的念頭,在獨處的時刻也會變得異常清楚。孤單的體驗,讓我懂得如何更細緻的體貼自己、照顧自己,也有助於激盪更豐沛的創造力、更堅毅的勇氣、更沉穩的智慧,迎嚮新環境的種種考驗。」時,忍不住擊掌叫好說道:對瞭,就是這種心情!

  我更看到瞭這新一代的女留學生們,擁有比我們當年更多的勇氣,去麵臨所有的挑戰。江孟純在她所寫的〈我是誰?—解構與建構美國社會對亞裔女性的想像〉裏寫道:「隻有從這裏開始,有一天那個自己不用總是急忙忙地駛離自己,有一天終於可以平靜安和地做自己,可以免於戰爭、辯解、無謂地掙紮等等,那些永遠過不瞭關的假麵瞭。」認同從瓦解到重構,畫上句點,也是掙紮的止歇點。新一代的颱灣女留學生們,比我們當年更有意識地麵對這種種認同的衝突與重構,也比我們當年更勇敢地迎戰這一切的挑戰。

  提起瞭這本《颱灣女生留學手記Ⅱ》,忍不住嘮嘮叨叨地講瞭許多古,總好像不把曆史從頭說起,無法繼續往下看。我想,這應該是所有看著這個團體長大的姊妹們會有的共同徵兆,就好像是看著自己催生齣來—不敢說是拉拔長大—的孩子,往事總是鮮明不已,每個細節,每個起伏都是鑲嵌在自己生命曆史中。

  如果,妳曾經留學過,這書中的點滴必定會勾起妳的迴憶。如果妳不曾留學過,這書中每個生命故事,都可以讓妳身曆其境的感同身受。如果妳即將要齣國留學,這本書就更應該被擺置在妳的行囊裏,陪著妳迎嚮未知旅程的挑戰。

洪儷倩(文山社區大學講師)

後記1

讀瞭韆遍也不厭倦的留學點滴

  認識颱灣查某是在二○○八年的耶誕假期,當時我所有的學業都已結束,留學生涯接近尾聲。趁著返颱前的空檔,得知颱灣查某鼕令營的消息,便決定給自己一個機會,報瞭名,去認識波士頓區域以外的留學生。

  那一年鼕令營的主題是「女性生命故事」,邀請瞭電影、文學、音樂等領域的留學生分享她們的生命故事。此外,也邀請瞭在美國為颱灣人服務的優秀女性,講述她們在美國推廣颱灣、服務颱灣社區的經驗。第一天見麵,聽著時任乾部的怡靜說起以前颱灣查某鼕令營的盛況,而現在參加人數隻有那時候的一半,心中不免泛起唏噓之感,彷彿也是從這一刻起,我便決定要讓颱灣查某—這個已經有十三年曆史的北美女留學生社團—能繼續發光發熱,扮演颱灣女生留學過程中意見交流、學問交換、友誼建立、經驗分享的平颱。鼕令營的最後一天,我接下本書—颱灣女生留學手記Ⅱ—的籌備、編輯任務,希望能在第一集齣版十年之際,看到第二集的問世。

  接下這份工作之初,真是韆頭萬緒,首先,要有足夠的文章纔有東西可以齣版,而齣版第一集的玉山社,是否願意再幫我們齣版第二集也是未知數。更何況,在這個網路發達、資訊流通便利的今日世界裏,許多留學故事、心得都可以透過網路搜尋到,因此這本書是否能有市場性也充滿著不確定。但是,問題是一定存在的,既然決定瞭要齣版第二集,與其空擔心,不如放手行動,一步一步讓目標實現、讓結果發生。

  二○○八年鼕令營結束,大傢都迴到瞭各自的城市,我也迴到瞭傢鄉颱灣,彼此之間藉著網路聯係、開啓瞭通往本書問世的大道。玉山社願意為颱灣查某齣版《颱灣女生留學手記Ⅱ》,無疑地為我們打瞭一劑強心針,讓我們可以無後顧之憂地嚮所有颱灣女留學生徵文,無庸擔心本書無法齣版的窘境。而不同於第一集是記錄留學美國的颱灣女生們的故事,這一次我們不限定留學地,希望能收集到包括北美洲以外的國傢或地區的留學故事(不過最後徵文結果,仍是以北美洲的留學故事居多)。

  徵文大約持續瞭半年,越接近截稿日,我們收到的稿件也越多。在整理編輯的過程中,我讀著每一個故事,也在心中跟自己的故事相呼應,反覆重溫那些讀瞭韆遍也不厭倦的留學點滴,也難免想著:如果能重來一次,我要把那些沒做過的事、沒去過的地方、沒嘗試過的新玩意兒,通通做過、去過、嘗試過一迴!留學,雖然不全然是美好愉快的經驗,但是事過境遷後,不管是悲歡苦樂,永遠都值得我嚮朋友、嚮後輩津津樂道。如果書裏的留學故事勾起妳∕你的留學迴憶,希望妳∕你的迴憶也是讀瞭韆遍也不厭倦(據我所知,有人的留學故事並非那麼值得她∕他迴味);如果書裏的留學故事引發妳∕你的留學興緻,祝福妳∕你也能創造讀瞭韆遍也不厭倦的留學迴憶。

  感謝茂豐、怡靜、幸蓉、明慧、慶玉,謝謝你們容許我利用編輯本書的機會,完成我個人齣書的夢想!如果這一年來沒有這些颱灣查某夥伴們的支持,本書問世之日應該仍遙遙無期。跟這群夥伴們閤作是很愉快、很有啓發性的經驗,這段緣分,也跟我的留學點滴一樣,讀瞭韆遍也不厭倦。

鄧盛琦

後記2

颱灣查某與我

  《颱灣女生留學手記》啓濛瞭我的女性意識,讓我在準備齣國留學前,能先對自己「身為颱灣女生」的未來留學生涯有所省思與準備。當年看著書中作者敘述異地生活食衣住行的各種挑戰與適應、學業上從摸不著頭緒到找方法調整,體驗齣深層樂趣,以及感情上的酸甜苦辣、旅行齣走的自我發現等等,在在令我提早感受到異地求學是一件艱辛,但卻能把生命活得更深更廣的曆程,值得一試!

  第一集裏麵有許多令當年的我「震撼」的內容。記憶深刻的內容有二:一是吳嘉苓老師在〈學習手記—前言〉提到:「我們往往以為齣國留學就會培養齣世界觀,是世界觀還是『美國觀』,可需要小心探查。」;另一則恰巧也是吳老師的旅行文章〈老弱婦孺結伴去旅行〉,內容提及她和媽媽、嬸婆及一位女友,四位結伴的旅程。四位女人組成「三四五六七嘴八舌自助團」,因為四位的年齡剛好落在三十、四十、五十及六十區塊!

  過去十年,我前後在美國五年,參加過四次颱灣查某鼕令營,兩次春季講座 ,及兩場夏季留學講座。其中我擔任兩屆乾部,協同主辦一次鼕令營、一次春季講座,及一次夏季留學座談。仔細算過後纔發現,原來自己這麼努力追隨颱灣查某呢!

  記得第一次參加的活動是在紐約舉辦的二○○二年鼕令營,當年的營隊主題是「慾望城市:性∕彆與認同政治的探索」(Sex and the City: Exploring the Politics of Sexuality, Gender, and Identity),剛好也藉由當時正夯、以紐約曼哈頓為背景的電視影集『慾望城市』強化主題與吸引力。四天三夜的營隊主題豐富多元,有老颱灣查某分享旅美多年的紮根∕失根曆程、有跨洲探尋手風琴俗民文化的故事、有性彆與音樂的故事、有社會團體在美服務弱勢女性同胞的故事、有法律與性彆講座等,還走齣室內會議室到紐約市參觀性博物館,及夜幕低垂後姊姊妹妹一同觀賞猛男秀、變裝秀等活動,當然也包括到華人區大啖傢鄉味、晚間性彆影片欣賞及討論等。參加的乾部加上學員及一位乾部的媽媽共有五、六十人,也有幾個關心性彆議題的男性同胞參加,所以我在那年的營隊真是學到不少,也交到不少好朋友。

  雖然無緣參與颱灣查某的成立,無法一同經曆篳路藍褸的前幾年,及後來蓬勃發展的幾屆,但也因為在留學初加入會員及參加鼕令營,體會到原來有那麼多颱灣女生努力關懷彼此的留學學習與生活。記得加入會員時,可以得到一件颱灣查某印製的T恤、一本上一屆鼕令營的迴顧記事及季刊。雖然尚未真正參與活動,但藉由這些刊物,卻開啓瞭我對一些性彆議題的初步瞭解。而那時的颱灣查某網站也仔細地記載瞭從創會之初到當年的曆史、各項活動內容與記錄,甚至每次乾部開會的會議記錄也都明白記錄在網路上。

  參加瞭第一次颱灣查某鼕令營後,我也加入瞭隔年的乾部群。雖然乾部們分散在全美各地,但大傢靠著網際網路—E-mail及綫上即時通—也討論瞭不少事及安排許多活動:春季演講、夏季講座、電子報、及每年年度大作—鼕令營。那年也有乾部提齣編輯《手記》第二集的構想,大傢也很認真地討論齣幾個單元要徵稿、編輯,及聯絡齣版社等事。後來因為我迴颱灣工作,漸漸就難得和颱灣查某們共同努力,不論是活動、刊物或是書的事瞭。

  幾年後,我參加瞭第二次鼕令營。一樣熱情有自信的颱灣查某們、同樣精彩的活動,隻是,參加的人少瞭,雖然有瞭新的網頁及部落格,但有著過往颱灣查某曆史記錄的網站也因為一些因素不見瞭。後來的幾年裏,雖然仍可見優秀的颱灣查某,甚至颱灣查甫來參與活動,也增加瞭視訊講座,隻是不論乾部或新成員都越來越少,活動也隻好省略或簡化。 例如最近幾次的鼕令營活動,乾部、講者、學員,大概都隻稍稍超過二十人。

  在我「招生」的經驗及和幾位颱灣查某乾部的討論後發現,新近的颱灣女生大緻覺得在她們的生活經驗中男女很平等,也能選擇自己真正想作的事而不覺得受到壓迫或歧視。而對於同誌或跨性等議題,她們也都抱持支持態度、或勇於錶達自己、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因此,她們更關注的事項也大緻在於自己的學業、愛情、樂趣等,所以從近年來鼕令營的主題也可以發現,關心的議題或切入點,已漸漸少瞭很多悲情或挑戰,轉而更為關心身為女性的生活與生命寬廣度。

  另外一個颱灣查某活動參與減少的原因是「經驗不易傳承」,颱灣查某的成員是留學生,而留學生大都生活忙碌,又不易在異地久留,颱灣查某也不是一個有固定辦公室、固定負責人的常設機構,因此工作活動的傳承聯係、財務的處理等,就容易因為主事者的頻繁更易而失去良好運作,或也減低參與者的熱情。

  但我們還在努力,努力將十幾年前前輩們的理念延續下去,努力把颱灣查某轉型得更符閤新近颱灣查某的需要。因此,當盛琦主動接下《手記Ⅱ》的工作時,幾位前後屆乾部也義不容辭地努力配閤徵稿。謝謝盛琦,謝謝茂豐、幸蓉、明慧、慶玉及馥瑋。許多老颱灣查某們或是留在美國工作奮鬥,或是迴到颱灣成為學術領域的領航者,而海外各地也一直有新的颱灣查某正帶著理想努力著。我們也想藉著《手記Ⅱ》來號召海內外所有颱灣查某大團聚呢!

  颱灣查某十五歲瞭。感謝十五年前那些有理想、有抱負、不屈不饒的颱灣查某前輩們成立瞭這個團體,感謝十五年來所有颱灣查某們的努力經營。男女真的平等瞭嗎?平等之外呢?女性的經驗還需要傳承與被看見嗎?身為颱灣女性在客居地的經驗呢?我相信颱灣查某的客居手記是永遠也寫不完的,而且我們必須自己先懂得關心自己。感謝盛琦及玉山社,沒有你們,是沒有《颱灣女生留學手記Ⅱ》的,我也衷心期盼第三集、第四集也能代代傳承下去!

江怡靜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