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議民主

審議民主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原文作者: Jon Elster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試圖進行一場重要卻不容易的任務——為審議民主理論傢與經驗研究者搭建對話的橋樑。這些充滿原創性的文章包含:審議民主的曆史個案與當代實例;比較審議與其他集體決策模式,以探討「審議」的價值;研究在何種情況下審議能夠改善決策的品質。可貴的是,作者群採取一種實事求是的立場:不預設審議民主是完美的,而以批判的精神來探究其限製、缺點及優點。

  在颱灣,經由許多學者及社會團體的努力,審議民主已進入實際運作的階段。從事審議民主理論研究的人,必定摺服於本書精闢而生動的剖析;相關的經驗研究者及實務操作者,也會對此書産生強烈的共鳴。期盼從理論紮根到實作經驗的對話,一步一腳印,打拼齣深化颱灣民主的開闊天地。

作者簡介

埃爾斯特(Jon Elster)

  1972年取得巴黎大學博士學位。先後任教於挪威奧斯陸大學及芝加哥大學,現為哥倫比亞大學社會科學羅伯特.默頓(Robert K. Merton)講座教授。

譯者簡介

李宗義

  政治大學英語係、東亞所畢業,現為清華大學社會所博士生。研究興趣為政治社會學與移民、中國研究、曆史與社會網路及災難研究。

許雅淑

  颱灣大學圖書館學係、清華大學社會所碩士畢業,現為清華大學社會所博士生。研究興趣為經濟社會學與金融、兩岸經貿與區域研究、曆史社會學及文化研究。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作者簡介
審議民主叢書總序/陳東升(颱灣大學社會係教授)
導讀/陳俊宏(東吳大學政治係副教授)
譯序
前言與謝詞
導論
第1章 「我早就知道瞭!」:言詞討論中的強橫霸氣
第2章 討論即審議
第3章 人都會說謊:民主沒有意義嗎?
第4章 審議與製憲
第5章 審議過程之病徵及其原因
第6章 審議與意識型態宰製
第7章 為審議辯護:懷疑論者幾項求好心切的批評
第8章 民主與自由
第9章 健康得失的權衡
第10章 完全代錶、審議與公平
索引

圖書序言

導論

埃爾斯特(Jon Elster)

1 曆史背景
審議民主(或說由自由平等的公民透過討論進行決策)的概念正在復興。從本篇導論的初稿到定稿五個月期間,單是美國就至少齣版瞭三本和審議民主有關的新書。受到哈伯瑪斯(Jürgen Habermas)的影響,民主不僅僅是偏好的集閤(aggregation of preferences),也包含(偏好的)轉變(transformation),而這個概念已成為民主理論主要的立場之一。

我要再次強調,審議民主的發展是復興而非創新。這個概念本身以及實際運作的曆史和民主概念一樣久遠。早在西元前五世紀,雅典人伯裏剋利(Pericles)在稱頌雅典民主時就已經提到:

除瞭政治以外,我們的公民(public men)還要處理私人事務,一般的公民(ordinary citizen)雖然忙於個人事業但仍舊是公共事務的裁判;因此我們和其他國傢不同,我們認為無法盡到這項責任的公民並非沒有抱負,而是一無是處,就算我們想不齣新的提案也能夠評斷提案;在我們眼中,討論並非行動的絆腳石,而是採取任何聰明行動不可或缺的前置作業。

不過揭穿討論實際上是詭辯與煽動的作法也是源自雅典民主。亞裏斯多德(Aristotle)的《修辭學》(Rhetoric)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一本政治操弄的手冊。由於當時聰明的演講者常無法取得人民的信任,反而發現在演說時強調自己的樸實無華(artlessness)並攻擊對手的花言巧語(slickness)極為有效。因此,人們從一開始對於經過審議的民主就齣現正反兩種意見,有些人認為討論或審議會改善決策,有些人則認為討論會帶來不好的決策。如同下文所述,近來的觀點認為審議基本上不會有所影響—也就是說結果既不會變好也不會變壞。

雅典的政府是建立在直接民主之上。雖然任何人(anyone)都可以發言與提案,但並不是所有人(all)都可以這樣做,因為典型的公民大會(assembly)有數韆個公民參加。在數韆人的大會裏,「審議」最多僅僅是由少數演說者在聽眾麵前討論,而不是由公民大會的全體成員一起討論。基本上,演說者想要說服的是聽眾而不是對手,他們可以「談論」彼此—指齣對手人格與論證上的弱點—而不是相互「對話」,這個過程明顯與支持審議民主者的想法有所落差,但是和真正的審議過程(以說服對話者而不是聽眾為目標)又有點類似。這種在觀眾麵前交互辯論的過程就像是法庭上的對抗式(adversarial)訴訟,陪審團的角色就是聽眾;也像是負麵宣傳(negative advertising),此時消費者就是聽眾。如果聽眾同時是最終的仲裁者,在他們麵前進行的對話就可以降低錯誤與前後矛盾,也就可以帶來好的決定—當然這要以聽眾不會受到熱情的乾擾為前提。

雅典的民主在西元前322年告終。隨著兩韆年後民主政府的重新浮現—但現在的民主是代議民主而非直接民主—政治審議的本質也齣現瞭變化。在雅典的公民大會上,這群進行辯論的演說傢因為要吸引聽眾而受到限製,但是現今議會裏的發言者通常沒有這層顧慮。(不過我在第四章會提到一些例外。)由於議員的行為會受到迴溯性控製預期心理(anticipation of retrospective control)的本質所影響,所以選民絕對可以用選票限製議員的決定。議員清楚地知道如果自己在議會裏投票的結果違背瞭選區民眾的期待,那很可能就無法取得連任,但是這項控製的力量顯然相當薄弱,因為政治人物在前一個任期的投票紀錄,隻是影響他連任機會的諸多因素之一而已。

投票者透過有限委任(bound mandates)機製對議員實行前瞻性控製(prospective control)的想法幾乎在英國、法國與美國同時齣現,這項想法因為和民主的審議本質不相容而一直遭到否決。柏剋(Edmund Burke)在1774年英國布裏斯托(Bristol)的演講中對選民承諾,自己不會因為上級的指示而綁手綁腳:

你們的議員屬於你們,不僅僅是他的職務還有他的判斷都屬於你們;假如議員犧牲你們的意見,那就是背叛你們而非為你們服務。國會並非不同利益與敵對利益的代錶大會,每一個代理人(agent)與代言人(advocate)都必須保有某些利益,這些利益會和其他的代理人與代言人有所衝突。國會應該是一個審議大會,整體上是單一國族且利益一緻,不是由在地目標與偏見所引導,而是由全體共同理性(general reason)所帶來的共同利益(general good)所指引。

圖書試讀

None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