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老三的青青,一家随着父亲从台南搬到桃园,开始了全新的生活。个性有点迷煳的她,闹了不少笑话,但也有颗纤细柔软的心,小小年纪便懂得尊重、包容不同文化,因此获得几段单纯美好的友谊。
透过青青的童年点滴,呈现早年眷村生活,见证来自大陆的外省二、三代,如何勤俭、克难地在宝岛扎根。
得奖记录
★文化部优良读物推荐
★「好书大家读」选书
作者简介
麦倩宜 (1958 ~ 2010)
国立政治大学外文系毕业,曾任联合报系新闻编译、出版社英文主编,后为专职译者与文字工作者。译作有《小教父》、《歪歪小学来了一个小小陌生人》、《朗读手册》、《小河男孩》、《罗吉娜》、《卡兰德文件》、《故事可以这样写》、《赢家》等数十本书。
作者序
因为单纯,所以美好! 文∕麦倩宜
从前……我也曾经是小孩。
「从前」离现在有段距离,隔了好几个十年吧!记忆开始有点模煳,甚至觉得恍如隔世,但有时回想起来又彷彿还是昨天哩;从前到现在之间,隔着时间与空间,但时空交错之下也有部分的重叠,那就是不同世代之间的共通点。
从前没有电脑和电玩,没有「开心农场」,不像现在许多孩子总是无时无刻都想挂在电脑前「偷菜」,以前的孩子是真的在菜园或田里偷採地瓜和番茄,然后被「真人版」的主人或恶犬追得抱头鼠窜,落荒而逃;从前的孩子下课、放学后,忙着到户外玩各种游戏:打弹珠、翻斛斗、骑马打战、过五关、跳橡皮筋、踢罐子、抓鱼捞虾……所有的全身性体能活动,而现在的孩子多半窝在房间动动手指和眼睛(有时盯着电脑连眼睛眨都不眨一下);你们也许会觉得:从前的小朋友好可怜,没有「乐高」和「芭比」,也没有「数码宝贝」和「钢弹战士」,但是他们有整片的天空、田野、小溪和池塘,孕育了无限的想像空间及创造力,随手捡起的树枝和石头就是玩具,蜻蜓和蟋蟀充当玩伴,玩到尽兴忘我,满头大汗,浑身泥巴,天黑了还不想回家……
不过,有一点还算跟上时代:五十年前已经发明了电视,那一代的小朋友也和现代小朋友一样有卡通片和布袋戏可以看,他们是第一代的「电视儿童」,而代的孩子则是「电脑z世代」,到底两者之间有多大的差别?如果你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这个故事,一群民国四十年以后出世的「四年级生」──有所谓「外省第二代」的眷村子弟,还有本地孩子共同的成长经历,你可以说它是青少年版「光阴的故事」,也可以称之为古早版的「族群融合」,总之看看四、五十年前的小朋友(你们的爸妈,甚至更年长的长辈),和你们有什么不一样?他们的游戏和对话,快乐与烦恼,是否和你们的有些雷同和交集?也许你会发现,你们和他们的成长过程差了十万八千里,但其实又那么相似和亲近。
「从前」是故事常见的起头,许多的故事就是这样开始的;现在请跟着这个故事回到从前,和我们一起体验成长……
说实话,这本书读完之后,我有点百感交集。它不是那种让你看完之后觉得特别兴奋、特别激动的小说,而是那种让你看完之后,心里默默地泛起一丝涟漪,久久不能平静。作者的文字很淡,但却很有力量,他用一种平静的口吻,讲述了一个关于时间、关于记忆、关于失去的故事。书里的场景描写非常细腻,他能把那些看似平凡的场景,写得充满诗意,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我特别喜欢作者对细节的把握,那些小小的物件、那些微小的动作、那些不经意的眼神,都充满了象征意义,让人回味无穷。这本书的主题很深刻,它探讨了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以及我们与过去的关系。作者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把问题抛给读者,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去寻找。我觉得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写作方式,它能激发读者的思考能力,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成长。这本书适合在安静的夜晚,泡一杯茶,慢慢地品读。它会让你感受到一种宁静和祥和,也会让你对人生有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读起来,就像听一位老朋友娓娓道来一段尘封的往事,那种感觉,很舒服,也很温暖。作者的文字,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却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让人觉得亲切自然。书里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小小的渔村,那里的人们,生活简单朴素,却充满了人情味。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渔村的风景、人物和风俗,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那里的宁静和美好。我特别喜欢书里对大海的描写,作者把大海写得既神秘又充满力量,让人敬畏不已。大海是渔村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也是他们精神的寄托。书里的故事,不仅仅是关于渔村的生活,更是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关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作者通过对渔村生活的描写,表达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这本书适合在闲暇的午后,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慢慢地阅读。它会让你感受到一种宁静和祥和,也会让你对生活有更深刻的感悟。它就像一杯清茶,淡淡的香气,沁人心脾。
评分读完这本书,感觉像是翻开了自己记忆深处的旧相册,那些泛黄的照片,记录着童年时光里最单纯的快乐和淡淡的忧伤。作者的文字啊,不是那种华丽的辞藻堆砌,而是像邻家阿嬷讲故事一样,平实、真诚,却又带着一种说不出的力量,能一下子把你拉回过去。我特别喜欢书里对小人物的描写,那些在街角卖糖葫芦的老伯、在公园里下象棋的爷爷、还有在学校门口卖便当的阿姨,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虽然平凡,却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作者没有刻意去美化他们,而是用一种客观、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他们的喜怒哀乐,让人觉得特别真实,特别亲切。读着读着,我仿佛也看到了自己童年时的影子,看到了那些陪伴我长大的街头巷尾,看到了那些曾经对我很好的人们。这本书不是一个惊天动地的故事,但它却能触动你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让你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它就像一杯温开水,暖暖地滋润着你的心田,让你在喧嚣的世界里找到一丝宁静和慰藉。推荐给所有喜欢怀旧、喜欢感受生活的人。
评分这本书啊,真的是让人欲罢不能!一开始我只是随便翻了几页,想着大概就是那种老套的怀旧故事,没想到越读越上瘾,完全停不下来。作者的叙事手法太棒了,不是那种按时间顺序来讲述,而是像拼图一样,把不同的片段穿插在一起,慢慢地揭示故事的全貌。这种写法虽然有点跳跃,但却能更好地调动读者的情绪,让人始终保持着好奇心。而且,书里的角色塑造也特别成功,每个人物都栩栩如生,仿佛就活在我们的身边。尤其是那个女主角,她既坚强又脆弱,既独立又渴望被爱,她的经历和情感,都深深地打动了我。作者对人性的刻画非常深刻,他没有把人物脸谱化,而是展现了他们复杂的一面,让人觉得他们更加真实,更加立体。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爱情故事,更是一个关于成长、关于选择、关于人生的故事。它让我思考了很多,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如果你喜欢看那种能引发你思考、能触动你心灵的小说,那么这本书绝对不容错过。
评分这本书,我必须说,有点超出我的预期。原本以为会是那种充满乡愁的怀旧文学,结果却读到了一种带着淡淡忧伤的现实主义。作者的笔触很冷静,甚至有些冷峻,他没有刻意去渲染气氛,而是用一种客观的视角,去观察和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书里的故事,不是那种轰轰烈烈的英雄史诗,而是关于普通人的生活,关于他们的挣扎、他们的迷茫、他们的希望。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也比较隐晦,他没有直接地指责,而是通过人物的命运和遭遇,来揭示社会的问题。这种写作方式,虽然没有那么直接,但却更加深刻,更加耐人寻味。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人物心理的描写,他能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把他们的复杂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读着读着,我仿佛也走进了他们的生活,感受到了他们的痛苦和快乐。这本书不是那种让人看完之后觉得心情愉悦的小说,而是那种让人看完之后,需要静静地思考的小说。它会让你对社会、对人生、对人性,有更深刻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