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思想史上的定论,只承认陈白沙是陆王之间心性之学的桥樑,并对当代熊十力早年的思想有所激励启发。本书作者却指出,所谓王阳明与湛甘泉「共创圣学」,实际二人同为白沙衣钵传人,阳明还曾「誓言终不渝」。如此一来,对陈白沙在宋明心性之学上重新定位。
本书写作方法是以白沙所处时代背景,及其一生为学造道心思历程的演变进展为主轴,道出白沙学的真正贡献,最重者在于他发现儒道佛三教的交合会通处,也正是天与人的交合会通之处,在心性之学中,把传统哲学真精髓的内圣工夫,从人性最深邃之处体验见证出来,作为中国人安身立命的学问。
作者简介
姜允明
出生于台湾省新竹县。国立台湾大学哲学系学士, 辅仁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 于1966年应聘赴纽西兰奥克兰大学任讲师, 并且获得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历任高级讲师、代系主任, 台湾大学、政治大学以及辅仁大学客座教授。并于1979年任澳洲雪梨市 Macquarie 大学汉学系主任、代理院长等职, 现任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研究所教授。
着有《真理的根据》、《中国语文》、“ The Search for Mind, Chen Pai-sha, Philosopher-Poet”、《心学的现代诠释》、《当代心性之学面面观》等书。
对于《陈白沙其人其学》,我抱持着一种探索明代学术脉络的好奇心。陈白沙,作为连接宋明理学与明清思想转型的重要人物,其学术地位不容忽视。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个关于他生平的全面梳理,帮助我了解他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以及这些环境如何塑造了他的思想。书中对陈白沙“破除一切知识”的论述,以及他如何主张“无位真功”和“体用不二”的境界,都令我深感兴趣。我希望书中能够深入剖析这些概念的内涵,并考察它们在陈白沙哲学体系中的地位。此外,我也很好奇,作者将如何处理陈白沙的思想与王阳明“心学”之间的关系。是继承,是发展,还是某种程度上的超越?这本书的出现,恰好能填补我在这一领域的知识空白。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不仅能认识陈白沙这个人,更能理解他的学问,以及他的学问如何在那个时代激荡起涟漪,并对后世产生影响。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次深入历史与思想腹地的旅程。
评分这本《陈白沙其人其学》,拿到手里的时候,就被它厚重的封面和沉甸甸的分量吸引住了。翻开扉页,精美的排版和清晰的字体,瞬间就营造出一种阅读的仪式感。我一直对明代中叶的思想史颇感兴趣,而陈白沙作为一位影响深远但又相对“低调”的哲学家,其思想的源流与发展,在我心中一直是个未解之谜。这本书的出现,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那个时代的大门。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但从目录和前言中,我能感受到作者在梳理陈白沙生平事迹和学术思想上的细致与用心。那些章节的标题,如“少年立志,道心初萌”、“湖海泛舟,体悟天机”、“岭南讲学,影响日隆”等等,都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让我对陈白沙这位集儒、释、道于一身的独特人物充满了好奇。我尤其期待书中对“心即理”与“致良知”等核心概念的深入阐释,以及作者如何将其与程朱理学、陆王心学进行辨析比较。这不仅是对一个人的研究,更是对一种思想的追溯,一种精神的传承,实在令人期待!
评分初拿到《陈白沙其人其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其朴实而内敛的设计风格。我素来不喜浮华,这样的装帧恰合我心。我并非对这位明代哲人有着多么深厚的了解,但“白沙先生”的名号,却早已在一些关于明清思想史的讨论中有所耳闻,总觉得他是一位游离于主流之外,却又有着独特洞见的思想家。这本书的体量不小,细翻之下,内容似乎涵盖甚广,从其早年的生活经历,到晚年的学术成就,再到其思想对后世的延宕,力求勾勒出一个立体而全面的陈白沙形象。我特别留意到书中关于陈白沙“冲和”之说的论述,这在我看来,是区别于其他理学家的重要特质。在那个变革的时代,能够倡导一种超脱与平和的精神境界,本身就具有一种深刻的意义。我渴望通过这本书,理解他“咬得菜根香”的清贫生活,以及这清贫如何孕育出他“静以致知”的哲学旨趣。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良师益友,带领我走进陈白沙的心灵世界,感受他那份超越时空的宁静与智慧,从而涤荡我自身的浮躁之心。
评分对于《陈白沙其人其学》,我怀揣着一种学术性的探求和对历史人物的敬畏。我一直认为,要真正理解一位思想家的学问,必须先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他的人生经历,以及他如何消化吸收前人的智慧并自成一家之言。从这本书的目录结构来看,作者显然遵循了这一研究范式,将陈白沙的生平事迹与他的哲学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而非割裂处理。这一点让我倍感欣慰,因为我曾读过一些支离破碎的论述,总觉得抓不住精髓。我尤其关注书中对陈白沙“虚灵”说以及其“格物致知”与陆九渊“心即理”的联系与区别的探讨。这在我看来,是理解陈白沙思想体系的关键所在。他如何能够在王阳明“心即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虚灵”在体悟本体中的作用?他又是如何将“格物”的重心从外在事物转移到内在心性的?这些问题都亟待书中能够给出清晰而有力的解答。我期待着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获得一种智识上的启迪,不仅仅是了解陈白沙,更是能够触及到他思想中那些超越时代的普适价值,进而反思我们当下的生活与认知。
评分我是一名对明代哲学史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偶然间看到了《陈白沙其人其学》这本书,其书名就吸引了我。陈白沙,这个名字在我的认知里,总带着一股清冷而超然的气质,仿佛是那个时代里的一股“清流”。我对他的“致良知”的论述,以及他如何将儒家的仁爱精神与道家的超脱之道融合,一直充满好奇。这本书厚实的内容,预示着它将带我进行一次深入的探索。我期待着书中能够详尽地介绍陈白沙的生平,了解他如何从一个普通的读书人,成长为一代宗师。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清晰地阐释陈白沙的哲学思想,特别是他如何看待“心”的作用,以及“静”在人生中的意义。在当下这个喧嚣的世界里,能够读到关于“静”的思想,对我来说是一种慰藉,也是一种力量。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感受到陈白沙那份宁静致远的智慧,并且能在他的思想中找到一些启发,让我的生活也能够多一份安然和从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