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柬埔寨印象除瞭吳哥窟、安哥通城、塔高神廟、塔鬆神廟外,深刻留在我心坎上的,其實是那些質樸的微笑,不論是刻在石牆上的女神,或是當地居民及孩子,甚至是神牛,那朵朵如蓮花般的一張張美麗臉龐,浮現著由溫柔陽光所刻劃齣的微笑,令人永生難忘。
精美絕倫、震古鑠今,也同時是滄桑與迷離,柬埔寨的神廟建築曆經瞭韆年的歲月洗禮,雖然頹圮,卻仍然令人感動、顫慄!
最愛高棉的旅者李昱宏,這次要帶領大傢去柬埔寨的各大神廟及城窟,憑弔那荒廢的遺址,在廊與廊之間穿梭,看看那些精美的浮雕,摩想微風穿廊而過,與璧上飛天仙女相應和,看看齣水的蓮花,還有一座座端坐在浮雕裏法相莊嚴的神祇。
深入瞭解潛藏其後的曆史與軌跡,你會發現被巨樹虯髯蒼根盤踞的宮殿,有一種淒美的浪漫正在發酵,跫音輕響在長長的迴廊裏,黃昏與清晨裏都彌漫著淒迷、寂寞的神韻。即使陽光炙烈,徜徉在遺址的懷抱裏,卻有一種薄荷般的清爽。
作者融會瞭諸多資料及親臨的體驗後,希望對有誌前往柬埔寨的旅者,提供一些深刻的建議。前後兩次的造訪,讓作者更加愛上這個曾經文化輝煌的古國。不論是刻在石牆上的女神,或是活生生的市井小民的微笑,高棉之路上始終滿溢著一張張難忘的微笑美麗臉龐。
作者簡介
李昱宏
1971年生,筆名Dusty(源自於他在英國的狗朋友),畢業於嘉義縣六腳鄉工廠村的蒜南國小,2001年畢業於英國布裏斯托大學,齣版過五本旅行文學攝影集,到過大約三十個國傢與地區。
嗜旅行如命,不過有人認為那樣的旅行算是一種苦行。喜歡記錄旅行中的感動鏡頭,也喜歡記錄旅行的種種。曾經單純的隻為旅行,如果真的要給他一個頭銜,就稱之為「旅者」(traveller)吧!
他如果不是旅行中,就是在前往旅行的路途上。
自序 那些微笑的美麗臉龐
他序 洋溢著人文關懷的旅行
捲一:高棉文明古國的史地捲軸
捲二:話說古代高棉眾神與神話故事
捲三:神廟的美麗從石頭上還俗
捲四:走在古代的高棉高速公路上
捲五:金邊的兩次接觸
捲六:暹粒.年.吳哥窟
捲七:偉大的城市──安哥通城
捲八:塔普倫、塔高、普利漢
捲九:塔鬆、東美朋與羅洛士遺跡
捲十:吳哥秘境──卡伯斯賓
附錄:我的旅行檔案
自序
那些微笑的美麗臉龐
我曾經兩次前往柬埔寨(舊稱為高棉),第一次是2003年ARS流行過後的盛夏期間,那時每一天的午後都下著陣雨──一如古代高棉王朝的時期一樣,那時我還是未婚的,那一次也成瞭我單身個人流浪的最後一次,第二次是2005年的一月,氣候還不算非常炎熱的時候(一月是屬於柬埔寨的乾季)。
第一次造訪拜SARS所賜,整個柬埔寨的遊人並不多,我當時幾乎是乘興恣意地遊覽各個古蹟,既無過多的遊人打擾,拍照時也毋須等候大批旅行團雜遝地離去,而且那次我所遇見的司機都是很客氣的,不過第二次我的運氣卻沒有這麼好瞭,而且也發現暹粒(吳哥窟的所在地)的消費似乎變貴瞭,時間相差不過兩年吧!
但是,柬埔寨的變化似乎超乎我的想像,不僅物價上揚,連金邊市都齣現瞭超級市場,第一次前往的時候少見大陸商人,第二次再去金邊就常常遇見在當地經商的大陸商人,也偶爾可見大陸旅行團,不過,旅行團中還是以颱灣、韓國、日本為最。
第一次前往柬埔寨的時候,當時數位相機,尤其是數位單眼並不普遍,第二次前往時幾乎人人都拿著數位相機,使用底片拍攝的人已經成瞭少數中的少數。第一次我隻在柬埔寨境內悠遊,而第二次我們從曼榖驅車前往泰柬邊境,然後進入暹粒與金邊,最後從柬埔寨進入瞭越南。當時因為南亞發生大海嘯,大批旅者從南亞轉進瞭柬埔寨,柬埔寨處處都是遊人,所以旅遊市場的行情似乎也因為遊人太多而顯得混亂。
兩次的拜訪,對於文化蘊含深厚的高棉顯然是微不足道的,雖然卻也走瞭不少地方,但還有許多古蹟我無法一一窮盡,莫說吳哥遺跡中的成百神廟我無法個個親臨,更遑論一睹偏遠叢林神廟的廬山真麵目。高棉的古蹟成韆上百(根據統計,現今柬埔寨境內有1,080座神廟),旅者也隻能在交通及其他旅行因素中做齣取捨。
除瞭柬埔寨境內的遺跡之外,我也曾踏訪泰國境內的高棉遺跡,高棉帝國強盛時期曾修築一條古代的高速公路,用來連接泰國境內的娉邁(Phimai)與高棉境內的暹粒(Siem Reap),這一路走來,也對古代高棉帝國的強盛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這本書裏,我列舉瞭那些我曾經造訪過的神廟,在參酌西方相關書籍的講解與自己親臨的體會之後,希望能帶給讀者一些基本認識,但我要強調的是,這本書還是一本旅行文學攝影集,所以我的概念還是以旅行為中心,希望書中的旅行經驗與相關資訊,能提供有誌前往柬埔寨的旅者一些建議。
在這裏,我也必須註明,「柬埔寨」(Cambodia)舊稱為「高棉」(Khmer),在書中我兩種名詞兼用之,在描述與古代相關曆史及文化時,我通常是使用「高棉」一詞;而在描述地理環境與現代曆史時,我通常使用「柬埔寨」這個詞。事實上,在外文書籍中提及古代曆史文化時,也是使用「高棉」,而古代高棉的君王與神廟譯名,目前尚無統一的中譯名稱,所以我以音譯的方式,盡量將其轉化為中文名稱。倘有任何疏漏之處,還請前輩先進們不吝指教。
我相當喜愛高棉,前後兩次的造訪不僅讓我更加愛上這個曾經文化輝煌的古國,而那些微笑的臉龐,不論是刻在石牆上的女神,或是活生生的市井小民的微笑,我的高棉之路始終滿溢著一張張難忘的美麗臉龐。李昱宏後來他也敞開胸懷跟我笑著對話。
李昱宏
他序
洋溢著人文關懷的旅行──給颱客會的李大哥
第一次被邀請為李大哥的吳哥旅記寫序,真是讓我受寵若驚,但也格外珍惜這次難得經驗。在我的眼中,一本書的序往往是一個指南針,引著陌生的讀者挖掘書中黃金。
因為這樣,我問瞭你,希望我往哪個方嚮下筆,你隻是說,「就隨你想寫些什麼吧!」果然是你的作風,那種旅行老手會說齣的話。也因為這樣,我的腦袋開始構思瞭很多的路綫圖,希望可以找齣一條路綫,是可以完整的錶現我們大夥2005年吳哥窟的相遇。
這一條路綫圖是這樣錶示的:
旅行動機→決定計畫→確實落行→成效迴饋
這樣的錶示可能還是太模糊,請再容我一一解說,關於旅行動機是這樣的:愛好旅行的我,一開始旅行就是選擇自助旅行,某部分是想藉由自助旅行錶現自己可以脫離原生的母體開始學習自我獨立,另外的一部份是想要讓自己的心可以更開闊,學習有勇氣麵對包容未知不確定,讓自己可以跳脫僵化的思想,學習無限的可能。
所以,去年當我覺得快要被現實水泥化時,內心開始蠢蠢欲動想要齣走旅行,重新學習呼吸……
計畫的決定選擇吳哥窟,是一場美麗錯過後的完成,早該在2004年前往,但卻拖瞭整整一年纔真得成行,用緣分論來說,拖延的一年是為瞭與大夥相遇,組成一個颱客同好交流會。確實落行的延伸,可以解釋我們這群喜歡自助旅行的朋友,平常不太會在旅行時遇到這麼多的颱灣同好者,但在吳哥窟卻讓我們碰到遇見瞭,甚至還搞齣颱客交流會,在吳哥異地分享彼此的旅行經驗。喜歡你分享旅行經驗時,那種散發閃閃動人的亮度,特彆的有元氣。那樣的光亮,在閱讀你的書時也感受到,一種熱愛旅行的人文關懷。
最後的成效迴饋應該是你完成瞭吳哥窟的這本旅行書,可以讓更多喜愛旅行的朋友,藉由你的書瞭解吳哥窟那特有的文化魅力,也讓更多喜愛的旅行者發現一個新的探索地~那充滿神秘國度的柬普寨,此生一定要造訪一次的吳哥窟。
李美樺
當我看到“微笑著開的國度”這個書名時,腦海中瞬間浮現齣那些在古老寺廟中,麵對鏡頭,露齣淳樸而略帶羞澀笑容的孩子們的畫麵。我猜想,這本書或許不會僅僅停留在對曆史遺跡的描繪,而是會更加關注當下的柬埔寨,關注生活在那裏的人們。我期待能夠讀到關於他們的故事,他們的生活,他們的夢想。或許,作者會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講述這個國傢如何從過去的陰影中走齣來,如何重新煥發生機。我會好奇,在那些繁華的都市角落,或者寜靜的鄉村田野,隱藏著怎樣的生活哲學?那些微笑,究竟源自何處?是信仰的力量,是傢庭的溫暖,還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這本書,在我心中,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地理名詞,它更像是一個充滿生命力的象徵,代錶著一種不屈不撓的精神。我期待著,能夠在這本書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感動和啓迪。
评分我對柬埔寨這個國傢一直抱有一種復雜的情感,既有對吳哥窟的震撼,也有對那段曆史的沉重。但“微笑盛開的國度”這個書名,無疑為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視角。我設想,這本書會帶領我深入探尋那些隱藏在微笑背後的故事,理解這種微笑是如何在經曆過磨難之後依然能夠綻放。我期待作者能夠以一種細膩而充滿人文關懷的方式,描繪齣柬埔寨人民的韌性和樂觀。或許,這本書會講述一些普通人的生活片段,那些在曆史洪流中依然努力生活、心懷希望的個體。我非常好奇,在繁華的旅遊景點之外,這個國傢還有著怎樣的生活脈絡?它的鄉村是什麼樣子?它的飲食文化又有哪些獨特之處?我會想象,作者或許會通過細緻的觀察和深入的采訪,將那些鮮活的細節呈現在讀者麵前,讓我們能夠更立體地感受這個國傢。這本書,在我看來,更像是一次心靈的朝聖,一次對人性光輝的探索。
评分這本書的命名,無疑極富想象力和情感張力。我試圖去想象,是什麼樣的場景,什麼樣的經曆,能夠讓人用“微笑盛開”來形容一個國度。我猜測,這本書的作者,一定是一個對生活充滿熱愛,對人性有著深刻洞察的人。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我走進一個不一樣的柬埔寨,一個不僅僅有吳哥窟的輝煌,更有生活的熱度,有普通人臉上的真摯笑容。我希望能夠讀到那些鮮活的故事,那些關於堅韌、關於希望、關於愛的小片段。或許,作者會以一種非常個人的視角,去記錄他在柬埔寨的所見所聞所感,將那些細微之處放大,讓我們看到一個國傢的靈魂。我特彆好奇,作者是如何捕捉到那些“盛開”的微笑的,它們是如何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成為一種標誌性的錶達?這本書,對我來說,是一種情感的召喚,一次對美好事物探索的邀請。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深深吸引瞭我,那種淡淡的金黃色調,配上若隱若現的寺廟剪影,營造齣一種神秘而古老的氛圍。雖然我尚未翻開書頁,但僅僅是封麵,就已經在我腦海中勾勒齣一幅幅關於東南亞古老文明的畫麵。我常常想象,在那些古老國度裏,微笑是怎樣一種力量,能夠跨越曆史的長河,至今依然溫暖人心。這本書的書名,本身就充滿瞭詩意,它仿佛在訴說著一個充滿希望和生機的故事,讓我對即將展開的閱讀充滿期待。我很好奇,是什麼樣的經曆,樣的文化,能夠孕育齣“微笑盛開”這樣的意境。是當地人民淳樸的笑容,還是那些曆經滄桑卻依然屹立的古跡所傳遞齣的平和與安詳?這本書,在我眼中,不僅僅是一本旅行指南,更像是一扇通往內心深處的窗戶,讓我得以窺見一個遙遠國度的靈魂。我期待著,通過作者的筆觸,能夠感受到那種跨越語言和文化的深刻連接,那種發自內心的、溫暖而寜靜的力量。
评分“微笑盛開的國度:柬埔寨”——單是這八個字,就足以點燃我的好奇心。它不像一本刻闆的曆史教科書,也不像一本冷冰冰的地理讀物。它更像是一首散文詩,或者是一幅濃墨重彩的畫捲,等待我去細細品味。我設想,這本書會帶領我走進一個充滿溫情的柬埔寨,一個不僅僅是古老遺跡的堆砌,更有人情味和生活氣息的地方。我期待著,作者能夠以一種充滿溫度的筆觸,描繪齣當地人民的日常生活,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奮鬥與堅持。我很好奇,在這個國度裏,微笑是如何成為一種普遍的情感錶達?它背後蘊含著怎樣的文化基因和曆史沉澱?這本書,在我眼中,是一次關於“看見”的旅程。我希望能夠通過閱讀,真正“看見”那個真實的柬埔寨,看見那份在苦難中依然閃耀的人性光輝,看見那些屬於這個國度的,最動人的微笑。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