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好物、好店、好味,
让每一代人都上瘾
好吃—蚵仔嗲、芋头片、米糕、卤猪皮汤面、芋粿巧、筒仔油饭、担仔面、鲜八宝粽、咖哩香煎鸡腿肉
好味—五印醋、五香醋、酱油
好茶—成年礼茶、奇种乌龙、铁观音、文山包种
好饼—新娘饼、平安龟,平西饼、竹堑饼、凤眼糕
好料—干贝、鱼翅、鲍鱼、细米粉、手工面线
好物—水丸、剪刀、菜刀、立香、盘香、便利水药、水果蜜饯、红瓦、黑瓦、汉文书
好神—纸扎人、草人、天堂好屋
好好逛—迪化街、大稻埕街道、鹿港街道、西螺街道、安平聚落街道、赤崁街、新美街
◆老店新玩法,从好吃、好味、好物、好街各角度切入,提供店家各面向的实际体验
◆吸引对台湾在地风物有兴趣的读者
◆提供另一种在台湾深度旅游的方式
◆搜罗全省百年老店30家,方便採买让每一代都上瘾的不败好物。
◆跟着不同店家,学会挑好醋好酱油、辨好物、吃道地的秘诀。
◆店家制程大公开,了解百年好物的制作之美。
这些老店舖,老得很可爱,老得很动人
200岁仍是活跳跳,施美玉香铺,在粉雾弥漫中让成束成束的香宛如花开现场。
不是约定好,只是太恰巧,大同酱油、北门炸粿和中华民国一起在1911年欢乐诞生。
看到王泉盈家的纸扎人,别向后退两步,不是茅山扎针害人术,而是帮你挡灾改运的替身恩人。
抱着大茶桶,谁来拍都一样的姿势和角度,严振发茶行的阿公和好茶,用信用和品质镇店镇了一辈子。
走访全台百年老店,看见的不是凋零,而是另一股新起的生命力,老一代的坚持,新生代接掌,曾经低落的一段时光,如今也急起直追,再创新局面。
看看在台湾,这些撑起百年事业的脸孔,以及陪伴他们走过这段岁月的老物件,当然,还有百年不变的风味。除此之外,全新的体验活动,也在这些老字号里燃起火花,可能是在茶行里听南管演奏,或在古蹟等级的瓦窑厂里玩雕砖,爱好摄影的,还可至王牌景点林家面线拍摄晒面线的壮观场面……
而老店家的所在,往往也是别具特色的乡镇老街,因此,本书除了店家介绍,还特别拉出在地散步地图,将週边好玩好吃好逛的好去处,沿街导览,从北到南,4条重点老街散步去。
除了超过百年老铺,也有只差几年就晋级百岁的特色好店,为了不让读者也不让店家扼腕,特别收入「迈向下一个精彩百年」,感受更多样的故事与在地风情。
PART1.台湾百年好店【跟民国一起过生日】
● 香脆软嫩,充满古早味的炸物—新竹北门炸粿(1911) 008
● 卖肉圆却完卖酱油,配角变主角的美好意外—西螺大同酱油(1911) 012
PART2. 台湾百年好店【古早风味新样貌】
●从汉饼到西饼,一生喜气洋洋—郭元益饼店(1867) 018
●听南管喝好茶,是茶行也是博物馆—有记名茶(1907) 024
PART3.台湾百年好店【经典瑰宝老字号】
● 专走精巧南北货,菜入天然甘鲜味—林复振商行(1853) 032
● 古法手制,挺住中药人的骨气—干元蔘药行(1875) 036
● 心诚,意正,茶人与茶性的十分讲究—林华泰茶行(1879) 042
● 一口平安龟,一口平西饼,好吃又保庇—李亭香饼店(1895) 048
● 老味好汤头全靠一杓卤猪皮撑腰—进财切仔面(1896) 054
◎ DADAOCHENG.迪化街、大稻埕街道散步 058
● 芋香满口,全靠电棒烫九指粿仔王—阿瑞官(1868) 064
● 40分钟制程,40年的日日好用—日日用打铁店(1913) 070
● 鼎泰丰也爱用的压轴秘醋—高记五印醋王之家(1903) 074
● 手工锅铲炒出百年好味道—大溪游记百年油饭 (1862) 078
● 竹堑饼,低于100卡的猪油香—新复珍饼店(1898) 082
●内馅多、烤温透,「爆浆」月饼豪迈吃—社口张犁记饼店(1894) 086
● 把酒酿成醋,百年来最赞的错误—大越老醋店(1905) 090
● 静心养生,一枝好香求吉祥—施美玉制香铺(1774) 094
● 尝凤眼,旧时富人润口去涩的「幼路」糕饼—玉珍斋(1877) 100
◎ LUGANG.鹿港街道散步 106
● 古法新装,打破「黑盰仔装豆油」定律—丸庄酱油(1909) 114
◎ SILUO.西螺街道散步 120
● 纸包钖桶老柜台 瑞店润茶香—振发茶行(1836) 124
● 宅配便利包、中药界的得来速—益生堂(1882) 130
● 不走偏门,专做正气纸扎人—王泉盈纸庄(1888) 134
● 是一纸文化,也是宅配好屋的天堂空间设计师—左藤纸艺薪传(1893) 140
● 矮桌矮灶端出面香好滋味—度小月担仔面(1895) 144
● 厚工扎实,包裹台南记忆的粽味—再发号肉粽(1872) 150
◎ TAINAN.安平聚落街道散步 154
◎ TAINAN.赤崁街、新美街散步 158
PART4.【迈向下一个精彩100年】
●台湾最老的书店,不走日风就是要卖汉文书—瑞成书局(1912) 164
●暗黑龟仔窑的红通通人生—三和瓦窑(1913) 168
●纯米制作,天空下吹晒出的弹Q好味道—东德成米粉厂(1919) 176
●美好时代的美学现场—波丽路西餐厅(1928) 182
●抢时间,抢太阳、抢温度,没能闲着的面线人生—林家手工面线(1934) 186
不得不说,《台湾百年好店》这本书的文字力量真的太强大了!我完全被它带入了书中描绘的世界。这本书并非那种走马观花的景点介绍,而是深入到每一个“好店”的灵魂深处。我记得有一章节,详细描述了一家传承了三代的布行,从老板年轻时跟着父亲学艺,到如今自己挑起大梁,期间经历了多少风雨,克服了多少困难,都通过他娓娓道来的话语,一点一点呈现在我眼前。他谈到布料的质感,谈到老客户的信任,谈到对新技术的接纳与坚守,这些细节构建了一个立体的、有血有肉的店家形象。我读到后来,甚至能想象出那个布行里弥漫着淡淡的布料和木头的气味,阳光透过老式的窗户洒进来,落在那些五颜六色的布匹上,一切都那么真实。书中的“好物”介绍也同样精彩,不仅仅是商品的描述,更像是对一种生活美学的展现。作者通过对这些“好物”背后匠人精神的挖掘,让我看到了“made in Taiwan”的另一种深度和高度,那是一种对品质的极致追求,一种对传统的尊重,以及一种对生活的热爱。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仿佛也成为了一位台湾在地文化的探索者,对那些坚守与创新的“好店”充满了由衷的赞叹。
评分《台湾百年好店》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对“根”的思考。我一直对那些能够经久不衰的店铺充满好奇,而这本书正好满足了我的这份好奇心。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吃”的书,虽然书中对“好味”的描写确实令人垂涎欲滴,但我更被那些“好物”和“好街”所打动。比如,书中介绍了一个制作手工皮革制品的百年老店,作者花费大量篇幅描写了老师傅如何一丝不苟地挑选皮革、如何用传统的工具一点点雕刻、缝制。那种对材料的尊重,对工艺的敬畏,以及对产品近乎苛刻的要求,都让我深深地感受到“made in Taiwan”背后所蕴含的匠人精神。书中的“好街”部分,更像是对台湾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作者通过描绘不同店铺的聚集,以及它们在时间长河中留下的痕迹,让我们看到了台湾在地文化的演变和传承。读到这里,我开始反思,什么才是真正能够留存下来的东西?是那些华而不实的潮流,还是这种扎根于生活,充满温度和故事的“好店”?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关于“何为永恒”的思考,让我更加珍惜那些简单却充满生命力的事物。
评分这本《台湾百年好店》真是让人惊喜连连,我拿到书的时候,就被它封面上那种复古又充满生命力的设计吸引住了。翻开来,感觉像是踏上了一段时光隧道,跟随作者的笔触,穿越回了台湾那些充满人情味的老街巷。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老字号传统小吃的介绍,那些藏在巷弄里的店铺,不只是卖食物,更是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读到关于某个糕点师傅,他坚持手工制作,不辞辛劳地传承古法,那种对技艺的执着和对顾客的用心,真的让人肃然起敬。书里还穿插了一些老板娘爽朗的笑声和老板朴实的叮咛,仿佛我正坐在店里,一边品尝着那份熟悉的味道,一边听着他们讲述店铺的点滴故事。让我特别感动的是,这本书不仅仅是介绍“好店”,更是在描绘一种“好感心”的生活态度。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捕捉到了那些即使时代变迁,也依然坚守初心、充满活力的商家,他们身上散发出的那种温暖而实在的力量,让我在阅读的时候,也忍不住想要去寻找身边的“好店”,去感受那份源自台湾土地的纯粹和美好。这本书不像是简单的导览,更像是一场与台湾在地文化的深度对话,充满了温情和启发。
评分阅读《台湾百年好店》的过程,与其说是在看书,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充满发现的旅行。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生动,仿佛我就跟在TA身后,一起穿梭在台湾的大街小巷。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好味”的描写,不是那种干巴巴的菜单式介绍,而是融入了故事和情感。例如,书中提到一家卖猪脚面的老店,不只是介绍面的味道有多么鲜美,还讲述了这家店如何从一家简陋的路边摊,一步步发展成为当地人心中不可替代的味蕾记忆。店老板年轻时为了学手艺,在厨房里挥汗如雨的场景,以及如今他看到老顾客满足的笑容时的那种成就感,都让我感同身受。书中的“好物”也让我大开眼界,看到了许多台湾本土品牌在设计和品质上的用心。它们可能没有响彻全球的名气,但在细节之处,却透露出一种独属于台湾的质朴与精致。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made in Taiwan”的含义,它不只是一个产地标签,更是一种对品质的承诺,一种对文化的传承,以及一种对生活的热情。它让我看到了台湾小店的生命力,也让我看到了台湾人民的创造力和韧性,这是一种非常积极向上的力量。
评分我对《台湾百年好店》这本书的整体感受,就是一个字:“暖”。这本书就像一位老朋友,在闲适的午后,泡上一壶茶,慢慢地翻阅。我最喜欢的部分是书中关于“好街”的描绘。作者不是简单地列出商店的名字,而是通过对整条街道的氛围、历史变迁以及其中商家之间的互动关系的细致刻画,展现了一条街市的生命力。例如,书中提到一条充满手工烘焙店的街道,每家店都有自己的特色,但又彼此依存,互相学习,共同营造出一种浓厚的社区氛围。读到这里,我仿佛能听到街上孩子们玩耍的笑声,闻到各种烘焙食物的香气,感受到邻里之间那种淳朴的情谊。书中的“好感心”也贯穿始终,这些“好店”之所以能够“永远活跳跳”,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产品或服务有多么出色,更在于他们与顾客之间建立的那种真挚的情感连接。无论是店主记住老顾客的偏好,还是在遇到困难时顾客给予的支持,这些点点滴滴都汇聚成了“好感心”的力量。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一个地方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它的名胜古迹,更在于那些默默坚守、充满人情味的小店,以及它们所承载的温暖故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