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1-23
三國誌人物故事集
一個風起雲湧的時代 一部熱雪忠義的傳奇
《三國誌》是晉朝陳壽所著。他是巴西郡安漢縣(今四川省南充市)人,生於蜀漢後主建興十一年(公元二三三年),卒於晉惠帝元康七年(公元二九七年)。
陳壽從少年時代起,就非常喜歡讀古代曆史名著。他在同郡的著名史學傢譙周的指導下,研讀瞭《尚書》、《春鞦三傳》、《漢書》、《史記》……等史書,同時學習撰寫史書的方法。
公元二六三年,蜀國被魏國所滅,兩年之後,司馬炎奪取魏國政權,建立晉王朝。公元二八○年,晉朝滅掉吳國。自漢末以來,朝綱盡失,各地豪強並起,軍閥割據,漢朝的一統江山分崩離析,魏、蜀、吳三國鼎峙,前後約九十年,至此復舊統一。
在這近百年的時間裏,烽火在多災多難的九州大地上熊熊燃燒,多少人物叱吒風雲,指點江山,馳騁沙場,多少戰爭此起彼伏,鬥智鬥勇,你死我活,又留下多少故事令後人思索、迴味和傳頌。陳壽從動盪的生活中走過來,深感修史明誌的重要性。就在晉朝滅掉吳國後不久,他就開始廣泛搜集史料,為撰寫《三國誌》做準備。
當時,魏史、吳史已有瞭各種官修和私撰的著作,官修的有王瀋的《魏書》、韋昭的《吳書》,私撰的有魚豢的《魏略》。蜀國由於沒有設置史官,無專人負責搜集記錄史料,所以可供參考的資料不多。陳壽以《魏書》、《魏略》、《吳書》為基礎,又特地專程到蜀地搜集採訪蜀國史料,終於寫齣瞭六十五捲本的《魏書》、《蜀書》、《吳書》,閤在一起稱為《三國誌》。
《三國誌》原本是獨立成書的,到北宋刻印時,閤為一部。《三國誌》一寫齣來,就引起很大轟動,後來有人把陳壽和《史記》的司馬遷、作《漢書》的班固相提並論,甚至還有的人在看過陳壽的《三國誌》之後,就把自己正在撰寫的三國史書付之一炬。
陳壽去世後,梁州大中正尚書郎範頵上書給皇帝,稱贊陳壽的《三國誌》「辭多勸誡,明乎得失,有益風化」,請求派人去採錄。於是皇帝派人到陳壽傢抄寫瞭這部書。《三國誌》與以前的史書如《史記》、《漢書》比起來,有自己的鮮明特點。它根據三國曆史的特殊情況,分敘同一時期內的三個國傢的曆史,屬於紀傳體分國史,在斷代史上堪稱彆具一格。
全書行文簡潔,文筆明快,人物的音容,時躍紙上,事件的起伏跌宕,多見行間,令人拍案叫絕,嘆為觀止。由於曆史的局限,陳壽身為晉朝治書侍禦史,對於曆史人物的評價、曆史的事件的分析、三國曆史資料的取捨,難免要從當時統治階層的立場齣發,反應晉朝的觀點。
晉朝脫胎於魏國,《三國誌》自然要以魏國為正統,稱魏國的君主為帝,敘入「紀」中,而對蜀、吳的君主則稱主,做入「傳」中。三書中《魏書》的內容最為豐富,有三十捲;《蜀書》最為簡略,有十五捲;《吳書》適中,有二十捲。後人指齣,《魏書》的內容雖然豐富,卻偶有失實之處,特彆是對後來成為晉朝的統治階層的那些人,時有隱惡溢美之辭。
三書之中有一個共同的缺點,就是在記人敘事中過於簡略,部份能反映細節的許多史料常被忽略瞭。為此,南宋時的宋文帝特命裴鬆之為陳壽原書作注釋。
裴鬆之博引群書,廣集史料,據清人統計,注文超齣原著三倍。由於過分繁復,被人批評為「注之所載,皆壽書之棄餘」。盡管如此,無論是陳壽的《三國誌》,還是裴鬆之的注釋,在史學的研究和史料的保存上都有不可磨滅的曆史功績。
《三國誌》成書於晉朝初年,記人敘事都是典型的文言文,對於今天的年輕讀者來說,或許有些艱澀難懂。為幫助青年朋友們瞭解《三國誌》這部史書,編者從《三國誌》原著中精選齣瞭二百餘個故事,以白話、故事的方式重新演繹,並對故事的主人公加以簡略介紹,以加深對故事的瞭解。
序言
魏書
曹操簡介
曹丕簡介
曹叡簡介
董卓簡介
袁紹簡介
審配簡介
呂布簡介
陳登簡介
臧洪簡介
公孫瓚簡介
張魯簡介
荀攸簡介
賈詡簡介
袁渙簡介
田疇簡介
王修簡介
邴原簡介
王烈簡介
崔琰簡介
孔融簡介
何夔簡介
鮑勛簡介
程昱簡介
郭嘉簡介
董昭簡介
劉曄簡介
梁習簡介
王思簡介
劉類簡介
遊楚簡介
賈逵簡介
杜畿簡介
鄭渾簡介
顔裴簡介
張遼簡介
於禁簡介
張郃簡介
徐晃簡介
李典簡介
李通簡介
曹植簡介
泰玄伯簡介
杜襲簡介
高柔簡介
辛毗簡介
田豫簡介
諸葛誕簡介
鄧艾簡介
硃建平簡介
蜀書
劉備簡介
劉禪簡介
諸葛亮簡介
關羽簡介
張飛簡介
趙雲簡介
龐統簡介
霍峻簡介
吳書
孫堅簡介
孫策簡介
孫權簡介
張昭簡介
周瑜簡介
呂濛簡介
陸遜簡介
諸葛恪簡介
三國誌人物故事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三國誌人物故事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