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個創意又失意、騷動又感動、生活充滿古代又現代地舒服著的城市
7個想像颱北的態度:建築、文化、美食、文學、電影、生態、曆史
17位名人的颱北學:李清誌、吳光庭、韓良露、黃威融、姚瑞中、程文宗、顔忠賢、駱以軍、陳雪、鴻鴻、陳儒修、郭城孟、李乾朗、林崇傑、林盛豐、劉剋襄、劉維公
颱北是一門「學」。一種自我風格,一種美學態度,一個又感動又騷動的城市。
李清誌、吳光庭、韓良露、黃威融、姚瑞中、程文宗、顔忠賢、駱以軍、陳雪、鴻鴻、陳儒修、郭城孟、李乾朗、林崇傑、林盛豐、劉剋襄、劉維公等十七位作傢學者,以他們的跨領域又跨世代的獨特觀點,探索瞭颱北更廣也更深的身世。
在這本書裏頭,颱北打造瞭生活,打造瞭食物,打造瞭記憶,打造瞭生態,打造瞭自然,打造瞭一種既新又舊的氣味,打造瞭極古老的古厝古巷古蹟,也打造瞭極摩登的摩天輪摩天樓……。颱北,是難得被深入打量的城市美學,在既珍惜又廢棄的時空裏,颱北,正在成為這時代、兩岸三地華人最感動,又最舒服著的城市。
【他們看颱北】
李清誌:颱北是一座豐富、有活力的城市,其文化的多麵性與內涵,與世界各大城市相比,毫不遜色。
韓良露:如果我今天想做我外婆那種颱南菜,我就會去大龍峒、迪化街、新富市場三個地方買。如果要做我父親的江浙菜,我會去東門市場和南門市場。如果要做義大利菜、西班牙菜,我會去東區,東區就意味著要買新興食物。天母和東區很類似,但是更異國一點。
程文宗:下過西北雨的午後,選一條颱式的日式宿捨巷弄去走一走,去感受一下空氣裏的味道。那種空氣中攪拌瞭濕度和泥土的味道,清新的感覺,很特彆。
顔忠賢:從龍山寺的龍,到波麗露的馬賽剋,到大稻埕或大龍峒的老街老店的老,到當代藝術館的當代,到瀧乃湯的湯……這些舊地方仔細想想,都像夢。
駱以軍:溫州街極難描述,卻總讓每一代文青飽漲追憶它的情感。
陳儒修:後新電影時期開始,颱北的位置不一樣瞭,電影開始把颱北放在一個全球化的座標。颱北不是呼應颱灣其他城市,而是呼應整個世界。颱北充滿瞭機會。
郭城孟:颱北是全世界最有資格發展為生態城市的都會區。
林崇傑:我們從一個被德國明鏡週刊形容為近似豬捨混亂的城市,到逐漸被歐美媒體譽為天鵝蛻變、最具創意的城市與最被低估潛力的城市之一。
林盛豐:如何將一個以生産製造為目的的城市,轉型為以知識經濟,服務經濟,美學經濟及體驗經濟為基礎的城市。颱灣的城市經營者應思考如何把颱灣的城市帶到下一個新的境界。
劉剋襄:颱北人比其他都會的市民,更眷戀自己的城市,更嚮往城郊的居住。隻是自己還不是那麼清楚。
劉維公:在颱北,有生活態度的人、産品、與地方,隻會越來越多。颱北市逐步在纍積生活的競爭力。
作者簡介
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係
本書由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係李清誌,顔忠賢,林盛豐主編。
作者共十七位:李清誌、吳光庭、韓良露、黃威融、姚瑞中、程文宗、顔忠賢、駱以軍、陳雪、鴻鴻、陳儒修、郭城孟、李乾朗、林崇傑、林盛豐、劉剋襄、劉維公。
序一 / 韓良露 熱愛我們的颱北
序二 / 劉維公 颱北學:在颱北生活的理由
Part1:颱北新樂園
颱北新樂園:尋訪颱北城的曆史幽靈與空間意象 / 李清誌
李清誌 從「東京學」到「颱北學」
吳光庭 颱北都市風格與權力
韓良露 颱北美食記憶地圖
黃威融 屬於我們的城市文化誌,還沒有齣現──從1998年齣版的《在颱北生存的一百個理由》說起
姚瑞中 所有一切都將成為未來的廢墟
程文宗 颱北老屋與巷弄文化
Part 2:颱北的暗示及其迷戀
颱北的暗示及其迷戀 / 顔忠賢
顔忠賢 僞颱北學--一種「野史」式的野
駱以軍 西夏旅館:颱北就是密室
陳雪 天使熱愛的生活--小說裏的颱北
鴻鴻 遊戲的使命──颱北詩歌節
陳儒修 新颱灣電影中的颱北──影像中的颱北觀點與非颱北觀點
Part 3:值得期待的創意城市:颱北
颱北—一個有機體或人造物? / 林盛豐
郭城孟 生態颱北城
李乾朗 老建築,新生命──認識颱北城的曆史建築
林崇傑 一個被遺忘的城市轉型與蛻變:城市設計在颱北的抑揚與頓挫
林盛豐 型塑城市的力量與摧毀城市的偏差
劉剋襄 一座迷戀自然的城市
劉維公 颱北:值得期待的創意城市發展案例
熱愛我們的颱北
韓良露
我必須承認在三十六歲之前,我其實並不知道自己對颱北的情感,在一九九0年代之前,我們那一代人的心都是飄嚮遠方,我們是想齣走,視流浪為生命追求的一代,我身邊的大部分文人朋友,都在二、三十歲時飄泊在美國、法國、日本、英國……大傢對世界的注目都在異鄉,從來不是自己齣生、成長的地方。
在我旅行瞭六十幾個國傢之後,在舊金山、倫敦、巴黎居住過之後,我突然對颱北有瞭強烈的鄉愁,有一年我迴到颱北,開始像童年及青少年時期的我在颱北大街小巷漫走,有時我會在上午十一時左右齣門,東走西走,東幌西盪,完全無目的、無計劃地走,有時一整天下來竟然走到瞭深夜十點,這樣的行走,常常讓我內心澎湃感動不已,為什麼呢?因為在颱北各地行走,走的不隻是颱北的街道,也是我人生的街道、生命記憶的街道,有時我會站在某些街角,彷彿看到生命的記錄片在我眼前上演;我重新發現,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座城市比颱北更重要,彆的地方或許有我的夢想,卻永遠不可取代我在颱北纍積的迴憶。
在過去十多年,我開始默默地探索颱北,也慢慢收藏近五百本關於颱北的書,也不斷地用腳程去體驗颱北的古蹟、老街、巷弄、老廟、舊屋、市場、公園、河岸……我逐步建立起和颱北更深刻更堅定更溫暖的愛,我終於知道颱北已成我想在此老去終生不願捨棄的伴侶。
(摘錄自《颱北學:幸福城市的風格地景》序文)
颱北學:在颱北生活的理由
劉維公
每個人都要有颱北學
在颱北,隻要有一支智慧型手機或是平闆電腦,就可以隨時告訴你所有食衣住行育樂的資訊。資訊的取得非常方便、非常快速、與非常徹底。有瞭這些高科技産品,在颱北生存很容易。颱北的生存資訊到處都是。
這本書談的不是生存的技巧,而是告訴你在颱北生活的理由與方法。這樣的內容是颱北人迫切需要知道的。對我而言,颱北學講述的是為何人們要在這座城市生活,以及如何打造這座城市優質的生活。颱北學要讓人們知道,選擇在颱北這座城市生活是幸福的。颱北學的齣現意味著颱北生活的進步。
每個人都要有屬於自己的颱北學。相信還是有不少人,覺得住在颱北有疏離感,高唱「颱北不是我的傢」,恨不得像電影「海角七號」男主角阿嘉飆句髒話迴到傢鄉。對這些人來說,他們找不到自己的颱北學。
這本書的最大功勞也許不是對颱北學所進行的詮釋,而是促使你積極去思考自己的颱北學。當你有瞭在颱北生活的理由而不是隻有生存的技巧,自然而然你找到城市的歸屬感。
(摘錄自《颱北學:幸福城市的風格地景》序文)
這本書,我拿起來的時候,滿心期待的是能一窺颱北這座城市的靈魂,那些隱藏在街頭巷尾、曆史遺跡中的故事。《颱北學》這個名字本身就帶著一種學術的嚴謹,又隱約透齣一絲對這座城市深沉的愛。翻開書頁,我並沒有立刻被宏大的敘事所淹沒,反而是被一種娓娓道來的親切感所包圍。作者的筆觸細膩得如同晨曦中輕輕拂過颱大椰林大道的第一縷陽光,勾勒齣的畫麵不是冰冷的建築綫條,而是那些曾在這裏求學、生活、奮鬥過的鮮活的麵孔。我仿佛能聽到曆史係老教授在課堂上慷慨激陳的講座,聞到咖啡館裏飄齣的濃鬱香氣,感受到夜市裏熙攘人群的熱鬧與煙火氣。每一頁都像是在展開一張泛黃的老照片,上麵定格著某個時代的剪影,讓我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去想象那時的情景,去感受那時的溫度。這不是一本簡單的旅遊指南,也不是一本枯燥的曆史教科書,它更像是一本邀請你去深入探索、去感受、去理解颱北的邀請函,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它還會帶我走嚮何方,揭示哪些我未曾觸及的颱北的側麵。
评分我最近讀瞭一本關於颱北的書,叫《颱北學》。坦白說,剛拿到手的時候,我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市麵上關於城市文化的書籍太多瞭,很多都是韆篇一律,缺乏真誠。但是,《颱北學》卻給瞭我一個巨大的驚喜。這本書的敘事方式非常獨特,它沒有選擇從宏觀的曆史角度切入,而是從一些非常具體的、生活化的細節入手,一點點地構建齣颱北的形象。我喜歡作者那種不疾不徐的節奏,仿佛一位老朋友在給你講述他多年來對這座城市的觀察和體會。那些關於老街巷的變遷,關於某個小吃攤背後代代相傳的故事,關於當地居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寫得特彆生動,特彆有畫麵感。我讀的時候,常常會聯想到自己也曾經曆過的相似場景,仿佛書裏的文字觸碰到瞭我內心深處對“傢”和“歸屬感”的某種共鳴。這本書讓我覺得,城市不僅僅是由鋼筋水泥構成的,更是由無數個鮮活的個體和他們生活的故事所組成的,而《颱北學》恰恰抓住瞭這一點,用一種極其溫柔的方式展現瞭颱北的魅力。
评分我是在一個雨天的午後,窩在沙發裏,漫不經心地翻開《颱北學》的。一開始,我以為這會是一本關於城市規劃、或者曆史事件的冷冰冰的讀物。然而,書頁翻動之間,我卻被一種意想不到的溫暖和活力所吸引。作者的筆觸,與其說是“寫”,不如說是“畫”。他用文字勾勒齣一幅幅生動的畫麵,從颱北的咖啡館裏彌漫的咖啡香,到街角老奶奶手中精心製作的傳統糕點,再到夜晚燈火輝煌下的夜市,一切都栩栩如生,仿佛觸手可及。我尤其喜歡書中對那些平凡人的生活片段的描繪,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卻承載著這座城市最真實的溫度和情感。《颱北學》讓我重新認識瞭颱北,它不再僅僅是地圖上的一個點,而是充滿瞭人情味、生活氣息和故事的鮮活生命體。這本書沒有給我灌輸任何理論,也沒有給我布置任何任務,它隻是靜靜地在那裏,邀請我去感受,去體會,去發現。
评分最近沉迷於一本名為《颱北學》的書,它徹底顛覆瞭我對城市文化的認知。不同於其他書籍著重於宏大的曆史脈絡或經濟發展,《颱北學》將目光聚焦於更細膩、更具象的生活細節。我從中讀到瞭關於颱北街頭巷尾的獨特風景,那些隱藏在現代建築下的老舊建築,那些承載著歲月痕跡的招牌,那些充滿人情味的市井小店。作者的敘述方式充滿瞭畫麵感,仿佛我正置身於颱北的某個街角,親眼目睹著這一切。我能感受到作者對颱北這座城市深沉的熱愛,這種熱愛體現在他捕捉每一個微小瞬間的觀察力,以及將這些瞬間串聯成一座城市獨特氣質的敘事能力。這本書沒有給我任何明確的“學到”什麼,但我卻在字裏行間體會到瞭颱北的韻味,感受到瞭這座城市獨特的脈搏。
评分我最近入手瞭一本《颱北學》,拿到手後,我本來抱著一種“看看而已”的心態。然而,這本書的敘事方式卻深深地吸引瞭我。它沒有采用那種宏大敘事的風格,而是從一個個非常小的切入點,比如一個社區的變遷,或者是一段不為人知的小插麯,來展現颱北這座城市的復雜性。作者的語言非常樸實,但卻充滿瞭力量,他能夠將一些非常普通的事物,寫得既有深度,又有趣味。我讀的時候,經常會被書中一些細節所打動,比如關於某個老建築背後的故事,或者某個小巷子裏居民的生活片段。這些內容讓我覺得,這座城市不僅僅是地圖上的一個名字,而是充滿瞭生命力的,它有自己的呼吸,自己的故事,自己的情感。《颱北學》讓我對颱北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次與颱北心靈對話的旅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