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史上最繁华的年代与最经典的爱情
泰姬三部曲之一《第二十个妻子》/ 之二《玫瑰盛宴》同步改版上市!
印度新锐畅销作家樱杜.桑妲蕾森代表作
一位坚定执着的传奇女子
一场波涛汹涌的宫廷恩怨
泰姬三部曲之三《影子公主》华丽上市
她,是长公主嘉罕娜拉,在母亲难产过世后,成为父皇的心灵支柱,统领后宫。
她,承袭了母亲的美貌,却奉父皇命令终身未嫁,尽管世人谣传着公主与父亲乱伦,她仍不放弃追求真爱。
她,贵为公主,却与妹妹爱上同一个男人,种下皇位继承斗争的祸端。
嘉罕娜拉,拥有聪明才智及过人胆识与器量,一位永远活在泰姬玛哈陵阴影下的传奇女子。
故事起源
印度蒙兀儿帝国第四代皇帝贾汗季,册封最宠爱的第20个妻子茉荷茹妮莎为努尔.贾汗(意即世界之光)后,最具权势的皇后也避免不了皇帝贾汗季逝世后的王位争夺战。(故事请参泰姬三部曲前二部:第二十个妻子、玫瑰盛宴。)
1628年,贾汗季的儿子库伦王子击败了皇后努尔贾汗支持的弟弟夏亚王子后,继承了王位,成为印度蒙兀儿帝国第五代皇帝─沙贾汗。
沙贾汗册立了珍爱的妻子慕塔芝玛哈成为皇后。但慕塔芝.玛哈皇后却逝于分娩。伤心欲绝的沙贾汗皇帝决定建造泰姬玛哈陵──宏伟的光灿之陵,以纪念他最钟爱的妻子。
序幕揭开
1630年沙贾汗最钟爱的皇后慕塔芝去逝后,留下了四个年幼的儿子、两个十几岁的女儿和一个新生女婴。伤心的沙贾汗竟下令承袭妻子容貌的公主们不准结婚,但她们并未因此放弃爱情,两位公主嘉罕娜拉和罗珊娜拉,竞争着后宫的统治权和父亲的宠信。然而失去皇后的沙贾汗,沉浸于悲伤的情绪中疏于国政,他的儿子们也悄稍盯上了他的王位,代皇后统治后宫的皇室公主也只能被迫选择支持不同的兄弟。
一场皇位角逐争夺再次展开……。
樱杜.桑妲蕾森,用一贯的细腻,鲜活再现印度宫廷华丽而充满权谋的祕辛的生活,更首度以小说手法重现泰姬玛哈陵的兴建细节。让读者身历其境的见证印度为世人赞叹的伟大建筑艺术─泰姬玛哈陵!
作者简介
樱杜.桑妲蕾森 Indu Sundaresan
在印度出生长大,大学主修经济学,毕业后赴美攻读研究所,目前定居于美国西雅图。父亲和祖父都是说故事高手,她从小听他们述说根据印度神话加上丰富想像力编织的故事,对历史故事尤其着迷。
樱杜擅长描写感官与细节,结合大量史实及时代场景,呈现印度历史上突破传统的传奇女性。长篇小说《第二十个妻子》及其续篇《玫瑰盛宴》是她的成名作,述说印度蒙兀儿帝国最有权势的皇后茉荷茹妮莎传奇的一生,目前正改拍电影中。《第二十个妻子》荣获2003年美国华盛顿州最佳图书奖,也让她成为印度历史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另有以近代印度为主题的历史小说《沉默之光》,以1942年发生在沙漠王国中一段短暂而苦涩的异国之恋,呈现英国殖民末期印度社会的面貌。
二○一○年最新出版的长篇小说《影子公主》(Shadow Princess),延续蒙兀儿王朝历史,主角是兴建泰姬玛哈陵的国王之女,与《第二十个妻子》及《玫瑰盛宴》合称「泰姬三部曲」(Taj Trilogy)。
官网:www.indusundaresan.com/
e-mail:indu@indusundaresan.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pages/Indu-Sundaresan/331750008182
推荐序之一
新时代的女性、旧时代的楷模
台北印度音乐文化中心 创办人 吴德朗
《影子公主》是印度裔美国作家樱杜.桑妲蕾森的代表作,和《第二十个妻子》及《玫瑰盛宴》合称「泰姬三部曲」。蒙兀儿王朝是印度近代史上最重要的启蒙时代,这三部曲记载的正是蒙兀儿王朝中最曲折的历史典故。
十六世纪在印度建立的蒙兀儿王朝,和世界上所有的封建王朝并无二致,宫廷斗争从未停息。而且和中国满清王朝一样,皆是外来政权,为了接班夺权,自家人自相残杀。同样有雄才大略的康熙和阿克巴建立帝国,太平盛世亦皆出现在女人当家的努尔.贾汗(即前两部小说的主角茉荷茹妮莎)和慈禧太后之时,且两国均遭受西方列强入侵的威胁。
蒙兀儿王朝开国皇帝巴布尔是帖木耳的曾孙,成吉斯汗后裔。蒙兀儿人将伊斯兰教的文化、宗教、文官制度、波斯文学、语言、苏菲诗歌、饮食、音乐舞蹈、建筑庭园、雕刻艺术等带入印度,成为印度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份。
另一方面,蒙兀儿皇室喝恆河圣水,第三代阿克巴大帝并未立伊斯兰为国教,对印度各教派皆採取开放的政策,融入当地习俗,包括娶拉贾斯坦的安珀公主珠妲 (Jodhaa) 为妻、点红、并容许宫中嫔妃供奉印度神祇。慕塔芝.玛哈(泰姬皇后)的祭日採用当地悼亡习俗,除了伊斯兰道长念可兰经,还包括印度教、佛教、耆那教僧侣和耶稣会教士。
沙贾汗钦定接班人达拉.希科将印度古籍《奥义书》译成波斯文。他受广大印度人的爱载。相对的,从小就能背诵《可兰经》的奥朗泽布对此不以为然,从此埋下兄弟阋墙的种子。更神奇的是,书中还提到沙贾汗以印度教苦行僧秘方救了被火烫伤的公主,并预知帝国的灾难。当时宗教融合的景况,在书中历历可见。
***
世人熟知的爱尔兰歌谣《夏日最后玫瑰》(The Last Rose of Summer),原诗是爱尔兰人Thomas Moore在诗集Lalla Roohk中改编的名曲。原诗就是来自印度蒙兀儿王朝的浪漫传奇故事,乐圣贝多芬还为此谱了一首变奏曲。这首《夏日最后玫瑰》也启发了本书作者的创作灵感(注一)。
樱杜.桑妲蕾森的「泰姬三部曲」以女人为主角,无论是权倾一时皇太后努尔.贾汗,或倍受恩宠公主嘉罕娜拉。今日几乎所有史册都对努尔.贾汗採取批判态度,对公主嘉罕娜拉和父王沙贾汗的暧昧关系,恶毒谣言也流传至今。
影子公主嘉罕娜拉的姑婆茉荷茹妮莎,从小就立志嫁给贾汗季皇帝,历经了千辛万苦,终于如愿成为贾汗季的第二十个妻子,册封为努尔.贾汗皇后,在贾汗季在位时亲政十五年,最后却被嘉罕娜拉的父亲沙贾汗软禁终老。
作者也透过小说呈现历史上妇女被遮蔽的权利。在作者的笔下,嘉罕娜拉公主有爱心,懂得爱、会爱,且会表达自己的爱和感受。在男人掌控的世界,皇帝后宫三千,女人被「困在一个神圣不可侵犯的内在世界里,为了让自己快乐--如果不能公开,那就私下进行。」(注二)嘉罕娜拉不惜冒险在庭园里与相识和不相识的男人约会,无法出嫁,却私下怀孕生子,充份表现女性不断冲撞禁忌的勇气。历经兄弟阋墙、骨肉相残的逆伦悲剧,只恨不是出生寻常百姓家,令人同情。但她善良、宽容、有同情心,即使遭妹妹嫉妒且流言不断,却始终执着,终生未嫁,无悔无悔地照顾父王。她堪称「新时代的女性、旧时代的楷模」。
***
几百年来,蒙兀儿帝国留下的自传、日记、英国及欧洲旅人的游记、小说诗歌、官方文件、坊间的稗官野史多如牛毛,波斯、乌都、兴地、英文、法文各种语言的史料皆有。这些纪录了当时宫廷历史与常民生活的文字,都成为作者写作时的材料。
作者充份掌握印度出身的语言优势,收集大量史料典籍,及知名学者的研究成果,每一章节开头皆以前人典籍为引子,语言美学充满印度史书诗歌般的韵律,丰富的想像力,极富抒情美学的色彩。从宫廷中的皇室、贵族、太监到平民百姓,鲜活勾画出当时生活的样貌。泰姬玛哈陵建造的精彩过程,沙贾汗和几十万人一同载运泰姬皇后灵柩返回阿格拉时,浩浩荡荡的行军队伍,从军队如何扎营,到皇室生活的点点滴滴:打马球、养大象、惊心动魄的象战比赛、婚礼的细节到指甲花的原料。公主出浴时,阿育吠陀按摩药草的配方,给人无限想像。对印度料理的描绘也让人食指大动,从军队扎营炊饭,到达拉.希科的宫廷料理,连挑食的弟弟奥朗泽布都赞不绝口。鉅细靡遗的描写中,异国风情的画面油然而生。
蒙兀儿王朝到了沙贾汗时期空前繁盛,国家版图及税收也达到颠峰,当时印度的经济实力傲视全球,至今留下五处联合国世界遗产。沙贾汗建造了辉煌的沙贾汗城(今日的旧德里)、喀什米尔花园、孔雀王座(已不知去向),然而这些蒙兀儿文化的遗产,在「光灿之陵」──泰姬玛哈陵的光芒之下,全都显得黯淡失色、微不足为道,如今泰姬玛哈陵已名列世界七大奇景之一。
***
沙贾汗当年是杀尽亲骨肉兄弟,才得以黄袍加身,同年软禁父王的皇后茉荷茹妮莎达十七年之久;三十一年后,命运捉弄人,亲生子奥朗泽布又杀害自己的兄弟夺权,沙贾汗被软禁九年后,病死在阿格拉红堡。沙贾汗固然最终得以与爱妻合葬在泰姬玛哈陵,但并未举行国葬,坟前也无人唸诵可兰经,只有一名女儿随行,令人不胜唏嘘。
细致的洞察力,成就这本化繁为简的历史小说,曲折多变,扣人心弦,亦兼顾历史真实性,在描述宫廷斗争之外,也不时营造出人性温情。只要参照「主要角色表」,读来毫不费力,堪称印度历史小说的典范。小说最大的魅力在于它的戏剧化情节,结局往往出人意料,最后却符合历史和人性。这是作者的巧思佈局,也是真实历史的戏剧性使然。当然小说难免会与现实不合,但小说毕竟不是历史,吸引读者的往往是属于感性的部份,如果剧情都按历史走,肯定不流畅,无法引人入胜。想像、虚构并放进更多人性的刻画,真情流露才是成功小说的关键。
诗人泰戈尔形容泰姬玛哈陵是「一滴爱之泪珠,永恆不灭」,让泰姬玛哈陵蒙上了浪漫面纱。透过《影子公主》精彩的描绘,宫廷的恩怨情仇、历史的吉光片羽,流畅地展现印度次大陆上下五百年的人文地貌。《影子公主》的确是「泰姬三部曲」中最精彩的小说,乐以为序。
推荐序之二
一滴璀璨而又动人的泪珠
空姐作家 林亚若
沙贾汗!你要知道
生命青春、财富荣耀都会随着时光流逝
争夺这些,不就只是徒留伤悲?
假使华丽闪耀的钻石、珠宝像昙花一现的炫烂彩虹失去了光彩
唯有这滴泪珠-泰姬玛哈
在岁月长河的流淌里,依旧光彩夺目
直到永远
──印度诗人 泰戈尔( 1861 ~ 1941)
翻开《影子公主》,穿着纱丽的印度小说家樱杜彷彿抓住我们的手,拉着我们回到那富丽堂皇的蒙兀儿帝国盛世。字里行间,那极致的璀璨与华丽不断地在我们眼前绽放。
亚姆纳河蜿蜒流过平原,暗红色的亚格拉堡里,樱杜拉开深红的宫殿帘幕,皇帝沙贾汗坐在孔雀宝座的红丝绒布坐垫上,威严地接受众臣子的膜拜,眼前是是珍奇的宝石,闪闪发光的黄金饰品,缝满精致小珍珠的丝绸,公主们手里握来自中国的青瓷杯,低头饮着香料奶茶。
场中妖艳的舞伎,双眼粗黑的眼线挑逗似地向上勾起,她们眨眼,在西塔琴与塔布拉鼓的乐声中,她们高腰长折裙的裙摆优美地旋转昇起,如一朵玫瑰在专属的皇家庭园里骄傲地盛开。
我们趋步跟在樱杜的后头,她手腕上的金属手镯当当作响,我们在号角声中随着皇帝的营队出巡,在队伍里与摊贩、士兵以及上百头大象、牛群和羊群,在蒙兀儿帝国的版图上缓慢地移动。在三层楼高的皇室帐篷里,我的双脚陷入厚实柔软的波斯地毯里。在阳台上观赏着专属于君王特权的象战,望见王子们进场向群众致意,他们坐在嵌着钻石马鞍的白色骏马上,一手握着金银丝绒包覆的缰绳,另一手向好奇骚动的群众挥手,以及那些血腥好斗的象只。
翻到下一章节,我们在早春时分与影子公主嘉罕娜拉一同造访初雪微融的喀什米尔山区,与她的爱人纳加巴特共乘小木舟,抓着他温暖的手,在泛着蓝光的达尔湖上寂静地滑行。闻见来自山谷的新鲜苹果香,我们轻啜蜂蜜汁液,品尝辛香浓郁,被炖煮成金黄色的咖哩羊肉。
这本小说是泰姬玛哈陵精彩的第三部曲,承袭作者樱杜之前的成名作《第二十个妻子》及其续篇《玫瑰盛宴》,这两篇作品中所描述的女主角茉荷茹妮莎,原本是个穷途潦倒的波斯贵族后裔,后以第二十个妻子的身分嫁给阿克巴的儿子贾汗季,成为皇后,甚至成为蒙兀儿历史上最有权势的女人。
《影子公主》在茉荷茹妮莎的姪女慕塔芝.玛哈死于分娩的镜头下揭开序幕。其故事主轴所描写的是慕塔芝.玛哈与沙贾汗的长女嘉罕娜拉,也就是书名所指的影子公主。其母亲慕塔芝.玛哈曾如影随形地,随着沙贾汗皇帝南征北讨,并为他生儿育女。传说在她难产死前,沙贾汗曾允诺将为她建造一座世界上最美丽的陵墓,并以其封号命名。
慕塔芝.玛哈死后,长女嘉罕娜拉安慰伤心欲绝的皇帝,并以当时十七岁的初嫩年纪,主宰后宫的大小事,她牺牲了爱情,一肩挑起照顾父亲的责任。嘉罕娜拉因此无法像平民一样公开的结婚生子,拥有平凡的快乐,仅能以片刻偷来的幸福,换来可以屡次重温的回忆。
谁都料想不到,沙贾汗大帝最终竟无法在他的有生之年,亲自到光灿之陵凭弔他的爱妻。他的爱子之一、野心勃勃的王子奥朗泽布,觊觎长子的宝座。他就像是象战里血气方刚的年轻公象彼此厮杀,他自封为王,无情地将其他兄弟斩首,或处以绞刑。
晚年的沙贾汗与嘉罕娜拉被一同幽禁在亚格拉堡的八角塔内中长达九年。传说他每天只能透过一个小窗户,远眺河里浮动的泰姬玛哈陵倒影,直到晚年视力恶化,更仅能凭借着一颗水晶石的折射,观看这座光灿之陵。
直到他嚥下最后一口气,沙贾汗才得以进入光灿之陵。嘉罕娜拉亲手将父亲的双眼阖上,陪伴他的躯体穿越原本被封死的门,搭乘朴素的木船越河,目送他入土,让他静静地埋葬于他的爱妻身旁。那年嘉罕娜拉将近五十岁,她已身兼母职陪伴父亲身旁将近三十多年。
樱杜以女性的灵魂娴熟地描写嘉罕娜拉公主为了亲情,而牺牲爱情的挣扎,并且揉捏出情感上恰到其分的浓度。她笔下的每个角色都被鲜明地赋予爱恨情仇的个性,人物间充满了阴谋与诡诈,两个公主嘉罕娜拉和罗珊爱拉同时爱上同一个男人纳加巴特,醋罈子随时就在打翻之际,她们言谈中竟是嘲讽,彼此暗中较劲,甚至假冒对方相会男方。
一如樱杜其他的着作,她的笔触充满自信,详细考究史实中繁复的生活细节,并编织以优雅烂漫的想像,借以舖陈故事日后的巧妙发展。她将泰姬玛哈陵这个古老的爱情传说,重新注入了鲜活的生命。我们彷彿目睹光灿之陵──泰姬玛哈陵,像首爱情史诗般磅礡地诞生!
即使是已经去过泰姬玛哈陵的我,在读过《影子公主》之后,都会想再次造访这个爱的奇蹟,去亲手碰触那些被镶嵌在大理石壁上,各色宝石所排列而成的璀璨花朵,想像着两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杰出工匠,专注雕刻时眉毛及胡须上沾满的白色细粉;以及赤脚踏上沁凉的大理石地板时,想像着上千头大象从西藏、阿富汗、斯里兰卡、阿拉伯及中国,缓慢地搬运这些大石块和珍奇宝石;我想像着寂静夜里的泰姬玛哈,宛若是个被开启的珠宝盒,众宝石反射着皎洁的月光;或是众人拿着破烂的桶子装着泥巴走到河的另一头,以人工更改河道;还有六十二头牛不停地转动水车,将河水引入水池,映照出另一个光灿之陵;以及最令人心痛的,皇帝沙贾汗与他的爱妻慕塔芝.玛哈之间不朽的爱情。
即使死亡曾经将他们分离,但他们也借着死亡再度连结。在这座永恆的光灿之陵中,他们的灵魂在纯白大理石板下再度紧紧相依,一同在弥漫的薄雾中安息。他们的爱蜕变成洁白的泰姬玛哈陵,在历史上化作一滴动人的泪珠,璀璨而且夺目。
本文作者为联合报副刊缤纷版专栏作家,视觉系诗集《林亚若诗集》作者。现役国际线空服员,为台湾知名的空姐背包客,勇闯印度四十城。
后记
为什么写嘉罕娜拉?《第二十个妻子》和《玫瑰盛宴》的读者会注意到,我跳过蒙兀儿王朝一整个世代的历史来写《影子公主》。慕塔芝.玛哈 (艾珠曼德.芭努.比干) 在上两本小说里出现时还是个孩子,是个年轻女子,她的婚嫁被自己无法掌控的环境因素给破坏了,是个生殖力无比旺盛、疯狂爱恋丈夫的新婚妻子。她在沙贾汗皇帝即位四年后过逝,他建了泰姬玛哈陵纪念她。
那时,嘉罕娜拉年方十七,被迫扛起皇帝后宫里的重担,在父亲的余生里,扮演着暧昧不明的角色,既身为最受钟爱的女儿,也是后宫里和朝廷上最重要的女人。
蒙兀儿王朝的女人,尤其是皇室的女人,在实际上和象征意义上,都是生活在面纱后面。她们鲜少在公众场合露面,在朝廷上只能看到她们挥动的手指头,或者透过格子屏风看到一只大胆好奇的眼睛,或者将一项特别的命令以诏书送达给一位贵族。
我为了我的头两本小说,开始阅读和研究有关努尔.贾汗皇后茉荷茹妮莎的生平时,发现在十七世纪蒙兀儿王朝的资料来源里,只有很少数的资料提到她。连贾汗季皇帝在他的回忆录里,谈到她的地方也不超过几次;没错,确有几处地方提到她,但都是有关她在嫁给贾汗季之前和后来的生平事蹟,我必须仰赖英属和荷属东印度公司商贾的纪录里约略提及的说法,以及其他旅人的故事。有些说她是个理想的妻子与伴侣,有些(沙贾汗在位时的宫廷文件)则说她是集邪恶之大成 —— 奸诈、狡猾、专横、而且过于野心勃勃。不过,尽管资料贫乏,这个女子的完整面貌大抵已浮现出来。
就是在阅读这些资料时,我无意中发现义大利人尼可拉.马努奇对两位公主 —— 嘉罕娜拉和罗珊娜拉 —— 的描写,而且知道,即便在那么早的时候,她们会在我未来的一部小说里佔有重要的份量。据称,她们两人各自都是本身颇有能耐的女子。嘉罕娜拉几乎从母亲过逝的那一刻起就是如此,罗珊娜拉则是在奥朗泽布后宫的宫墙之后发挥其影响力。还有别的说法 —— 将男人偷渡进后宫供她们偷欢,禁止她们出嫁的命令,有流言说沙贾汗爱恋嘉罕娜拉,以及最终两姊妹各自拥护一位不同的弟弟做下一任皇帝的事实。当然,最后只有一位成功了。可是,失败的嘉罕娜拉,在父亲一去世后,就成为奥朗泽布后宫的帕德夏.比干,而且可以离开亚格拉城堡的禁区。
嘉罕娜拉生平事蹟现成就纪录在朝廷正式的文件和到印度的外国旅客的游记里 —— 她何时在何处出生,父亲给她的俸禄,她对父亲的影响力以及父亲对她的爱(这点导致有关他们关系真相的臆测,就我的观察,这些臆测都是根据不牢靠的市井流言,其根源可能还是出自后宫)。我选择不去相信乱伦之说,主要原因有二︰一,早在慕塔芝.玛哈死后六个月,甚至在她的尸体尚未从布罕普尔挖出移往亚格拉之前,流言就已开始 ;二,沙贾汗皇帝终其一生并未过着圣人一般的日子 —— 有说法指称,他不止一次调戏大臣的妻子,过着淫秽、别出心裁和迭有新意的性生活。
沙贾汗在位期间,蒙兀儿王朝的历史,广义而言,有两种来源。一是皇帝下令撰写的官方传记,各种散文体和韵文体的史籍中至少有八个人的署名;二是比较容易阅读,文字不像第一类那样夸大高调的漫谈式文体,其真实性有些令人怀疑 —— 旅人的故事,都是或因机缘,或出于本身意愿,身处印度的外国人。他们或者安顿下来,就此定居,或者随兴漫游个几年或数月,纪录下蒙兀儿王朝的文化、餚馔、礼仪和风俗,无意中听到的市井闲谈,将其纪录在札记里。
大多数的记载中,无论是当代的或历史上的记载,除了这则有趣的花絮 —— 马努奇偶尔提到她可能跟朝中贵族纳加巴特.可汗联姻, 这次联姻最终也是无疾而终,因为众所周知,她并未婚嫁 —— 外,嘉罕娜拉被描绘成一个具有极大能力、想像力、力量又虔诚的女子 —— 几乎到了超乎人性的地步。不过,我就是从这一个枝节,建构起《影子公主》中的整个爱情故事。然而,纳加巴特.可汗在奥朗泽布的宫庭/朝廷里确实有一个名叫沙阿蓝的儿子,他的背景和历史一如所述,但任何官方文件纪录中都未提到他的母亲是谁。
所有的御史官都述及皇帝对慕塔芝.玛哈的死哀恸逾恆,以及他考虑放弃帝国的事 —— 由于沙贾汗又继续统治超过四分之一个世纪,此一事实遂成为一个无关宏旨的小註脚。拉合礼在他的《沙贾汗皇帝编年史》里说得最是传神︰「他那能够解读天意又能言善道的舌头一再地说,如果这替天行道的重担没有加诸在他这样寻求天意的人身上…… 他肯定会放弃印度斯坦这个庞大的帝国,将这个幅员广阔的王国分给诸位出身高贵的皇子……」对我而言,这不经意的几句话很重要。沙贾汗应该不会认为穆拉德(七岁)或奥朗泽布(十三岁)甚或沙书嘉(十五岁)适合那个王位 —— 毫无疑问,他是在考虑十六岁的皇储长子 达拉.希科。霎时间,这个历史的附带一笔具有重大意义,因为我相信,就在慕塔芝.玛哈死后几天,支持的阵线从这一刻就开始划分了。蒙兀儿皇子依法都有争取王位的权利,只要是男儿身就条件具足 —— 无论是皇妃或嫔妾所出 —— 同时还要使得一手好剑,有一颗不为妇人之仁所动的心,和长于交际应对、能争取权臣贵冑支持的便给口才。最后,是达拉缺乏奥朗泽布所拥有的判断力,尽管或者是因为奥朗泽布顽强的意志力和在宗教事务上固执不变的态度。日后在他们父亲在位的往后二十七年间所发生的一切,都与此时嘉罕娜拉支持达拉,而罗珊娜拉支持奥朗泽布有关。奥朗泽布的处境比被看好的达拉来得不稳 ,他辛勤地耕耘,争取其他兄弟和朝廷贵族的支持。
各章一开始都标註了回历的日期,这是根据以阴历十二个月份为基准的希吉来历(而非西历的阳历月份),是从西历的西元六二二年开始的,那年先知穆罕默德从麦加迁徙到麦地那(又名希吉拉)。希吉来纪年缩写为 A.H.,是拉丁文的anno Hegirae,即希吉拉纪元 —— 意即迁徙的那一年。沙贾汗皇帝宫庭里的御用传记作者,使用希吉来历来纪录事件与活动的日期。有些时候,我用他们实际的日期,另外有些时候,我利用线上资源:www.islamicfinder.org/Hcal/index.php,将阳历日期换转成回历 。
今天,到泰姬玛哈陵参观的人,是穿过通往陵墓的前庭西侧正门进去的 ,前庭南边的市集区已不再是整个陵墓原址的一部分。多年来,随着市集和房舍的增加,已一再大幅扩建,有些仍然保留原来石造工程的若干部份,但正门倒是维持原貌。因此,嘉罕娜拉当年踏上大门平台上,在临河的阳台俯瞰整个花园时,陵墓在中央,清真寺在左侧,迎宾馆在右侧,与今天所见是同样的景观。
《影子公主》一书结束的时间是奥朗泽布即位后九年,嘉罕娜拉死前十五年。她最后回到曾经令她厌恶的弟弟的后宫里,再度取代妹妹罗珊娜拉,获得帕德夏.比干 —— 后宫首席女官—— 的头衔。当然,驱策着她们一生的较劲竞争再度展开,即便她们都已年华老大,或许也较为明智了。官方与非官方的资料都未提及,何以嘉罕娜拉如此钟爱达拉,或是何以她支持达拉,以及何以她如此不喜欢奥朗泽布。
但是,奥朗泽布仰慕这位拒绝支持他野心的姊姊,在他的后宫给她一个家和最高的地位,即使资料来源都没有说明原因,他倒是很适切地表现出那份挚爱。
樱杜.桑妲蕾森
二ΟΟ九年三月
我最近正好在接触一本关于古代历史的书籍,里面探讨了许多关于权力、欲望以及人性的复杂议题,让我颇有感触。虽然书名和《影子公主:泰姬三部曲III》毫无关联,但“三部曲”这个概念,总是能引发我对宏大叙事和人物弧光的联想。我一直都很欣赏那些能够将历史的厚重感与人物的细腻情感巧妙结合的作品。你知道吗,历史不仅仅是事件的罗列,更是无数个鲜活生命的交织。我喜欢那些能够深入挖掘人物内心世界,展现他们是如何在时代洪流中挣扎、选择,并最终塑造自己命运的作品。就好比在我最近读的那本书里,一个原本卑微的宫女,她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和隐忍,最终在权力斗争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她的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难,每一步都伴随着巨大的风险,但也正是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让我对她产生了深深的敬意。我常常会去思考,在那些宏大的历史事件背后,究竟有多少被忽略的细节,有多少不为人知的个人奋斗?
评分虽然不是《影子公主》这本书,但“泰姬”这个名字本身就让我联想到那浓厚的异域风情和古老文明,总是能瞬间抓住我的注意力。我一直以来都对那些能将历史背景与人物命运巧妙融合的故事非常着迷。你知道吗,历史就像一个巨大的舞台,而每个人物都是其中一出精彩戏剧的主角或配角。我喜欢那些能将观众带入那个时代,感受那个时代人们的呼吸和心跳的作品。就像在我最近读的一本关于丝绸之路的书里,那些穿越沙漠、跋涉千里的商旅,他们的每一次交易,每一次遭遇,都不仅仅是为了财富,更是文化的交流,是不同文明的碰撞。我常常会去思考,在那个信息不发达的年代,人们是如何获取信息的?又是如何做出决策的?那些隐藏在历史事件背后的,不为人知的细节,总是最让我好奇的。我尤其对那些在历史长河中,虽然不被史书大书特书,却默默地推动着时代进步的人物感到敬佩。他们的存在,就像璀璨星辰中的点点微光,虽然不耀眼,却同样不可或缺。
评分哇,光是看到“泰姬三部曲III”这个名字,就忍不住让我联想到那宏伟壮丽的历史场景,以及隐藏在华丽宫廷背后的无数秘密。虽然这次要评的书不是《影子公主》,但泰姬这个意象本身就充满了故事性,总是能勾起人对那个年代、那个地方的好奇心。我一直都很喜欢那些能带领读者穿越时空、进入不同文化的书籍,尤其是历史小说,总能让我大开眼界。想象一下,在那个古老而神秘的东方国度,有多少不为人知的传说,有多少被尘封的往事,都可能藏在一页页文字之中。泰姬陵,本身就是一段爱情的象征,但我也知道,在历史的洪流中,它也承载了太多权力、阴谋、以及无数人的命运。我常常会想,在修建这座伟大建筑的过程中,究竟经历了多少不为人知的艰辛?那些工匠、艺术家、甚至是参与决策的王室成员,他们各自有着怎样的故事?每一个伟大的奇迹背后,都必然有一群默默付出、甚至牺牲自己的人。我尤其对那些在历史的幕后,默默推动故事发展的人物感兴趣,他们或许没有显赫的地位,但他们的智慧、勇气,甚至是他们的错误,都可能对历史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例如,在印度莫卧儿王朝的兴衰中,后宫的女子们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她们是否也像我们现在看的许多戏剧那样,在权力斗争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些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也是让我对这类书籍充满期待的原因。
评分说实话,我最近正好读完了一本关于古老王朝的史诗级小说,里面的政治阴谋、家族恩怨和跌宕起伏的情节,让我看得是欲罢不能。虽然它和《影子公主》完全不是同一个故事,但“泰姬”这个名字,总是能勾起我对那充满神秘色彩的东方文化的遐想,而“三部曲”则预示着一部巨著的诞生。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将历史的宏大背景与人物的细腻情感完美结合的作品情有独钟。你知道吗,历史上的很多关键时刻,不仅仅是君王的一道旨意,更是无数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选择和抗争。我喜欢那些能够深入挖掘人物内心世界,展现他们如何在巨大的压力下做出决定,以及这些决定如何影响他们自己和周围人的作品。就好比在我最近读的那本小说里,一个被所有人误解的王子,他其实有着自己不为人知的苦衷和远大的抱负。他的每一次挣扎,每一次隐忍,都让我感同身受。我常常会去思考,在那个充满变数的时代,人们是如何在欲望和道德之间寻找平衡,又如何去定义自己的价值的?
评分坦白说,我最近正沉迷于一本关于古代东方皇室的书籍,书中描写的奢华生活和权力斗争,让我看得津津有味。虽然它和《影子公主》的内容完全是两码事,但“泰姬”这个词,总是能让我联想到那古老而神秘的东方文明,以及其中隐藏的无数故事。我一直都很喜欢那些能够带读者穿越时空、体验不同时代风貌的作品。你有没有想过,在那些宏伟的宫殿背后,生活着怎样的人?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爱恨情仇,又是如何在这个巨大的权力漩涡中起伏跌宕的?我尤其对那些在历史洪流中,那些不被主流史书记录,却可能影响了历史走向的“小人物”充满好奇。他们可能是一个普通的仆人,一个不起眼的侍卫,甚至是一个被遗忘的嫔妃,但他们的某个微小举动,却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改变一个王朝的命运。我喜欢那些能够挖掘出这些“隐藏剧情”的作品,它们让我觉得,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鲜活的生命在流动。
评分最近手边有一本关于古代宫廷秘史的书,里面讲述的那些后宫嫔妃为了争夺恩宠和权力,所使用的种种手段,读起来真是让人惊心动魄。虽然那本书的内容跟《影子公主》可能完全不同,但就“宫廷”这两个字,就足以勾起我对这类故事的无限遐想。我们都知道,宫廷生活表面上是锦衣玉食,但实际上充满了危机四伏。一个不小心,就可能跌入万丈深渊。我一直觉得,那些能够在那样险恶的环境中生存下来,甚至有所作为的人物,都是非比寻常的。她们可能拥有绝顶的智慧,也可能有着过人的胆识,更可能的是,她们内心深处有着不为人知的坚持和力量。我特别喜欢那种能够刻画出人物内心世界,展现她们复杂情感的作品。你看,历史上的很多事件,表面上看起来是简单的权力更迭,但背后往往是无数个人物的心路历程,是他们的爱恨情仇、是他们的野心与无奈。我常常在想,那些身处高位的女性,她们在夜晚独处的时候,会想起什么?她们又会如何面对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欲望?这些都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最迷人的谜团。
评分我最近读了一本关于古代王朝兴衰的书,里面充满了宫廷秘闻和政治斗争,虽然情节和《影子公主》可能毫无关联,但“三部曲”这个概念,让我不由自主地开始联想到那些宏大的叙事和跌宕起伏的故事线。我一直非常喜欢那种能够层层剥开历史面纱,展现出人物复杂内心世界的作品。你知道吗,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历史人物,都被赋予了某种标签,比如伟大的君主,或者狡猾的奸臣。但事实上,每个人都是多面的,他们都有自己的挣扎、自己的软肋,也可能有自己的无奈。我特别欣赏那些能够突破刻板印象,将历史人物还原成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普通人(尽管他们的身份非凡)的作品。例如,在我最近读的那本书里,一个原本被视为忠臣的官员,他的一些行为,其实是出于对国家更长远的考量,只是他的方式不被当时的人们理解。这种复杂性,正是历史的魅力所在。我总觉得,每一段历史,都像一幅巨大的画卷,上面描绘着无数个小故事,而每一个小故事,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评分不得不说,“泰姬”这个词,自带一种神秘而浪漫的色彩,让我总会联想到那古老的东方文明和一段段被时间尘封的传说。我最近刚好在读一本关于古代王朝的兴衰史,里面描述的那些宫廷斗争和权力博弈,真是让人看得心惊肉跳。虽然它和《影子公主》可能完全是不同的故事,但就“三部曲”这个设定,就让我对作品的深度和广度有了很高的期待。我一直觉得,历史小说最迷人的地方,在于它能够将我们带入一个完全不同的时空,让我们去体验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去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情感世界。我尤其喜欢那些能够刻画出人物内心深处挣扎和抉择的作品。你知道吗,很多时候,我们看到历史人物的决定,可能觉得难以理解,但如果我们设身处地地去想,就会发现,在那个特定的环境下,他们可能也别无选择。我常常会去思考,那些身处历史洪流中的个体,他们是如何在巨大的时代浪潮中,努力寻找自己的位置,又如何去影响或被影响的。
评分我最近刚好读完一本关于古代宫廷权谋的小说,里面的情节跌宕起伏,让我非常着迷。虽然我手上的书不是《影子公主》,但“泰姬”这个名字,总是让人联想到那充满异域风情和深厚历史底蕴的印度,而“三部曲”则暗示着一个宏大而完整的叙事。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描绘出恢弘历史背景下,个人命运沉浮的作品情有独钟。你知道吗,历史上的很多重大事件,往往是由许多看似微不足道的个人选择累积而成的。我喜欢那些能够深入挖掘人物内心,展现他们复杂情感和动机的作品。例如,在我最近读的那本书里,一个原本受到重用的将军,他最终的背叛,并非出于单纯的邪恶,而是源于他对国家未来长远发展的考量,以及对君王一些政策的不满。这种多层次的解读,让人物更加立体,也让故事更加引人入胜。我常常会去思考,在那些动荡的年代,人们是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又如何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评分老实说,我最近正巧读完了一本关于古代王朝兴衰的小说,里面的权谋斗争和家族恩怨写得真是淋漓尽致,让我对历史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理解。你知道吗,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历史,都是经过美化或者筛选过的,而那些隐藏在表面之下的真实情感和动机,才是最引人入胜的部分。比如,那些帝王将相的功绩固然值得称颂,但支撑起他们伟大的,往往是身边那些默默无闻却又至关重要的人物。我特别喜欢那些能够挖掘出历史深层细节的作品,它们不仅仅是讲述一个故事,更是让你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脉搏,体会到那个时代人们的喜怒哀乐。想想看,在一个等级森严、礼教繁复的社会里,一个人要想实现自己的抱负,要付出多少心血,又要承受多少压力?更何况,如果是身处宫廷之中,那里的明争暗斗更是防不胜防。我总觉得,越是光鲜亮丽的外表,越是可能隐藏着越深的黑暗。就像一颗璀璨的宝石,它的美丽背后,是经过千锤百炼的艰难过程。我常常会去思考,那些在历史巨变中做出关键选择的人,他们当时究竟是怀揣着怎样的心情?他们是否也曾有过犹豫、有过恐惧,甚至有过绝望?这些真实的情感,才是让历史人物鲜活起来的关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