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有真义,我们岂容青史尽成灰?
1970年2月8日(农历正月初三),台东泰源感训监狱内的台独政治犯发动第二次武装革命,同年5月30日,核心人物郑金河、陈良、詹天增(以上原苏东启台独案入狱)、江炳兴(原亚细亚同盟案入狱)、谢东荣(原「军队是人民公社」反动文字案入狱)被执行枪决,死前犹拚尽最后一口气,高唿「台湾独立万岁」……
有关「泰源事件」,由于官方审判资料禁锢,而事件核心人物又死者已矣,故「小道消息」蓊蓊郁郁,风吹草偃,暗中流传。本书广搜资料,加上多年亲身密访,以历史演义体方式,还原这件「台湾独立二次革命案」从策划、串联到行动而壮烈成仁的过程。尤其狱中众生相,及「台独西了」和「红统阿卡」的抗衡较劲,栩栩如绘。最后虽功败垂成,但泰源五烈士「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台湾男子汉血性气魄,昭昭留下了革命的火种……
作者声明:
本书採历史演义体写作,除「已进入历史」的泰源五烈士以真实姓名呈现,其余事件参与者及当时牢内相关人等,均以杜撰名字呈现,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勿对号入座。
作者简介
林树枝
1946年12月18日生,新北市中和人
第一次坐牢:1971年3月,判刑10年,坐牢6年8个月
第二次坐牢:1980年1月,判刑2年,坐牢5年4个月
经历:
党外编联会纪律委员召集人
党外公政总会执行干事
民进党中央党部干事
民进党全国党代表
台湾政治受难者联谊总会执委会副召集人
新国家运动本部副总干事
基层之声电台台长
现职:
枝伯仔番薯摊股东
着作:
《良心犯的血泪史》
《白色恐怖X档案》
《海洋的国家:林永生传》
《玩弄众生:施明德的伪装岁月》
《火种──泰源监狱革命演义》
序
人间有真义 青史不成灰
第一话
事件发生前的认知
第二话
台独第一大案
第三话
郑金河草拟「二次革命」
第四话
「西了」vs.「阿卡」
第五话
台籍充员兵的抉择
第六话
生力军—江炳兴
第七话
独立建国火种
第八话
台湾人不是中国人
第九话
〈台湾独立革命军〉宣言
第十话
〈台湾人民自救运动宣言〉事件
第十一话
二次革命脚步迫近
第十二话
成功何必在我
第十三话
死道友免死贫道
第十四话
怕死就不要当台湾人
第十五话
泰源监狱革命的第一枪
第十六话
台湾独立万岁
第十七话
留下革命火种
附 录
一、泰源监狱革命大事记
二、泰源监狱叛乱犯劫械逃狱案处理经过
三、江炳兴等叛乱一案覆判情形
四、国防部军法覆判局执行死刑情形
序
人间有真义 青史不成灰
1970年的2月8日,专门收容政治犯的台东泰源感训监狱的台独政治犯发动台湾独立武装革命,同年的5月30日,发动武装革命的核心人物郑金河、江炳兴、詹天增、陈良、谢东荣壮烈成仁。
1972年,我在绿岛监狱服刑,首次听到来自泰源监狱的难友向我道及泰源监狱革命的故事,深受感动。使我感动的不仅仅是五位核心人物在面临枪决时仍高唿:「台湾独立万岁」,而是他们策划的「二次革命」志不在成功,乃在为台湾独立留下革命「火种」的那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大仁、大爱、大义、大忠、大孝及成功何必在我的精神。
1985年,第二次踏出中国党的政治黑牢后,我就汲汲于「泰源监狱革命」的真相追寻,可能是当时尚处戒严时期,恐怖气氛犹存,因此,拜访了数位曾参与「泰源监狱革命」的当事人,大都噤若寒蝉,及至解严后,数位当年的参与者才敢对我侃侃而谈泰源革命事件的始末,这促成我于2004年在《台湾日报》连载了四天,名为〈34年前的泰源监狱革命〉的报导文学。
但令人深觉遗憾也甚感不可思议的是,解严前噤若寒蝉的数位受访者,解严后竟大放厥辞,到处炫耀他对事件的涉入有多深,与革命核心者的交情有多厚,曾参与多少讨论,曾提供多少意见……,实令人不敢恭维。
本书以小说体撰写,凡「一息尚存」的参与者,一律以杜撰的名字呈现,而已牺牲生命的五位烈士,俱以真实姓名呈现,为何如此,乃预防挨告也!犹记2004年,当〈34年前的泰源监狱革命〉一文登出后,民进党一位前主席的哥哥与我在《台湾日报》打了数天的笔仗,害我浪费不少笔墨,还曾得了「消化不良」症;2006年,当我将《玩弄众生》一书再版,又挨人告,官司打了两年,民、刑事我皆败北,倾家荡产后以摆路边摊卖烘番薯度三餐,基于这些可怜、可悯、可谅的原因,请恕我将当年的数位参与者的真实姓名埋没,而杜撰之名若有雷同,亦属巧合,请勿对号入座!
泰源监狱武装革命发生迄今已整整四十一个年头了,四十多年来,有多少人知道这件真实故事?甭说在戒严年代,即使解严后,档案也解密的现在,请问台湾乡亲,您知道吗?或是您亲朋好友知道吗?
受中国党统治了六十多年的台湾,有多少可歌可泣的台湾独立革命事件被掩埋?就如同发生于四十一年前的泰源监狱革命,中国党会主动公佈真相?台湾人知道泰源监狱的台独政治犯为什么在受苦受难中仍要挺身而出,为留下台湾独立革命的「火种」奉献宝贵的生命吗?
五烈士之一的江炳兴在〈台湾独立革命宣言〉中说道:
「……为什么台湾人只能有一种声音?为什么台湾人只能选一种命运?为什么台湾人只能乖乖听话,不能起身反抗专制独裁的政权?……深信压迫与奴隶存在时,为自由奋斗是应该的。迫害与恐惧跟着时,争取幸福是一种权利。在今天,为此努力实只是克尽天职与恢复人类的尊严而已。」
本书主角郑金河烈士在草拟二次革命计划并号召同志时曾说:
「坐牢不是政治的终结,坐牢更不是理想的幻灭,而是要落地生根,随时随地发展组织,进行二次革命,以完成台湾独立为终极目标。」
上述两段话要让广大的台湾人明白,1970年的泰源革命烈士对台湾有真义,但我们岂容青史成灰?
林树枝
2011.03.28 于番薯摊
“火种:泰源监狱革命演义(决定版)”,这个书名在我脑海中勾勒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我仿佛能听到铁窗的呻吟,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的绝望,但紧随其后的“火种”二字,又立刻驱散了阴霾,带来了一丝曙光。“泰源监狱”,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沉重感,但“革命演义”的组合,却让我的心跳加速,充满了期待。这是一种怎样的革命?是在高墙之内,还是超越了高墙?“演义”的笔触,预示着这本书将不会是枯燥的史实堆砌,而是充满了传奇色彩,人物鲜活,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最吸引我的莫过于“决定版”这三个字。它暗示着一个经历了反复打磨,去芜存菁的终极版本,它蕴含着作者最深刻的洞察和最成熟的表达。我好奇,在这座压抑的监狱中,究竟是谁点燃了这“火种”?他们又经历了怎样的生死考验,才将这星星之火,演变成燎原之势?这本书,无疑将是一次关于抗争、关于希望、关于人性的极致探索,是对生命不屈精神的赞歌。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实在太吸引人了,《火种:泰源监狱革命演义(决定版)》。光是听着,就有一种穿越历史,置身于那个波诡云谲时代的冲动。我想象着,在这座名为“泰源”的监狱里,究竟隐藏着怎样一场惊心动魄的“革命”。“火种”这个词,本身就充满了希望和燃烧的力量,它暗示着即使在最黑暗、最压抑的环境中,也可能孕育出改变命运的契机。而“演义”,则让我联想到那些脍炙人口的历史小说,它们往往将史实与艺术想象巧妙融合,既有宏大的历史背景,又不失生动的人物刻画和跌宕起伏的情节。特别是“决定版”这三个字,更是让我期待不已。这是否意味着作者对故事进行了最深入的打磨和最权威的定论?它可能包含了作者最成熟的思考,最精炼的语言,以及最令人信服的叙事。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火种”究竟是如何被点燃的?又是如何在这座森严的监狱中蔓延开来的?那些身处其中的人物,他们怀揣着怎样的信念和理想?他们的抗争又是以何种方式展开?这本书,定然是一部不容错过的,关于勇气、智慧与不屈精神的史诗。
评分《火种:泰源监狱革命演义(决定版)》——仅仅是这个书名,就足以让人心潮澎湃。一个“火种”,象征着希望,象征着改变的种子,它如何在“泰源监狱”这个代表着压抑与束缚的冰冷环境中被点燃?“革命演义”,这两个词叠加,赋予了故事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戏剧性的张力,仿佛看到了无数英雄人物在时代的洪流中奋起抗争的身影。“泰源监狱”这个设定,更是为故事增添了无穷的想象空间,高墙之内,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怎样的恩怨情仇?怎样的智慧较量?而“决定版”,则是一种承诺,一种对品质的保证,它预示着这本书是作者穷尽心力,力求达到最完美呈现的终结篇,是关于这个故事最权威、最深入的版本。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那些被囚禁在高墙内的生命,他们是如何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又是如何以血泪和智慧,点燃了这改变命运的“火种”。这本书,定然是一部关于勇气、关于坚持、关于人性的不朽传奇,是对自由和尊严最动人的讴歌。
评分读到《火种:泰源监狱革命演义(决定版)》这个书名,我的思绪立刻被拉扯到了那个充满挑战与变革的时代。泰源监狱,这个名字本身就自带一种压抑和束缚的氛围,它象征着权力、规训,以及那些被剥夺自由的生命。然而,“革命”二字,如同石破天惊,瞬间点燃了我的好奇心。它打破了监狱的沉寂,预示着一场颠覆性的抗争即将上演。我脑海中浮现出无数可能的画面:在不见天日的牢房里,人们如何从绝望中寻找希望?在严密的监控下,他们如何策划一场看似不可能的行动?“火种”这个意象,太有力量了。它不仅仅代表着微弱的希望,更象征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巨大潜力。我相信,这本书绝不仅仅是简单的越狱故事,它更可能是对人性在极端困境下的考验,是对自由意志的深刻探讨,是对社会结构的反思。作者选用“演义”的体裁,想必在叙事上会更加自由洒脱,让读者在历史的长河中,体验到那些普通人如何挺身而出,成为改变命运的英雄。而“决定版”的后缀,则给我一种踏实感,仿佛我将读到的是一个最完整、最深刻的版本,作者倾注了全部心血,将这个故事打磨至极致。
评分《火种:泰源监狱革命演义(决定版)》——光是书名就充满了史诗感和戏剧张力。一个“火种”,象征着希望,象征着某种不被浇灭的精神力量,它如何在“泰源监狱”这个象征着压迫与绝望的场所中被点燃?“革命演义”,这四个字又充满了力量,它暗示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一场以弱胜强的斗争,而且是“演义”,意味着它可能不像纯粹的历史叙述那样拘泥于细节,而是更注重故事性、人物的塑造以及情感的渲染,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脉搏。我尤其对“决定版”这三个字感到兴奋,这代表着作者对这个故事的最终呈现,是对其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权威定义。它可能经过了反复的推敲和修改,是作者最成熟的表达。我期待在这本书中看到,那些在绝境中挣扎的人物,他们如何凝聚力量,如何用智慧和勇气去挑战不公,去追寻属于自己的尊严和自由。这不仅仅是一场发生在监狱里的故事,更可能是一场关于人性的深刻寓言,是对社会现实的有力映照,是对我们内心深处勇气和希望的唤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