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历史小说
卫子夫本是平阳公主府上一名歌姬,她有倾国倾城的美色,使汉武帝为之倾倒,也使卫氏家族横空出世,这里有卫青为汉家开拓疆土的壮阔场面,也有卫子夫令汉武帝销魂的长夜。
作者简介
张云风
江苏射阳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酷爱中国文学和历史,长期坚持业余写作。在大陆和台湾出版有:专着《中国着名山水诗评注辞典》《俗语趣话》《中国帝王轶事》《中国后妃大观》《帝王儿女大观》《历代名人与西安》《辉煌热土话西安》《中国后妃事略》《中国外戚事略》《中国宦官事略》《中国帝王事略》《中国将帅事略》;长篇历史小说《秦宫花后—赵姣娥》《汉宫枭后—吕娥姁》《汉宫艳后—卫子夫》《晋宫妖后—贾南风》《赤壁之战》;历史故事集《二十四孝》《诸子百家故事大观》(部分)。共四百余万字。另在各地报刊发表文史小品八百多篇,共一百余万字。
帝王家和平民家的艳事
◎西汉京师长安城里,平阳公主蓄养一班歌伎,其中平民出身的卫子夫天姿国色,善歌善舞,被主人视为「可居」的「奇货」。∕018
◎卫子夫的母亲卫媪,一个穷困的农妇,一个厚道的女仆,感情世界并不贫瘠,既然爱慕赶马车的郑季,就勇敢地和他钻进热唿唿的被窝里。∕023
◎卫媪和郑季偷情,生出儿子郑青。突然有一天,郑青寻到生母,改名卫青。卫子夫于是有了一个弟弟,他日后成为抗击匈奴的民族英雄。∕028
◎一个结过婚生过孩子的女人混进皇宫,鬼使神差,竟然得到皇帝的宠爱,从而成为美人,成为皇后,成为皇太后。∕033
◎皇太后牵挂和前夫生的女儿,皇帝全然不顾皇家的声誉,亲自前往长陵接姐姐进宫,母女相见,悲喜交加,抱头痛哭。∕039
绝色歌伎幸遇风流天子
◎皇太后吃腻了燕窝熊掌、鱼翅海参,偏爱吃包谷面搅团。皇太后还想早抱皇孙,可是皇后陈阿娇久不生育,平阳公主说:「我要是皇帝,不把她废了才怪哩!」∕046
◎天真烂漫的卫子夫头一回进曹府,并给皇太后表演歌舞。平阳公主相信她会成为色艺绝伦的尤物,决心在她身上大作文章。∕051
◎卫子夫练歌习舞,得到名师指点,技艺大进。卫青爱刀爱枪,做着蒙眬的将军梦。杰出人物并非天生杰出,环境、阅历催化他们逐渐脱颖,走向成熟。∕058
◎汉武帝雄心勃勃,受不了太皇太后和「黄老学说」的制约。外出游玩打猎,发洩胸中郁闷。霸上祓祭为他和卫子夫艳遇提供了契机。∕064
◎绝色歌伎,风流天子,心与心撞击,灵与肉交融,艳绝人寰。平阳公主的「奇货」奇性初显,卫子夫的命运由此发生根本性的转折。∕070
皇宫里争风吃醋的风波
◎未央宫本应是富贵温柔之乡,卫子夫贸然进入,陈阿娇醋劲大发,富贵温柔化为泡影。武帝大怒,呵斥母鸡不会下蛋,母猪不能生崽。∕080
◎「母鸡母猪」之喻惹恼了皇后,皇后拉着母亲到外祖母跟前告状。武帝面对三代三个女人,无言以对,因为皇帝和皇太后欠着人家的恩情。∕085
◎平白无故的卫子夫被锢置冷宫,无拘无束的皇帝似乎忘记了这个美人。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征伐民夫修建上林苑,游观射猎,吟诗作赋,好不快活。∕091
◎冷宫如同牢狱,没有自由,没有欢乐,更没有爱情。卫子夫心生怨恨,回忆甜蜜、开心的童年生活。那种生活多么美好啊!自由自在,任来任往。∕096
◎皇宫里是是非非,争争斗斗,到处陷阱,充满血腥。卫子夫由期待而怨恨,由怨恨而绝望,在一个清冷漆黑的风雨之夜,投缳自尽,了却一生。∕102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卫子夫想死没有死,复原了平常人的平常心。她想家想娘,平阳公主神通广大,巧妙地将卫媪带进了皇宫。∕110
◎延年殿里摧肝裂胆的感人一幕,卫子夫抱住母亲,哭诉痛苦和屈辱。卫媪叙说家事,并转达平阳公主的话:「万事要忍!」∕116
◎皇后陈阿娇自作聪明,把卫子夫列入遣散宫女的名册。武帝又见美人,萌发旧情。命运之神再次向卫子夫绽开微笑,她重新得宠了,并且怀孕了。∕122
◎牧马的卫青阅读兵书,使得皇帝大为惊奇。卫青恰是卫子夫的弟弟,皇帝的小舅子。窦太主母女敲山震虎,欲害卫青,皇帝当然不答应。∕129
◎骑奴卫青因祸得福,皇帝万岁御赐婚姻,三对新人同日成婚。陈阿娇鬼迷心窍,竟在昭阳殿里祈禳,事情败露,皇帝能饶过她吗?∕137
昭阳殿里新主人
◎窦太主花心俏意,且将爱女放在一边,私通十八岁的家僮董偃,老妇少夫,快乐无比。武帝登门造访,称唿年轻的姑父为「主人翁」。∕146
◎陈阿娇废黜长门宫,妄想再登失去的皇后宝座,重金购得《长门赋》,没有获得武帝的同情。董偃赐死,窦太主和陈阿娇也命归西天。∕152
◎武帝初攻匈奴,出师不利,迁怒于屯将军王恢,定了死罪。皇太后讲情,武帝置若罔闻,这是为什么呢?∕159
◎卫媪已是皇帝的岳母,一改当年的寒酸相,成为雍容富态的贵妇。她六十岁生日,儿女们为之祝寿,好不热闹。∕165
◎卫青攻伐匈奴打了胜仗,卫子夫替大汉生了皇子。武帝欣喜万分,册立卫子夫为皇后。册后大典隆重热烈,皇后头戴金光闪闪的凤冠,入主昭阳殿。∕172
卫氏外戚的功勋
◎皇帝一句话,可以使人进入天堂,也可以使人进入地狱。新皇后抱定宗旨,千万不要触犯皇帝,勉励卫氏外戚为国家和皇帝效力。张骞出使归来,西域的珍奇使人着迷。∕180
◎武帝雄才伟略,攻伐匈奴改「防胡」为「灭胡」。卫青远程奔袭,战果辉煌,升任大将军,三个儿子包括一个尚在襁褓中的婴儿,皆封列侯。∕187
◎自古英雄出少年。卫子夫和卫青的外甥霍去病崭露头角,勇冠三军,十八岁因军功封为冠军侯,更给卫氏外戚争得了巨大的荣誉。∕193
◎霍去病大忠大勇,智谋超群,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战功显赫,声望如虹,谁不钦佩和羡慕?∕199
◎漠北战役,汉朝与匈奴决战的战役。卫青和霍去病分率骑兵集团,跨越大漠作战,给予匈奴毁灭性的打击。胜利之师凯旋,天下第一夫人格外荣宠,光芒四射,迎来了一生中最值得骄傲的岁月。∕205
「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
◎震天撼地的长安锣鼓,轻巧活泼的彩莲船和盪秋千,异彩纷呈的惊险杂技,展示了大汉的时代精神和长安的社会风貌。∕212
◎皇帝亲耕,皇后亲蚕,鼓励农商,祈求丰年。然而战争给社会造成创伤,给人民带来苦难,岂是亲耕亲蚕所能弥合、补偿的?∕220
◎昆明池烟波浩渺,风景如画。一曲《上邪》歌,唱出了卫子夫和所有痴情女子的心声:即使天荒地老,坚贞的爱情永不改变。∕226
◎孀居的平阳公主决意再嫁,指名道姓要嫁卫青,而且不当偏房。卫子夫奉命说服诰命夫人春月,劝其让位,弃主就宾。其中难场谁能体谅?∕233
◎卫青和平阳公主都是二入洞房,梅开二度,轻车熟路,极尽枕席风光。外柔内刚的春月失踪了。霍去病公报私怨,射杀李敢。武帝袒护,不了了之。∕241
虚无缥缈神仙梦
◎霍去病英年早逝,多少人为之痛悼,为之哭泣。葬礼极其隆重,旷古未闻。人生人死,此乃自然法则,汉武帝却从中领悟出非常非常玄奥的道理来。∕250
◎卫子夫姿色渐衰,武帝另宠王夫人和李夫人。天子迷信神仙,怪诞妖妄的方术之士乘机到长安城兜揽生意,演出了一幕幕光怪陆离的滑稽戏。∕256
◎为了和神仙见面,武帝下令修建了高耸入云的柏梁台。他在柏梁台会见各国使团,受到朝拜和称颂,倒真有点飘飘欲仙的感觉。∕262
◎迷信神仙的滑稽戏愈演愈烈,武帝把大公主刘妍也贴赔了进去。有句俗语叫「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栾大这只癞蛤蟆还真的吃到天鹅肉了!∕268
◎栾大煳弄武帝,聪明反被聪明误,断送了性命。卫氏和皇家的关系更紧密了,焉知福祸?守寡的刘妍最可怜,公孙敬声造访,使她又发出了笑声。∕274
流水落花春去也
◎武帝又有新宠,卫子夫身价大跌。史皇孙出世,武帝感叹:「儿孙催人老啊!」公孙敬声和阳石公主偷情,情浓意炽时进来一个手攥利刃的黑衣蒙面人。∕282
◎元封元年,武帝做了振兵释旅、封禅泰山两件大事,骚扰了半个天下。霍去病的儿子霍嬗随驾封禅,十三岁暴死于异乡,卫氏外戚蒙受了多么巨大的痛苦!∕289
◎武帝扩建甘泉宫,新造飞帘观,务求其高,企盼神仙降临。卫青死了,标志着卫氏外戚气数已尽,成为卫子夫人生的又一个转捩点。角抵戏精彩,却招来一场无情的火灾。∕296
◎柏梁台失火,再建造一座建章宫。建章宫「千门万户」,内住美女一万八千人。中秋节祭月拜月,卫子夫内心酸苦,提前退席,回到昭阳殿独自流泪。∕302
◎为了取得宝马,五万大军远攻大宛国,一败涂地。再征大宛国,十万生灵和无数钱财,只换来三十四匹汗血马!∕308
巫蛊酿成的惨祸
◎丞相位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公孙贺不愿担任此职。刘妍鄙弃公主名号,向往纯真的爱情。攻伐匈奴又失败了,天下骚动。建章宫明月珠被盗,绣衣使者应运而生。巫蛊旋风将起,飞天横祸,悄悄逼近。∕314
◎江充,一个无赖,当年曾参与绑架卫青,摇身一变,成了钦差绣衣使者。此人熟知武帝的心理,捏造巫蛊,公报私仇,公孙敖夫妇被腰斩于东市。∕319
◎年过花甲的武帝又宠幸一个年轻的小妞,小妞怀孕十四个月生了儿子。公孙敬声擅用北军军费,获罪下狱。公孙贺缉捕梅花大侠,江充与此人是故交。二人密谋,布下一道罪恶的黑网。∕325
◎江充透过朱安世,上书告发公孙敬声和刘妍私通,并搞巫蛊,累及公孙贺全家下狱。严刑逼供,屈打成招。公孙贺灭门,刘妍赐死。∕332
◎巫蛊魔掌伸向卫府,卫府一百二十三人束手就擒。卫子夫去甘泉宫替卫府鸣冤叫屈,武帝被巫蛊扰昏头脑,渭河边又增添了两个死人坑。∕338
泪河血海,恨鬼冤魂
◎江充利用巫蛊,把黑手伸向昭阳殿,伸向博望苑。太子刘据为了自保,征调武士捕杀江充,闯下大祸。∕346
◎丞相刘屈氂和太子刘据在长安城里交战,五日五夜,死亡五万人,尸积如山,血流成河。刘据兵败逃亡。武帝命卫子夫交出皇后玺绶,卫子夫在昭阳殿投缳自尽。∕352
◎武帝并不放过逃亡的儿孙。刘屈氂和李广利密约,前者全家处死,后者投降匈奴。田千秋仗义直谏,武帝始知自己大错,于是有了「轮台悔过」。∕358
◎卫騧潜入甘泉宫刺杀武帝,未遂被斩。武帝受到惊吓,恶梦中恨鬼冤魂齐向他索命。他办完最后一件大事,在五柞宫永久地离开了人世。∕363
◎失踪了近三十年的春月重新出现在卫子夫墓前。她用最简朴的方式祭奠卫子夫,如诉如泣,总结了卫子夫的一生。∕370
说实话,我一开始是被《汉宫艳后.卫子夫》这个书名吸引的,觉得听起来就很有故事性,没想到打开后,它带来的惊喜远超我的想象。作者构建了一个极为宏大的历史画卷,不仅仅聚焦于卫子夫一人,而是将整个汉武帝时期的政治格局、社会风貌都展现得淋漓尽致。我从书中了解到了很多我之前不知道的历史细节,比如当时的服饰、饮食、甚至是文人雅士的交流方式,都描写得非常详实。尤其是对汉武帝的刻画,既有他雄才大略的一面,也有他作为帝王的情感纠葛,让人觉得更加真实。而卫子夫,作为故事的核心,她的成长轨迹更是充满了戏剧性。我特别欣赏作者对她内心世界的挖掘,她并非一个完美无缺的圣母,而是一个有自己的情感、有自己的欲望、也有自己的顾虑的普通女人,只是她有着超乎常人的勇气和智慧去应对命运的安排。这种真实感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也更能理解她做出的一些选择。这本书让我对那个遥远的时代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对历史人物有了更立体的感受。
评分《汉宫艳后.卫子夫》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对历史人物的刻板印象。作者的笔触非常洒脱,他擅长用一种旁观者的视角,却又无比深入地洞察人物内心。我特别欣赏他对历史事件的宏大叙事,以及对人物命运的悲悯情怀。卫子夫这个人物,在书中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力。她不再只是一个历史符号,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欲的女人。我能感受到她从一个卑微的出身,在复杂的宫廷环境中,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和坚定的意志,一步步走向权力巅峰的历程。书中对政治斗争的描写,既有波诡云谲的谋略,也有惊心动魄的较量,让人看得血脉贲张。然而,在权谋之外,作者也着重展现了卫子夫的温婉、善良以及她对国家社稷的贡献,这种多层面的刻画,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这本书让我对汉朝的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那个时代女性的生存状况有了更真实的感受。
评分《汉宫艳后.卫子夫》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品一杯陈年的佳酿,越品越有味道。作者的叙事手法非常独特,他并没有采取线性的叙述方式,而是通过一些巧妙的插叙和倒叙,将人物的命运、事件的起因经过都串联起来,让整个故事充满了悬念和层次感。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人物心理的刻画,每一个角色的动机都解释得非常清楚,无论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都有他们存在的理由和内心的挣扎。卫子夫这个角色,在书中被赋予了多重解读的可能性,她既是那个时代女性命运的缩影,也是一个敢于挑战传统、追求自我价值的先驱。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对历史资料的严谨考证,同时又赋予了故事极强的艺术感染力。那些宫廷内的权谋斗争,充满了智慧与勇气,也充满了心机与算计,让人看得十分过瘾。每一次翻到新的章节,都充满了期待,想知道卫子夫又会面临怎样的挑战,又将如何应对。
评分我最近读完的《汉宫艳后.卫子夫》,真的是让我感触良多。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对人物情感的细腻描绘。作者并没有把卫子夫塑造成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后,而是将她放在一个真实的人性环境中,展现了她在爱情、亲情、友情以及权谋之间的挣扎与抉择。我能感受到她从一个平凡女子,如何在一个充满诱惑与危险的宫廷中,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坚韧,一步步赢得尊重,并最终登上后位。其中,她与汉武帝之间的情感纠葛,以及她与其他后宫妃嫔之间的明争暗斗,都被刻画得非常生动。我尤其喜欢作者对女性成长弧线的处理,卫子夫的每一步成长都伴随着痛苦和代价,但她从未放弃自己的信念。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女性在那个时代所能达到的极致,也让我对“贤后”这两个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一曲女性独立与成长的赞歌。
评分哇,这本《汉宫艳后.卫子夫》真是让我爱不释手!从翻开第一页的那一刻起,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仿佛穿越时空,亲身经历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汉朝。作者的文笔功力可见一斑,不仅仅是简单的叙述,而是将历史的厚重感与人物的情感细腻地交织在一起。我尤其喜欢他对宫廷生活的描绘,那种繁复的礼仪、暗流涌动的权力斗争,还有宫墙深处的寂寞与无奈,都被刻画得入木三分。卫子夫这个角色,在我脑海里不再只是教科书上一个遥远的名字,而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女子,她的坚韧、智慧,以及面对困境时的隐忍与不屈,都让我由衷地敬佩。我能感受到她从一个地位卑微的歌女,一步步成长为皇后,其中的心酸与不易。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仿佛作者亲身经历过一般,让读者在阅读时产生强烈的代入感。我常常会停下来,想象她当时的表情,感受她内心的挣扎。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历史小说,更是一部关于女性成长、关于命运抗争的史诗。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完全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