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的爱,很容易失控,
当爱得愈深,投注的理想、期望愈多,
就愈容易和现实脱轨。
许多人与伴侣、孩子,甚至知己反目成仇,
都是因为,他们在纯粹的感情里,
添加了过多的要求和期待,爱因此变质。
其实,不论事业、财富、爱情……
愈是让你紧抓不放的,往往就是你的内心,
最感到匮乏和不安全的部分。
那种空虚,没有人可以帮你,除了你自己。
唯有放开对外界的执着,重新省思内在的需求,
人生这一关,你才能安然度过。
爱是人生中最艰难的关卡,它的艰难之处在于,不论你面对的是名、利、事物、亲人或伴侣……要爱上很容易,要维系感情很不容易,而在付出感情和心血之后,要坦然放手,则尤其困难。
有的人一手建立了事业,却必须考量公司长远的运作而让贤;有人辛勤拉拔孩子长大,时候到了,只能看着他的背影,遥望他走自己的人生路;有人和伴侣相依为命,最终得坚强陪伴对方走完旅程,从今而后孤单过日子……
不管你着迷依赖、眷恋不舍的是什么,在爱得长久深刻时,必须违背一般常理的自由意志,选择放手,对于血肉之躯、拥有七情六慾的我们来说,都是最困难的。
但是,生命是流动的,我们自己,以及围绕在我们身边的人、事、物,无不时时变化着。很多时候,这一刻的放手和宽容,是为了成全对方的成长和蜕变,也等于是给你的爱一条生路,让它有机会,找到其他的形式延续下去。变化不见得是坏事,生命的真相,只等着你用更豁达的心胸去看待、去接纳。
本书的62则小故事,将带领读者重新发现爱的真义。透过作者细腻的笔触,感人的叙事口吻,将陪伴你以新的观点,重新阅读世间有情人彼此间的互动模式,点出这些言行背后所蕴藏的、更深刻而内敛的心意。同时,也帮助你以更成熟稳健的态度,面对自己内在的情绪变化,进而与自己、与整体环境合谐和乐的生活。
作者简介
心理励志作家 王启芬
很早就选择投入公益教育,将此做为毕生的志业。乐于倾听和分享,认为生命的饱满与健全无法经由向外抓取来获得;相反的,正因为诚恳地给予,生命才能自得富足。
因为工作需要,随团队讲学于美国、阿根廷、澳洲等地,在感受不同文化下养育的水土和人情时,也深深理解人类同为一个整体的事实。因此,对远方的战火与饥荒不再冷漠,对灾难和祸患感同身受。
目前长住南投山上,视野辽阔,水汽丰沛时常见云海,日落时彩霞漫天,晚上灯火浮在山岚雾气间,如同海中的小船。当眼界与心量不断扩展时,生命的波折就如同海中波澜,即使涛浪翻涌亦无损深邃。
作者序 让爱唿吸,生命就开始温柔的流动
PART- 1 爱是温暖的火光,握得太紧换来瞬间熄灭
01爱不用多,够生活就好
02为什么妈妈不生气?
03三分钟的致辞
04化梦糕的故事
05面对真实的自己
06公园里堆沙的孩子
07人生,是自我的拓荒之旅
08失败的本身,并没有情绪
09找到输的感觉
10谁是你最爱的人?
11种子不灌溉就能发芽?
12医生的老师就是病人
13最初的愿望
14最好的溺爱,是放手
15万能的图书管理员
16将军和大学士的约定
17由外到内的美丽
18贪心的渔夫
19你把时间花来成为别人吗?
20小说家为什么停笔了?
PART- 2 爱有她自己的生命,没有人应该去强势主导
21五分钟的简报
22不要为未来而活
23有时间限制的法术
24期待未来,不如创造未来
25生活不是在打仗
26未来,从当下这一步展开
27商人的致富之道
28四十年前的宫殿设计
29知道「不做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30干旱的北村与南村
31家庭联络簿的污渍
32王子复国记
33生意冷清的鞋匠
34池塘边的青蛙剧场
35正确先生的不正确
36天使的礼物
37转个弯,让挫折变贵人
38最美丽的贝壳
39生命有甘有苦,尝过才知芬芳
40塑化剂和吸菸哪个毒?
PART- 3 让爱像风筝一样自由,心就会像天空一样宽阔
41在有阴影的地方,发现光
42贪婪的求知者
43一千封红包的启示
44计画之外的,更值得期待
45灵魂的美,不会被外表遮掩
46思念故乡的人
47巧匠的机器
48为心灵开一道伤口,或是开一扇窗?
49抄袭的祈祷文
50剧作家的荒谬戏剧
51赌博的必胜法则
52收购废品的老太太
53人生的路,可以走得缓慢而踏实
54减法的智慧
55带来好运的木头
56迷信学位的人
57平凡的智者
58如何让员工安心留在岗位上?
59神童的选择
60懂得珍惜,拥有才显得贵重
61梦想环游世界的人
62你最美好的时光,仍在前方
作者序
让爱唿吸,生命就开始温柔的流动
六年前我离开台北,到南投担任社会教育的志工。在这六年里,我与来自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交谈,分享彼此的人生经验,共享我们对生命与心灵的认知。我观察到每位对人生感到烦恼、痛苦、困惑的人,都有来自外在与内在的双重挫折。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事物本身是没有好坏差异的,如果我们不去在意它,它又如何能够影响我们?就因为我们对人、事、物的爱,他或它们才会使我们感到挫折。
有句歌词说:「我最深爱的人,伤我却是最深。」的确,往往划下心灵最深一道伤痕的人,就是我们最重视的人;奇妙的是,许多执刀者也是以爱为名,却进行着残忍的伤害。
犹记十几年前,还在读大学的某一天,母亲忽然告诉我:我小时候的玩伴,一位小学毕业就移民美国的朋友,竟然和男友私奔了,她的家庭无法谅解这种行为,于是登报与她脱离关系。我在吃惊、难过的同时,涌上心头的竟是愤怒……
我这位朋友她非常聪明、优秀,但是她的家庭非常严格,是属于重视学历、荣誉的传统家庭,在家教上尤其看重。她移民后,我曾在美国拜访过她,当时,她的木讷、忧郁和自卑让我几乎不敢相认,而她母亲当着访客的面数落女儿的不争气,也使我印象深刻。
然而,接触许多真实社会里的案例后,我发现:没有一个孩子是天生就想走到家庭和社会的对立面去,而是我们的家庭、学校和社会,造成今日世人眼中的坏孩子。我的师长曾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应该是让人变化气质,而不是社会上普遍认定的传授知识和技巧。不管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或社会教育,都不应站在「主导」的立场,把人塑造成一模一样的机器;而应该以「支援」的立场,帮助每个人实现他的人生。
曾在杂志里看到吴念真导演与其子吴定谦导演的访谈,吴念真导演说:「如果我们这一代跟子女有什么冲突,最大的毛病就在于,父母对下一代的未来形象已经先设定范围,然后希望小孩子都走到这个框架里。他又不是你,你自己做不到,为什么要求小孩做到?」
深以为然。
仔细想想,人们最初的需求都是简单的,很容易就感到满足,但孩童时期的单纯快乐,长大成人后却很难获得。网路曾流传一句话说:「小时候,幸福是件简单的事;长大后,简单是件幸福的事。」当我们因为对需求的想像,而去过多地佔有,需求就变成贪婪,得不到就变成痛苦。
亲情、爱情、友情,在人世间我们与他人相聚的情谊,会随着光阴的推进而愈陈愈香;但是,如果我们只想将某一阶段的情感永远保持、永远留住,那么我们就无法随岁月而成长。
智慧、知识、经验,我们所创造出来的事物,常反过来拥有我们;权力、地位、财富,我们所使用的工具,常反过来主导我们;是非、真假、善恶,我们所使用的语言,常反过来侷限我们;时常我们只看见事物的一面,却因为相信眼见为凭,而无法接受事物完整的全貌。
这些遭遇与情境,我们或多或少都曾经在人生路上经历过。有时回首过往,可能会一笑置之,但更多时候,却油然而生一股遗憾的心绪。
我们愈爱的,愈会成为自我心上的一把锁、一只笼子、一堵墙,将我们与完整的世界隔离开来,让我们只专注在主观意识的想像里。这样的思绪若只牵涉到自己也就罢了,但是在生活中,谁不是与他人紧密相连的呢?一时的态度、一次的决定,都将影响他人,而那些人,可能是我们所爱的人、所珍视的人,在我们自以为是的爱里,却可能伤害了他们。
当我们把爱抓得太紧,爱就失去包容与尊重的空间;当我们活得太过用力,周围的人都将感染这股紧张的情绪,而自己也难以唿吸。
唯有先与自己的心达成和解,先舒缓自己的脾气、毛病、个性,才能够让我们的爱与善意平和地传递出去。
当我们握住一把种子,所能得到的只是这把种子而已;但是,如果我们能将种子撒在大地之上,所拥有的将是整片绿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