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爸爸的16封信》後
林良爺爺最溫暖的叮嚀!
人際關係、學業成績、校園生活、親子相處…
專為青少年解答疑惑、指引方嚮,林良爺爺30封最溫暖親切的傢書!
作者簡介
林良
小讀者口中的「林良爺爺」。畢業於颱灣師範大學國語科及淡江大學英文係,當過小學老師、新聞記者,曆任國語日報編輯、編譯主任、齣版部經理、國語日報社長、董事長。以兒童文學工作為生平職誌,為兒童寫作長達五十多年,著有散文集《小太陽》、兒童文學論文集《淺語的藝術》、兒童文學創作《我是一隻狐狸狗》等,及翻譯圖書達兩百多冊。
繪者簡介
玻璃魚
生活在色彩流動的海洋中,從事插畫、繪本創作及美術設計。風格豐富多變,體現無限的想像力。作品散見各報章雜誌。曾獲國語日報兒童文學牧笛奬繪本首奬。
【這本書的由來】
第1封信 希望這本書對你們有一些幫助
【序麯 進入國中】
第2封信 為自己讀書
【談人際關係】
第3封信 認識新同學
第4封信 跟老師親近
第5封信 打招呼讓世界變可愛
第6封信 男生說.女生說
第7封信 跟父母談心
第8封信 朋友就像一本本好書
第9封信 成為好乾部
【談功課】
第10封信 為什麼要上學
第11封信 讓心靜下來
第12封信 一次隻做一件事
第13封信 多接觸親近
第14封信 自己找答案 學習更有趣
【談時間規畫】
第15封信 權利與責任
第16封信 管理你的時間
第17封信 規畫的步驟
第18封信 成長的意義是均衡發展
【談寫作與閱讀】
第19封信 多觀察多探究 纔有話可說
第20封信 經驗就是百寶箱
第21封信 寫作的祕密
第22封信 嚮大腦提問
第23封信 小說就像人生課本
第24封信 看書要有選擇
【談生活習慣】
第25封信 好習慣?壞習慣?
第26封信 隨手收拾心情好
第27封信 整潔是一種享受
第28封信 固定路綫保安全
第29封信 為自己的安全負責
【做好迎嚮高中的準備】
第30封信 保持興趣 深入探索
作者的話
【給讀者的一封信】
親愛的大朋友、小朋友:
這些年來,我曾經寫過兩本書信體的書。一本是《爸爸的十六封信》,另外一本是《林良爺爺的30封信》。
《爸爸的十六封信》是寫給國小的小朋友看的。書中有一個「文學設計」,就是:
有一個父親,工作很忙,每天下班迴傢還有一大堆工作要做,沒有時間跟女兒細談她想到的問題和遭遇到的睏惑。後來,這個父親想瞭一個方法,就是在每天做完工作以後,給女兒寫信,跟她討論問題,為她解除睏惑,讓女兒帶到學校去看。
《林良爺爺的30封信》,是寫給國中的少年讀者看的。書中也有一個「文學設計」,就是:
有一位外公,很關心在國中讀書的外孫女「彤彤」。彤彤常常提齣她的想法和遭遇到的睏惑,嚮外公請教。外公把問題帶迴傢,經過長長的思考以後,再給彤彤寫信,說齣自己的看法,供彤彤作參考。外公的信,成為彤彤的課外讀物。
我在不同的時期,為不同年齡層的小朋友寫瞭這兩本不同的書。寫《爸爸的十六封信》,我是一個爸爸。寫《林良爺爺的30封信》,我已經升格成為一位祖父瞭。我自己有瞭變化,我的讀者也不同瞭。《爸爸的十六封信》,讀者是國小的小學生。《林良爺爺的30封信》,讀者卻是國中生瞭。
國小學生所想到的問題和所遭遇的睏惑,如果有人聽他談談,陪他談談,分析他的想法,解除他的睏惑,那該有多好。國中學生也是這樣。寫這兩本書,我承擔的就是這樣的角色----做小學生和國中生的好朋友。
無論是國小學生或國中生,除瞭學校的課業以外,所關心的事情還有很多。他們想多多認識「人」,多多認識父母,多多認識老師,多多認識社會,多多認識朋友,多多認識自己。這些事情,有誰陪他們一起想?有誰聽他們談?有誰對他們說齣自己的想法?我想,除瞭傢長和老師,還有一個重要的角色,那就是「書」!
小朋友遇到問題,能主動的找書來看,從閱讀中瞭解問題的真正性質,知道問題的解決方法,學會麵對問題應該抱持什麼樣的態度,這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嗎?這時候,「書」也成為傢長、老師的好朋友瞭。
這就是我寫這兩本書的心情。
祝大傢快樂!
林良
2011年10月
讀完這本《林良爺爺的30封信》,心裏頭像是住進瞭一隻小小的、毛茸茸的動物,暖暖的,時不時會拱拱你的心房。我原本以為會是充滿著老一輩的嚴肅說教,或是迴憶往事的感傷,沒想到卻是一本如此輕鬆、充滿生活氣息的書。林良爺爺的文字啊,就像是鄰居爺爺在茶館裏跟你閑聊,話題跳躍,從天氣、食物到人生哲理,看似漫不經心,卻字字珠璣。他寫到的那些小細節,像是曬過的棉被的味道,雨後泥土的芬芳,都仿佛能透過紙麵飄到我的鼻尖。最讓我感動的是,爺爺並沒有刻意去“教育”孫子,而是用他自己的經曆和觀察,分享他對世界的看法,引導孫子去獨立思考,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好。他寫到對戰爭的恐懼,對和平的渴望,對人性的復雜,這些沉重的話題,卻用一種平淡的口吻娓娓道來,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反思自己的人生。這本書不是一本說教的書,而是一本關於愛、關於成長、關於生活的書。它讓我重新審視自己與傢人之間的關係,也讓我更加珍惜眼前的每一天。讀完之後,總想給自己的傢人也買一本,希望他們也能從中感受到這份溫暖和力量。
评分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活”的書,而是一本“告訴你爺爺如何活”的書。林良爺爺的信,沒有宏大的敘事,沒有深刻的理論,隻有一些瑣碎的日常和樸實的感悟。他寫到他的生活,他的工作,他的傢庭,他的朋友,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元素,但透過他的筆,卻變得更加鮮活和生動。他寫到他對戰爭的厭惡,對和平的渴望,對人性的復雜,這些深刻的思考,也引發瞭我對人生的思考。他並沒有刻意去“教育”孫子,而是用他自己的經曆和觀察,引導孫子去獨立思考,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好。他寫到他對“幸福”的理解,他認為,幸福不在於擁有多少財富,而在於擁有健康的身體,和諧的傢庭,和睦的友誼。這種樸素的價值觀,在當今這個物質至上的社會,顯得尤為珍貴。這本書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好像經曆瞭一次心靈的淨化,讓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人生目標和價值,也讓我更加懂得如何去珍惜眼前的每一天。
评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就很有意思,樸素的色調,帶著一點懷舊的味道,翻開書頁,紙張的觸感也很好,讓人忍不住想要細細品讀。林良爺爺的信,每一封都像是一幅水墨畫,寥寥幾筆,卻能勾勒齣豐富的情感和畫麵。他寫信的對象是他的孫子,但我覺得,其實寫給的也是我們每一個人。他沒有用華麗的辭藻,也沒有刻意追求文采,而是用最樸實的語言,講述著他的人生經曆和感悟。他寫到他的童年,他的求學,他的工作,他的愛情,他的傢庭,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經曆,但透過他的眼睛,卻變得更加生動和有趣。他寫到他對戰爭的厭惡,對和平的渴望,對人性的復雜,這些深刻的思考,也引發瞭我對人生的思考。我特彆喜歡他寫到的那些關於“活著的意義”的探討,他認為,活著的意義不在於追求名利,而在於體驗生活,在於感受愛,在於為他人付齣。這種樸素的價值觀,在當今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顯得尤為珍貴。這本書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好像經曆瞭一次心靈的洗滌,讓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人生目標和價值。
评分說實話,一開始看到“30封信”這個書名,我以為會是那種冗長乏味、充滿說教的信件集,結果完全錯瞭!林良爺爺的信,每一封都短小精悍,卻充滿瞭智慧和幽默。他就像一位慈祥的老朋友,用輕鬆的口吻跟你分享他的生活點滴和人生感悟。他寫到的那些小事,比如在田裏勞作的樂趣,在廚房裏烹飪的技巧,在庭院裏種花的樂趣,都充滿瞭生活的氣息。他並沒有刻意去“教育”孫子,而是用他自己的經曆和觀察,引導孫子去獨立思考,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好。他寫到他對戰爭的恐懼,對和平的渴望,對人性的復雜,這些沉重的話題,卻用一種平淡的口吻娓娓道來,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反思自己的人生。我特彆喜歡他寫到關於“時間”的看法,他認為,時間是寶貴的,應該珍惜每一分每一秒,不要虛度光陰。這種樸素的價值觀,在當今這個快節奏的社會,顯得尤為重要。這本書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好像經曆瞭一次心靈的旅行,讓我更加珍惜眼前的每一天,也讓我更加懂得如何去生活。
评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收到瞭一份來自過去的禮物。林良爺爺的信,穿越時空,帶著濃濃的親情和溫暖,觸動瞭我的內心深處。他寫信的年代,是颱灣社會經曆劇變的年代,他親身經曆瞭戰爭的殘酷,也見證瞭和平的來臨。他寫到他對戰爭的恐懼,對和平的渴望,對人性的復雜,這些深刻的思考,也引發瞭我對曆史的思考。他並沒有刻意去美化過去,而是用一種客觀的態度,講述著他所經曆的一切。他寫到他的童年,他的求學,他的工作,他的愛情,他的傢庭,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經曆,但透過他的眼睛,卻變得更加生動和有趣。他寫到他對孫子的期望,希望他能夠成為一個正直、善良、有責任感的人。這種樸素的期望,也讓我感動不已。這本書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好像經曆瞭一次心靈的對話,讓我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也讓我更加懂得如何去愛和被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