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人口突破七十亿大关!
最富裕国家美国超过三千万人面临挨饿!
华尔街占领引爆全球反富潮!
新纳粹主义不断在欧洲浮现!
人类的文明发展已然危机四伏,前方是崩溃,还是突破?
全新的道德意识、生态觉察、对地球的尊重与照护,将被唤醒。
2012年是一个关键,转变,就在眼前。
诺贝尔和平奖提名人、全球智库「布达佩斯」俱乐部主席鄂文.拉胥罗,
给人类文明危机的最后提醒--
我们不能再用制造问题的思维来解决问题了,
你的意识与作为,可以扭转地球未来的命运……
混沌来临,改变,唯有现在!
这是二○一二年以前世界的真相:财富与资源分配愈形不均、贫民窟与低收入户数量日增、恐怖主义暴力潜伏不息、军事费用占比逐步攀高、国际粮食储备下降、可饮用水逐渐稀少、大气层的平衡持续恶化……然而,趋势并不是命运,它们可以被改变。
我们处在一个关键的转型期,新世界正挣扎着诞生。这是一个空前自由的「决定窗口」,在此窗口下,由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不稳定,世界变得极其敏感,「混沌点」已然来到。拉胥罗告诉我们,我们可以决定自己的命运,从征服(conquest)、殖民(colonization)和消费(consumption)至上的过去,走向联结(connection)、沟通(communication)和意识(consciousness)至上的未来。在人类文明重要「混沌点」出现的此刻,我们有能力抛弃过时的信念、採纳新道德、想像愿景中的新世界,并进化自己的意识--为新文明的到来做好准备,开启人类社会的新页。
马雅预言的2012,不见得是世界末日,而是世界转变的关键年。透过对文明演进的观察和全球趋势的反思,拉胥罗将以前瞻建议阐明新世界诞生的阻碍与契机,给地球公民一道末日来临前的希望曙光。
本书特色
.诺贝尔和平奖提名人、全球智库「布达佩斯」俱乐部主席对人类文明重生的召唤。
.提出地球危机下全新的思考框架与明确作为。
.以混沌理论讲演人类文明发展轨迹,并提出「混沌点」的来临,以及人类该如何突破。
.未来学的重要着作。
作者简介
鄂文.拉胥罗(Ervin Laszlo)
匈牙利佩启大学(University of Pecs)名誉博士,匈牙利国家科学院(Hungarian Academy of Sciences)外部研究员。拉胥罗为全球顶尖的科学哲学家、未来学者及古典音乐家,专研系统哲学、广义进化论和全球问题,并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顾问、国际麦迪西学院评议委员等要职,以及新成立的佐丹诺.布鲁诺大学(Giordano Bruno GlobalShift University)校长。出版着作逾八十本,发表期刊逾四百篇。知名作品包括《科学与阿卡沙祕录》(Science and the Akashic Field)、《世界转变二○一二》(Worldshift 2012)、《开始》(Macroshift)和《全球脑的量子跃迁》(Quantum Shift in the Global Brain)等。
拉胥罗曾两度荣获诺贝尔和平奖提名。一九九三年,他创立了针对国际政经局势及自然生态集思创新思维的布达佩斯俱乐部(The Club of Budapest),成员集结了世界各地诸领域的能者,一同为全球危机及人类文明存续奉献心力,其中包括西藏流亡领袖达赖喇嘛、前苏联领袖戈巴契夫、捷克前总统哈维尔、作家保罗.科尔贺、动物学家珍.古德、哲学家刘述先等人。
译者简介
庄胜雄
文化大学英文系毕业,现服务于《联合晚报》国际新闻组。译作有《致癌基因之谜》、《分子博览会》、《100件人人都该会的事》、《全世界最梦幻的人间仙境》、《医院不肯说的抗癌真相》等书。
译者简介
张淑彩
淡江大学英文系学士,美国北德州大学新闻硕士,台湾师范大学翻译研究所博士班就读中。现任台北大学应用外语系兼任讲师。曾任行政院研考会专员、特约翻译。译作包括《媒介与传播的里程碑》、《网路学术资源技巧:教您从网路寻找文献与发现资料》等书。
前言 - 芭芭拉.马克思.胡巴德
序
开场白
第一部:转型浪潮
第一章 新世界新思潮
第二章 新世界诞生
第三章 混沌引子
第四章 积极转型参数
第五章 新文明形象
第二部:建立新文明
第六章 浮现的基石
第七章 今天你能做什么?
后记:科学背景
附录A 参与布达佩斯俱乐部与涉入全球问题的缘起
附录B 布达佩斯俱乐部会员及伙伴的建议
附录C 布达佩斯俱乐部及其宣言
参考书目
前言
未来学家
鄂文.拉胥罗正唤起我们身为现代智人的集体经验中最为觉醒的一刻。这是地球上首次有物种觉悟到会因为自己的行为而导致自身灭绝。或者说,他会自我进化,迈向无法预测的未来──这也是因为他自身的行动所造成。
这是唿吁人类迈向成熟的伟大唿唤。我们已经进入自觉演化的第一阶段,也就是从无意识演化到有意识选择的演化。我们这个物种终于了解整个演化过程,并共同承担责任来引导整个星球的人类进入这个演化过程。
《混沌点:2012》这本着作的价值难以估计,因为它让我们置身于物种演化选择的关键时刻,并且在自觉演化或退化,以及自我毁灭的伟大戏码中,提供我们选择权。
诚如拉胥罗所写的,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很短暂的「混沌窗口」时期,这是「系统演化的一个短暂时期,在这段时间,任何讯息输入,不管多么渺小,都会『引爆』,改变现有趋势,引进新的趋势和过程,并让其存在。」某个混沌点「在启动后无法挽回地进入一个新轨道,不是会走向崩溃,就是会迈向新的结构与新的运作模式。」
詹纳斯.索克(Jonas Salk)形容这种情况是介于 A 纪元和 B 纪元之间的一个危险过渡期。A 纪元指的是目前纷沓而至的一连串危机,它正引导我们迈向人类文明的崩溃;B 纪元则是指一种可以永续发展、再生、不断进化的未来。我们可以预想一个如此正面的将来,我们可以盼望它,努力向它迈进。但我们如何自觉地从 A 纪元「跨越鸿沟」,来到 B 纪元,并及时避免崩溃,尤其是在我们以前从未经历过、且没有专家了解整个过程的混沌窗口时期?没有人被教导过如何去推动一个星球的演化。
在这篇前言中,我想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本书严正提出的重要问题:我们实际能够做些什么,才能度过混沌窗口这段如此短暂的时期?
拿女性生产来比喻,新人类好像已经躺在产台上待产。我们了解难产的危险,也看到一旦通过产道就能够获得成长的机会。但身为这个星球的助产士,我们能够做些什么来确保往后几年安然度过,且不会造成地球生命进一步地被强烈破坏?
有鉴于转型期间十分短暂此一演化现实,且让我们想像和演练出一个场景,希望能够实际帮助我们及时度过混沌窗口。当然,没有人确切知道这种场景会如何发生,然而,对于可以採取哪些集体行动,这里有一个具学识基础的假设,告诉我们可以一起从事哪些几乎已然存在的行动。
我认为,必须专注于两个要素:
一、 加强社会向心力,以联结、沟通自崩溃中浮现的突破。
二、 培养在二○一○年十二月到二○一二年这段时间及以后时间框架里冒出头来的大汇流。
拉胥罗描述说,这个时间框架同时拥有多面向预言和科学基础,甚至更重要的,这个时间窗口已经吸引来大规模的公共利益和事件。在建立之后,经由正面的大量统合和联结,它可以被我们用来跳过混沌窗口。
我们现在需要一个全球性的唿唤,唿唤每一个人,前来参与可能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一系列活动,一个全球性的演化,这也是由人类自觉地集体创造出来。这样的唿唤现在正以意识进化的全球之声姿态现身,全世界都可听到。
芭芭拉.马克思.胡巴德(Barbara Marx Hubbard)
作者序
本书并不是特意创造出来的;诚然,我从来就没打算写这本书。它是自生自长的,就像塔普西(Topsy)(编按:《汤姆叔叔的小屋》中一位衣衫褴褛的女孩,自认无人生下她,是她自己把自己造出来)一样。但本书还是写出来了,这很值得注意,因为这能够显示出为什么这本书写得出来──接着,本书可以告诉我们,有关我们今天生活的这个世界的一些东西。
二○○○年大部分时间,以及二○○一年的前几月里,我正忙于撰写一本书,书名叫作《巨变》(※Macroshift: Navigating the Transformation to a Sustainable World※)(编按:另译《开始》,大块出版)。这本书由位于旧金山的一家名声很好的出版社,在二○○一年九月的第一个星期出版。跟目前这本书一样,它企图掌握我们经历的转变本质,并对于如何引导它迈向人类渴望的方向,提供一些想法。书中含有措词强烈的声明,反对战争和使用国家军队,即使只是用于国防,更别提那种后来被称作「预防性战争」(preventive warfare)的侵略行为了。几年后,九一一发生了,大众对这本书可说是沉默以对。就我所知,在美国境内,对于本书未曾出现过一次讨论或评论,但它却被翻译成多种外国文字(荷文、法文、德文、巴西葡文、俄文、土耳其文,以及中文和日文),并在世界各地获得好评。在德国,它被选为二○○三年最佳的未来学着作。
二○○四年秋,读过这本书初版的朋友和同事建议,应该再出新版,因为书里提到的那些理念,现在已经可以加以讨论。这些理念的关联性,不仅没有随着时间的过去而减少,事实上反而已经增强。二○○五年一月底,我坐下来检阅这本书,看看哪些内容需要更新。我核对了一些统计资料,加入最新取得的数据──这很容易,因为我把内文都储存在电脑里──然后把修订后的新版寄给我的好朋友兼出版经纪人,湖滨出版社(Waterside Productions)的比尔.格雷史东(Bill Gladstone)。他马上联络旧金山地区的出版社和其他地区的另外几家,看谁有兴趣将它出版。当时我认为,这本书的出版已经有了着落,于是我转而进行其他工作。
但此事其实没有结束。几天后,某人用电子邮件寄了篇研究报告给我,我觉得里面有些资讯应该加入书中,于是又打开了内文,把这些资料加进去。接下来的几个星期和几个月里,这种情况不只发生一次,而且愈来愈频繁。我需要的一些资料和报告,以惊人的固定频率不断出现在我的电脑里。在会议和研讨会中,进一步的资料也唾手可得,把它们加进文稿里几乎成了全天的工作。一些不知道我当时正在处理这本书的人,凑巧向我谈到书里的一些问题,并且提出相关的理念和原始资料。结果,本来只是要进行修订和更新版的《巨变》,在不断补充后,最后却成了一本全新的着作:《混沌点:2012》。
现在,置身于廿一世纪第二个十年刚要展开之际,在时间和时机上,我以前所写的都已经到了需要更新的时候。书内本文主体不需要改变,在今天,其内容和最初的初稿内容同样具有效力,且跟得上时代。但混沌点的来到,已经变得愈来愈明显,也愈来愈靠近。这个着名(或是恶名昭彰的)日期,「二○一二年十二月廿一日」,已经隐约可见。有很多迹象显示,这个日期,或至少在它的前后时期,将十分具有决定性。它将会是个「引爆点」,在它之后,目前的这个世界,包括它的机构、生活型态、价值观和行为,都将不复可见:我们所知的文明将不再能够永续发展。
我在书中加进一章,概要说明为什么混沌点现在如此靠近,以及它对世界每个地方的人们有什么意义,包括对我们自己,以及似乎受到特别照顾的那一部分人。我有必要去说服那些心中还抱持着怀疑的少数人,他们希望(这是可理解的)抛弃混沌点或引爆点这整个概念,可能是因为出于恐惧,或只是纯然出于自满。事实不言可喻,而且应该让它们自行发言。该是觉醒的时候了,能够採取有效行动的时间已经不多。
我希望这本新版的《混沌点:2012》可以充当号角,唤醒大家的注意,并开始行动--我们的未来,以及我们孩子的未来,已经处于危急状态。
鄂文.拉胥罗
二○一○年,春
《混沌点:2012》这本书,我得说,它绝对不是一本轻松的读物,也不是你能在睡前随意翻翻就能理解的。作者用一种非常独特、甚至可以说是“挑战性”的方式,引导我们去思考“时间”、“命运”以及“个体选择”之间的复杂关系。我一开始以为会读到一些关于末日预言的故事,结果完全不是,它将目光聚焦在那些我们生命中看似微不足道,却可能决定一切的“关键时刻”,也就是书中所说的“混沌点”。作者通过引用大量的跨学科知识,从物理学到历史学,再到一些我之前从未接触过的哲学理论,构建了一个非常宏大的思想图景。我特别欣赏书中对“非线性思维”的强调,这完全打破了我过去那种“因果关系”的线性理解。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反复思考自己的人生经历,那些无法预料的转折,那些让我措手不及的选择,究竟是如何塑造了现在的我。《混沌点:2012》不会给你答案,它只会让你提出更多问题,并且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你所处的世界。如果你是一个喜欢深度思考,并且不怕挑战自己认知边界的读者,那么这本书绝对值得你一读。
评分天啊,我最近真的是被《混沌点:2012》这本书给狠狠地震撼到了!它不是那种轻松的读物,更像是把我丢进了一个巨大的哲学迷宫,然后等着我自己摸索出路。一开始,我以为自己会读到一些关于末日预言、玛雅历法之类的东西,毕竟书名和副标题都这么有暗示性,结果完全不是!它探讨的是我们存在的“混沌点”,也就是那些我们无法预测、无法控制,却又深刻影响我们人生的转折时刻。作者用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将科学、历史、神话,甚至是一些我从来没想过的领域连接起来,创造出一个宏大的叙事框架。读的时候,我常常会停下来,反思自己的人生经历,那些让我措手不及的决定,那些看似偶然却改变一切的巧合。它逼迫我去思考“选择”的真正含义,以及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书中对“时间”的解读也特别有意思,不是线性的,而是网状的、多维度的。这让我对未来不再是单纯的焦虑,而是多了一份好奇和敬畏。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喜欢深度思考、不害怕挑战自己认知边界的朋友们。这本书一定会让你大开眼界,甚至重新认识你自己。
评分我最近刚读完《混沌点:2012》,感觉就像是经历了一场思想的“大洗礼”。这本书不是那种读完就能立刻获得“力量”的鸡汤文,也不是一本关于科学预测的书,它更像是在挑战我们根深蒂固的认知模式。作者用一种非常诗意又充满力量的笔触,描绘了人类在面对“不确定性”时的状态。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关于“信息熵”和“时间感知”的结合,作者巧妙地将宏观的宇宙规律与微观的个人体验联系起来,让我不禁思考,我们所感知到的“现实”,究竟有多少是客观存在的,又有多少是我们自身的“过滤”。《混沌点:2012》并没有给我提供一个现成的答案,反而抛出了更多令人着迷的问题,比如,我们是否真的拥有自由意志?那些我们以为是“偶然”的事件,背后是否隐藏着某种我们无法理解的“秩序”?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有时候像是哲学论文,有时候又像是散文诗,这种跳跃式的叙事方式,反而更能激发读者的想象力。我强烈推荐给那些不满足于表面现象,渴望深入探索生命本质的读者。
评分《混沌点:2012》这本书,我只能说,它不是给一般大众看的,它绝对是一本需要你花时间去“啃”的书。刚开始读的时候,我真的有点吃力,里面充斥着大量我不太熟悉的理论和概念,感觉像是被丢进了一个知识的漩涡。但当我硬着头皮继续读下去,并且开始主动去查阅一些背景资料后,我才逐渐体会到作者的用心良苦。他构建了一个极其庞大且精密的思想体系,将看似不相关的领域——比如量子物理、宇宙学、心理学,甚至一些我完全陌生的古代哲学思想——巧妙地融为一体。我最震撼的是作者对“非线性因果关系”的探讨,这彻底颠覆了我对“原因导致结果”的线性认知。书中反复强调的“混沌点”,不是指某个特定的灾难事件,而是指我们生命中那些无法预料、无法预测,却又至关重要的“节点”。这本书逼迫我重新审视自己过去的每一个选择,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决定,在回首时,却可能就是影响人生轨迹的关键。如果你是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并且愿意花精力去探索深层奥秘的人,那么这本书一定会让你收获匪浅。
评分说实话,拿到《混沌点:2012》这本书的时候,我本来没抱太大的期待,以为又是市面上那些泛滥的“心灵鸡汤”或者“末日预言”的翻版。但翻开第一页,我就知道我错了。这本书的写作风格简直是独树一帜,一点也不落俗套。它没有用那种高高在上、居高临下的语气跟你讲大道理,而是像一个老朋友,用充满智慧又带点玩世不恭的口吻,跟你娓娓道来。我特别喜欢作者在书中对“必然与偶然”的辩证分析,总觉得我们生活中有太多事情是我们无法掌控的,而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帮助我理解了这些“无法掌控”背后的深层逻辑。它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反而提出了更多令人深思的问题。我常常在读到某个段落时,会停下来,反复咀嚼作者的观点,然后开始对自己的生活产生新的感悟。尤其是关于“2012”这个年份,作者并没有把它当作一个简单的日期,而是将其视为一个象征,一个人类集体意识觉醒的契机。这本书不是让你看完就忘的速食读物,它更像是埋在你心底的一颗种子,会慢慢发芽,让你在未来的日子里不断地回味和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