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虫365天:春夏篇

赏虫365天:春夏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昆虫
  • 科普
  • 自然
  • 儿童
  • 亲子
  • 观察
  • 趣味
  • 科学
  • 春夏
  • 益智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以一天介绍一种虫的方式,配合其出现的季节和地点,方便读者学习有关虫的有趣生态,而且不同于一般的昆虫图鑑以科别划分,『赏虫365天』更富亲和力,同时使用也更容易。

  赏虫365天记录的不只是常见或特殊的昆虫,更扩大虫的涵盖范围,包括了蜘蛛、马陆、蜈蚣、壁虎等,同时除了台湾的种类之外,也扩及婆罗洲热带雨林和中国云南、北京等地,让整套书的内容更形丰盛。

  作者记录昆虫生态多年,累积许多摄影杰作,让整套书除了丰富的生态、行为知识之外,也极富欣赏价值。

作者简介

杨维晟

  1975年生于台北,淡江大学水资源与环境工程系毕业。就学时期即着迷法布尔的『昆虫记』,是个不折不扣的昆虫迷。1994年开始接触摄影,1997年开始拍摄昆虫生态。1998年自愿前往东沙岛当兵,退伍后一直从事自然生态电视与平面影像相关工作。近几年以昆虫生态摄影为主,尤其甲虫更是他的最爱,累积了无数优异出色的摄影作品。为了拍摄昆虫,走访了法国普罗旺斯与马来西亚热带雨林多次,同时也担任中华民国自然与生态摄影学会、富邦文教基金会等摄影讲师。着有『甲虫放大镜』、『台湾甲虫生态大图鑑』上下册、『野蜂放大镜』、『蝶蛾放大镜』、『赏虫365天春夏篇』、『赏虫365天秋冬篇』﹝以上均由天下文化出版﹞。

野趣探寻:昆虫世界的四季变奏 本书带领读者深入探索自然界中那些微小而迷人的生命——昆虫。全书旨在呈现一个宏大而细腻的昆虫生态图景,通过深入浅出的文字和精美的插图,揭示昆虫在不同季节中的生存智慧、繁衍策略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角色。 第一部分:春日复苏——生命之初的勃发 随着冰雪消融,大地回暖,春天的气息唤醒了沉睡的生命。本部分聚焦于昆虫如何度过漫长的冬季休眠,以及它们在春天醒来后的首要任务:觅食、繁殖与建立新的领地。 章节一:冬眠的尾声与苏醒的信号 我们将详细描述不同昆虫(如蝴蝶、甲虫、蜜蜂等)在冬季所采取的越冬策略。例如,有些种类以卵或蛹的形式存在,而另一些则以成虫姿态躲藏在树皮下或土壤深处。春天的气温和日照长度变化如何充当唤醒它们的“开关”,以及苏醒后昆虫身体机能的快速恢复过程。 章节二:早春的访客——先锋者的盛宴 早春时节,食物资源相对匮乏,但仍有耐寒的昆虫率先出现。我们将重点介绍早春开花的植物与特定传粉昆虫之间的协同关系。例如,一些早春蚜虫的爆发性繁殖,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新芽的生长。此外,我们将深入探讨几种著名的早春迁徙昆虫的归来路线和对生态链的初步影响。 章节三:蜕变与新生——幼虫期的挑战 春天是大量幼虫破壳而出的季节。本章详细剖析了幼虫期对营养的巨大需求。我们将以毛虫的食性多样性为例,展示它们在短时间内如何通过不懈地进食,为接下来的化蛹积累能量。同时,讨论幼虫在捕食者众多的环境中如何运用伪装、化学防御或群居策略来提高生存率。 章节四:初春的“建筑师”——巢穴的建立 对于社会性昆虫如蚂蚁和蜜蜂来说,春天是重建或扩大蜂群/蚁群的关键时期。本章将展示蜂王或蚁后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组织工蜂建造复杂的巢穴结构,并进行初期的育幼工作。这些精密的建筑工程不仅体现了昆虫的结构力学知识,也反映了它们高度组织化的社会行为。 第二部分:夏日繁盛——能量的巅峰与生存的竞争 夏天,阳光充沛,植被茂盛,是昆虫生命活动最为旺盛的时期。本部分探讨昆虫如何应对高温、激烈的捕食压力以及达到物种繁殖的高峰。 章节五:高温下的生存艺术——体温的调控 夏季的炎热对昆虫是双刃剑。我们将介绍昆虫如何通过行为(如选择阴凉处、利用翅膀散热)和生理机制(如改变血液流动、分泌特殊物质)来调节体温,避免脱水和过热。对一些耐热性强的甲虫和蝗虫的适应性进行深入分析。 章节六:盛夏的交响曲——求偶与鸣叫 夏天是昆虫交配的高峰期。本章聚焦于昆虫利用声音、气味和视觉信号进行复杂的求偶仪式。以蝉的鸣叫机制和范围为例,解释雄性如何通过振动发声器来吸引雌性。此外,蝴蝶和蛾类信息素的化学复杂性,展示了它们如何实现远距离的物种识别与交配。 章节七:生态链的“掠食者”——高效的捕食技巧 夏季也是捕食性昆虫最为活跃的时期。我们将细致描绘螳螂、蜻蜓、蜘蛛(虽然严格来说不属于昆虫,但常被一同讨论在节肢动物范畴内,此处侧重于昆虫捕食者)等如何利用完美的伪装、爆发性的速度和特化的口器来捕捉猎物。通过对蜻蜓的空中拦截战术分析,揭示其作为高效飞行猎手的进化优势。 章节八:植物与昆虫的“战争”——抗性与适应 在植被最为繁茂的夏季,食草昆虫的密度达到顶峰。本章探讨植物如何发展出化学防御(如毒素、单宁)来抵御啃食,而昆虫又如何进化出解毒机制或特化的消化系统来克服这些屏障。许多植物的“陷阱”与昆虫的“破解”构成了持续的军备竞赛。 第三部分:秋日收获——为越冬做准备 随着日照缩短,气温下降,昆虫开始为即将到来的冬季做最后的准备。本部分侧重于物质储备、迁徙行为和生命周期的尾声。 章节九:成熟的果实与最后的盛宴 秋天是许多昆虫(尤其是幼虫阶段的最后一代)积累脂肪、准备过冬的关键时期。我们将观察那些以腐烂果实或成熟种子为食的昆虫,它们如何在短时间内快速地将能量转化为体内脂肪储备。这对它们度过漫长的冬季至关重要。 章节十:宏伟的征途——长距离的迁徙 部分昆虫需要躲避严寒,选择向温暖地区迁徙。本章以著名的蝴蝶(如君主斑蝶)和其他候鸟的昆虫为例,详细解析它们如何导航(利用太阳、地磁场或气味标记),以及长途飞行所需的生理准备和能量消耗。 章节十一:群体智慧的终结与延续 对于一些群体昆虫,秋季标志着生命周期的结束。我们将观察蜜蜂或黄蜂的蜂巢在秋末的变化,工蜂和雄蜂的命运,以及如何确保下一代能够在休眠中安全存活。重点描述越冬蛹或卵的形成过程,其外壳的防水性和抗冻性机制。 第四部分:冬日寂静——潜藏的生机 冬季,自然界看似静止,但昆虫并未消失,它们只是将生命活动降至最低,等待来年春天的召唤。本部分探索昆虫在冰雪覆盖下的生存策略。 十二章:冰雪下的庇护所——微气候的利用 本章探讨昆虫在土壤、落叶层、树木裂缝等不同“微气候”区域的分布。例如,土壤深处的温度相对稳定,能有效避免地表严酷的霜冻。我们将介绍昆虫如何利用体内的“抗冻剂”(如多元醇)来保护细胞结构,防止冰晶的形成。 章节十三:代谢的极简主义——深度休眠 详细解释“滞育”(Diapause)现象,这是一种由激素控制的、深度代谢抑制状态。昆虫的新陈代谢速率可以降低到正常水平的百分之一甚至更低,以最少的能量消耗来维持生命。通过对不同昆虫滞育启动条件的比较,展示自然选择对它们生存策略的雕琢。 结语:永恒的循环与我们的责任 总结昆虫在自然界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包括授粉、分解和作为食物链的基础。强调监测昆虫种群变化的重要性,以及人类活动对这些精妙循环的潜在影响。呼吁读者以更细致的眼光观察身边的微观世界,理解生命在不同季节中展现的坚韧与美丽。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出版序 6
作者序 7
主角登场 8

春天的虫 10

3月
0301 跳只舞吧─纹翅蛾 12
0302 早春隐士─升天凤蝶 13
0303 三跪九叩─青斑凤蝶 14
0304 毒网─扇角硕红萤 15
0305【触类旁通】各种红萤 16
0306 吸血鬼的能耐─蚊子 17
0307 吸血鬼前传─孑孓 18
0308 大而无害─嫘祖大蚊 19
0309 奇妙旅程─榕果小蜂 20
0310 风水轮流转─食虫植物(国外篇) 21
0311 风水轮流转─食虫植物(台湾篇) 22
0312 母爱力量大─棕长颈卷叶象鼻虫 23
0313 污点证人─黑点卷叶象鼻虫 24
0314 虫小志气高─姬琉璃卷叶象鼻虫 25
0315 嘴脸不同─黄纹三锥象鼻虫 26
0316 三锥象鼻虫的巨无霸 27
0317 天大的误会─长角象鼻虫 28
0318【触类旁通】各种长角象鼻虫 29
0319 又伪又拟的身分─大伪瓢虫与大拟叩头虫 30
0320 给人类的一封信─美洲家蠊 31
0321【触类旁通】野外的蜚蠊 32
0322 给人类的协议1─蜚蠊瘦蜂 33
0323 给人类的协议2─高脚蛛 34
0324 一贯作业─黄带蛛蜂 35
0325【触类旁通】各种蛛蜂 36
0326 站在火山上─阳明山 37
0327 不爱粉味爱臭味─黄领蛱蝶 38
0328 世界第一等─黄纹长角蛾 39
0329 花与无名─青翅花天牛与菊虎 40
0330 圆桌会议中的硕椿若虫 41
0331 最美的蝇虎─蓝翠蛛 42

4月
0401 星光大道─肉食性瓢虫 43
0402 非光滑表面─植食性瓢虫 44
0403 非匹夫之勇─台湾角金龟 45
0404 缠爱─豆芫菁 46
0405 缘木求蜂─白领带木蜂 47
0406【触类旁通】各种木蜂 48
0407 神话加持的蛾─枯球箩纹蛾 49
0408 阿里山的邂逅─大眉纹天蚕蛾 50
0409 蛾子们─阿里山 51
0410 蝶蛾图鑑放一旁─叶蜂幼虫 52
0411 勾起一段历史─樟叶蜂 53
0412 诚敬的鞠躬─野蚕蛾 54
0413 退化或进化─小白纹毒蛾 55
0414 缉毒通缉犯─有毒蛾类幼虫 56
0415【触类旁通】各种有毒蛾类 57
0416 泡沫之春─泡沫蝉 58
0417 绒光换发─钝光回木虫 59
0418 小丑变枯叶─石墙蝶 60
0419 花丛过动儿─长喙天蛾 61
0420 静与动─姬双尾蝶与台湾双尾燕蝶 62
0421 毛绒军装─大绿□蝶 63
0422 披着蜜蜂皮的蝇─斑眼食蚜蝇 64
0423 变装的犒赏─拟蜂眼蝇 65
0424【触类旁通】爱拟态的双翅目 66
0425 弹为上策─大青叩头虫 67
0426【触类旁通】其他叩头虫 68
0427 溪边V怪客─鱼蛉 69
0428 大隐隐于翅─隐翅虫 70
0429 黄金堡垒忠实者─大黑粪金龟 71
0430 伴随野猪的月角粪金龟 72

5月
0501红到发黑─黑翅蝉 73
0502 提灯笼的白袍巫师─渡边氏东方腊蝉 74
0503 白袍巫师前传─渡边氏东方腊蝉若虫 75
0504 三人成唬─中华虎天牛 76
0505【触类旁通】各种虎天牛 77
0506 囊萤照书─黑翅萤 78
0507 打破常规─红胸窗萤 79
0508 山寨版螳螂─螳蛉 80
0509 尖嘴猴腮蛇蝎尾─蝎蛉 81
0510 敏捷如猫─台湾绿猫蛛 82
0511【触类旁通】各种猫蛛 83
0512 选择性忽视─红边黄小灰蝶 84
0513 目光为之一亮─黄凤蝶 85
0514 摇头派对─瘿蚋 86
0515 悠游水泥丛林─无尾凤蝶 87
0516 黑色大披肩─茄苳凤斑蛾 88
0517 眼见不为凭─黄点黑斑蛾 89
0518【触类旁通】其他斑蛾 90
0519 理性与感性─黄柄壁泥蜂 91
0520 亡口月虫凡─孔蜾蠃 92
0521 奶瓶散落─白斑素猎椿 93
0522 压榨童工─织巢蚁 94
0523 叶片隔间─切叶蜂 95
0524 宜兰植物宝库─福山植物园 96
0525 粪便乎─鸟粪蛛 97
0526 肮脏把戏─菝□长颈金花虫 98
0527 紫光乍现─大紫蛱蝶 99
0528 伴蜂如伴虎─台湾小紫蛱蝶 100
0529 蝶对蝶─乌鸦凤蝶 101
0530 十七年的误会─台湾熊蝉 102
0531【触类旁通】其他种类的蝉 103

夏天的虫 104

6月
0601小时了了─粗副黛缘椿象 106
0602 刺客列传─食虫椿象 107
0603 黑潮效应─八重山金盾椿 108
0604 苎麻大军─细蝶 109
0605 守着瓜棚守着你─黄守瓜 110
0606 天降神虫─彩艳吉丁虫 111
0607【触类旁通】其他吉丁虫 112
0608 眼中钉─大豹斑蠹蛾 113
0609 看到黑影就开枪─鹿角锹形虫 114
0610只缘身在此山中─大屯姬深山锹形虫 115
0611黑色的纯度─宽腹螳螂 116
0612见面即再见─螳螂孵化 117
0613魔鬼终结者─中华螳小蜂 118
0614 焦虑症征候群─善变、猩红、杜松蜻蜓 119
0615气流滑翔客─青斑蝶 120
0616理想的日间观察─大凤蝶 121
0617理想的夜间观察─独角仙 122
0618温柔的巨人─褐长脚蜂与棕长脚蜂 123
0619雨中婚礼─白蚁 124
0620不是孵蛋─黄盾背椿象 125
0621声音沟通的社会─大黑艳虫 126
0622 夜比日精采─大雪山 127
0623 翅膀画猪鼻─丽眼斑螳 128
0624 此虫只应北部有─日本棘竹节虫 129
0625 此虫只应高山有─柳二十斑金花虫 130
0626 挟持人质事件簿1─针尾细蟌 131
0627 挟持人质事件簿2─昧影细蟌 132
0628目眩神离的蓝─白痣珈蟌 133
0629切片蛋糕─异腹胡蜂 134
0630爷儿们─台湾爷蝉 135

7月
0701刘备再世─台湾长臂金龟 136
0702保育类新硬汉─球背象鼻虫 137
0703色彩艳丽的球背象鼻虫 138
0704枝头硬汉─柑桔尺蠖 139
0705【触类旁通】各种尺蠖 140
0706如临大敌─星天牛 141
0707光环渐弱─雾社深山天牛 142
0708山沟巡逻者─无霸勾蜓 143
0709仙女下凡─长尾水青蛾 144
0710野姜花的爱恋─白波纹小灰蝶 145
0711刀光剑影─棋纹鼓蟌 146
0712豆娘代名词─短腹幽蟌 147
0713突破盔甲─节腹泥蜂 148
0714大头狩猎者─方头泥蜂 149
0715目睹之怪现状─长角大锹形虫 150
0716深山双雄的余生─台深与高砂锹形虫 151
0717【触类旁通】其他锹形虫 152
0718 巧思变小人─老北京毛猴 153
0719大举进攻─四斑红星椿 154
0720青蜂侠坏蛋─大绿青蜂 155
0721魔鬼党与钢铁人─长棘玉椿与广二星椿象 156
0722横看成岭侧成峰─兰屿大叶螽蟴 157
0723教战守则1─三角蟹蛛 158
0724【触类旁通】各种蟹蛛 159
0725非蛾,勿扰─石蚕蛾 160
0726朝生却不一定暮死─红腹四节蜉蝣 161
0727【触类旁通】各种蜉蝣与幼虫 162
0728 鸡翅与积木─石蝇 163
0729 死神出没注意─大琉璃食虫虻 164
0730 水蓝色蜘蛛网─鬼面蛛 165
0731 极限之地─合欢山 166

8月
0801竹林里的乡愁─台湾大象鼻虫 167
0802高丽菜的遐想─红点粉蝶 168
0803神祕蝶道─玉带凤蝶 169
0804教战守则2─姬螳螂 170
0805鞠躬尽瘁─虎斑泥壶蜂 171
0806本能与智能─黄胸泥壶蜂 172
0807狭腹胡蜂的秘密基地 173
0808暗夜林投声─津田氏大头竹节虫 174
0809烧名画做晚餐─竹节虫 175
0810叶片修行者─叶 176
0811上校驾到─赫尔斯特上户蛛 177
0812雨后盘丝洞─蜘蛛网 178
0813寄人篱下的偷儿─赤腹寄居蜘蛛 179
0814极扁极怪─嵴扁椿 180
0815青面撩牙─八星虎甲虫 181
0816【触类旁通】各种虎甲虫 182
0817蝶翼轻飞─彩裳蜻蜓 183
0818举腹避暑─溪神蜻蜓 184
0819长征者─薄翅蜻蜓 185
0820遗珠之憾─棍棒瘦蜂 186
0821坏到骨子里─蜂虻 187
0822挑战高难度─饲养野生蜜蜂 188
0823辨别真假蜂蜜 189
0824盗蜜者─鬼脸天蛾 190
0825【触类旁通】其他种类的天蛾 191
0826挤眉弄眼─天蛾幼虫 192
0827第一道阳光─镇西堡 193
0828钟楼怪人1─双峰疣椿 194
0829钟楼怪人2─小头虻 195
0830灶脚驼背者─灶马 196
0831胖蝙蝠侠的吃相─出头蝇 197

科别索引 198

图书序言

出版序
天天都是赏虫日
张蕙芬

  台湾的生物资源丰富,以种类最多的昆虫而言,目前已确知的种类高达二万三千种左右,约占全世界95万种昆虫的2.3%,以台湾蕞尔小国的陆域面积,这样的昆虫多样性是相当惊人的。

  昆虫的体型多半不大,加上经常出现在人类的生活环境,因此即使是不熟悉生物的人,也多半对常见的虫虫朗朗上口。昆虫的外形多变而奇特,特别吸引小孩的目光,大多数的人在孩童阶段也都有饲养昆虫的经验,虫虫魅力无限,也是一般人观察自然最容易的入门阶。

  大树文化在1997年推出『台湾野花365天』,获得极大的回响,让许多一直苦于辨识植物的人找到最容易的入门途径。昆虫和野花都同样是最容易接触的生物,因此多年来一直想要策划推出『赏虫365天』,如今在作者杨维晟先生多年的持续观察、摄影与累积资料,终于得以在2011年的11月推出此套重量级的自然着作。

  书中介绍的不只是昆虫而已,还遍及其它的节肢动物,甚至还有一篇壁虎﹝台语称之为善虫仔﹞,因此「虫虫」的定义不再是生物学上的,反而比较贴近一般人的认知。

  其次则是全书的编辑主轴是以一天介绍一种虫,让一年365天「天天都是赏虫日」,而透过作者的丰富经验,安排虫虫上场的日期也是恰如其份的,多半可以在野外找到其踪迹。

  『赏虫365天』绝非一般大家所认知的昆虫图鑑,作者着重的是有趣的昆虫生态以及各式各样的奇特行为,加上写作方式多样,阅读起来既不枯燥也不艰深,反而会让人惊叹虫虫世界真奇妙。

  期待『赏虫365天』的推出,可以带动更多人愿意亲近自然,愿意俯视小小的虫虫,愿意花时间观察虫虫。打开观察虫虫的这一扇窗,将可以深切体认生物多样性的美妙,每一生命都有一席之地,不论是渺小如蜉蝣,还是大型的人面蜘蛛,同样都是生物圈不可或缺的一份子。而台湾的虫虫种类丰富,可以让我们的每一年、每一天,天天都是赏虫日。

作者序
昆虫的发言人
杨维晟

  「生物多样性」绝对不是环保人士发明的口号,而是一帖维系地球脆弱自然生态的灵药,此药方早已存在地球久远,但人类的出现却让药效失灵,今天人类逐渐尝到生物多样性急速消失下所带来的恶果。

  没想到微不足道的昆虫,却一再为维系地球生态而努力,昆虫们并不是救世主,因为造物主创造每种生物都有祂的理由,昆虫、植物、真菌、动物、人类彼此依存,数量惊人的昆虫绝对是生物多样性不可或缺的一环。

  报章杂志常提到蜜蜂消失的危机,但时空背景多是发生于美国养蜂业,一大片的马铃薯花与澳洲进口的蜜蜂,生物多样性几乎趋近于零,单调的食物加上病毒的传播,蜜蜂消失或死亡并不让人意外。

  人口拥挤的台湾,保有相当高的生物多样性,虽然中大型哺乳动物种类稀少,但体积只有哺乳动物几万分之一的昆虫,却支撑了台湾的生物多样性,牠们丰富了生物的食物链,更帮助了植物的花粉传播与授粉。

  着名的美国生物与蚂蚁学家威尔森(E.O.Wilson )说:「蚂蚁是地表产量最丰富的小动物。」蚂蚁绝不只是在家中厨房搬搬糖粒而已,野性自然中蚂蚁扮演多种角色,蚂蚁在台湾就超过两百种以上,而台湾所有的昆虫种类更高达两万种。

  一百多年前法国人法布尔坐在树下,手拿着放大镜观察昆虫,今日我拿着数位相机,想为昆虫平反牠们卑微的身分,辅以轻松且带点诙谐的文字,希望读者大众透过书本对昆虫有崭新的认识,书本的知识是带领各位去野外寻虫的引子,再借由有趣的昆虫认识台湾的生物多样性,昆虫绝对是最好的自然导师。

  不能用言语与人类沟通的昆虫们,我自愿挺身而出为牠们「发声」,我并非昆虫系出身,所以往往跳脱昆虫学的范围,里面或许带有我的个人情感,偶尔我也会将昆虫拟人化,这些「手段」无非是希望有更多人(尤其是怕昆虫的人)用另一种角度认识昆虫,从昆虫身上体会生物多样性的重要。

  昆虫是我人生中最佳的良伴,本书登场的昆虫与蜘蛛等动物超过400种以上,希望牠们都能成为各位读者一生的好友!

图书试读

【关于本书的想法与使用】
主角登场

什么生物「小于或等于6」?这个关于脚数量的简单数学习题,明确的阐释了昆虫的定义。

我们口中常说的「虫」,广义来说不只是昆虫,还涵盖了八只脚的蜘蛛、百足虫蜈蚣、千足虫马陆(并没有一千只脚),这些「大于6」的生物与昆虫交织各种爱恨情仇,就连四只脚的爬虫类也能凑上一脚。

为何要拍摄昆虫?为何要观察研究昆虫?我从不怀疑这些人们常问我的问题,一只爬上我指甲上的奇叶螳螂若虫就是答案。牠和我一样有着浓厚好奇心,只是我们的出发点不同,牠好奇前方庞然大物是不是威胁生命的天敌,而我好奇的是牠们的名字、生态行为、长大后的模样。

佛家说过:「遇缘则有师」,遇到一只小螳螂昆虫肯定是我的缘份,但为了遇到牠,我必须勇于跋涉、精于观察、擅于摄影,最后勤于文字,让大家认识牠们;而在天敌环伺下的小螳螂,更得勇于生存、精于躲藏、擅于猎捕,长大后还要勤于寻偶,一生付出的努力都是让人敬佩的。

小螳螂是个绝佳的开端,接下来的365天里,我将探访各种昆虫的私密生活,每一天都有不断的惊喜。

为了让更多人爱上昆虫,我刻意不放入太多艰涩的昆虫知识,而每篇不算大的篇幅也让阅读更为轻松,因为这不是一本昆虫图鑑书,而是一本让你认识更多昆虫,同时对昆虫燃起高度兴趣的昆虫入门书。

也许你还要问我,我到底如何安排哪些昆虫要在哪些日期登场?台湾的昆虫与其他节肢动物当然不只365种,我无法将台湾所有昆虫介绍给读者,所以我只能挑选常见的、稀有的、特殊的种类,甚至是我「个人偏爱」的昆虫种类,哪些昆虫要登场这次就由我决定吧!我也尽量将昆虫真实现身于野外的时间,融入书中适当月份的章节中。

对于无法在书中登场的昆虫,我要对牠们说声抱歉,我的私心选择了生活较为精采的昆虫们,牠们用即兴演出的方式陆续登场,而为牠们下些有趣的註脚,就是我提笔的职责了。

用户评价

评分

哇!看到《赏虫365天:春夏篇》这本书的封面,就勾起了我好多小时候的回忆啊!我小时候住在乡下,家里后院有棵大榕树,夏天的时候,那棵树简直就是昆虫的天堂!各种各样的虫子,有五颜六色的蝴蝶,嗡嗡叫的蜜蜂,还有那种翅膀透明、会在草丛里跳来跳去的蚱蜢。我常常一个人坐在树下,静静地观察它们,看它们怎么吃草,怎么在花朵间飞舞,还有那种小小的蚂蚁,每天忙忙碌碌地搬运食物。这本书的名字就让我感觉特别亲切,好像一下子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的童年。我特别好奇,书里会不会讲到我最喜欢的那个会发出“知了知了”声音的蝉?它夏天的时候可多了,每天早上还没天亮就开始叫,声音特别响亮。还有那种绿色的螳螂,看起来很凶,但我从来没敢去抓它,就远远地看着它捕食。这本书如果是讲春夏季节我们身边常见的这些小生命,那绝对是必买的!我记得以前问过爷爷,为什么有些虫子会有那么鲜艳的颜色,爷爷说那是用来吸引伴侣的,或者是警告别的动物,它们不好吃。还有那种像枯叶一样趴在树干上的虫子,伪装得太好了,要是不仔细看,真的很难发现。这本书要是能配上精美的插画,那就更好了,那样即使看不懂字的小朋友,也能通过图片认识这些可爱又神奇的小生物。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重新发现那些被我遗忘的、但又如此珍贵的自然记忆,也希望它能让我的孩子们也喜欢上观察这些微小的生命。

评分

《赏虫365天:春夏篇》这个名字,唤醒了我内心深处对大自然的渴望。在城市里生活久了,有时候会觉得与自然有点疏离。这本书的出现,恰好提供了一个重新连接的桥梁。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地介绍春夏两季,我们身边有哪些充满生命力的小家伙。我特别喜欢那些会“伪装”的昆虫,它们能巧妙地融入周围的环境,就像是大自然的魔术师。例如,那种趴在树叶上,和树叶颜色几乎一样的竹节虫,还有那种藏身在花丛中,像花瓣一样的螳螂。我希望这本书能详细讲解它们是如何做到如此逼真的伪装,以及这种伪装对于它们生存有什么好处。这不仅仅是关于外形,更是关于生存智慧。我希望书中能分享一些关于昆虫“行为学”的知识,比如它们如何寻找食物,如何躲避天敌,又如何进行繁殖。我记得小时候,曾经观察过一群蚂蚁,它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搬运着比它们身体大好几倍的食物,那种团结协作的精神,让我印象深刻。这本书如果能让我们了解更多关于这些昆虫的社会行为,或者它们的个体行为,那将是非常有意思的。而且,我也想知道,在春夏两季,有没有一些特别的“赏虫活动”可以参与?比如,有没有什么季节性的昆虫观赏高峰期?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帮助我们更好地享受赏虫的乐趣,那就更好了。

评分

听到《赏虫365天:春夏篇》这个书名,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春夏,这两个季节本身就代表着蓬勃的生命力。我最期待的就是这本书能够详细介绍各种在春夏两季活跃的昆虫。你知道吗,我一直对那些会“变身”的昆虫特别着迷。比如,从一颗不起眼的虫卵,变成蠕动的幼虫,再到完全不同的成虫,这简直就像是一场神奇的蜕变。我希望书中能够深入地讲解这个过程,最好能配上清晰的图片,展示每个阶段的形态变化。我记得小时候,曾经抓过一只很小的毛毛虫,每天看着它一点点长大,然后结茧,最后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那种感觉真是太奇妙了!这本书如果能让我们了解更多关于蝴蝶、蛾子、甲虫等等昆虫的生命周期,以及它们各自独特的生存策略,那就太有价值了。另外,我也很好奇,在春夏这两个季节,不同种类的昆虫,它们的生活节奏会有什么差异?比如,有些昆虫是不是只在特定的月份出现?它们的食物来源又是什么?如果书中能有这方面的介绍,那我就能更好地规划我的赏虫时间了!我还想知道,有哪些方法可以吸引这些昆虫来到我们的花园,或者在我们进行户外活动时,更容易观察到它们?这本书要是能提供一些实用的小技巧,比如种植特定的植物,或者在院子里设置一些简单的“昆虫旅馆”,那就太贴心了。

评分

《赏虫365天:春夏篇》这个书名,光听着就让人觉得时间仿佛慢了下来,充满了一种探索自然的乐趣。我一直认为,我们生活在这个星球上,和各种各样的生物息息相关,而昆虫,虽然体型微小,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尤其喜欢那些颜色鲜艳、形态各异的昆虫,它们就像大自然精心创作的艺术品。我希望这本书能详细介绍一些在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但又被我们常常忽略的昆虫。比如,我经常在花坛里看到一些小小的、会飞的蜜蜂,它们辛勤地在花丛中采集花蜜,为植物授粉。我一直很好奇,它们是如何找到这么多花的?而且,它们又是如何储存花蜜的?这本书如果能解答这些关于蜜蜂生活习性的问题,我会非常开心。另外,我还想了解更多关于蝴蝶的知识。我喜欢看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的样子,它们翅膀上的花纹更是美不胜收。我希望这本书能介绍不同种类的蝴蝶,以及它们各自的食草,还有它们的迁徙习性。我记得小时候,曾经看过一本关于蝴蝶的书,里面的插画非常精美,让我对蝴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希望这本书也能有这样精彩的视觉呈现,让读者们能够更直观地了解这些小生命的魅力。而且,我也想知道,在春夏这两个季节,我们可以在哪些特定的环境中,更容易观察到各种各样的昆虫。是去草地?还是去森林?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些赏虫的“宝地”推荐,那就更棒了!

评分

这本《赏虫365天:春夏篇》的名字听起来就充满了生命力,尤其“春夏篇”三个字,立刻让人联想到百花盛开、万物复苏的景象。我一直觉得,大自然是一个充满奇妙的教室,而昆虫就是其中最生动有趣的教材。我住在都市里,虽然不像小时候住在乡下那样方便,但小区里的绿化带、路边的花坛,也常常能发现一些小惊喜。比如,春天的时候,偶尔能看到一些紫色的、橘红色的蚜虫聚集在嫩芽上,虽然它们有时候会让植物生病,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它们也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还有那种黑色的七星瓢虫,我一直觉得它们是自然界的小天使,专门吃掉那些有害的蚜虫,保护植物。我一直很好奇,它们是怎么找到那么多蚜虫的?而且,为什么有些瓢虫是七星,有些却是两星、四星?这本书如果能解答我这些疑问,那简直太棒了!我希望书中能介绍一些辨识不同种类昆虫的方法,还有它们的生活习性,比如它们是怎么交配、产卵的,幼虫又是如何成长的。我特别喜欢那种会变身的昆虫,像是毛毛虫变成蝴蝶,简直就是一场生命的奇迹!如果书中能有这样的详细过程介绍,附上精美的照片或插画,那一定会让读者们大开眼界。而且,我也想知道,在春天和夏天,我们可以在哪些地方更容易找到这些特别的昆虫。是去公园?还是去郊野?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些实用的赏虫指南,那就更完美了。

评分

《赏虫365天:春夏篇》这个书名,就充满了治愈人心的力量。在现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很多人都觉得自己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每天就是上班、下班,忙碌又疲惫。但是,我发现,只要稍微放慢脚步,留意一下身边的自然,就会发现许多意想不到的美好。我喜欢在周末的时候,带着我的家人,去附近的公园散散步。我总是会鼓励孩子们,不要只顾着玩手机,要多看看地上的小草,看看树叶上有没有什么小虫子。有时候,我们会惊喜地发现一只小小的甲虫,努力地在泥土里爬行;有时候,会看到一只翠绿的竹节虫,静静地趴在树枝上,好像一位隐士。这本书的出现,我觉得非常及时。它提供了一个契机,让我们重新关注那些被我们忽略的微小生命。我希望书中能够介绍一些比较特别的、但又相对容易观察到的昆虫,比如那些色彩斑斓的蜻蜓,它们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非常漂亮。还有那种会发光会飞的萤火虫,虽然现在城市里很难看到了,但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夏天的夜晚,萤火虫就像一颗颗移动的星星,点亮了整个黑夜,那景象简直太梦幻了!这本书如果能让我们了解更多关于这些昆虫的知识,比如它们为什么会发光,又或者它们的生活习性,那会非常有教育意义。而且,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告诉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护这些小生命,让它们能够继续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评分

《赏虫365天:春夏篇》这个书名,听起来就充满了诗意和探索的乐趣。我一直认为,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而昆虫,就是大自然最生动的“活教材”。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地介绍在春夏两季,那些充满生命奇迹的昆虫。我一直对那些会“变色”的昆虫非常着迷,比如,有些昆虫在不同的环境里,能够改变自己的颜色,以更好地融入周围。我希望这本书能详细讲解这种“变色龙”般的昆虫,它们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这种能力对于它们生存有什么样的优势?我希望书中能分享一些关于昆虫“适应性进化”的知识,让我们了解它们是如何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地适应环境,演化出各种神奇的能力。我记得小时候,曾经看过一部纪录片,里面讲到一种会模拟其他昆虫的飞蛾,看起来非常逼真,就像是戴着“面具”在生活。这本书如果能揭示更多这样令人惊叹的昆虫“伪装术”或者“模仿术”,那一定会让读者们大开眼界。而且,我也想知道,在春夏这两个季节,有没有哪些昆虫是具有特殊“意义”的?比如,有些昆虫可能预示着季节的变化,或者它们的生活习性与特定的植物息息相关?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些关于昆虫与环境之间“联动”的解读,那将是非常有深度的。

评分

《赏虫365天:春夏篇》这个书名,本身就带有一种生活化的气息,仿佛它不是一本冷冰冰的科普读物,而是一位耐心细致的朋友,随时准备带我们走进微观世界的奇妙旅程。我尤其喜欢那些在春夏两季,展现出独特生命活力的昆虫。我记得小时候,夏天晚上最期待的就是听见远处传来的“知了知了”的叫声,然后跑出去看那些趴在树干上的蝉。我一直好奇,为什么蝉在变成成虫之前,要在地下生活那么长时间?它的地下生活是什么样子的?这本书如果能详细介绍蝉的整个生命周期,特别是它们在土里的生活状态,那将是多么令人着迷的科普!我还想了解更多关于甲虫的知识。甲虫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有的像闪亮的宝石,有的则浑身披着坚硬的盔甲。我希望书中能介绍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甲虫,比如独角仙、锹形虫等等,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我尤其喜欢那些体型较大的甲虫,它们看起来非常威武。而且,我也想知道,在春夏两季,除了我们熟悉的昆虫,还有哪些“隐藏高手”,是我们平时不容易注意到的?这本书如果能为我们揭示一些“冷门”但却同样迷人的昆虫,那一定会带来很多惊喜。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们看到,即使是身边最不起眼的生命,也蕴含着无限的奥秘。

评分

《赏虫365天:春夏篇》这个书名,给人的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能够窥见大自然中无尽的生机与活力。我一直觉得,昆虫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惊奇和智慧的微观宇宙。我尤其期待这本书能够详细地介绍在春夏这两个季节,那些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昆虫。我记得小时候,夏天的时候,家门口的池塘里会飞出很多蜻蜓,它们在空中飞舞的样子,非常优雅。我一直好奇,蜻蜓在水里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它们的幼虫又是什么样的?这本书如果能为我们详细介绍蜻蜓的完整生命周期,包括它们在水中的生活,以及它们成虫后的飞行技巧,那将是非常吸引人的内容。我希望书中能够介绍一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被我们忽视,但却对生态系统有着重要贡献的昆虫。比如,那些帮助分解枯枝落叶的昆虫,或者是那些以害虫为食的益虫。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们认识到,每一个生命,无论大小,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为这个世界做出贡献。而且,我也想知道,在春夏这两个季节,有哪些“安全”又“有效”的赏虫方法?比如,我们应该如何观察,才能不打扰到它们?又或者,有没有一些注意事项,可以让我们在观察的同时,也能保护好它们?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些关于“负责任的赏虫”的指导,那就太好了。

评分

《赏虫365天:春夏篇》这个书名,就如同一个邀约,邀请我们走出室内,去探索被阳光亲吻的自然。我一直觉得,昆虫的世界,就像一个充满想象力的童话王国,每一个生物都有它独特的“故事”。我特别喜欢那些在春夏交替时节,展现出勃勃生机的昆虫。我记得小时候,春天的时候,地上会冒出很多小小的、绿色的蚜虫,它们聚集在嫩芽上,看起来有点像小小的绿色珍珠。我一直好奇,为什么它们总是喜欢聚集在一起?然后,夏天的时候,会看到一些体型庞大的蛾子,它们晚上会飞到家里来,我总觉得它们像是在探索世界。这本书如果能为我们讲解这些昆虫的“社交行为”,比如它们如何交流,如何合作,或者如何独来独往,那将是非常有趣的内容。我希望书中能够介绍一些在春夏两季,对我们生活环境有重要影响的昆虫,比如那些帮助植物授粉的昆虫,或者是那些控制其他昆虫数量的“天敌”。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们理解,这些小小的生命,是如何维系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而且,我也想知道,在春夏这两个季节,有哪些地方是观察昆虫的“黄金地带”?是开满鲜花的草地?还是潮湿的树林?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些赏虫的“秘密基地”信息,那绝对是锦上添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