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灣是誰的?
你的?我的?他的?——NO!颱灣是世界的。
這是一本手持望遠鏡和顯微鏡,遠距離而又細緻入微的審視颱灣政治、經濟和社會以及未來的文集。其角度不是颱灣人的(政治不正確?),也不是中國人的,而是一個世界人的角度。全書架構乃是一個基本的哲學起點,也是一個超越島嶼視綫而從世界透視颱灣的視角:我(颱灣)是誰?我從哪裏來?我處在什麼樣的狀況中?我可以往哪兒去?我怎麼去?隻有誠實的追問這一串問題,颱灣纔可能有齣路,想不清楚,永遠隻能原地打轉。
——那麼,颱灣的現狀如何?
——颱灣是一座沒有所謂國際地位的島嶼,但它也是擺脫瞭專製製度後的中華文明的一扇新窗口和一種新可能。它目前還未全然跳脫齣亞細亞孤兒的悲情心態,還被政黨利益綁架和操弄,它的經濟不振,前景不明,年輕人失業率攀高,政治想像隻能在統獨之間遊移,兩岸關係還在西伐利亞民族國傢的邏輯裏打轉。
——颱灣該往何處去?
——這座美麗的島嶼完全可以如此定位:經濟上的觀光休閑島、資訊自由島、工業精密島,以及國際的大陸跳闆島。政治上的民主自由島、法治透明島和行政效率島。環境上的生態平衡島。文化上的人類多元文明兼容島。外部世界關係上的等距和平島,以及區域中的民主催生島。(哇!真好!)
——然而,如何抵達這美好目標?
——曆史讓颱灣變成一個身穿大中國衣服的小島,民主化後颱灣又搬來大美國的民主架構,因此颱灣殘留著大國纔能支撐的行政結構,玩大國纔有的復雜政治;心態上殘餘大國子民的尊嚴。這個現象不妨稱為「颱灣的定位矛盾」。隻有擺脫大中國的曆史情結和大颱灣意識,擺脫中心意識,擺脫西伐利亞的國傢邏輯,擺脫政黨利益綁架,輕鬆上陣,融入世界,追求世界地位,颱灣就有無限可能!
概言之,颱灣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更不是他的,而是世界的!世界化是颱灣唯一的齣路和美好可能。颱灣人不能活在當下,忘記瞭怎麼作「人」——世界人。颱灣目前在「國際」上的國傢地位低落,也許是一個上天的玩笑恩賜。但世界的文明趨勢,正在等待一個不以「國傢」定位的文明主體——颱灣的到來。
振聾發聵,字字珠璣。隻有打破迷思,纔能豁然開朗。颱灣是誰的?誰纔是颱灣的?答案隻有兩個字:世界。
本書特色
不加標簽、跳脫政黨利益的新銳時政評論。
超越在地思考的局限,而以世界的角度關照颱灣社會之未來的野火集。
引領讀者思索和探討未來的第三種美好可能。
作者簡介
範疇
連續創業者,企業及機構顧問
三人行必有我師、自然萬物皆有可觀的信奉者
工作生活於東南亞、北美、颱灣、中國大陸數十載
當下遊走於颱北京一日生活圈之間
前言
開篇
颱灣:是誰?從哪裏來?在哪裏?
颱灣第一,選票第二
過小日子,還是改變世界?
第一部分 我是誰?颱灣的主體性和切片
辛亥革命後的兩條支流
曆史大脈絡下的颱灣
颱灣的奇幻官民社會
大颱灣還是小颱灣?
集團的中國與直銷的颱灣
颱灣主體性的「母子倒掛」
颱灣的世界品牌應該是什麼?
颱灣究竟窮不窮?
民國九九,亞洲第一村?
颱灣需要調整它的「時間尺」
短綫關懷:颱灣的緻命傷
從桃園機場看颱灣的公領域
小米酒調,都蘭調
颱灣需要新住民符號
第二部分 我在哪裏?颱灣的現狀和處境
一、 颱灣的政治處境
颱灣必須走齣「後蔣經國政治」
颱灣的政府還沒有國傢化
沒有瞭中國,兩黨即失業!
民進黨必須正視它的「大國意識」
如何解決颱灣的政治「必剩客」?
颱灣選民的最後一公裏
2012選舉:包公戰媽祖
黃金十年與2012
「一槍翻盤」的可怕思維
二、 颱灣的經濟處境
颱灣經濟需要「權力自宮」
颱灣要賣多少錢?
打破隱形經濟鎖國,颱灣纔安全
兩岸經濟交往的矩陣
兩岸經濟:閤資不如閤織
豹子的飯點
颱灣需要B計劃
論服務業「登陸山寨化」
再論服務業「登陸山寨化」
ECFA:蝴蝶效應還是大象效應?
ECFA:颱灣的玻璃天花闆?
ECFA:不僅是颱灣的,也是世界的
海西:吸過去還是吸進來?
海西經濟區如何妙用?
陸資入颱:是經濟的轉機還是命運的轉機?
颱灣為什麼不做「停車場」?
颱灣應該進口大陸的「放養牛」
三、兩岸關係的處境
兩岸缺少民意交流的軌道
兩岸經濟與政治氣球
三個傻子一颱歹戲
為什麼兩岸航綫談判觸礁?
颱灣在兩岸關係上的危險誤區
颱灣,你的大陸概念什麼時候纔能清醒?
殘缺的大陸觀:從陳光標事件說起
颱灣應麵對大陸的人口問題
颱灣如何解讀中國?
颱灣喪失的「中南海學」能力
金門國共史實博物館
救瞭大陸的蔣經國模式
馬英九意外為鬍錦濤上的一課
連式傳奇的完美收官
四、颱企的處境
十年後,還有颱商嗎?
中小企業如何避免廉價的走入曆史?
颱商應該啓動「價值競爭策略」
聰明人做鈕扣,傻子做麵料
颱企先不忙著打肥皂
颱商注意:前方熊齣沒!
富士康如何避免做代罪羔羊?
颱商與中國政府共享的睏局
第三部分 我往哪裏去?颱灣的方嚮和未來
民國百年:兩岸的世界機遇
兩岸關係必須超越西法利亞邏輯
世界化,纔是颱灣的遠景
(兩岸關係概念突破係列)
殘破世界觀 危及兩岸和平
兩岸駛離必定撞車的路綫
颱灣是中華文明的新器官
如果我是馬英九
颱灣應有什麼樣的世界觀和曆史觀?
颱灣真的需要姓「國」?
颱灣島2020:非政治性的主體性
不粘鍋:颱灣核心競爭力
颱灣應該拋棄「中心」觀
颱灣應該廣設賭場
民間活力而非政府,纔能救贖颱灣
X動力:不靠遠景過日子的颱灣
給草莓族和八0後的一封信
2030:颱灣核心競爭力是政治嚮導
颱灣可以錶述「中華人民憲章」
兩岸係統兼容政策的「賈伯斯」何在?
大陸必須把颱灣視為新傳統
感謝狀
前言
人若認定自己是窮人,窮一輩子的可能性很大。內心的自我形象決定一個人最終的成就及角色;老人在迴顧自己一生時,想來多半會同意這句話。但是,年輕人多半不懂這道理。
颱灣若認定自己的命運不是統就是獨,那麼現在活著的颱灣人,抑鬱以終的可能性很大。颱灣人內心的自我形象,將決定颱灣最終的成就及角色。二、三十年後的颱灣人若迴顧自己一生,應該會同意這道理。但是,現在還在青春期的颱灣,許多人還不懂這道理。
這是一本遠距離觀察颱灣未來的文集。甘冒不諱的說,文中的角度不是颱灣人的角度,也不是中國人的角度,我希望它是一個世界人的角度。
為什麼從世界人的角度看颱灣?這並不是說我自己是一個閤格的世界人,而是基於一個多年來的個人結論:颱灣的真正問題隻有一個,就是中國大陸問題,而這個問題隻有從世界人的角度來做遠距離的宏觀,纔可能有解。
然而,眼下的颱灣人似乎已經失去瞭遠距離宏觀颱灣的能力,任何議題,不論是外部的還是內部的,都會很快的碰上中國問題這個玻璃天花闆。颱灣人似乎都活在「當下」,而這個「當下」的玻璃邊際,就是中國問題,或大傢俗稱的兩岸問題。
長期下來,颱灣人變得隻懂得作「颱灣人」,而忘記瞭怎麼作「人」。在地球村內,人應該是世界的動物,在當前人類文明的進程下,世界上許多人已經開始先問自己要作什麼樣的「人」,想清楚瞭,然後纔問自己要作怎樣的「美國人」、「英國人」、「日本人」。。。。。。。
這讓我想起女權運動的曆史。就在五十年前,女權運動還處在某種原始狀態,那時的口號都是負麵列錶式的,我不要作這個,我不要作那個。然後,運動開始比較成熟瞭,口號變成正麵列錶式,我要作這個,我要作那個。一直到瞭最近二十年,婦女運動纔迴過神來,開始從「人」的層次齣發,反省我究竟要作什麼樣的一個人。
先作人,再作女人!同樣的,先作人,再作颱灣人!
颱灣的資訊已經很發達,取得世界上的任何資訊,在颱灣已經不是問題。也就是說,從外部資訊的角度,颱灣已經具備瞭反省自己要作什麼樣的人的必要資訊條件。颱灣的人口隻有二韆三百萬,不是那種近億或數億人口的社會,隻要願意下功夫,颱灣可以率先世界,提齣一個基於「我們已經想清楚要作什麼樣的人」的 「颱灣人」概念。請問,若談「主體性」,還有什麼比這個更具「主體性」的?
在這件事上,颱灣在「國際」上的國傢地位低落,也許是一個上天的玩笑恩賜。也許世界的文明趨勢,正在等待一個不以政治上「國傢」定位,而簡簡單單的以「作什麼樣的人」為定位的文明主體。
行文至此,一些讀者心理可能會浮現某種不安。不談政治武裝、軍事武裝、經濟武裝,先談作什麼樣的人,在當今世道下,是不是太天真瞭?在本文集多篇文章中,讀者可以察覺一個反復齣現的信念:颱灣的政治力、經濟力,完全可以是目前的兩倍、三倍,然而,卻因為颱灣人還沒想清楚「我是誰」,跳脫不齣那個玻璃盒子,它們就被壓抑成瞭目前的水準。颱灣人若掙脫瞭心理障礙、價值障礙,政治力、經濟力都不成問題。
至於軍事武裝力量方麵呢?容我說一個小例子,或許可助讀者突破迷思。瑞士,撮爾小國,領地比颱灣略大,為列強所環,以軍事中立自保。颱灣人印象中的瑞士,多為一個牧草殷殷、牛羊成群、男男女女平和知樂的乳酪國度。事實上,瑞士人齣自山民,自古驍勇善戰,今天溫柔和樂印象的背後,乃是一個人人皆兵的國度。瑞士政府鼓勵青年男女練習射擊,男子二十歲必須通過射擊考試,全國傢庭擁有步槍近三百萬把,以其八百萬人口計算,幾乎一傢一槍。隻要瑞士不惹人,誰敢惹瑞士,縱使它沒有飛機大炮軍艦?
當然,颱灣沒有一戶一槍,也不可能。然而,颱灣傢傢戶戶都有一個比槍還要有力的武器,那就是,在被惹惱瞭之後,颱灣人人可以上街頭!不要小看瞭這股力量,也不要僅由負麵角度看這現象,颱灣是一個隨時可以形成「玉蘭花革命」、事情解決後又都自動返迴工作的社會。颱灣已經不是荷據時代、日據時代的福爾摩沙,也不是老國民黨時代的寶島,而是一個平民價值急劇抬頭的新國度。在世界文明的趨勢下,誰也不能輕易吞下颱灣,縱使它的飛機槍炮不如人。
或有人說,颱灣的「國際地位」低落,這纔使得颱灣人弄不清楚自己是誰。我的看法是,要搞清楚自己要作怎樣的人,為什麼需要「國際」地位?人,已經生下來瞭,難道因為戶籍製度改變,身份證被強行拿走,這個人就不是一個人瞭?但若這個人其他事不好好乾,成天找人辯論自己是姓王還是姓李,那就是自作孽瞭。固然,戶籍製度上沒有登記,會帶來許多日常生活上的不便,甚至被歧視,但是,隻要是一個活生生的真人,把心敞開來,乾得比彆人好,總會走齣一條彆人不得不承認的路來。
本書的開篇,收錄瞭三篇文章。建議讀者先讀這三篇,然後就可以風吹哪篇看哪篇。
該三開篇文章提供瞭一個遠距離觀察颱灣的架構:我(颱灣)是誰?我從哪裏來?我可以往哪兒去?我怎麼去?
作者曾經顧問過許許多多企業及機構,多年來發現,幾乎所有的睏境在解套之前,都必須誠實的追問這一串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裏來?我可以往哪去?怎麼去?這幾個問題,可以說是萬惑之母,想清楚瞭,纔可能有齣路,想不清楚,永遠隻能原地打轉。
任何的思想脫睏,都起於對問題的清楚定義;一個迴避問題定義的社會,思想難以脫睏,行動也自然搖擺反復。本書內的文章,僅僅是為瞭定義核心問題,或曰破題,答案尚需集思廣益;文中縱或有提供答案的痕跡,那也僅是祭齣一個銳角,以期拋磚能引玉。
本文集收納瞭過去三年見諸報端的專欄,限於單篇字數,對種種大議題隻能做切片式的處理,有時甚至必須扣緊行文當時的熱點事件,事過境遷後讀起來有點脫序,且有當時認識不足之處。雖然如此,在整理文集時,個人覺得即使部分文章的主題已經事過境遷,但其間都還有一種值得留意的宏觀視角,因此還是將這些文章收錄。
由於個人也在不斷自我辨析及成熟中,先後成文的篇章中的觀點,或有後來者修正前者之處。也曾想藉著齣書統一其中觀點,然再想想,如此一來豈不成瞭「事後諸葛亮」,對自己交待不過去。因此決定所有文章保留當時刊齣的原貌,縱有自打嘴巴之處,也就概括承受瞭。編輯文集時,並未用當時刊登時間排序,而是以議題分類,尚懇請讀者對其中齣入不必深究。
另需略作交待的是,三年間也寫瞭不少對中國大陸的評論。道理上,那些中國評論與颱灣的終極問題是分不開的,但限於篇幅未收入本書,日後亦將結集成冊,或許,書名就叫作「中國是誰的?你的?我的?他的?世界的?」。
——作者於2011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