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與辛亥革命

孫中山與辛亥革命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今年(二○一一)是辛亥革命一百週年,迴顧百年前的中國,動盪不安的局勢,孫中山推動革命,建立中華民國。此舉帶來瞭重大的改變,如帝製的推翻、民主意識的引進、人權受到重視、因應的新法製等,可說辛亥革命為亞洲近代史上的重要影響。

  前任國民黨黨史會編審暨前政治大學曆史教授蔣永敬,為瞭辛亥革命百週年紀念,特彆將二○○○年由國史館所齣版的《孫中山與中國革命》修訂補充再版,分兩大部分:一為思想與理論,近百年來,有關孫中山與國民革命的著述質量均豐,因此書中將對孫中山有關世界觀的言論,依其年代及性質,分類記述並加註釋,讓讀者有基本概念;二為領導與參與,此部分詳述辛亥革命的重大起義部分,從多層麵做有係統的探討,盼能使現今讀者對孫中山及其發動的國民革命有更多的認識。

作者簡介

蔣永敬

  一九二二年生,安徽人。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碩士。國民黨黨史會編審、專門委員、總乾事、秘書、纂修(民國四十六年八月至六十八年八月),政治大學曆史研究所教授(民國八十一年退休)。著有《鮑羅廷與武漢政權》、《鬍誌明在中國》、《中國思想傢—孫中山》、《民國鬍展堂先生漢民年譜》(以上兩本均由颱灣商務齣版)、《百年老店國民黨滄桑史》、《抗戰史論》、《孫中山與中國革命》。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自序

第一部分 思想與理論
第一章 孫中山的世界觀記註
第二章 革命思想發生的背景
第三章 革命思想的演進
第四章 三民主義理論的形成
第五章 興中會時期革命言論之演進
第六章 同盟會《民報》中的革命起義之義理與方法
第七章 孫中山與「三大政策」
第八章 海峽兩岸學者對「三大政策」解釋的比較

第二部分 領導與參與
第一章 孫中山三大領導風格
第二章 同盟會成立初期會員名冊之分析
第三章 同盟會河內指揮中心的西南六次起義
第四章 辛亥革命運動與香港
第五章 南洋華僑對辛亥革命運動的支援
第六章 暹華蕭佛成與國民革命
第七章 辛亥前十次起義經費之研究
第八章 歐事研究會的由來與活動

圖書序言

自序

  今年(二○一一)是辛亥革命一百週年,迴顧一百年前的中國,究竟是怎樣情形的國傢?正如孫中山在開始革命成立檀香山興中會所言:「近之辱國喪師,強藩壓境,堂堂華夏,不齒於鄰邦;文物冠裳,被輕於異族。」一百年後的今日中國,又是如何情形?亦如孫中山一百年前所言;「還視歐美,彼且瞠乎其後也。」

  何以有此重大的改變?毫無疑問,應是辛亥革命所帶來的影響。

  何謂「辛亥革命」?孫中山遺囑曰:「餘緻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遺囑寫於一九二五年,上推四十年,即為一八八五年,是年為中山「始決傾覆清廷、創建民國之誌」。畢生既為「國民革命」,而辛亥革命亦在其內。此本書之所以命名為《孫中山與國民革命》也。

  何謂「國民革命」?一九○六年孫中山製訂《同盟會革命方略》曰:「今日為國民革命;所謂國民革命者,一國之人,皆有自由、平等、博愛之精神,亦皆有負革命之責任。」

  辛亥革命帶來何等影響?鬍適在七十多年前(一九三四)指齣:中華民國成立以來,固然有許多地方不能滿意,其中也有許多的進步,如帝製的推翻,新法典的頒行,婦女的解放等,這些進步大部分都是受瞭辛亥革命以來革命風潮的影響。近年中外學者研究孫中山的著作,可謂汗牛充棟;大陸學界對此研究,更是方興未艾,孫中山對中國甚至對亞洲變化的重大影響,可謂已成定論。兩岸中國人以及海外華人,都會以中國有位孫中山而自豪。革命思想傢陳天華在一百多年前(一九○五)就說:「孫君逸仙者」,「是吾四萬萬人(當時全中國的人口)之代錶也」。這話今天來說,也最恰當不過!

  為瞭共襄盛舉,來紀念曆史這一重大節日,著者特將十年前(二○○○)由國史館初版的《孫中山與中國革命》,修訂補充再版。初版原收論文二十一篇。今略去八篇,保留十三篇,新增三篇,閤為十六篇,分兩大部分:一、思想與理論;二、領導與參與。前後兩部分各為八篇。新增的三篇,一為《孫中山的世界觀記註》;一為《孫中山三大領導風格》;一為《同盟會河內指揮中心的西南六次起》。一、三兩篇是新撰,第二篇是二○○八年在學術討論會發的論文。

  近年中國大陸學界對孫中山有關世界觀的卅著,質量均豐,「百傢爭鳴」。著者不便再「鳴」隻是做點基本工作,故將孫中山有關世界觀的言論,依其年代及性質,分類記述之,加以必要的註釋,以求基本的瞭解而已。故曰「記註」。其次,一九○七到一九○八年間,孫中山以越南河內為指揮中心在粵、桂、滇三省發動的六次起義,佔其辛亥前十次起義的絕大部分,也是同盟會成立後革命運動中最重要的部分,今從多層麵來作係統的探討。其他各篇舊作,亦有所修正或補充。

  著者在原著《孫中山與中國革命》自序中曾說:「由於兩岸製度及新型之不同,對於孫中山思想及其事業亦有不同的詮釋」。但經過三十年來的學術文化交流,此種差距已漸縮小,這是非常美好的現象。相信今後會有更多的美好現象也。

蔣永敬 二○一一年元旦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