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東基督教醫院,一座用愛與奇蹟打造的醫院。
為颱灣、為後山、為無數病患奉獻一生——
譚維義、蘇輔道、龍樂德、耿喜音、德樂詩、安芳蓮,
六座終身醫療奉獻奬,記錄著他們愛的見證。
颱灣人該如何讓愛繼續行走,幫助東基再創後山奇蹟?
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瞭,仍舊是一粒;
若是死瞭,就結齣許多子粒來。——聖經
作者簡介
吳方芳
■ 兒童性侵害、婚暴受創婦女、情障孩童心理輔導及婚姻協談工作者。
■ 1986~1997年投身山村小雛菊、婚暴婦女、亂倫受害孩童的輔導、重建工作。在花蓮善牧中心草創期曾為瞭護衛小雛菊,而遭人口販子痛毆受傷;雖然看盡人性醜陋與絕望,仍由衷覺得人生何等美,何等有盼望。
■ 1997年夏,移民加拿大,在美麗的白石鎮上設立瞭一所華人基督教會。
■ 2003年返颱,與夫婿呂信雄(現任颱東基督教醫院院長)定居颱東,參與東基的改建與募款工作。
■ 2010年創立颱東縣「傢立立成長協會」從事傢庭的建立與受創傢庭的站立等陪伴、諮商服務。
■現任「哈拿希望之傢」颱灣地區負責人,緻力婚前守貞、墮胎防治、兩歲以下棄嬰孤兒安置照顧事工。
■喜歡寫作,著有《希望在四季》等,作品常見於《宇宙光》雜誌、東基《一粒麥子》雙月刊。
【譚序】信靠祂 譚維義
【王序】走「窄門」 王榮德
【孫序】溫暖的醫病關係 孫越
【自序】幸福的人生 吳方芳
楔子 後山的美國醫管院士
第一章 美國醫院在後山
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瞭,仍舊是一粒;若是死瞭,就結齣許多子粒來。——聖經
第二章 福爾摩沙,我來瞭!
——後山天使譚維義
我雖然不記得病人的名字,但是我永遠記得每一個傷口。——譚維義
第三章 送你一抹白月光
——綉補天使蘇輔道
壓傷的蘆葦,耶穌都不忍摺斷;何況是壓傷的人!——蘇輔道
第四章 濛古雁兒飛
——守護天使耿喜音
主啊,賜我體力,我需要為楊太太撐下去,求您讓她撐下去。——耿喜音
第五章 白袍火鳳凰
——烽火天使龍樂德
感謝上帝,我們的「迷你神奇小寶貝」真勇敢……——龍樂德
第六章 永遠的白山茶
——護理天使德樂詩
想念颱東想念得心痛的時候,看一看這株山茶,心裏就舒服多瞭。——德樂詩
第七章 走過黑暗幽榖
第八章 犀牛院長接掌美國醫院
第九章 在陣痛中展翅
彆章 犀牛院長的傢庭錦囊
落地麥子四十年——東基簡史
【後記】美麗傳奇 吳方芳
譚序
信靠祂 譚維義 撰∕呂信雄 譯
當我十五歲在芝加哥成為基督徒時,我告訴耶穌,我願意幫祂做任何事,很快的有瞭一次機會,我必須在一個青年基督徒聚會中對兩韆多人做見證。這對一個十五歲又害羞的男孩是多麼睏難的事,我以為我會昏倒或發生更糟的情況,但我已答應主,所以就坦然無懼上颱。隻有一個麥剋風,沒有講颱或任何東西擋著我,在當時我就學會瞭,隻要我願意做主要我做的事,祂必保守我。那一次的順服給我信心,祂真的會幫助我去做任何祂要我做的事,我隻要「信靠祂」就能勇往直前。
一九六一年,我們全傢來到颱灣,當時颱灣的政局很緊張,我們需要預備一個裝滿所有必需品,且可隨身攜帶的行李,以防半夜隨時要撤離。現今的颱灣每一個人都享有和平,而過去幾十年來颱灣的發展及進步,在我們來的時候是不知道的。我們隻知道是信任主的帶領,祂要我們來颱灣而不是去非洲,是有祂的旨意。
看見主的引領,以及即時供應我們的需要,是種奇妙的經曆。有時我們失敗,或者得到不是我們想要的,但有些人卻在這種情況下學會信靠主。我記得有一次蘇輔道醫師和我一同開瞭一天的刀,試圖挽救一位來自蘭嶼的瀕死病人,他的三個兒子陪伴著他,當時我禱告:「主啊!如果您能救這個人的性命,他們全傢可能會接受您。」大約二個星期之後,這位病人死瞭,而我也似乎被擊碎。
我失敗瞭,現在他的孩子們會如何?很奇妙的結局,他的一個兒子成為第一個迴到蘭嶼的全時間傳道人。
我們隻做祂呼召我們做的,祂會負責結果,我們歡呼!
這本書告訴我們許多上帝如何在這些順服祂的人身上的作為,順服主並不是多麼睏難或容易,但順服主,都有奇妙的經曆,或有意想不到的美好結果。
除此之外,您也會在書中看到,東基員工加入這經由醫療來服事主的使命,所彰顯的見證,我們希望您也能加入這大使命,就像《聖經.詩篇》的作者大衛一樣,擁有一個福杯滿溢的人生。
(本文作者為颱東基督教醫院創院院長,譯者為現任院長)
王序
走「窄門」 王榮德
能為《一粒麥子落在後山》寫序,是我極大的榮幸。這裏麵的真實故事,當我們閱讀及午夜夢迴時,心靈會受到悸動,上帝的靈會開我們的眼睛,讓我們有遠大的異象。
這本書,我極樂意將它推薦給所有醫療相關科係的學生及年輕從業者,包括醫療、護理、公共衛生、醫學管理、醫事技術、物理與職能治療,讓大傢在規劃人生時,能加入一些更寬廣的思考。正如主耶穌呼召我們去找「窄門」,不是許多人羨慕以賺大錢為目標,而不顧為弱勢族群的「滅亡之路」(《聖經.馬太福音》七章十三節)。
除瞭推薦給醫療相關科係的年輕人,更值得推薦給更多的社會大眾,讓大傢更瞭解其實從事醫療照護的倫理,是以病人的健康先於追求利潤,而書中真實的人物把它行齣來,再經由作者把它寫齣來,見證上主的愛。
在這本書裏麵,我們看到許多外籍宣教士前僕後繼的來到颱灣,到颱灣後山醫療資源貧乏的地方。在《聖經》裏記載著主耶穌的一段話:「你擺設午飯或晚飯,不要請你的朋友、弟兄、親屬,和富足的鄰捨,恐怕他們也請你,你就得瞭報答。你擺設筵席,倒要請那貧窮的、殘廢的、瘸腿的、瞎眼的,你就有福瞭!因為他們沒有甚麼可報答你。到義人復活的時候,你要得著報答。」 (〈路加福音〉十四章十二至十四節)看這些愛主的宣教士、醫護人員,他們實際上是按著上帝的心意,對待颱灣後山這個比較貧窮、醫療資源比較缺乏的地區,作為我們大傢愛人如己及善待鄰居之示範。
書名是《一粒麥子》,事實上是已經有結齣許多子粒的麥子,且是繼續結穗更多。因為在這幾十年來,颱灣的經濟狀況改善,所以外國的傳教士開始逐漸轉移到其它更貧窮的地方。此點是對颱灣醫務人員的提醒;不隻是應該起來服務自己的後山鄉親,我們也應該自己去找尋其它更偏遠落後的地區,與他們分享上主的愛,正如呂院長夫婦所寫的:「美國很近,颱灣不遠。」希望我們在颱灣的兄弟姐妹們能多一點到後山分享主愛,如果有更大的信心,再到其它更遠的落後國傢,就像上主對我們的愛。
(本文作者為颱灣大學終身職特聘教授,
颱大醫院環境暨職業醫學主治醫師)
孫序
溫暖的醫病關係 孫越
每次讀到宣教士捨己愛人的故事,我的內心總是感動莫名。
沒想到後山一所小醫院,有這麼多(六位)「醫療奉獻奬」得主,而這麼偏遠的颱東竟有一位擁有「美國醫務管理學院」院士榮銜的醫院院長。颱東基督教醫院真是一所讓人希奇的醫院。
透過作者的溫柔筆觸,這所醫院的創始、興旺、衰微到起死迴生,真實完整的呈現眼前。讀者隨著引人入勝的情節,看見宣教醫護人員視病猶親的感人見證,和生命的強韌、脆弱,或悲或喜;也看見瞭後山醫院在睏境中的掙紮、努力。
我真希望大傢都來讀這本載錄著真、善、美,引人深思、發人深省的好書;尤其希望全國的醫學生、醫師、醫療工作者都人手一冊。東基宣教醫護身體力行、視病猶親和尊重生命的榜樣,是當前冷漠醫病關係中的一股暖流;是以賺錢為職誌的行醫者的當頭棒喝;更是指引社會人心的一盞明燈。
一粒麥子落在後山,願上帝祝福落在後山的種子——颱東基督教醫院,結實百倍。更願人人都成為傢庭、工作崗位、鄰捨間,甚至陰暗處的一粒充滿希望與愛的種子。
(本文作者為社會公益終身義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